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淮阳师范007:永远怀念恩师臧起初


2021年12月11日 04:08    来源:美中时报    刘光远


第一排右五臧起初,右三戴俊贤,右二刘占国,右一刘本在。第三排左三作者刘光远。


       恩师臧起初(1938年—2013年),河南商丘虞城人。他是我在淮阳师范学习期间五年的班主任(中师两年,“电大”三年)。他于2013年4月逝世,已过八年。光阴荏苒,音容宛在,魂牵梦绕,甚为怀念。宋人苏轼有“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词句。每念恩师,夜不能寐,悲泪不止。


       我对教师情有独钟。列宁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尊师重教,乃我中华美德。我曾祖是清末秀才,创办私塾,终生从教。我自幼颇感教师职业神圣,读小学时,就幻想着将来能当民办教师。1974年,我高中毕业后回乡务农,忙时干农活,闲时拾粪。那时,我对民办教师羡慕极了,当一名民办教师,生产队里给记一个劳力工分,每月还有六块钱工资,觉得身份比农民高出一个层次。可是,民办教师不是人人能当,需要生产大队领导向乡教育办公室推荐,乡里再向县教育局报批。我是一名回乡知青,当民办教师无门,对公办教师更是不敢奢望。


       1975年春,我被生产队派到周口修贾鲁河水闸,竣工后,有幸被淮阳县招为合同工(亦工亦农,合同每年一续。),分配到淮阳县水泥厂工作,当了一名机修工。水泥厂机器轰鸣,灰尘飞扬,环境污染,此时我仍做教师梦。1977年,全国高等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恢复。我积极报名,仓促应试,四科考了205分,填报志愿就是仰慕已久的淮阳师范学校。当年淮阳师范录取分数线是196分,不知何故,名落孙山。昱年复习再战,临近考期,不幸右手遭遇工伤,痛失高考机会。1979年,我被调入城内淮阳县机械厂工作。我继续复习功课,书不离身,工作之余,从怀里掏出书学习。功夫没有白费,是年考298分,超出大专分数线十几分,填报志愿仍然是淮阳师范学校。我终于被淮阳师范学校录取了,如愿以偿。


       我辞去工作,回家准备入学。一日,二爷见了我问,“听咱村杨先生(教师)说,你考上的不是大专就是中专,你想学窑匠烧转头吗?”我说不是,是淮阳师范学校,毕业了当教师。二爷说:“中!你老太爷就是私塾先生,受人待见(尊重)”。二爷又问:“听说今年咱乡参加考试的学生有几百人,只考中三个,真不容易!你这在古代是秀才、举人,还是进士?”我支支吾吾说,算是……算是秀才吧。我晓得古代县学学子是生员,俗称秀才。河南省立第二师范应该是县学,相当于秀才吧。


       1979年9月,我携带被褥衣服,怀里揣着《淮阳师范学校录取通知书》到学校报到。接待新生人员看了我的录取通知书,告诉我被分配到了文科三班,班主任是臧起初老师,寝室在学校东北角的两层青砖小楼上。我在寝楼的走廊上遇见臧老师,我说“老师好!”老师微笑着问了我的名字,把我安排在206号房间,然后对我说:“你代理咱们班的班长兼团支部书记,负责为新来的同学们安排寝室。”他接着察看了其他几个寝室后,就下楼了。我不知道老师为何指定我当班长,可能是我的录取分数较高吧。


       与臧老师初次相见,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他中等身材,天庭饱满,颧骨微凸,慈眉善目,依着整洁,彰显职业气质。他于1964年在河南大学毕业,毕业后被组织分配到淮阳师范学校任教。至1979年,他已经在学校教书十五年,并多次担任班主任,又是语文教研组长,实为学校骨干教师。


       清晰记得,老师在给我们上第一堂课时,自我介绍道:“我叫臧起初,学校让我担任咱们文科三班的班主任。现在咱们认识了,今后,同学们如果在学习或者生活上有什么问题,咱们齐心协力,共同解决,共同进步。”老师讲课严肃认真,他说:“我讲课时,你如果自学预习的好,可以睡觉,但不可交头接耳,要遵守课堂纪律。当然,我不是让你们牢记我讲的每一句话,只要记着我标识的重点就行。”他讲课时双目圆睁,不停地扫视全班,每位同学都感觉在盯着自己似的。老师讲课的风格,声音清脆响亮,吐字清晰,对课文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剥笋,犹如庖丁解牛,令人一览无余,透彻明白。


