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淮阳师范060: 中国画大师罗镜泉


2022年05月18日 02:36    来源:美中时报    戴俊贤


淮阳师范1971年全体教师合影,笫四排右一为罗镜泉先生。


       中国画画坛上名师大家众多,但像罗镜泉先生有高深造诣的国画家却不多。罗先生在华南师范大学美术系执教,曾任基础教研室主任,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省高等学校美术专业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评委。他中上等身材,略显富态,慈祥和蔼,普通话中带有广东话的韵味,北方人也完全听得懂。举手投足之间,流露出艺术家的儒雅和真诚。


       罗先生1964年大学毕业后分配到河南省淮阳师范任教,1981年调河南大学美术系,1986年调华南师范大学。在淮阳师范工作17年,在河南工作22年,为河南省和周口地区的教育美术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培养了大批专业艺术人才,可谓桃李满天下。我于1971年到淮阳师范政文专业读书,后留校任教,与罗先生同在淮阳师范10年。罗先生虽没有担任我们班的课,但是却给我许多帮助,向河南人民出版社编辑引荐我编写连环画文字脚本,使我与连环画结缘,受益匪浅。罗先生回广东以后,我们还一直保持联系,罗先生对艺术和事业的执着追求影响教育着我,催我奋进。


       墨气淋漓幛犹湿


       2002年国庆节前夕,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罗先生在河南郑州升达艺术馆举办画展。我从周口匆匆赶到时,艺术馆门前已经人流涌动,罗先生正忙不迭地与高朋贵宾打招呼。我随大家走进展厅,立刻被眼前的画作震撼了。只见展厅的墙面被一幅幅巨型画作占满了,可谓铺天盖地,展品大气磅礴,酣畅淋漓,极具视觉冲击力和心灵震撼力。人站在画前需要仰视,明显地感觉自己的低矮。我曾写下一首诗刊登在《周口声屏报》和《大河文学》杂志,记述观看画展的感受。《观罗镜泉先生画展》:


               黄花丽日秋光艳


               佳作惠展升达馆


               艺苑耆宿叹绝技


               后辈诸学仰高山


               暮薄雄鸡紫冠动(指巨幅展品六条屏《暮韵图》)


               雨润荷池清香远(指巨幅展品四条屏(香远益清))


               朦胧水墨有真意


               玲珑画心映中原


       从这次画展中,我深切地感到罗先生在艺术上的重大突破,画艺已经进入化境。我以画界外人对整幅作品给人的感受,觉得画作超出了一般画家作品,有一种超凡脱俗之气,罗先生进入了大师之列。


       中国画大致可分为人物、山水、花鸟等;有工笔、写意、钩勒、设色、水墨等技法形式,设色又可分为金碧、大小青绿,没骨、泼彩、淡彩、浅绛等几种。主要运用线条和墨色的变化,以钩、皴、点、染,浓、淡、干、湿,阴、阳、向、背,虚、实、疏、密和留白等表现手法,来描绘物象与经营位置;取景布局,视野宽广,不拘泥于焦点透视。中国画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要求“意存笔先,画尽意在”,强调融化物我,创制意境,达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罗先生对这些技法不仅纯熟精研,而且融会贯通,达到出神入化之境。


       经过多年美术实践,罗先生认为,在艺术上前人已经走过很长很长的路,这里有许多值得认真学习和借鉴的东西。但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你是你自己,不是别人的传声筒,也不是前人成就的翻版。要想立足于世,就应该创造出自己独特的与前人和当代人所不同的东西。当你掌握了一定的传统技法或掌握了某种表现技法,就一定要认识到,想在艺术上有所成就,就必须下决心坚持在创新上下功夫,不要光在前人面前原地踏步。经过多年的努力追求,罗先生再不重复前人,也不跟随时尚,而追求自己对自然对生命的独特体验。从八十年代末期起,罗先生就大胆采用新的水墨媒材,以其独特的风格及与之相适应的笔墨技法,创作出一幅幅雅润沉雄,清新奇丽的画面。大面积的水墨交融形成千变万化的虚幻效果,似洪荒时期的混沌世界,一切等待着造物主将世界万物创作出来……;从画面中任意不起眼的角落渐渐显露出生命的迹象,他利用自然形成的水墨痕迹结合严谨的造型把一个个的动物、植物从混沌之中拉了出来。浑然天成的画面,不经意中经营的生命从混沌世界中诞生了,那种充满原始的、自然的生命气息引导他去创作。罗镜泉先生的作品具有鲜明的个性,于当今中国画坛独树一帜,观后给人“墨气淋漓幛犹湿”的独特而强烈的感染。


