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淮阳师范026: 难忘淮师师生情


2022年01月28日 02:25    来源:美中时报    王玉西

淮阳师范73级政文1班毕业合影照片,第二排中间为班主任臧起初老师。第四排左二为作者。


       淮师,我的母校,我的骄傲。它是我接受中等师范教育的第一学府,也是我开始人生转折、萌发梦想的地方。


       那是1973年秋,我结束了刚满两年的工厂劳动,被厂革委推荐、经沈邱县槐店镇党委批准,参加了全国统一的文化考试,荣幸地录取到淮阳师范学校上学。当年我只有16周岁,因我初中没毕业提前辍学进了工厂,仅有初中(肄业)文化的我,面对即将开始的学习生活,心理压力之大不言而喻。


       淮阳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古城,在中华5000多年的历史发展长河中有其闪亮的光点。淮师坐落在文化积淀深厚的古城淮阳,更显得它的庄重古朴和典雅。校园四面环水,岸边杨柳成排,湖水碧波荡漾,鱼翔浅底,片片芦苇青蒲及荷花在微风吹拂下沙沙作响,真有置身于杭州西湖的感觉。淮师校园占地面积百余亩,办公、宿舍等基础设施虽然陈旧,但布局合理,错落有致。一幢刚落成使用不久的三层教学大楼(建筑面积一万多平方米)是淮师的标志性建筑。身临此景,让我心中油然产生出“淮师一读,一生骄傲”的自豪感。


       在淮师两年的学习时光虽然短暂,但它让我留下了青春的脚步,留下了辛勤学习的汗水,尤其更重要的是收获了友谊,即师生相互间永结的深情厚谊让我难以忘怀。


       师生和谐情意浓


       当年我就读于政文专业一班。臧起初老师担任一班的班主任。在和臧老师的相互接触和他的言传身教下,师生关系由浅入深,由敬生情,亲如家人。在和老师的接触闲聊中,老师向学生们吐露他和桂行德老师等当年毕业分配之事,因有关领导以貌取人,差点拒收他们。后来安排他们试讲,一炮打响,领导当场惊呼:“人才,人才啊!”这是他心里的秘密,他毫不避讳地与学生们袒露心声,彰显出师生之间的信任和蔼和团结。臧老师平易近人,喜欢和学生们聊天,每天早晨陪同学生们一起出操,在参加淮阳大连段水利总干渠的清淤劳动,以及搬口校办农场“翻淤压沙”的劳动,他和学生们并肩劳动,挥汗如雨,让学生们深受感动。尤其是参加搬口校办农场“翻淤压沙”劳动中,臧老师和张治国等班干部,对我格外关心和爱护,在我参加十多天的劳动后,就特意把我和陈连学二人调到校办工厂后勤上帮工,从而减轻了我们二人的日常劳动强度,使身体得到了休息。为此,私下里曾有同学给我们开玩笑地说:“享福受罪,老师分配。”我记得还接受过两次外出任务。一次是派我陪同马义山同学去开封等地出差,大概为校办农场的事。我和义山同学在外几天,生活得很开心,并在开封照相馆照了合影像留作纪念。第二次是由班长张治国带队,到郸城沈丘等地进行外调,历时3天,圆满完成了任务。


       岁月匆匆,时间荏苒。历经岁月的风风雨雨,同学们对母校的感情难以割舍,对老师的深情厚谊难以忘怀。那是1999年5月,在淮阳师范喜迎建校90周年华诞之际,我们在周口市直机关工作的同学们集聚母校淮师,恭贺90华诞生日。同学们赠给母校的镌刻有“铸就辉煌”四个金色大字的巨石石碑矗立在校园广场中央,表达了莘莘学子们心系母校,热爱母校,祝愿母校的美好心愿。重返母校的同学们簇拥在老师身边问长道短,真诚地致敬老师,祝愿老师。记得当年翟国胜同学在《淮师九十周年校庆感赋》一诗中写道;“九十华诞又相逢,千年古城乐融融......师生欢聚话友谊,同窗执手觅旧踪。”