       老师讲课风趣幽默,同学们都爱听其授课。记得他讲古代文选诸葛亮《出师表》时,最后有“临表涕零,不知所云”一句,他装出虔诚之诚惶诚恐样,一边呜咽,一边以袖掩面,颇具感染力。在讲《卡尔·马克思》时,为了让同学们记着马克思的出生日期是一八一八年五月五日,就形象地比喻说:“马克思一出生,就一巴掌一巴掌,把帝国主义打的呜呜直哭。”同学们大笑,并在笑声里记牢了知识。他在讲现代汉语舌后音与舌前音的区别时,他说:“过去河北有位唱评弹的小姑娘,人问之几岁了?答我十五。家住哪?大名府。干啥哩?唱大鼓。两年后人又问之,答我十七,住河西,唱戏。她第一次回答的是舌后音,第二次回答的是舌前音”。他还说写文章要讲究:“凤头,猪肚,豹尾。不要写成虎头蛇尾,也不能写成象懒婆娘的裹脚布,又臭又长。”在讲授诗歌创作时,他说要讲究格式,文字要精炼,节奏要明快,音韵要和谐,能用一个字表达的,不用两个字。他还以臧克家的《老马》示例,诗句虽少,字字珠玑,多一字为繁,少一字失意。老师这种风趣幽默的教学事例,不胜枚举,至今历历在目。如此教学,学生易接受,易引起共鸣,实教学有方。


       由于老师长期担任班主任工作,他在班级管理方面经验丰富。他时常激励培养同学们的集体荣誉感,在学校举办的球类比赛,歌咏比赛,知识竞赛,板报比赛等各种集体活动中,我们班屡次获奖。老师从来不批评学生,多为劝诫鼓励。他曾以狐死首丘的典故,勉励同学们一生都要努力向上,做事不要半途而废。


       老师爱生如子。我班有位同学家贫,学习生活困难。老师提出倡议,让全班同学为其捐款捐物,使其克服困难,顺利毕业。还有一位年龄较小的张姓同学,因在食堂排队买饭时,被体育班身高马大的同学欺负,他奋起反抗,与之打斗,学校下通告将其开除学籍。老师闻之心急如火,与校领导据理力争,并竭力担保其以后不再肇事,终于说服校领导将开除决定改为留校察看,使其完成学业。该生后来当了副市长,对老师感激不尽。


       淮阳县城北关有太昊伏羲陵,每年二月二至三月三有一个月庙会,甚为热闹。在太昊陵内外远近都有算卦摊。每逢星期天,有的同学就去逛太昊陵,还有的同学找算卦先生算命。老师晓得后就教育同学们不要相信迷信,告诫同学们算命者玩的都是骗人的把戏,他举例说:“古代仨学子在科举考试途中,偶遇一算命先生,求其问卦。先生问过三人生辰八字,掐指一算,微笑伸出一根手指。问之,曰:天机不可泄露!”老师解释道:“算命先生伸出一根手指有多种含义,一是三人都考中;二是都不中;三是一人考中,二人不中;四是二人考中,一人不中。无论考的结果如何,他都没错。其实算命者用的都是模糊概念,爱信不信,其目的就是骗钱!”同学们听了老师的劝诫,再也没有人去算命了。


       老师对毕业后的学生也很关心,同学们若有困难,都乐意找他帮忙解决。他教育学生踏入社会后,要先学做人,后学做事。有要求进步者,他总是尽力向有关单位或熟人推荐。当他得知我毕业后被分配到乡下教书时,就给我联系,把我推荐到淮阳师范附属学校任教。后来,老师是校党委委员,又是校办公室主任,还担任教学课程,工作繁忙。1990年,全国开展广泛的修志运动。周口地区教育委员会,让淮阳师范学校抽调教师,到周口编撰《周口地区教育志》。老师获悉此事,就推荐郭学礼老师和我到周口修志。并赠送我书法“天道酬勤”,予以勉励。这份师恩,没齿难忘。


