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淮阳师范031: 青春时光


2022年02月20日 04:39    来源:美中时报    李志林

第二排左二向右依次为:戴俊贤老师、朱永楷老师、王云亮老师、桂行德老师、司松林老师、赵其善老师、于海老师、毛长远老师、谭秀梅老师。最后一排右三为作者本人。


       有时回忆是一种幸福的延续。在淮阳师范求学的青春时光,值得我们追忆。


       一九七五年十月十八日,我怀着求知的欲望,早早地起身,坐着二哥驾驶的练寺公社农机站的胶轮四零拖拉机,来到了文化积淀厚重的千年古城淮阳,在百年豫东名校淮阳师范的南门西边停了下来。当我跳下拖拉机后面的拖斗,掂起行李,抬头东行北拐,将要进入淮阳师范大门时,一轮旭日破晓而出,将由西向东斜坡远伸的大道和整个城市照得通亮,我的心里也猛然一阵惊喜:我未来的学习生活将从这美好的一天开始,这是我新生活的起点。随后,我与二哥告别,走进了淮师的大门。


       在淮阳师范学习生活的开始,我这个来自偏僻乡村的农家子弟,对学校的一切甚至一草一木都有一种新奇感,对一些老师和同学们的言行举止都感到高雅美好。我暗下决心,我要成为一个有知识有修养的人。在随后的学习生活中,我和同学们一起,如饥似渴地努力学习,课堂认真听讲,记笔记,有空就到图书室借阅书籍,摘抄优美文句,尽可能用新鲜的知识丰富自己的头脑。淮师两年,在老师们亲切关怀和教导下,在同学们热情的帮助下,我取得了很大进步。时间虽已过去了四十多年,但对淮师母校的深情,却令我永生难以忘怀。


       师恩难忘


       文化底蕴深厚的淮阳师范,名师云集,他们用爱心播撒知识与希望。我们七五级政文一班的班主任是戴俊贤老师,他对工作认真负责,晚上像对待中学生一样查看同学们就寝,早起和同学们一同出操晨练。他谦和心善,和蔼可亲。由于年龄与我们当中的大龄生相差无几,和同学们有共同语言,大家都爱到他家里去聊天,师生关系十分融洽。戴老师教我们写作课,他根据写作原理与自身写作经验,引用典籍范文,编写了高质量的写作课教学讲义。课堂上规范板书出授课题纲,生动形象地讲授写作要领。他讲记叙文、议论文、杂文的区别与写作,讲新闻及通讯的采访与编写,讲小说、诗歌、散文的结构特点与构思,讲人物塑造的意义和环境描写的作用,指导我们在写作时力争呈现“凤头、豹尾、猪肚”的篇章结构,并在文章如何开头、如何结尾、如何照应等方面仔细讲述。在我的书架上,至今还存放着当年淮师上学时的写作课笔记。


       臧起初老师教我们文艺理论课,他知识渊博,快人快语,走路昂首阔步,讲课声如洪钟,神彩飞扬。他带领我们欣赏外国文学,讲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讲罗米欧与朱丽叶凄美的爱情故事,讲“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原因是多元解读,是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读者对作品文本理解的多样性诠释,是同一形象在不同人的眼中有不同的认识;他讲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赞扬孙悟空“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的反抗斗争精神;他讲吴敬梓的《儒林外史》,讥讽临死伸出两根手指的严监生,并结合法国喜剧作家莫里哀《悭吝人》中的吝啬鬼欧也妮.葛朗台,分析严监生这个中国吝啬鬼典型代表那丑恶可笑的人物形象。一部部具体的文学作品,一个个典型的艺术形象,脱口而出,谈笑风生,抽象的文艺理论经他条分缕析地阐述,大家觉得形象有味有趣。臧老师给我的印象是平易和善,待人亲切,喜欢与学生谈话聊天。他虽只是课任老师,却曾两次问我学习生活情况,嘘寒问暖,叮嘱我要注意哪些事情,如何搞好学习,让我很受感动。


       教政治课的是叶德钦、师玉庆两位老师。叶老师操一口浓重的潮汕口音,常常用手点着板书的内容,一板一眼地阐述讲解。他从哲学的起源讲起,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与黑格尔、费尔巴哈哲学之间的批判继承关系,到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以及对世界革命的影响,再到中国革命的胜利,旁证博引,让同学们大开眼界。师玉庆老师则口若悬河,博理善辩。他讲毛泽东的《矛盾论》,引用歌德的一句话:“一棵树上很难找到两片相同的叶子,一个个人中,很难找到思想情感完全相同的人”。把矛盾的特殊性讲得通俗易懂。这两位老师的学识风采,成为我后来刚参加工作在高中进行政治课教学时的楷模。