       曾有学者在《美术观察》上载文曰:“在当代中国画墨法大师中,石齐曾以其酣畅淋漓而擅名一时,石呈虎又以奇肆诡诘震惊画坛。而罗先生的画,以他的清新秀雅,跻身于墨法大师的行列中。”罗镜泉已连续多年受邀参加全国著名花鸟画家作品展,这是对他花鸟画艺术成就的充分肯定。


       画海无涯苦作舟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罗先生家乡广东兴宁市是久负盛誉的文化之乡和版画之乡,高水平的画作和高素质的画家,博得上上下下的高度评价。罗先生在这种文化氛围中长大,耳濡目染,自然爱上了绘画。1937年罗先生出生于兴宁县福兴镇的一户农民家庭。由于兄弟多,加上家境贫穷,生活艰难,在其幼小时候就被过继给伯父。无奈伯父家也不富裕,他不得不在11岁的时候到南雄做苦工。每天从山脚下往半山腰挑水,拿着微薄的收入。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看到有人作画,十分羡慕,便偷偷跟着学,逐渐成为爱好,小小年纪便立下志愿:长大做一个画家。经过拜师求教,勤学苦练,少年时期就具备了一定的绘画基础。1956年得知中南美术专科学校(广州美术学院前身)附中招生的消息,他喜出望外,决心去试一试。但家里拿不出路费,他左思右想,心一横就从兴宁县步行200多公里,走了五六天到汕头市赶考,圆了求学梦。1959年附中毕业后一举考入湖北艺术学院国画系,专攻人物画。罗先生胸怀壮志,长途跋涉步行赴考的奋斗精神,几十年来一直在家乡传为佳话,被当作励志的楷模、学子的榜样。“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从童年到青年时代刻骨铭心的磨难,造就了他顽强的意志,坚忍不拔的性格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成为罗先生一生的宝贵精神财富,引导他走向艺术巅峰。


       古人说业精于勤。勤奋学习,笃行不怠是罗先生在附中和学院8年寒窗生涯的写照。有人说他是学院有名的“拼命三郎”,像个苦行僧,一心只读专业书。1964年在湖北艺术学院毕业后,到淮阳师范任教,专心致志,心无旁骛研究美术,传道授业,其他事情很少关注。我1971年到1973年在淮阳师范上学期间,就听到我们政文专业的老师介绍,罗先生画画入迷,经常到校外写生,孜孜不倦。我毕业留校后,与罗先生见面机会多了,渐渐熟悉了,知道罗先生除了上课之外,就是画画,我有时还到画室去看他作画,他给我讲什么叫写意,什么叫工笔,让我这个门外汉有了一点绘画方面的知识。他的执着和敬业让我深受感动。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罗先生不仅勤奋,更重视开“悟”,寻求属于自己的绘画特色。罗先生认为“悟”性在任何专业中都是很重要的,特别是文艺这一行,如果缺少了,就很难做出大的成就。爱迪生的名言“成功是由99%的汗水加1%的天分组成的”。罗先生说,只看到这一句话的前半句,只知道下苦功是不够的,其实后面还有“那1%的天分通常起了决定性作用”。作画数十载,他深深感到水墨画用水之难,多一点就滥,少一点又枯,要想使水墨随心所欲,非下几十年功夫不可。善于在艺术追求中“悟”,是罗先生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罗先生以他个性化、风格化、民族化的绘画语言,以他“墨气淋漓幛犹湿”的独特笔墨技法,以自创的“罗氏朦胧美”为符号,走出了自己的艺术之路。