       老师退休后,我每年都去看他。他见了我很高兴,端出水果瓜子让我吃,并亲自下厨做饭,还拿出陈放的好酒让我喝。老师有一本《食谱大全》,常研究厨艺,饭菜做的很好吃,特别是他做的红烧肉,香而不腻,入口即化,味道鲜美,很有特色。他说有一次,省教育厅的领导来学校视察工作,市、县教育局的领导陪同,本来学校安排中午在陈州大酒店用餐,可是,省里领导坚持在学校伙房吃饭。我与校长小声商量后,让校长领着继续检察,我亲自下厨做饭。中午用餐,领导们都说饭菜做的不错,县教育局的领导问请的是那个餐馆的大厨,校长微笑指着我说,就是臧老师的厨艺。众人惊诧,皆言饭菜色香味俱佳,比大街上星级酒店做的还好吃。


       老师患有颈椎病和心脏病,我安慰他好好治疗休养。后来他的心脏下了支架,心率平稳。我说他至少还能活二十年,他笑。他性情豁达,心胸开朗,谈笑风生,常与人下棋、散步、摆龙门阵。他对待子女也很开明,他说:“孩子青出于蓝,你应当高兴,任其发展,不要拖其后腿。孩子不如你,你也应当高兴,他会敬重你,你可以乐享晚年。”他最引以为豪的是其教过的学生,他的学生在省、市、县工作的都有,但多数还是在乡下中小学教书。他说:“在豫东走到哪里都有亲人,只要有学校,就有淮阳师范毕业的学生,就有人招待。”老师桃李满天下的欣慰之情溢于言表。


       在老师逢五逢十的生日时,我就召集我们班的同学们为其祝寿,每次他都非常高兴。2008年,老师七十大寿,我又召集同学们,把老师请到淮阳陈州大酒店为其祝寿。当时他教过的往届学生刘占国老师,刘本在老师,马义山(淮阳县副县长)等,也都去为其祝寿。刘占国老师代表同学们致热情洋溢的祝寿辞,同学们还轮番争着与老师合影。老师那次生日寿宴,有历届学生,有学校同事,有亲朋好友,宴会大厅座无虚席,少长咸集,其乐融融。老师非常高兴,笑声连连,频频举杯答谢,喝得满面红光。实乃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学子同乐也!


       2013年7月8日,乃老师七十五岁大寿,我计划届时再召集同学们为其祝寿。岂料,是年四月七日,老师因心脏病突发,撒手人寰,赫然长辞!惊闻噩耗,悲恸不已,泪如雨下,泣不成声。哀痛之余,紧急通知同学们前去为恩师守灵送葬。呜呼!苍天何故,召恩师太急!哀哉!弟子不幸,再无福聆听恩师教诲!


       恩师永远离开了我们,但其高风亮节之做人风格,矢志不渝之敬业精神,将高山仰止,永世长存!


               祭恩师:


               千纸难书师恩重

               万语不尽思念情

               但愿吾师天上好

               祈盼教诲入梦中




       刘光远(1956年10月—),河南周口淮阳冯唐乡人。于1979年至1985年,就读于淮阳师范,其中,中师两年,“电大”三年。现已退休,退休前是周口市教育局教研室语文高级教研员。曾编撰出版《周口地区教育志》,参与编纂《周口地区志》、《周口市年鉴》、《河南省教育年鉴》、《红烛颂》、《园丁颂》等书籍。



       相关链接:


       永远的淮阳师范006: 我在淮师读政文


       永远的淮阳师范005: 诗心,从淮师萌发


       永远的淮阳师范004: 尊敬与怀念:恩师桂行德


       永远的淮阳师范003: 梦想起飞的地方


       永远的淮阳师范002: 借书买书琐忆


       永远的淮阳师范001: 弦歌台下


       致校友:《永远的淮阳师范》邀您惠赐佳作


-----------------------------------------END-----------------------------------























分享按钮
 
评论 
提交
评论 
提交
关于我们招聘英才网站大事记美中时报(电子版)广告服务 - 网址导航
美中时报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