永远的淮阳师范067: 爱心化甘霖 忘我育英才


2022年08月11日 07:34    来源:美中时报    沈中化


1958年建成的淮阳师范学校礼堂


       “果实的事业是尊贵的,花的事业是甜美的,但是让我做叶的事业吧,叶是谦逊的,专心地垂着绿荫的。”印度诗人泰戈尔的诗句道出了她全部的理想和愿望。她参加工作26年,就当了24年的班主任。20多个春夏秋冬,风风雨雨,她把自己的心血化为雨露,化作春风,滋润着一棵棵幼小的禾苗,温暖着一颗颗失落和冰冷的心,她把一块块顽石点化成有用的真金,把一个又一个班级带成先进班集体。她就是河南省沈丘县苏楼中学女教师董素英。


       她有一套“治乱”的“魔方”


       董素英,这位共和国的同龄人,1968年从淮阳师范毕业,走上了神圣的讲台,开始了太阳底下最崇高的事业。20多年过去了,凡是她带过的学生,没有一个不佩服她的,凡是她带过的班,竟无一不是先进班集体。有人说,董老师有一套“治乱”的“魔方”。


       1985年,董素英又接了一个特殊的班——初二(6)班。说它特殊,主要是指这个班有新生,有老生,且老生是来自全校11个班的留级生和差生,因此,班风很差。已开学两周了,这个班尚未找到班主任。学生上不成课,打架斗殴、破坏公物现象时有发生。这样的班级成了全校领导、教师的一个心病。在这种情况下,校长自然又想到了董老师。她二话没说,愉快地接受了任务。


       接班后,董老师没有先忙于订制度、配干部、搞班主任“施政演说”,而是深入学生,了解学生,和学生一起出操,一起上课,课后帮助打扫卫生。班务、杂务她都领着学生带头干,干的过程中随时与学生谈心,做学生的朋友。一周下来,董老师对这个近百人的大班的每个学生的家庭、生活、学习情况了如指掌。初步找到了克服不利因素、发挥有利因素的办法。由于她身先士卒、和学生打成一片,学生积极性得到了很大的发挥。学校广播里、黑板报上表扬了这个班,在卫生、课堂纪律、课间操比赛中这个班获得三个第一。


       在同学们的情绪高涨起来、教育的最佳时机已到之时,董老师以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为主题发表了她的第一次“就职演说”。她分析了班级现状和学生心理,制订了常规要求,提出了近期目标和“我们要样样拿第一”的响亮口号。很多学生把这句话工工整整地写在笔记本的扉页上或文具盒上,有许多学生自荐或推荐干部人选,大部分学生写了决心书和保证书。班风端正了,集体荣誉感得到了强化。在集体荣誉意识的支配下,那些多才多艺的学生发挥了特长,在全校开展的演讲、歌咏、运动会、黑板报、书法绘画等比赛中,连拿第一。


       董老师并未满足,她又向全班提出了学习上的奋斗目标:本学期赶,下学期超。全班同学士气高昂。第一学期末,这个班总分名列全年级第三,第二学期中考果然拿了总分第一,全年级前30名学生竟有16名出自这个班。到三年级毕业时,这班的成绩居同级6个班之首。


       开展多种竞赛,均衡机会,是董老师治班的又一良方。她认为:影响差生积极性的外部因素除社会上各种不正确的思想外,还有学校教师人为造成的原因。一是对差生有偏见,对他们批评多,表扬少;二是学校设立的奖励往往是对优秀生的,差生可望而不可及。要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必须一视同仁,给每个学生创造竞争和成功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有争头。因此,董老师根据对学生的教育内容,结合日常工作和学生的特点,在班内开展了10项竞赛,设立了10种奖励:①学习优秀奖;②学习进步奖;③遵守纪律奖;④关心集体奖;⑤作业最佳奖;⑥讲究卫生奖;⑦文体活动奖;⑧值日负责奖;⑨热爱劳动奖;⑩助人为乐奖。每一项奖都有具体的要求,每周一小评,每月一中评,每学期一总评,常年坚持,从不间断。每个同学都有获奖的机会,又都有紧迫感。班内出现了你追我赶,龙腾虎跃的大好局面。