       朱容锴老师一表人才,戴一幅金丝眼镜,既文质彬彬,又风流倜傥。他毕业于复旦大学,是文学史专家刘大年先生的弟子。他学识渊博,讲课时释疑解难,文史知识信手拈来。淮阳师范曾编印一本《中国历代官职简释》,自然倾注有他的心血。最难能可贵的是在他身上体现不出师道尊严来,经常会有一些学生和他一起调侃玩笑,那场面其乐融融。


       讲授《文选》课程的是何肇中、王允亮丶赵其善、安玉炳等几位老师。他们授课风格各有千秋,或轻声慢语,条理清晰;或声音洪亮,气度不凡;或深入浅出,有理有据;或板书规范,寓教于乐。可谓年长者如夫子,中年者有气度,皆具教授之范,大师之风。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深深地感念淮阳师范的老师们!


       同学情深


       走过如歌岁月的同学之情,像一杯清醇的美酒,历久弥香,我常醉心品尝。郭学礼是我进入淮师后第一个和我接近并成为好友的同学。我们常在一起谈学习,谈生活,谈志趣,也谈未来。他喜爱文学,爱读诗写诗。他给我讲他对李白《宣州谢眺楼别校书叔云》中“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的理解,说那是李白力图摆脱精神苦闷的要求,也表现了李白倔强不屈的性格,并非是李白无耐的沉沦。他曾几次赞美背诵桂行德老师的诗作《梦中的白鹤》。他对臧克家、李季丶李瑛、贺敬之、郭小川等当代著名诗人的一些作品都能流畅背诵。这对我影响很大,我自然也学着写上几句,抒发在那个时代的情感。我和学礼、刘清晨几位同学都有一本自己的“诗集”,虽然我们当时还写不出对社会生活有深刻感悟的诗句,但确充满了蓬勃的青春气息。学礼同学衣着随便,性情豁达。一次,他挽起袖口,伸手向上推了一下短发,对我说:“你看我这个子,鲁迅先生也就我这身材。名人不一定伟岸,但是思想让人仰之弥高。”我笑他:“有点狂狷不羁。”因为我们见过鲁迅先生确有一幅身穿破棉袍站立的照相。学礼同学至今还有双手拥臂站立的习惯,这是学者的风度。学礼同学对人亲和,乐于助人。1987年,我调入扶沟县教师进修学校工作,做中师班的班主任,当年的淮师毕业证找不到了。那时学礼同学是淮阳师范办公室副主任,他帮我补办了毕业证,并以中师会考巡视员身份来扶沟送交于我,可见其待人之情。


       我和邹传云同学有过外出采编的经历。传云同学文思敏捷,办事稳重。一九七七年春,周口地区、淮阳县都要召开学雷锋活动表彰大会。淮阳县团县委抽调淮师一部分师生帮助整理撰写先进事迹典型材料。我陪同传云同学负责郑集公社、周口地区棉纱厂两个单位材料的采集撰写工作。几天下来,材料很多,如何下笔,一时难以理出头绪。在临近釆访结束时,传云说:“有了,开篇之句是:大治之年毕竟与往常不同。”我一听,说道:“妙!”随之而来便有了新形势新气象之下那轰轰烈烈的活动场面。可谓开篇语奇,片言居要,自然有了行云流水般的下文。那一次,我深感自己得到了很大的锻炼与提高。


       刘清晨也是我最交心的朋友。他乐观好学,读书较多。加上入学前曾是公社党委的通讯员,熟悉社会人士的交往和语言套路,又收集了不少奇闻异事,自然是善谈能讲,是同学们共认的“段子手”,有时他一句“素言”,也能让女同学们抿嘴乐笑。由于相处关系不错,我从他身上学到了不少生活经验与常识。他那说笑而自己不笑的表情让人记忆深刻。


       获得奥斯卡奖的美国励志经典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有句台词:“有些鸟终究是关不住的,他们的羽毛太鲜亮了。”七五级政文班的郭学礼、邹传云、刘清晨等几位同学即是如此。他们在淮阳师范毕业刚参加工作时,也在基层干过一段时间,但后来均在政界、文化教育战线做出了骄人的成绩,名气不凡,不愧为同学中的佼佼者。


