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淮阳师范035: 弦歌不绝四十春


2022年03月07日 10:20    来源:美中时报    李纪龙

前排中间为郭杰三老师,左四赵金奎老师,左五刘占国老师,左六李德民老师;前排右三刘本在老师,右四戴俊贤老师  右五王云亮老师,右六臧起初老师,第三排左六为作者李纪龙。


       2021年12月26日,是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诞辰128年纪念日,也是周口市文昌小学(原淮阳师范附属小学)建校110年校庆日,小学的同事和原淮阳师范老校长卢怀璋老师、伊庆峻老师、姬占营老师等齐聚一堂,共同庆祝这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耕耘附小四十春


       在茶话会上,我激动不已,感慨万千。激动的是1981年7月我毕业留在母校附小任教,一直聆听着恩师的教诲,沐浴着母校的阳光。此时更使我想起当年的班主任郭杰三老师、教文选的臧起初老师、赵金奎老师、桂行德老师、李德民老师、赵自伦老师、安玉炳老师、戴俊贤老师、刘占国老师、郑勇老师,还有教古汉语的王云亮老师、教政治的刘本在老师,恩师们的音容笑貌如在眼前,谆谆教诲言犹在耳,时时温暖着我的心。令我感慨的是:有一百多年建校史的淮阳师范,曾培养出数万“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好教员的百年名校,而今却“此地空余教学楼”,数万学子失去了青春记忆的精神家园。


       我是淮阳师范七九级文科一班学员,幸运的是:我1981年毕业时分配到淮师附小任教,在母校老师的身边教书,令我受宠若惊。秉持当小学生的心态,进取的精神和树人的情怀,在淮师附小一干就是40年,其中担任校长20多年,可谓是一辈子、一件事、一生情,把全部心血都献给了淮阳师范附属小学的孩子们,献给了党的教育事业。


       在母校怀抱,老师对我的关怀是无微不至的。恩师们不仅教给我知识,指导我生活,而且还帮助我组建了美满的家庭。教导我如何教书,如何育人,如何做事,如何做人,指引我永远献身教育事业。作为一位退休的小学教师我的生活是幸福多彩的。早起我可以晨练春秋大刀虎虎生威,经常陪伴九旬娘親游览大美周口,偶尔带孙子享受天伦之乐,不时开展家风家教讲座传播正能量,有空发挥余热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鼓与呼,续写未了教育情。虽已年过花甲,但身体健康,家庭和美,心态淡定,不知老之将至。


       我一直从事基础教育,虽然平凡而简单,但我把简单的事情反复做,常做常新;把平凡的事情用心做,力求精致。在淮师附小工作26年,校园清新,人气旺盛,享誉周口;文昌小学办学12年,崇文尚武做教育,立德树人化君子。理念先进,培根铸魂,成为全市小学教育的窗口。师恩如山衔草报,弦歌不绝四十春;我扪心自问:外省不愧,内省不疚,上无愧于天,下无愧于地,无愧于家长和学生,更无愧于淮师母校老师们的培养教育。


       附小振兴创佳绩


       1981年7月16号,我正在地里劳动,邮递员送来一封信,打开一看,原来是一份分配到淮师附小任教的通知书,喜悦的心情溢于言表——因为我走出了黄土地。第二天,便赶到淮阳县城报道,我走进淮师附小的木质大门,见到和蔼可亲的胡精民校长,望着一排排青砖平房教室,觉得格外亲切。在班主任郭杰三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加上我当过一年民师的经历,很快完成了从读书到教书这一角色的转换。领导安排我教毕业班数学,虽然每月只有41元的工资,但干起活来有用不完的劲,白天教学,晚上读电大,星期天习武健身,紧张而有节奏的教学生活令我充实而愉悦。