       在管理学生过程中,董老师还从学生要求独立的心理特点出发,以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的,采取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因势利导,自我教育”的办法。具体开展了“今天我是班长”和“班主任助理”两项活动。“今天我是班长”是让每位学生都当一天班长,让学生尝一尝当班长管别人的滋味。


       “班主任助理”活动,是通过竞选,获胜者当一周班主任助理。班主任助理要发表就职演说,宣布值周计划,每天和班长一起把班级情况填入班级日志,周末写出总结。通过开展这两项活动,同学们切身体会到班主任工作的不易,从而更加珍惜集体的一点一滴。有一位同学在做班主任助理时,对班里一位差生倾注了十倍的努力,节节听课情况他都要询问,次次作业难点他都要给以讲解和提示,一周下来,那位差生的作业质量大大提高,学习态度有明显好转。


       这位班主任助理在小结中谈到:“真是不干哪一行不知哪一行的苦,我算是饱尝了班主任工作的酸甜苦辣。”


       她有一副慈母般的心肠


       董老师常说:“爱学生是一位称职教师必备的素质,做差生工作的教师就更应该有爱生如子的感情。”20多年来,她从未体罚、辱骂、讽刺、挖苦过一个学生。即使对那些该提出批评的学生,她也是和颜悦色,春风化雨,用慈母般的心肠去温暖学生的心灵。董老师认为:转变一个双差生,比培养一个优秀生费精力更多,而意义却更大。当教师以来,她从没把一个双差生推出门外,而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好他们的转化工作。


       1987年11月,一个本校教师子弟中途转入董老师所带的班级。在此之前,他是全校有名的“人物”,吸烟喝酒,惹事生非,敢跟学生斗,也敢跟老师缠。以前,班主任批评他两次,他把班主任的自行车连放两次气。班主任拉他找家长,他说老师把他拉成了内伤,非让跟他上医院拍片治疗不可。班主任一气之下把他推出“门外”,校内别的老师谁也不敢接收这个学生。董老师却收下了他。


       当时有人好言相劝:“像这样的'鬼不缠',你却收留他,这不是自找麻烦吗?”这个学生果然“名不虚传”,进班不到一周,就砸烂教室里三块玻璃。董老师得知后,'既没有批评他,也没有找他家长“告状”,而是自己掏钱让他上街买来三块玻璃装上,并在班里表扬了他冒着风雪为班里办好事的可贵精神。这个学生大出意料,深感愧疚,主动地要求负责看管门窗。他利用家住学校的条件,吃饭时,睡觉前,都要到教室前后转两圈,连续两学期,班内再没有烂过一块玻璃。董老师还经常像母亲一样关心他的身体、思想、学习等情况。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在董老师的耐心教育、精心雕琢下,他终于从破罐子破摔的精神状态中解脱出来。一学期之后,他的学习成绩由70多名上升到班内第14名。后来这位学生还考上了大学。


       1987年,董老师接的又一个差班里有一位女生,常与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出入影院、舞厅,学习成绩直线下降。女生父母得知后,对女儿不打便骂。董老师就约这个女生去家访。该生怕班主任到家告状,半路上假装要投河吓唬老师。董老师向她保证决不告状,这位女生才变得顺顺当当。到家后,董老师表扬了这个女生的“善交际,聪明灵活”的优点,然后有分寸地指出她目前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努力方向。这个学生不仅没受到父母的责备,还从中感受到了温暖,得到了鼓励,开始严格要求自己。以后董老师和这位女生的家长密切配合,经常用英雄的高尚品质,身边先进学生的优秀事迹,从正面引导她。董老师无微不至的关心、苦口婆心的教诲,使她明白了学生的任务、时间的宝贵、人生的意义,端正了学习的态度,她不仅学习成绩直线上升,第二年还光荣地加入了共青团。她毕业参加工作后,每当有家庭矛盾时,还总是去找董老师。


       爱是教育的最高艺术,董素英正是拥有了爱这个法宝,所以才法力无边。


       1985年3月的一个星期天,只有董老师和小儿子兵兵在家。上午10点,有位学生跑来告诉她,有一个学生在附近的公路上摔伤了。董老师听后把自己的孩子往家一锁,立即就去送学生上医院。当她从医院回来时,却看到自己孩子的头上、腿上缠着绷带哑着嗓子喊妈妈。原来,董老师走后,兵兵从院墙上摔下来跌伤了,是邻居们把兵兵背到诊所包扎了刚回来。有人问董素英后悔不后悔,她说:“手心手背都是肉,他们都是我的孩子,有什么好后悔的?”