       那是2004年10 月,时逢臧起初老师的65 岁生日。这天我们73级政文一班的同学特意在周口迎宾馆为老师举办了一次生日寿宴。来自周口市各县(市、区)的30多位同学与臧老师和孙师母欢聚一堂,恭贺老师生日愉快,祝愿老师身体健康。席间,刘占国同学饱含深情的贺词,翟国胜同学热情洋溢的诗朗诵,我和李素云代表同学们的祝福鲜花,以及师生合影留念等难忘的情景,给生日庆宴增添了喜庆、祥和和欢乐,让老师心感温馨和幸福。


       那是2013年5 月,臧老师因病逝世。噩耗传来,同学们为之震惊和悲痛。老师遗体火化那天,我们73级政文一班的同学们一一放下手中的工作,纷纷前往淮阳县殡仪馆吊唁、送别。同学们心情沉痛地在老师灵柩前肃立默哀,深切地缅怀老师平凡光辉的一生,并默默地对老师祈祷道:臧老师,一路走好!臧老师,学生们永远怀念您!


       三尺讲台敬业歌


       当年我们73级政文专业开设有10多门专业课程。教我们的老师们知识丰富,学识渊博,在三尺讲台上唱响了敬业之歌、奉献之歌,赢得了学生们的崇敬和爱戴。臧起初老师教《文艺理论》课,听他讲课就像享用艺术大餐,听起来津津有味。他声情并茂、情景交融、引人入胜,常把抽象的文艺理论讲得入心入脑,有趣有味。如臧老师开讲第一课时提出的“投枪”“匕首”论,比喻上天怎么怎么,入地怎么怎么,阐述深刻,形象生动,至今难忘。臧老师的文笔很好,每逢学校举办集会或大型活动,代表教职工发言的准是他。而他每次的发言稿短小精悍,生动感人,深得学生们的赞赏。朱永锴老师,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是一位知识丰富,学识渊博,深受学生们敬佩的好老师。他教《汉语》课,咬文嚼字,解疑释难,把课讲得有板有眼,头头是道。平时,朱老师喜欢和学生们闲聊,闲聊中出于职业本能,他常为学生们个别汉字的读音进行纠错。学生们常读错音的汉字有“谬、莘、栩、酗”等,对此学生们打心眼里佩服老师的学识。当年我听他讲授的古典诗词格律、平仄韵律、固定格式等内容,以及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声调标注、地方方言声调标注技巧等知识,让我熟记于心,受益至今。师玉庆老师教《哲学》课,每当他授课,都是政文专业3个班学生合堂听课。我印象中师老师每次讲课都把授课内容准备得非常充分,备得滚瓜烂熟。他每次往讲台上一站就是两三个小时,讲起来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一气呵成。学生们听得入神,赢得同学们阵阵掌声。桂行德老师教《写作》课,他讲课深入浅出,有理有据,把写作课讲得有声有色,让学生们受益匪浅。桂老师写作功底深厚,平时不写则已,一写就一鸣惊人。我在校期间,桂老师主笔先后写了《孔子在陈绝粮记》《万里长城千古丰碑》两篇文章,以“俞怀思”的笔名先后刊登在《人民日报》上。当时,我还看到过《人民日报》寄来的修改清样。桂老师的这两篇文章见诸第一大报,使其名声大振,在学生中引起极大反响。何肇中老师教《文选》课,他授课轻声慢语,吐字清晰、条理分明、层次清楚,使学生们在寓教于乐中汲取知识的营养。尤其是何老师授课时的板书艺术,字体工整、圆润、清秀、潇洒大方、排列有顺序,让我至今难忘。王云亮老师教《文选》课,他授课声音洪亮,气度不凡、引人入胜。我记得有一次他在课堂上选用了我的一篇议论文作为范文进行分析,让我激动,深受鼓舞,使我对学习有了自信,有了动力。