       我严守恩师郭杰三先生的教诲:“学习要专心,备课要用心,上课要精心,辅导要耐心,育人要真心。”我认真备课,好好教书,待生若子,因材施教。1984年因“见义勇为”的救人事迹,我被共青团淮阳县委命名为“新长征突击手”,成为全县青年学习的榜样,同年晋升为教导处副主任。1985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郭老师给我介绍了心仪的姑娘,还取得了电大毕业文凭,好事连连,心情舒畅。24岁担任中层领导,我深感责任重大,唯有提升素养,才能不辱使命。我一边自修河大汉语言文学,一边担任高年级课程,一边钻研业务。从1984年开始,我连续送走了五届小学毕业生。1990年市教委任命我为淮师附小副校长,主管业务。我一方面狠抓教学,评“三生”,鼓干劲,提质量;一方面负责筹建临大同街的家属楼。而立之年的青春之我,一心扑到工作上。在全体教工的共同努力下,教学质量全面提升,临街家属楼拔地而起。


       1996年,我被周口地区教委任命为淮师附小党支部书记兼校长。我在就职讲话中明确提出了三步兴校方略:一是“聚人心、强师资、提质量”。我先后邀请德高望重的郭杰三老师培训教师队伍,强师德、铸师魂;请特级教师赵金奎老师培训语文教师,训师技、提师能;请特级教师刘国忠老师培训数学教师,提高老师的数理思维能力,全面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


       二是“建平台、重课堂、出特色”。我们率先成立家长委员会,举办家长学校,开展家长评教师,学校评家长,社会评学校,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大教育支柱的作用。开展推门课、公开课、优质课和观摩课活动,决战课堂,向四十分钟要质量,收到理想的育人效果。《人民日报》以“淮师附小构建三维育人网络,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为题进行了专题报道,河南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领导两次莅临校园指导工作,淮师附小多次被评为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单位和卓越家长学校。


       三是“拆危房、建大楼、配电脑”。面对百十间危房教室,一遇恶劣天气被迫放假停课的现状,我动员社会各界仁人志士捐资助学。在短短的时间内,利用善款拆除了百余间危房教室,新建了两栋教学大楼,组建了两所计算机教室,老校园蝶变为花园式小学。1997年9月1日,孩子们如期坐在崭新的教学大楼里上课,赢得家长、社会和领导的高度认可。淮师附小被评为“河南省文明校园”“河南省中小学教师首批‘千百万’工程实习基地”“河南省关心下一代先进单位”,并承办了6次全地区小学教育教研现场会,成为周口地区小学教育的一面旗帜。


       创建新校谱华章


       随着新世纪的来临,中等师范学校全面转轨,作为师范附小,“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在恩师臧起初先生的指点下,经全体教工民主表决,教代会审议,从2001年起我就开始在周口筹办淮师附小新校区。无论风霜雪雨,每周至少跑两趟…… 在“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精神激励下,我“咬定青山不放松”,越挫越勇,上下奔走,坚持八年,四易选址,终于“爱心染就一溪绿,诚心动天梦成真”。


       2008年8月新校建成招生,8月28日淮师附小128名教师全部整合到周口新校区工作。新校区初名为周口市第一实验小学,2013年更名为周口市文昌小学,占地面积6万平米,建筑面积1.8万平米,办学规模为6轨36班。校址位于东新区,四周全是庄稼地,交通不便,生活困难,环境较差,厕所是用塑胶布临时围建的,吃住更是困难,加上老师每天从县城跑到市区教书,艰难困苦可想而知,安全隐患令人担忧。尽管如此,老师们抱着一颗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之心,不辞辛劳,年复一年,全身心教书育人,老师们的教育情怀和敬业精神深深感动着学生和家长。


       我感恩并肩作战的同事们,更加坚信“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铭训,古圣先贤的智慧和美德时刻叩击着我的灵魂。在淮师附小我就制定了“读好书、办实事、做真人”的校训,并请伊庆峻校长亲笔题写,铭刻于校园雕塑之上。到周口后我又提出了“享受教育放飞梦想”的办学理念,制定了“忠孝仁爱 学思知行”的校训,并和师生一起诵读、体悟、践行《弟子规》《朱子家训》《论语》和《道德经》。党的十八大以后,我们更加坚定了“弘扬传统文化,彰显立德树人”这一做法,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人,激励人,铸魂润心,提高教师的思想觉悟和育人能力,日益形成校风正、学风浓、师德高、师艺精的校园新风。成为河南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河南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学校,全国基层示范家长学校,全国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


