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淮阳师范025: 恩师难忘


2022年01月24日 08:37    来源:美中时报    翟桂荣

曾任班主任老师:前排男左一张华中,前排右一王俊杰,右二时振军


       今年又要过一个非同寻常的春节了,自2019年末至今,已有三个年头了,疫情依然嚣张,乡愁仍然割舍不断,春节前恐怕又回不了家了。昨天开始,下起了今年的第二场雪,一夜之间,大地白茫茫一片,路上,树上,花枝上,仿佛都盖上了厚厚的白棉被。忆起小时候,奶奶常说:“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心中默默的祈祷着,但愿明年就是一个丰收年,一个平安年,一个吉祥年,疫情赶快走吧。


       外面虽然寒冷,然而屋里有暖气。照例,看书,做做家务,做点研究,抽空更要锻炼身体。跟着直播做运动,心情好了,也能更好的工作了。现在网络真好,可以把天南地北的人联络在一起,疫情阻隔了面对面的交往,但是阻断不了人间的真情,也阻止不了学术的交流与研究。看看朋友圈,高兴了点点赞,但有时就是只想静静的观看。傍晚时分,突然发现了“那年,我们在陈州”的班级群里,张卫星同学转发的--《永远的淮阳师范》征文信息,禁不住蠢蠢欲动,不写,心中难受。


       淮阳是我的第二故乡,难忘那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一人一景。水肥鱼美,荷香柳青。每到夏季,绕湖远行,杨柳依依拂水而垂立,荷花艳艳婀娜而多姿;东湖芦苇茂密,仿佛三千年前的古迹未曾有人来探,鱼儿不时跃出湖面,想看看这神奇的世界,水鸟扑棱棱从湖边飞向湖心,那一片静谧而神奇、富有生机的气息的啊。


       记得刚入学那会儿,学校开大会,安玉炳主任讲话:“欢迎新同学!你们从四面八方来到豫东这座古老的水上小城,我们这里是东方文明的摇篮……”这句话深深地留在了我的脑海里。我也经常在想,他是说伏羲氏仰观天像,俯画八卦,一画开天地,画出了人类世界最初的辩证思维吧。在中华文明史上伏羲被称为“人文始祖”。太昊陵内还悬挂有这块匾额。淮阳至今还有伏羲氏仰观天像的画卦台,台上有棵“画柏”,是旋转着往上长的,像一支神奇的大笔,画出了中华文明的第一道曙光。安玉炳老师也是我们的文写课老师,他教过我们好几年,记得他给我们上课常说:“讲课是一门艺术”。这句话我很受用,听他讲课就是一种享受,我们师生都能进入意境。他对语文教学的驾轻就熟,激起了后来我对文科的热爱。以至于到了河南大学图书馆,刚调入的那几年,我还看了很多语文教改的书籍。像朱永新教授的论著、于漪老师的文章等等。


       我们856班比较幸运的是,给我们上“阅读与写作”课的还有沈中华老师、张华中老师、郭学礼老师,他们都有名士风范,文学造诣很深。沈中华老师是河大毕业,上课比较严谨,不苟言笑。记得他曾经用业余时间,组织了一个兴趣小组,给我们讲授“诗经”选读,“赋、比、兴”的手法我就是在这时知道的。张华中老师曾经做过我们的班主任,他是诗人,留着美髯须,每次到班里,也不多说,总是笑眯眯的。他还要搞创作,比较忙。有一年夏季,天气闷热,他让班干部端过来几大筛子冰糕,每人发一块犒劳大家。同学们吃过后都很开心,所有疲劳和不适都跑得无影无踪了。这样的好事,曾经发过两次。记得我们那时就像追星一样,每当看到老师进班,大家都很激动,也想搞创作。于是,在张老师的影响下,每到下课,同学们都忙得跑去图书馆借书看,就成了大家比赛的程序了。淮师三年,我看了很多小说,图书馆的藏书十分丰富。后来,我热衷于阅览室看杂志。什么语文教育,读者文摘,教育类杂志等等都是我爱看的。那时,朱玉荣老师比较喜欢我这个常去看闲书的同学,我们也经常帮助她打扫卫生,擦桌椅之类的。她曾经借给我好多我想看的杂志。


       一转眼,到了毕业之际。那时我们似乎都很迷茫,不知道以后该干什么,仿佛又不甘心一个小小的中师生。有的人报考了大学,有的人报了自学考试。记得我也报了自考,但并没有坚持下来。我们那时都有一股学不完的劲儿。早晨5:30起床,坚持长跑。学校要求的比较严,好像还要检查,比赛,有时还有班主任跟操。我们绕着西湖往南跑,大概要跑5公里,然后到班里晨读,我对朗读的热爱就是在这个时间里练就的。晚上自习到10点结束,记得关门的铃声响了,很多人都不愿意离开教室;点着蜡烛继续学习,然后楼门锁上了。班里的同学常常有十多人,男生、女生都有,我们又翻越高高的铁门,回寝室。路灯下还有看书、继续学习的,今天想起来,这种朝气蓬勃、只争朝夕的氛围不知是怎么形成的,简直不可思议。