       董老师家庭并不富裕,可在20多年里,她却先后为30多名学生交过学费,为20多个学生付过药费。1990年她领回省政府颁发的“优秀班主任”的200元奖金,有人建议她请客吃一顿以示庆贺,有人建议她买身体面服装,她却把这200元奖金全部买了奖品发给全班学生。


       受过董老师教育、帮助的学生,而今升学的升学,工作的工作,成了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每当他们回想起跟着董老师上学的往事时,都情不自禁地要表达这样一种心情:她不是母亲,对我们的爱却胜似母亲!很多学生家长也说:“董老师对学生倾注的心血比我们还要多啊!”


       她是一支红烛


       把董老师比作蜡烛,比做春蚕,是再恰当不过的了。照亮别人,燃烧自己,只求奉献,不讲索取,是她干好教学工作的思想基础,也是她填好人生答卷的精神支柱。


       对有些人来说,转行当官比工作繁重、收入微薄、生活清苦的老师实惠得多,他们千方百计要转行。董素英老师一再向劝她转行的亲朋好友解释说:“我报考师范专业后,就立志当一名人民教师,我对教育产生了深厚的感情,我再也离不开孩子们,我只想当个好教师。”在豫东乡村这块尚不富裕的土地上,有人向住权力,有人在商品经济的大潮中发了家,而董素英却“只想当一个好教师”。这平凡的话语反映出她对人生意义的深刻理解,这朴实的语言蕴含着一种力量,一种人格和学识的力量。董素英上有老、下有小,特别是身体患有多种疾病。她取得诸多成绩,全是靠着这种力量去拼搏得来的。


       1978年5月,董老师生下孩子刚5天,当听说她的班无人敢接,就再也躺不住了,立即下床去教室。婆母哭,校长劝,同志们拦,谁也不行,她丢下婴儿,头缠毛巾走上了讲台,又挑起了教学和班主任的重担。一天、两天、三天⋯⋯一个月就这样撑过去了,然而就在孩子满月的第六天,她由于产后劳累过度,一场大病从天而降,她从此病魔缠身。


       在病魔灾难面前,董老师顽强地同命运抗争。因为,她深深懂得生命的价值在于奉献,因为她有自己的人生信条:“工作就是我的生命,活一天就要干一天⋯⋯”


       1986年麦收季节,在上班路上,一辆手扶拖拉机撞断了她的锁骨,她当场休克。急救10个小时后,董老师才恢复知觉。苏醒后,她全身浮肿、眼睁不开、水米不进。那时本校一位老师调走,她一人担了5个班的物理课,还带着一个班的班主任。想到这些,病床上的她又忘记了自己的一切,就在住院的第三天,她从医院偷偷跑出来,二里路歇了八次,走了两个小时,才回到学校。在讲台上,她站不住就坐着讲课,不能一下子讲完,就讲一会儿,歇一会儿。每讲几分钟,那豆大的汗珠就从她额头上滚淌下来。同学们目睹此景感动得流出眼泪。就这样,她一面坚持教学,一面吃药打针,直到学生毕业。


       1989年5月,董老师患眩晕病和重感冒,高烧不止。医生要她住院输液,她说下一节有课。医生发火说:“不怕死你就上课去吧!”她软缠硬磨,医生勉强同意她把药带回学校卫生室输液。在校卫生室,上课铃声响了,她偷偷拔掉针头去上课,上完课再回来扎上。