       文化育人结硕果


       2009年春节,按照往年惯例去给老师拜年,臧起初老师语重心长地给我说:“纪龙,你抽空好好读读《论语》和《道德经》,孔子的教育思想也许对你有所启发。”


       谨遵师命,从《伦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我认识到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更加明白“实践出真知”“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的道理。借鉴《道德经》“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的美德,我在校园规划了清水河与曲水流觞,让水可以“润物、隔音、吸尘、倒影”的四大功能真实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进而让老师领悟“教育似水,随物赋形,润物无声”的育人之法,使孩子领会到“上善若水,清白做人,低调做事”的做人准则。


       我学习《伦语》后,提出了“君子教育”的理念,修建了“孝德文化长廊,”让“八德、二十四孝、陈楚文化和周口名人书法”浓缩在德化长廊,传播正能量,弘扬君子风。并在校园立起七块景石,上书“感恩”“国学成就人生”“习惯改变命运”等,以先贤为榜样,用古圣之智慧,培根润心,化育新时代的君子。


       我把传统文化与红色文化紧密结合,把读经诵典与立德树人有机结合,厚植华夏根,培养中国人;厚植忠孝根,培养含德人;厚植诚信根,培养正直人;厚植礼仪根,培养文明人;厚植廉耻根,培养清白人;厚植爱国根,培养利他人。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课堂思政育人高度融合,把毛泽东思想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为一体,铸魂培根,教导孩子学会做人,学会做事。积极引领学生做君子,行正道,做好人,行善事。我还亲自编写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歌”和“感恩之心”,以增强全校师生“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理想信念,汲取“三观正确,一生快乐;三观错位,必遭其罪”的经验教训,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铭记于心,外化于行,落实在行动上,绽放在生命里。


       效法恩师做真人


       千教万教教人学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恩师郭杰三先生把60年的教育经验概括为一句话:“教育工作者的全部职责就是为人师表。”几十年来,我把恩师的墨宝悬挂于书房,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我清楚的记得:上世纪90年代,郭老师在淮师东南角小街口捡到50元钱,老人家就站在街口西北角路边等待失主认领,最终把50元还给了失主。在一切向“钱”看的思想影响下,这种拾金不昧的精神和品格显得更加可贵。我十分仰慕恩师的君子品格,每年春季和中秋节我去看望老师,老人家总是鼓励我“好好做人,好好育人,好好工作!”2008年8月29日,在郭老师弥留之际,我含泪告诉恩师:“郭老师!新建小学9月1号正式开学,淮师附小的老师已经全部整合到周口工作,您老高兴吧!”老师奇迹般的睁开双眼,露出欣慰的笑容。


       为了效法恩师风范,我把“人格”看得高于一切。认真践行“握定主脑做事,拔出心肝为人”的祖训,做一个正直善良的大写的“人”。坚持诚信做人,阳光做事,轻财重义,公而忘私,慎独慎微,律己惠人。我在从事教育四十多年,没有花边传闻;手握签字笔20多年,从不胡乱用权。无论淮师附小还是文昌小学,都是家长心仪的学校,真的一座难求,但我从未收过家长一分钱;教师评先晋级或聘任提干,均以业绩和民主表决为准,我从未偏袒或私定……有人说我:“有点圣”,有的说我:“是笨蛋”,但我的座右铭是“金钱如粪土,仁义值千金。”而今,虽已年逾花甲,但童心不泯,爱心不减,善心不失,良心不坏,始终保持师者的风骨,活出老教育工作者的从容和尊严。


       为此,我曾写《自律歌》以自勉:


               不嗜烟酒不玩钱,不厌读书不偷懒。

               不失率真不追风,不惧权势不欺软。

               不搞阴谋不损人,不折腰板不食言。

               不做坏事不亏心,不羞子孙不愧天。


       我把几十年教育教学的经验与感悟编辑成书,正式出版发行了《点击家教》和《一心探寻育人之道》两本专著,还编著和主编了《弦歌新韵》《丑小鸭》文集3卷,《养成教育》《品味生活》《文昌新卷》《高效阅读》《古诗文赏析》《君子之道》《德化之道》等十几个校本读物,其中《一心探寻育人之道》一书荣获2016年河南省教育科学成果(专著类)一等奖。