       毕业之际,正当大家踌躇迷茫之时,性情豁达的郭学礼老师,给我们上文选课。他不修边幅,用带着方音的普通话,讲课时妙语连珠,时常逗得同学们捧腹大笑。他勉励我们,鹿邑的学生,毕业之后就读《道德经》,把老子研究透就好了。淮阳的同学,就研究伏羲,研究《易经》……把我们的传统文化搞好了,就有自己的安身立命之地了。时光飞逝,转眼我也过知天命之年了,多亏是老师给了我一颗不死的心,使我自强不息,奋斗不止,在学术上能够有所成就。


       想起那些年的人和事,还有许多不能忘怀。想起读书的情景如在昨天,想起工作时的学生,他们仿佛还在身边。我是淮师毕业的,我也在淮师工作过。最不能忘记的,是我和几个好朋友来我家擀面条小聚的情景。大大咧咧的利亚姐,聪明能干的慧姐,我们三个一起吃小灶的情景仿佛还在眼前。淮师的艺术氛围也很浓厚,所以后来转变成周口幼儿师范学院了。那时教我们音乐的渠延厘老师,都已经是退休的年龄了,头发都白了,腰弯的比较很,还坚持从大西关跑来给我们上课。他教我们“我的小瓜棚呀嗨,搭在绿海边呀嗨!”我们唱的津津有味,仿佛亲临其境,和歌曲一样轻松快乐。由于长期的弹钢琴,晚年他的手抖得很厉害,但他经常拄着拐杖免费到钢琴楼坚持给学生指导弹琴技法,那时他已80多岁。淮师很多老师的书法都很好,都有很深的造诣。最初教我们书法课的魏传栋老师,让我们懂得了柳体和颜体的区别,他强调打基础要先从柳体开始。于祥生老师,我们既是同事,他也是教我们语基课的老师。于老师的字写得很潇洒,如行云流水般的酣畅淋漓,但骨子里的章法是很有根基和造诣的。还有我们的班主任时振军老师,他喜欢赵孟頫字体,后来才得知张华中老师不但是位诗人,还是很有名气的书法家等等。淮师老师的书法艺术各有追求和特色,都是多少年的习练和坚持的结果,也都是让我佩服而又望尘莫及的,他们的水平超过了我所见过的一些书法家。淮师的老师,真的不愧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典范!


       想起这些,便又使我想起了创建于1909年的河南省立淮阳师范学校,晚清民国数据库显示1916年就有本科毕业生。后来又是河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的淮阳师范,曾经是豫东地区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中华大地上!如今,她走过了100多年的历史,为河南近现代教育培养了3万多基础教育优秀师资的母校,转身在历史的长河中,继续为河南的职业教育、幼儿教育培养人才!致敬,我亲爱的母校!愿母校师生在新的征程中继往开来,再创辉煌!值此佳节之际,谨祝母校各位老师同仁新年快乐,阖家安康,万事吉祥!




       翟桂荣(女),河南鹿邑人,河南大学图书馆研究馆员。中国图书馆学会图书馆史专业委员会委员。1988年淮阳师范普师班毕业,1992年周口教育学院中文系毕业,1996年华中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2020.9-2021.7年中山大学信息管理学院访问学者,师从程焕文先生。



       相关链接:


       永远的淮阳师范024: 梦想成真的地方


       永远的淮阳师范023: 第二故乡情更浓


       永远的淮阳师范022: 百年淮师:我心灵的家园


       永远的淮阳师范021: 郭杰三老师:我生命中的教科书


       永远的淮阳师范020: 郭杰三老师:润物细无声


       永远的淮阳师范019: 难忘母校 难忘师恩


       永远的淮阳师范018: 致敬萧士栋


       永远的淮阳师范017: 为淮师荣誉而战


       永远的淮阳师范016: 谷迁乔:为后人留下一片绿色


       永远的淮阳师范015: 为母校淮师抒情


       永远的淮阳师范014: 念淮师


       永远的淮阳师范013: 我的三位恩师


       永远的淮阳师范012:“活字典”张衡石先生印象


       永远的淮阳师范011: 最忆淮师那一抹春光


       永远的淮阳师范010: 那晚,我与窗外月光对酌


       永远的淮阳师范009: 张华中老师:我心中的大先生


       永远的淮阳师范008: 淮师:永远在我心里


       永远的淮阳师范007: 永远怀念恩师臧起初


       永远的淮阳师范006: 我在淮师读政文


       永远的淮阳师范005: 诗心,从淮师萌发


       永远的淮阳师范004: 尊敬与怀念:恩师桂行德


       永远的淮阳师范003: 梦想起飞的地方


       永远的淮阳师范002: 借书买书琐忆


       永远的淮阳师范001: 弦歌台下


       致校友:《永远的淮阳师范》邀您惠赐佳作



-----------------------------------------END-----------------------------------























分享按钮
 
评论 
提交
评论 
提交
关于我们招聘英才网站大事记美中时报(电子版)广告服务 - 网址导航
美中时报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