       同学和睦乐融融


       淮师两年,同学们从入校相识到朝夕相处相知,和谐和睦,其乐融融。记得1974年的秋天,听说城湖中生长的蒲棒绒可以装枕头枕着舒服。于是,刘占国、刘本在、王昭然和我等同学就结伴到西关城湖中去采摘蒲棒。大家一边戏水,一边采摘着蒲棒,第一次尝试着校外生活的乐趣。还有一次,我和刘纯芳等同学一起染衣服,就在校内大礼堂里西南角的一块空地上,垒灶架锅染起了衣服。我和纯芳分别拿着棍子翻动着锅里热腾腾的衣服,面面相觑,都咧嘴笑了,笑得是那样的开心。


       团结给大家带来愉快,和谐使生活多姿多彩。就拿同学们吃饭来说,入校时,同学们吃饭都是各吃各的,后来男女同学们自发地两人一组、三人一伙地组合在一起。饭票集中,不分你我,亲如兄弟姐妹一般。我和王正忠同学组合在一起就餐直到毕业。其间,正忠同学还特意让家人给我做了一双布鞋赠给我穿,让我铭记至今。开玩笑是同学们取乐的一种方式,但不失风度、不伤大雅。比如同学们给马义山同学的玩笑都是发生在就餐时间。马义山同学是回族,同学们有时偷换他的饭菜,搞得饭场笑声朗朗,其乐融融。闲暇中,同学们在宿舍里也是谈笑风生,欢笑多多,比如在同学间传叫的“老干部”“马大炮”“刘大块”等雅号,既风趣诙谐,又温馨逗笑,彰显出同学们之间的关系融洽和开明开放。王继民同学坚持做好事、献爱心,每天早晨为本宿舍的同学们起早打好洗漱用水,为同学们送上温暖,让同学们感到温馨。王照然同学时不时地唱几段戏剧清唱,让同学们格外开心。程庆德等同学相互对侃歇后语(如大年三十棉花店关门——免弹(谈),放屁崩了脚后跟——巧劲......)妙语连珠,趣味横生,让同学们津津乐道。


       友谊长存润无声


       1975年8月毕业后,同学们各奔东西,走上了不同的工作岗位。尽管同学们见面少了,但是在淮师同窗相处的情谊难以割舍,彼此间深厚的友谊源远流长。至今让我感受至深,难以忘怀的往事历历在目。如1987年间,刘占国同学时任地区史志办主任期间,对我负责的地区档案志编写工作积极指导,大力支持,并在百忙中亲自修改档案志稿。上世纪90年代初,马义山同学时任淮阳县政府常务副县长期间,有一次我到淮阳出差,与义山同学见面时谈到淮阳县档案局办公经费不足的问题,义山同学当场就给县档案局签批了5万元的办公经费。此款可以说是雪中送炭,解了燃眉之急。1998年张治国同学时任项城市工商局长期间,我的一位亲戚给项城一啤酒厂销啤酒瓶子遇到拖欠资金问题,当时,我找到治国同学,使问题得到妥善解决。2003年董梅英同学在川汇区教育局工作期间,我儿子正读高中,梅英对我孩子的学习,以及体育考试等热情关心关爱,让我非常感谢。2011年间,孙稳同学时任省总工会办公室处长期间,她和刘本在同学一起,为我单位(即周口市委党史研究室)张学勇同志报考省总工会公务员遴选等事宜,忙前忙后,关怀备至,做到了完美。2011年,我任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期间,在组织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5周年活动中,梁祖文同学、翟国胜同学积极参与并全力支持我们的工作,并策划编写一部电视剧,题目为《红星照耀着豫东》,作为向抗战胜利75周年纪念活动的献礼。在创作编写中,梁祖文同学亲自策划并拟定写作大纲,亲自担任主笔和全剧统稿,在翟国胜同学等人的积极配合下,我单位拨出5万元资金,并在国秀宾馆订房提供食宿,全力给予支持。祖文同学带领编写人员殚精竭虑,不辞辛苦,写出了三十集的剧本初稿。其间,祖文同学对初稿精益求精,反复修改,几易其稿,并专程到北京八一制片厂找到著名电影导演翟俊杰导演汇报情况,听取意见。后来,祖文同学因病英年早逝,使该剧本没能进入最终拍摄而留下遗憾。2012年我单位又组织编写《中共周口历史》(第二卷)一书,戴俊贤老师、吴文华老师、刘占国同学等积极参与,给予全力支持。在编写中,老师和同学们不讲待遇,不讲条件,全身心地投入到该书的编目、编写、修改、统稿等全过程。为按时圆满完成此书编写并最终出版,付出了艰苦的劳动,流下了辛勤的汗水。