       几十年如一日的辛勤付出不仅赢得了师生们的爱戴,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鼓励。什么“河南省特级教师”“河南省家庭教育专家”“河南省教育系统管理优秀人才”“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已成过去,但退休后获得的“书香家庭”“学习之星”“道德模范”和“乡贤”等荣誉称号,着实令人欣慰。


       2019年11月29日,市教体局党组书记张建梁同志在“市直学校领导班子暨新任干部集体谈话会”上讲道:“李纪龙校长,辛辛苦苦一辈子,兢兢业业办学校,教育情节特别重,立德树人化栋梁。”郭学礼学兄在为我举办的退休晚宴上,动情地说:“纪龙啊!你是一位好教师(仁)、好校长(忠)、好儿子(孝)、好丈夫(义)、好父亲(慈),你已经五德具备,事业成功,家庭幸福。为你的光荣退休而干杯!”2020年6月16号《周口日报》头版,刊登了首席记者刘彦章同志撰写的“一身正气办教育,立德树人真君子”的6000字长篇报道,详细讲述了周口市文昌小学首任校长李纪龙的教育故事,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响。


       时光荏苒,世事变迁。我年迈的老师相继作古,曾经的母校渐行渐远,但恩师们的仁爱之心和淮阳师范的树人精神将万古流芳。




       李纪龙,男,出生于1960年,淮阳县人。1981年毕业于淮阳师范文科(1)班,本科学历、中共党员,高级教师、特级教师。曾获周口市首届社会科学专家、拔尖人才,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十佳校长、河南省教育厅优秀管理人才、河南省家庭教育专家。曾作家风家教讲座300多场,发表文章36篇,出版教育专著2部,合著、编著和主编12部。2020年1月光荣退休,现任周口市文昌小学名誉校长,周口市家庭教育学会副会长,周口市教育关工委副秘书长。



       相关链接:


       永远的淮阳师范034: 诗忆那些人,那些事


       永远的淮阳师范033: 我的母校


       永远的淮阳师范032: 我真正的学生时代


       永远的淮阳师范031: 青春时光


       永远的淮阳师范030: 母校琐记


       永远的淮阳师范029: 淮师出了个王山岭


       永远的淮阳师范028: 感谢淮师


       永远的淮阳师范027: 义无反顾读淮师


       永远的淮阳师范026: 难忘淮师师生情


       永远的淮阳师范025: 恩师难忘


       永远的淮阳师范024: 梦想成真的地方


       永远的淮阳师范023: 第二故乡情更浓


       永远的淮阳师范022: 百年淮师:我心灵的家园


       永远的淮阳师范021: 郭杰三老师:我生命中的教科书


       永远的淮阳师范020: 郭杰三老师:润物细无声


       永远的淮阳师范019: 难忘母校 难忘师恩


       永远的淮阳师范018: 致敬萧士栋


       永远的淮阳师范017: 为淮师荣誉而战


       永远的淮阳师范016: 谷迁乔:为后人留下一片绿色


       永远的淮阳师范015: 为母校淮师抒情


       永远的淮阳师范014: 念淮师


       永远的淮阳师范013: 我的三位恩师


       永远的淮阳师范012:“活字典”张衡石先生印象


       永远的淮阳师范011: 最忆淮师那一抹春光


       永远的淮阳师范010: 那晚,我与窗外月光对酌


       永远的淮阳师范009: 张华中老师:我心中的大先生


       永远的淮阳师范008: 淮师:永远在我心里


       永远的淮阳师范007: 永远怀念恩师臧起初


       永远的淮阳师范006: 我在淮师读政文


       永远的淮阳师范005: 诗心,从淮师萌发


       永远的淮阳师范004: 尊敬与怀念:恩师桂行德


       永远的淮阳师范003: 梦想起飞的地方


       永远的淮阳师范002: 借书买书琐忆


       永远的淮阳师范001: 弦歌台下


       致校友:《永远的淮阳师范》邀您惠赐佳作



-----------------------------------------END-----------------------------------























分享按钮
 
评论 
提交
评论 
提交
关于我们招聘英才网站大事记美中时报(电子版)广告服务 - 网址导航
美中时报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