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淮阳师范003: 梦想起飞的地方


2021年11月18日 12:58    来源:美中时报    戴俊贤

河南省淮阳师范七七届中文二班毕业留影   前排左七为作者


       淮阳师范坐落在历史文化古城淮阳县城西关,曾被誉为“豫东教师的摇篮”,创办于清宣统元年,初名陈州府初级师范学堂,1916年为河南省立第二师范。现代作家徐玉诺、教育家李秉德曾在此任教。2003年为周口幼儿师范。上世纪70~80年代我在该校教书,并担任班主任。在我教过的学生中,印象最深的就是七七级中文二班了。每当看到相册里他们的毕业照,端详着一张张稚气可爱的面孔,思绪就回到了陪伴他们度过的青春烂漫岁月。


       1977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文化大革命”的阴霾刚刚散去,揭批“四人帮”的斗争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各条战线都处在“拨乱反正”的兴奋之中。1977年的冬天充满了春天般的温暖,在邓小平同志的鼎力推动下,中断了十年的高考制度得以恢复,大批青年纷纷从农村、工厂、学校等各个行业涌进考场,叩响梦想实现的大门。淮阳师范属于全国统一高考招生范围,能够录取到该校读书在当时也是学子奢望的幸运之事了。这届学生由于高考招生恢复得急迫,各个学校都准备不足,所以直到1978年的4、5月份才陆续开学,淮阳师范七七级的学生就是这年“五一”入校的。


       开学那天热闹非常,校园里张灯结彩,“热烈欢迎七七级新学员”与“热烈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的大红横幅交相辉映,彩旗在轻风中飘扬,音乐在校园里回响,温馨、亲切和兴奋写满了一张张可爱质朴的笑脸。广播中一遍遍播送着有关新生报到的信息,我忙不迭地接待中文二班的同学,引领他们去宿舍,交待注意事项。那年河南高考的作文题目有两个:一个是《我的心飞向毛主席纪念堂》,一个是《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周口地区高考作文《我的心飞向毛主席纪念堂》有一份满分卷。我在查阅学生档案时发现这个考生就在我们班,心里很是高兴,一种“得天下英才而育之”的喜悦之情油然涌上心头。


       我从当班主任的实践中体会到,当班主任既要严管,又要放手,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我根据这届学生大部分是高中毕业的社会青年,年龄偏大,有较丰富的社会经验的特点,结合政治条件、工作经历和学习基础(高考成绩),认真挑选班干部,注重发挥班干部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让在家乡担任过农村党支部书记的学生当班长、让两位入校前是转业军人的学生分别担任团支部书记和体育委员、让两位入校前是民办教师的学生分别担任学习委员和生活委员。由这五位同学组成班委会和团支部,这五位同学还分别担任校学生会的职务及班内各小组组长,使学生干部达到少而精。学生干部由我提出初选名单,然后全班同学选举产生。学生干部选出后,我就让他们各负其责,大胆工作,班级的具体事务交给他们去做。他们发挥各自特长,认真负责,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在学校组织开展的活动中多次取得优异成绩,成为班主任的得力助手。


       这届学生的中小学阶段都是在“文化大革命”的“书荒”中度过的,那时教学秩序混乱,学生深受其害。入校之后他们深感知识贫乏,有着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抱着“振兴中华,从我做起”的强烈信念,学习异常刻苦认真,常常是深夜了还在用功看书,努力“把被‘四人帮’耽误的青春补回来”。我教的是中文一班和二班的写作课,写作需要大量的阅读和练习,仅仅依靠课堂的时间是不够的。我给大家开出了长长的阅读书目,在我所教班级开展阅读活动。并组织摘抄有关文学描写的精彩片断,编辑成《作文描写辞典》。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又提高了学生的鉴赏能力,为写作打下基础。这本书稿内容选自今古中外260位作家的500余部(篇)作品,大多系名家名篇,后被校教务处印发,作为课外读物交流到省内外很多学校。为做好写作辅导,我常对学生作文单独当面批改,指出优点、不足和修改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由于我的引导和学生的自觉,班内学习风气越来越浓,勤学上进成为每位同学的习惯。