       每年的暑假,是同学们结伴外出旅行的最佳时段。我曾和淮阳的石文喜、太康朱发兴、鹿邑宋烈涛、郸城陈天兴、汲广林等几位同学一同去过太康、郸城、鹿邑的乡村集镇,登上古迹老君台,观察日寇炮弹留下的痕迹……大家在快乐的游玩中体验了各地的风土人情,更加深了同学间的友谊。淮阳师范的二年学习生活虽然不长,但同学们那当年的音容笑貌都清晰地印在我的脑海里:有未说先笑的王绍学,有大眼热情的王万宾,有心诚寡言的宋新华、李玉成、邵德才,有性情爽朗的张余昌、石文喜,有沉稳处事的丁广柱、童济才,有……同学们融洽和谐、情同手足的深情厚谊,实在让人难以忘怀,每每想起,那晨操暮读、校园谈心、农场锻炼、龙湖游泳、湖堤漫步、公园赏景、太昊陵凭吊、玄歌台怀古等一幕幕场景便立刻浮现于眼前。淮师同学之谊,让我魂牵梦绕。


       变迁世事纷难料,进退随缘持常情。斗转星移,进入本世纪后,社会对人才学历层次的需求一再提升,天时已不再青睐中师,母校淮阳师范便悄然转型了。从清宣统元年(1909)起,淮阳师范初名“陈州师范初级学堂”,后先后更名为“河南省立师范学校”、“河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淮阳中山学校”、“河南省淮阳师范学校”,历经百余年社会制度变迁的风风雨雨,始终坚守育人宗旨,为国家培养了三万多名毕业生,为豫东乃至全国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为振兴豫东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如今,淮阳师范虽然已不存在,但中国教育史册上已镌刻了她辉煌的业绩,她的名字永远留在了你我乃至每一个与之有交集的人们的心中。


       我思念那矗立于淮师校园南端的三层教学楼,思念那满院的青砖青瓦的老房舍,思念那里的一草一木,更思念那浓浓的师生之情和同学之谊。母校深情将永驻我心间!


淮师永存


母校阔别四十冬,

霜发染鬓现苍容。

常思学友同窗谊,

难忘恩师授业风。

百载淮师育栋梁,

万名才俊旺豫东。

时不青睐名虽逊,

教育华章记丰功。




       李志林,1955年生,扶沟县人,淮阳师范1975政文专业学生。先后在扶沟县初中、高中、教师进修学校从事教学与管理工作,1994年在县教体局从事文字工作,1999年起在县教研室负责初中段教育教研工作。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省级骨干教师。



       相关链接:


       永远的淮阳师范030: 母校琐记


       永远的淮阳师范029: 淮师出了个王山岭


       永远的淮阳师范028: 感谢淮师


       永远的淮阳师范027: 义无反顾读淮师


       永远的淮阳师范026: 难忘淮师师生情


       永远的淮阳师范025: 恩师难忘


       永远的淮阳师范024: 梦想成真的地方


       永远的淮阳师范023: 第二故乡情更浓


       永远的淮阳师范022: 百年淮师:我心灵的家园


       永远的淮阳师范021: 郭杰三老师:我生命中的教科书


       永远的淮阳师范020: 郭杰三老师:润物细无声


       永远的淮阳师范019: 难忘母校 难忘师恩


       永远的淮阳师范018: 致敬萧士栋


       永远的淮阳师范017: 为淮师荣誉而战


       永远的淮阳师范016: 谷迁乔:为后人留下一片绿色


       永远的淮阳师范015: 为母校淮师抒情


       永远的淮阳师范014: 念淮师


       永远的淮阳师范013: 我的三位恩师


       永远的淮阳师范012:“活字典”张衡石先生印象


       永远的淮阳师范011: 最忆淮师那一抹春光


       永远的淮阳师范010: 那晚,我与窗外月光对酌


       永远的淮阳师范009: 张华中老师:我心中的大先生


       永远的淮阳师范008: 淮师:永远在我心里


       永远的淮阳师范007: 永远怀念恩师臧起初


       永远的淮阳师范006: 我在淮师读政文


       永远的淮阳师范005: 诗心,从淮师萌发


       永远的淮阳师范004: 尊敬与怀念:恩师桂行德


       永远的淮阳师范003: 梦想起飞的地方


       永远的淮阳师范002: 借书买书琐忆


       永远的淮阳师范001: 弦歌台下


       致校友:《永远的淮阳师范》邀您惠赐佳作



-----------------------------------------END-----------------------------------























分享按钮
 
评论 
提交
评论 
提交
关于我们招聘英才网站大事记美中时报(电子版)广告服务 - 网址导航
美中时报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