       中国画坛多面手


       罗先生钟情花鸟,兼善人物,成为中国画画坛为人称道的多面手,在牡丹、鸡、人物等绘画领域独树一帜。


       牡丹是中国画中常画不衰的题材,自古以来就有不少画牡丹的圣手,佳作流芳千秋。“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洛阳是牡丹产地,素有洛阳牡丹甲天下之说。罗先生在河南生活20多年,每年牡丹花开之际,他都要到洛阳写生,画了多少牡丹也记不清了,可以说胸藏名花万朵。对赤橙黄绿青蓝紫等各色牡丹进行了详细观察临摹,对阴晴风雨中牡丹的色彩变幻作了认真研究,终于找到了牡丹的独特画法,他画的牡丹无论是含苞的、初开的、怒放的都表现得千姿百态,绚丽高雅,笔墨酣畅,色彩缤纷,神韵迷人,成为我国牡丹画坛上的精品。罗先生牡丹画有三个显著特色:一是打破工笔与写意的花鸟传统技法界限,不囿于应物象形的逼肖描绘,多采用彩墨晕染的没骨写意,形成“朦胧美”的艺术效果;二是注重静与动的结合,静态的牡丹和动态的蜜蜂、蝴蝶相应成趣,增强画面的动感与魅力;三是以情入画,表现健康向上、意气风发的新时代气息。经过刻意创新,千锤百炼,终于造就了“罗家牡丹”。1987年广州举办的“客家籍在穗名家画展”中,罗先生的牡丹国画曾吸引许多观众和专家驻足观赏,被著名国画家、美术评论家、广东画院秘书长王立先生誉为“广东牡丹第一家”。后来其代表作之一、人格化的牡丹图《晓雾初开》,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的“中国当代著名书画家牡丹作品展”中,与中国国画界泰斗、大师们的作品一同作为典范之作在正厅展出。全国政协副主席胡启立在《晓雾初开》前驻足良久,还请罗先生详细讲解此画的创作构思、作画过程和个人风格等。展览结束后,北京的几家博物馆和一些著名收藏家收藏了罗先生随行带去的多幅牡丹画佳作精品。


       罗先生把牡丹画的笔墨技法再运用到整个花鸟画领域的创作,已是驾轻就熟,游刃有余了,“连锁反应”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浓缩在他极具艺术价值的国画典籍——《罗镜泉画集》里。像《香远益清》《野塘清趣》《荷塘新雨后》和《荷韵》等作品不仅构图新颖别致,造型生动,墨韵幽远清奇,更重要的是它们融进了作者真挚浓烈的情感,而透过这情感,能让人感受到作品丰富的内涵和高雅的意境。


       鸡具有文武勇仁信五德,被誉为“五德禽”,也是画苑中一枝永不凋谢的奇葩。明代的沈周,清代的高其佩、任伯年,现代的徐悲鸿、陈大羽等名家都是善画鸡的大家。画鸡是罗先生的又一门绝技。罗先生从1970年开始,几十年来,深入细致地观察形形色色的鸡,写生和创作了有关鸡的作品,至今已画了一万多只鸡,他画鸡和画牡丹一样,已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无论是运用笔墨简练的兼写带工,还是泼墨泼彩的大写意,鸡群的饮啄、顾盼、飞鸣、争斗、嬉戏、追逐的各种情态,连鸡的喜怒哀乐都刻画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一幅《葡萄架下》的公鸡,俨然像守护神,而母鸡却流露出绵绵爱意。《丽日》则是鸡的群英会图,寓意万物吉祥。《鸡趣图》荣获全国书画家作品展一等奖,另有多幅颂鸡的佳作被中国美术馆、人民大会堂,泰国、日本、中国澳港台多家博物馆收藏。


       把中国人物画的线描和西洋画的素描、解剖等技法融合起来,运用到水墨人物画创作中去,塑造形神兼备的人物形象,是罗先生数十年来人物画创作的一大特色,而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罗先生在湖北艺术学院攻读的主科就是人物画。他笔下的人物,不论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不论是名人逸士还是芸芸众生,造型准,笔墨活,色相宜,均各具时代风采和个性特点。用笔如行云流水,刚柔承转,抑扬顿挫,韵味特浓,形神兼备,非常耐看。如《老人》一画,是罗先生在淮阳师范时期创作的,我曾多次观看。作品以深具传统功力的笔墨技法,塑造了一个饱经沧桑、敦厚淳朴的老人形象,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在2001年创作的人物画《把酒问青天》中,罗先生着力刻画苏东坡的个性特征,通过人物的脸部表情和典型动作,揭示了苏东坡既压抑无奈又寄予亲友“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的心境。画中人物衣纹非常概括,寥寥数笔,线条刚韧劲健,转折分明,有力地烘托出人物的复杂情绪。