       作为班主任,要敢为学生担当。有位男生家里有事,利用星期天回去办理。下午回校时因错过了公交车,又想急着赶上晚自习,就去拦大货车,不料被大货车挂倒受了伤。我一边组织班里的男生轮流到医院看护这位学生,一边与大货车司机商谈医疗事宜,直到这位学生伤愈出院,没有留下后遗症,我才放下心来。这位学生后来成为太康县委宣传部领导干部和书法家,同学聚会时,专门写了“同窗情深,师恩如山”八个大字,表达久久难忘的情怀。还有位学生一天夜晚与街道上的小青年发生争执,这位学生躲在宿舍里不敢出来,小青年在校园里吵闹不止。我得知情况后,立即赶到现场,小青年不听劝说蛮不讲理,我上前一步用右手反扣住小青年的左手腕,把他拉到街道派出所,交给了值班民警。第二天上午,我又到派出所去对这件事做了妥善处理。类似的事情还有不少,作为班主任,我想就应该为学生做主,撑起遮蔽风雨的伞。多年以后,这些学生还总说,“老师,我们没少让您操心啊!”听了这句话,我心里热乎乎的。


       这届学生毕业后都有很好的发展,成为事业的骨干和栋梁。他们中大部分在教育战线,不少人成为特级教师或中小学校长;有的从事行政工作,担任了乡镇长或党委书记、县市区的科局长。班长张流泉在省委党校,是地厅级干部培训部辅导员。王保清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出版多部小说和散文集。成就最大的要数顾之川了,他年龄最小,也最爱学习。离校后一直孜孜苦读。1994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语言系,获文学博士学位,分配到人民教育出版社工作。现为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研究员,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兼任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教育部考试中心教师资格考试研究组成员,国家社科基金评审专家。主要从事语文教育、汉语史研究和中学语文教材编写工作,曾主编人教版多套初中、高中语文教材。著有《明代汉语词汇研究》、《语文教育论稿》、《中国文化常识》等。顾之川一直与我保持着密切联系,不忘母校,不忘老师。他在一篇文章中深情地写道,“那是一个改变了我们人生命运的地方。太昊陵前,弦歌台旁,既沉淀有孔子、陈胜、吴广、包拯们的踪迹,也留有我们青春的梦想。此情此景,至今仍历历在目。我就是从这里起步,由本科而研究生,由硕士而博士的。光阴荏苒,虽已走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但淮阳师范和那里的老师确是我常常怀念的。”


       这届学生虽然入校晚,同学时间不到两年,但是感情真挚而醇厚,团结紧密而牢固。1998年在他们入校20周年时,举行了纪念聚会。2015年 “五一”节,他们再次相聚周口。从他们参加高考那年算起,三十八年光阴如水而逝,当年的青春学子都已雪染双鬓。容颜虽易,但感情依旧。寒暄问候,互道祝福,深情厚谊,溢于言表。每个人逐一介绍了各自的经历和业绩,共同分享成功的欢乐。这一刻,作为老师,我感到是何等的欣慰和幸福啊!




       戴俊贤,1950年生,大学学历,河南省鹿邑县人。早期从事师范教学,后做行政工作。系省作家协会和省书法家协会会员,高级政工师。出版作品有连环画《逼上梁山》等4部、诗集《百花集》文集《颍川集》《周口历史文化通览.人物卷》等,作品收入多部文集及书法集。



       相关链接:


       永远的淮阳师范002: 借书买书琐忆


       永远的淮阳师范001: 弦歌台下


       致校友:《永远的淮阳师范》邀您惠赐佳作


-----------------------------------------END-----------------------------------






















分享按钮
 
评论 
提交
评论 
提交
关于我们招聘英才网站大事记美中时报(电子版)广告服务 - 网址导航
美中时报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