       多年来,我和刘占国同学在市直机关工作,占国同学的忠厚善良热心肠,始终让我感动。我深深感到,占国同学的家就是同学们的落脚点、联络处。他和付桂芝同学时常为同学们的事穿针引线,操心帮忙,用真诚延伸了友谊之桥,用热情铺就了感情之路。前些年,涂淑敏同学家的养猪场遇到拆迁问题,占国同学就约上我一道找到时任周口市技术开发区主任林鸿嘉进行协调,研究解决办法。2004年王正忠同学晋升职称遇到困难,占国同学又约上我一道前往太康找有关领导协调解决。2014年许凤英同学从上海回周口探亲并在周口短暂停留。占国同学和桂芝二人热情接待,并通知董梅英、杨允芝和我等有关同学参加了会面。同学们久别重逢,叙长道短,格外亲切。2019年在老班长张治国的倡导下,刘占国、董梅英、付桂芝、刘相让和我等同学专程前往郸城县会见了冀国良同学。在国良同学的精心安排和热情接待下,大家畅叙心语,度过了美好欢快的一天。此行我还特别收获了国良同学的诗集《蝶恋花》。这些年来,同学们还借助子女们婚嫁喜庆事宜,相互走动,互致庆贺,为子女们的新婚大喜增辉添彩。与此同时,同学们还利用现代通讯工具的便捷,经常通过电话、短信、微信等方式联系多多,问候多多。把友谊的电波传递的更快更广更深,使友谊之花开在心中,并永远绽放。




       王玉西,男,汉族,河南省沈丘县人,1957年12月生,1973年9月至1975年8月淮阳师范政文专业(七三)一班学习。曾任周口市档案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周口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周口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教科文卫工作委员会主任。2018年2月退休。


       相关链接:


       永远的淮阳师范025: 恩师难忘


       永远的淮阳师范024: 梦想成真的地方


       永远的淮阳师范023: 第二故乡情更浓


       永远的淮阳师范022: 百年淮师:我心灵的家园


       永远的淮阳师范021: 郭杰三老师:我生命中的教科书


       永远的淮阳师范020: 郭杰三老师:润物细无声


       永远的淮阳师范019: 难忘母校 难忘师恩


       永远的淮阳师范018: 致敬萧士栋


       永远的淮阳师范017: 为淮师荣誉而战


       永远的淮阳师范016: 谷迁乔:为后人留下一片绿色


       永远的淮阳师范015: 为母校淮师抒情


       永远的淮阳师范014: 念淮师


       永远的淮阳师范013: 我的三位恩师


       永远的淮阳师范012:“活字典”张衡石先生印象


       永远的淮阳师范011: 最忆淮师那一抹春光


       永远的淮阳师范010: 那晚,我与窗外月光对酌


       永远的淮阳师范009: 张华中老师:我心中的大先生


       永远的淮阳师范008: 淮师:永远在我心里


       永远的淮阳师范007: 永远怀念恩师臧起初


       永远的淮阳师范006: 我在淮师读政文


       永远的淮阳师范005: 诗心,从淮师萌发


       永远的淮阳师范004: 尊敬与怀念:恩师桂行德


       永远的淮阳师范003: 梦想起飞的地方


       永远的淮阳师范002: 借书买书琐忆


       永远的淮阳师范001: 弦歌台下


       致校友:《永远的淮阳师范》邀您惠赐佳作



-----------------------------------------END-----------------------------------






















分享按钮
 
评论 
提交
评论 
提交
关于我们招聘英才网站大事记美中时报(电子版)广告服务 - 网址导航
美中时报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