       为了学生的学业,为了学校的工作,董老师忘记的不仅仅是自我,董老师付出的也不仅仅是自己。


       1989年3月的一天,她爱人患化脓性阑尾炎,急待手术,医生连续三次打电话催她去医院签字,她却坚持上完课才去医院,气得医生一见面就吼叫起来:“你光顾学生,还要不要丈夫?再晚几分钟就没命啦,你懂不懂?”此刻,董素英的心在颤抖。看看丈夫她深感内疚,想想没有耽误学生的功课,她又顿感安慰。


       多少年来,董老师只顾工作,只求奉献。她的肝病越来越重,每当肝部剧疼时,她就采用“压迫疗法”,一手压肝部,一手板书教课。她被折磨得体重不到40公斤。但她始终没被击垮,她顽强地挺了过来。她说:“我也知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可本钱再好,不干工作又有何用?活一天就要干一天,干一天就要把工作干好!”是啊,为了工作,病弱的她,多年超负荷运转,超负荷奉献!


       她是最幸福的人


       教育的根须是苦的,而教育的果实是甜的。董老师的心血没有白费,汗水没有白流。令人叹服的奇迹一个接一个,令人欣喜的硕果一批接一批。从教以来,她带的班全是先进班,班级不管原来的基础如何,每次期末统考都是全镇第一名;1991年中招,她班的学生考入中师中专19人,考入高中26人,居全镇之首;1992年中招考试,她班59名学生中,考入中师中专16人,考入高中36人,考取职高职专的5人,升学率达96.6%;1993年她带的班荣获“河南省中学优秀班集体”光荣称号;1994年中招考试,她班74名学生参加,考取72名,综合升学率占97.3%;她所教的学生获全县“语、数、外”全能竞赛一等奖的有3人,获物理竞赛一等奖的2人,获地区英语竞赛一等奖的1人,三等奖的2人,获全国物理、化学竞赛河南赛区三等奖2人。


       她的“得意门生”更是为她争光:如马丽曾被评为河南省“中州好少年”,郑林杰曾被评为全国“学赖宁、做党的好孩子”活动的先进个人,受到国家少工委的表彰。她的劳动得到了社会的肯定,党和人民没有忘记这位教育战线上的勤奋战士和有功之臣。1979年以来,董素英连年被评为县优秀教师、模范班主任、地区“三八红旗手”,1990年被评为“河南省优秀班主任”,1993年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荣获“人民教师”奖章,到北京参加了全国教师节庆祝活动,受到江泽民总书记的亲切接见,1994年被评为河南省“优秀共产党员”,同年6月作为河南省优秀教师代表赴日考察⋯⋯


       面对取得的成绩和荣誉,回想自已教坛生活的酸甜苦辣,董老师内心是欣慰的。尤其是每当逢年过节,学生一张张贺年卡、一封封热情洋溢的信从祖国四面八方纷纷向她飞来时,她感到无比的自豪和骄傲,她充分地享受着收获的快乐。是啊,几十年来,董素英老师把美好的青春、崇高的理想、纯真的母爱和知识的甘露无私地奉献给了祖国的下一代,当她看到自己辛勤躬耕的沃土上长出了栋梁之材、倾洒汗水的园林里桃李芬芳时,她怎能不高兴万分呢!董老师,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也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注释:本文写于1995年,被收入国家八五规划重点图书《师范群英 光耀中华》一书。董素英是淮阳师范1968届毕业生,1993年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荣获“人民教师奖章”,受到当时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的接见。董素英是淮阳师范毕业生的优秀代表,在她身上体现了淮师人传道授业,为人师表的“园丁”精神。




       沈中化,男,1956年1月生,汉族。河南省太康县人,中共党员。1982年1月于河南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分配到准阳师范任教。1997年被评为高级讲师。2002年任淮阳师范党委委员,2005年任周口幼师副校长。曾被评为周口市五一劳动奖章先进个人,周口市优秀教师,周口市优秀专业技术人才。



       相关链接:


       永远的淮阳师范066: 李乃庆:让太昊陵名播全球


       永远的淮阳师范065: 我的青春记忆


       永远的淮阳师范064: 摘取“艺冠珠”的徐行效


       永远的淮阳师范063: 珍藏我青春记忆的地方


       永远的淮阳师范062: 学者型画家吴金铭


       永远的淮阳师范061: “鸿管家”朱鸿猷


       永远的淮阳师范060: 中国画大师罗镜泉


       永远的淮阳师范059: 老师,永远的心灯


       永远的淮阳师范058: 明月何时照我还


       永远的淮阳师范057: 为我的理想插上了翅膀


       永远的淮阳师范056: 昙花一现的淮师农场


       永远的淮阳师范055: 助推奇门遁甲走向世界


       永远的淮阳师范054: 教育大家师玉庆


       永远的淮阳师范053: 淮师母校 长在心田


       永远的淮阳师范052: 永远的母校


       永远的淮阳师范051: 难忘的记忆


       永远的淮阳师范050: 三位恩师和我的新闻事业


       永远的淮阳师范049: 功勋校长卢怀璋


       永远的淮阳师范048: 名师顾之川


       永远的淮阳师范047: 栾广明:寂寞的大家


       永远的淮阳师范046: 淮师语文教研组编书纪事


       永远的淮阳师范045: 我的青春驿站


       永远的淮阳师范044: 重游龙湖怀恩师


       永远的淮阳师范043: 淮师校友徐玉诺


       永远的淮阳师范042: 月上柳梢头


       永远的淮阳师范041: 我们的92·7班


       永远的淮阳师范040: 记忆中的淮师农场


       永远的淮阳师范039: 天下谁人不识君


       永远的淮阳师范038: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永远的淮阳师范》邀您继续惠赐佳作


       永远的淮阳师范037: 天文地理学家曾次亮


       永远的淮阳师范036: 淮阳师范年谱略


       永远的淮阳师范035: 弦歌不绝四十春


       永远的淮阳师范034: 诗忆那些人,那些事


       永远的淮阳师范033: 我的母校


       永远的淮阳师范032: 我真正的学生时代


       永远的淮阳师范031: 青春时光


       永远的淮阳师范030: 母校琐记


       永远的淮阳师范029: 淮师出了个王山岭


       永远的淮阳师范028: 感谢淮师


       永远的淮阳师范027: 义无反顾读淮师


       永远的淮阳师范026: 难忘淮师师生情


       永远的淮阳师范025: 恩师难忘


       永远的淮阳师范024: 梦想成真的地方


       永远的淮阳师范023: 第二故乡情更浓


       永远的淮阳师范022: 百年淮师:我心灵的家园


       永远的淮阳师范021: 郭杰三老师:我生命中的教科书


       永远的淮阳师范020: 郭杰三老师:润物细无声


       永远的淮阳师范019: 难忘母校 难忘师恩


       永远的淮阳师范018: 致敬萧士栋


       永远的淮阳师范017: 为淮师荣誉而战


       永远的淮阳师范016: 谷迁乔:为后人留下一片绿色


       永远的淮阳师范015: 为母校淮师抒情


       永远的淮阳师范014: 念淮师


       永远的淮阳师范013: 我的三位恩师


       永远的淮阳师范012:“活字典”张衡石先生印象


       永远的淮阳师范011: 最忆淮师那一抹春光


       永远的淮阳师范010: 那晚,我与窗外月光对酌


       永远的淮阳师范009: 张华中老师:我心中的大先生


       永远的淮阳师范008: 淮师:永远在我心里


       永远的淮阳师范007: 永远怀念恩师臧起初


       永远的淮阳师范006: 我在淮师读政文


       永远的淮阳师范005: 诗心,从淮师萌发


       永远的淮阳师范004: 尊敬与怀念:恩师桂行德


       永远的淮阳师范003: 梦想起飞的地方


       永远的淮阳师范002: 借书买书琐忆


       永远的淮阳师范001: 弦歌台下


       致校友:《永远的淮阳师范》邀您惠赐佳作



-----------------------------------------END-----------------------------------
























分享按钮
 
评论 
提交
评论 
提交
关于我们招聘英才网站大事记美中时报(电子版)广告服务 - 网址导航
美中时报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