       桃李春风满天下


       罗先生终身从事教育,培养了大批学生,桃李满天下,深受学生尊敬和爱戴。《淮阳师范学校志》记载,罗先生1964年湖北艺术学院毕业后分配到淮阳师范任教,1981年调河南大学美术系任教,在淮阳师范工作17年。在河南大学任教5年,在华南师范大学任教11年,30多年的教育生涯,他以博大的胸襟,诲人不倦的情怀,“传道授业解惑”,凡有求教者,皆以仁爱之心悉心指教,究竟培养了多少学生,可能罗先生自己也记不清了。他把艺术的阳光洒遍大地,哺育着一代代艺术的幼苗茁壮成长。


       罗先生在淮阳师范期间,正是风华正茂的时候,在美术领域已经崭露头角。1964年,《妇女队长》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全国“公社风光美术展”,《金色洪湖》入选文化部和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全国高等学校毕业生作品展”。1965年,《夜深人未静》入选文化部和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会”,主持北京人民大会堂河南厅美术设计创作工作。1980年,参加河南省第二次文代会,当选河南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同时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成为美术教育的名家名师。


       罗先生在淮阳师范教授的学生中,成才成名者比比皆是,可谓名师出高徒。据我所知道的如栾广明,1971年就读淮阳师范艺术专业,师从罗先生。美术高级讲师。美术研究论文《谢赫六法新探》等曾在《朵云》《中国美术报》等国家级刊物发表。陈书文,家住淮阳县城西关外小陈庄,与淮阳师范近在咫尺。我1971年至1973年在淮阳师范读书期间,陈书文就慕名向罗先生学画,有时他还到我们政文班去请教语文知识。1978年考入淮阳师范艺术专业,跟随罗先生深造。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南省美术家协会理事,曾任周口地区美术家协会主席。吴金铭,1977年考入淮阳师范美术专业,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美术高级讲师。曾任淮阳师范艺体专业党支部书记、美术组组长,开封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二骏图》收入《中日美术家画鉴》。魏传栋,又名魏汉,1979年考入淮阳师范美术专业学习,擅长行草和隶书,绘画则以花鸟为同道赞赏。作品传达出鲜明的个性色彩。胡景德,自幼酷爱书画,后师承罗镜泉先生攻中国画。现为国际美术家联合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我在淮阳师范毕业留校以后,除了上课备课之外,业余时间是比较充裕的。一天在罗先生画室看他作画,罗先生跟我说,你文学基础不错,可不可以抽时间写连环画脚本?我听从了罗先生的指教,就在学校图书室借了延安平剧院演出的剧本《逼上梁山》进行改编。不久,河南人民出版社的两位编辑来淮阳组织稿件,罗先生就把我写的稿子交给了他们。编辑看后提出了具体修改意见,还给我寄来连环画专用稿纸。1980年2月以48开本连环画册出版。当年的《河南日报》刊登了河南人民出版社的重点出版图书目录,其中有连环画《逼上梁山》。接着,我又改编民间故事《神笛》,由罗先生和胡景德绘画,在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量达56万册。后来还改编出版包拯故事《下陈州》、十大将军传记丛书《张云逸》等连环画册,这都是罗先生指教的结果。


       罗先生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美展及出国展出,先后在河南、广东、安徽、云南等地举办个人画展。作品被中国美术馆、北京人民大会堂、泰国皇家淡浮院等国内外机构所收藏。目前,百度等20多家网络媒体正在传播推送罗先生的艺术造诣和成就。出版个人画集及专业技法书籍《中国画技法·人物篇》《中国画技法·花鸟篇》《素描基础技法教程》《素描肖像艺术》《白描花卉翎毛技法》《名家教你学中国画》等数十册。在美术界影响越来越大,教育惠及了更多的人。


       我现在与罗先生保持着微信联系,每天都可致以问候。罗先生,我多想再去您的画室,看您作画啊!




       戴俊贤,1950年生,大学学历,河南省鹿邑县人。早期从事师范教学,后做行政工作。系省作家协会和省书法家协会会员,高级政工师。出版作品有连环画《逼上梁山》等4部、诗集《百花集》文集《颍川集》《周口历史文化通览.人物卷》等,作品收入多部文集及书法集。



       相关链接:


       永远的淮阳师范059: 老师,永远的心灯


       永远的淮阳师范058: 明月何时照我还


       永远的淮阳师范057: 为我的理想插上了翅膀


       永远的淮阳师范056: 昙花一现的淮师农场


       永远的淮阳师范055: 助推奇门遁甲走向世界


       永远的淮阳师范054: 教育大家师玉庆


       永远的淮阳师范053: 淮师母校 长在心田


       永远的淮阳师范052: 永远的母校


       永远的淮阳师范051: 难忘的记忆


       永远的淮阳师范050: 三位恩师和我的新闻事业


       永远的淮阳师范049: 功勋校长卢怀璋


       永远的淮阳师范048: 名师顾之川


       永远的淮阳师范047: 栾广明:寂寞的大家


       永远的淮阳师范046: 淮师语文教研组编书纪事


       永远的淮阳师范045: 我的青春驿站


       永远的淮阳师范044: 重游龙湖怀恩师


       永远的淮阳师范043: 淮师校友徐玉诺


       永远的淮阳师范042: 月上柳梢头


       永远的淮阳师范041: 我们的92·7班


       永远的淮阳师范040: 记忆中的淮师农场


       永远的淮阳师范039: 天下谁人不识君


       永远的淮阳师范038: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永远的淮阳师范》邀您继续惠赐佳作


       永远的淮阳师范037: 天文地理学家曾次亮


       永远的淮阳师范036: 淮阳师范年谱略


       永远的淮阳师范035: 弦歌不绝四十春


       永远的淮阳师范034: 诗忆那些人,那些事


       永远的淮阳师范033: 我的母校


       永远的淮阳师范032: 我真正的学生时代


       永远的淮阳师范031: 青春时光


       永远的淮阳师范030: 母校琐记


       永远的淮阳师范029: 淮师出了个王山岭


       永远的淮阳师范028: 感谢淮师


       永远的淮阳师范027: 义无反顾读淮师


       永远的淮阳师范026: 难忘淮师师生情


       永远的淮阳师范025: 恩师难忘


       永远的淮阳师范024: 梦想成真的地方


       永远的淮阳师范023: 第二故乡情更浓


       永远的淮阳师范022: 百年淮师:我心灵的家园


       永远的淮阳师范021: 郭杰三老师:我生命中的教科书


       永远的淮阳师范020: 郭杰三老师:润物细无声


       永远的淮阳师范019: 难忘母校 难忘师恩


       永远的淮阳师范018: 致敬萧士栋


       永远的淮阳师范017: 为淮师荣誉而战


       永远的淮阳师范016: 谷迁乔:为后人留下一片绿色


       永远的淮阳师范015: 为母校淮师抒情


       永远的淮阳师范014: 念淮师


       永远的淮阳师范013: 我的三位恩师


       永远的淮阳师范012:“活字典”张衡石先生印象


       永远的淮阳师范011: 最忆淮师那一抹春光


       永远的淮阳师范010: 那晚,我与窗外月光对酌


       永远的淮阳师范009: 张华中老师:我心中的大先生


       永远的淮阳师范008: 淮师:永远在我心里


       永远的淮阳师范007: 永远怀念恩师臧起初


       永远的淮阳师范006: 我在淮师读政文


       永远的淮阳师范005: 诗心,从淮师萌发


       永远的淮阳师范004: 尊敬与怀念:恩师桂行德


       永远的淮阳师范003: 梦想起飞的地方


       永远的淮阳师范002: 借书买书琐忆


       永远的淮阳师范001: 弦歌台下


       致校友:《永远的淮阳师范》邀您惠赐佳作



-----------------------------------------END-----------------------------------






















分享按钮
 
评论 
提交
评论 
提交
关于我们招聘英才网站大事记美中时报(电子版)广告服务 - 网址导航
美中时报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