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淮阳师范059: 老师,永远的心灯


2022年05月16日 11:25    来源:美中时报    ​张磊


八十年代的淮阳师范学校大门


       淮阳师范的大门被历史无情地永远关闭了,然而我记忆的大门却依然洞开。循着那一盏灯火,我仿佛又回到了久违的淮师校园,回到了八一(4)班同学之间,欢快地簇拥在我学业的“经师”、我人生的“导师”——郭学礼老师身边。


       母校结缘


       四十一年,弹指一挥间;穿越时空,往事飘然而至。


       1981年,在那个热烈而紧张的7月,乡普通高中毕业的我,参加了人生的第一场“大考”。高考过后,我给自己的估分仅仅“挂线”而已,“龙门”一跃,尚待来年!于是,我做好了到县重点高中复读的准备。然而,当淮阳师范的录取通知书在众人羡慕的眼光里送到我的手中时,我却不以为然,思想陷入了“上还是不上”的两难选择之境。当天晩上,我帮妈妈烧火做饭,灶堂里熊熊燃烧的火苗炙烤着我的内心,锅盖上蒸腾的水汽发泄出我满腹的不甘和委屈……“农民的孩子,能吃个商品粮咱就知足了。”在父母亲友的劝慰下,自命不凡的我还是收拾起行囊,父亲用一辆自行车,把我驮到了陌生的淮阳师范。


       三生有幸,拜天所赐。也正是在这里,我遇到了郭学礼老师。他的热情像一团炉火,温暖了我落寞的心灵;他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青春的夜空……由始至今,风雨数十载,他视我如兄弟,待我如家人,指点迷津,砥砺携行,用他的聪明才智,用他的热情关怀,在我以后的人生之旅中演绎并彰显着师生大爱、兄弟亲情!


       初识老师,缘于一节现代汉语课。那是1982年初夏的一天上午,我们八一(4)班新开设了现代汉语课,正不知由哪位老师讲授。上课铃响,同学们敛神静气,等待新老师的到来。这时,只见一位身材瘦消却素净干练、英气勃发的年轻人,临门而入,健步登台,一如夏风骤至,大家为之一振。老师自我介绍:我叫郭学礼,是你们的老师,也是你们的学兄,从今天开始,和大家共同学习现代汉语课程。几句简短而平实的开场白,消弥了临场的生疏,一下子拉近了讲台与课桌的距离。接着,老师对现代汉语作了总体概述。他不翻教案,不看教材,切题而入,循序渐进,词条句目,信手而拈,引经据典,娓娓而谈,妙语叠出,珠玑盈耳,原本枯燥乏味的现代汉语课,硬是被老师讲得津津有味、趣意横生;讲得满堂喝彩、掌声如虹!聆听之余,我稍稍留意下老师的衣着:上身一件半旧蓝色秋衣,下身一条深色劳动布裤子,腰间的皮带也是斑驳点点,显然老师衣着穿戴上并不在意讲究。当时,我不禁心中暗自感叹:真是“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此师不可小觑呵!敬佩之情由然而生。


       缘由此始,机又再来。老师担任我们班的现代汉语课不久,原来的班主任单连平老师因教学调整加之年事已高,班主任由郭学礼老师代理。我是班里的一名学生干部,自然和老师的接触也就多了起来。平素交谈中,老师了解到我入学时的“包袱”一直未能放下,他劝我既来之则安之,珍惜当下,完成学业,将来还有机会。他说自己1977年淮阳师范语文专业毕业后,社来社往,回乡当了一名中学教师。那时的他,一边勤于教学,一边坚持自学,整天把自己反锁在一间茅草屋里,潜心于古文和现代汉语的学习。他痴学如狂、通览名家,研读汉语界巨擘王力、吕淑湘、张志公等大师专论巨著,与郑大河大教授一起研讨交流;他治学严谨、不以身微,敢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纠错勘误。他教学相长、专业有成,又得贤者举荐,1981年底调入母校语文教研组任教。在淮师,老师依然苦心孤诣、勤学不辍,一部《现代汉语词典》如印心海,词条页码,脱口而出。一次,上晚自习,我和曹德俊、王飞等同学对老师进行“现场测试”,结果令人叹为观止。耳闻不虚,由此足见老师平常刻苦用心之深。


       在老师的影响下,我对古典诗词和现代诗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老师就鼓励我广泛阅读古今中外精典名著,抄写背诵名家诗词,并为我开列了《诗经》、《楚词》、《古文观止》、《唐诗三百首》、《唐宋词选》以及普希金、歌德、拜伦、雪菜、贺敬之、艾青、郭小川等人的诗选,让我逐一阅读背诵,还把自己珍藏的泰戈尔的《飞鸟集》、《园丁集》、《吉檀迦利集》借我抄录诵读。也许是“师”缘结“诗”缘吧,回想在淮师和老师相交相处的时间里,春夏秋冬、寒来暑往,我和老师或漫步校园湖畔、交流学习心得,或围炉夜话、共品红薯粥香,其情也滔滔,其乐也融融……“天空中不留下鸟的痕迹,但我已经飞过”,我们心生羽翼,和泰戈尔一起飞翔;“情一样深啊梦一样美,如情似梦漓江的水”,我们以心作舟,与贺敬之畅游漓江;“秋光如同发亮的汗珠,飘飘扬扬在平滩上挥洒”,我们沿着郭小川的诗行,一起走进团泊洼的秋天;“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我们挽着雪莱的衣袖,共同迎接新春的到来……


       老师,与你相识相处,我幸甚至哉!


       周口重聚


       春燕正呢喃,又到折柳别。转眼间,两年的淮师学习倏然而过。毕业在即,我面临就业的选择。那天晚上,老师把我找去,是话别,更是开启我走上社会的新起点。老师关心我的毕业去向,听取我的就业想法。我说,一个从坷垃窝里爬出来的农家孩子,无枝可依,没有选择,只能听天由命吧。老师理解我此时此刻的心情,为了给他的爱生尽量争取好一些的就业机会和条件,他多方咨询,四处奔走,熬费苦心。他把我的学习成绩和班级表现,向时任淮师校长卢怀璋作了详尽汇报,打算把我留在淮师函授部工作。后经卢校长推荐,我被分配到郸城县教育局机关工作。


       不忘母校的荣光,牢记恩师的教诲,我勤勉工作,刻苦学习,很快进入角色,赢得了领导和同事们的高度评价。一年后,征得县教育局领导的同意,我考取了河南教育学院中文系,获得了珍贵的学习机会,也终于圆了我的大学梦。四年带薪脱产学习,1988年毕业后经组织考核选调,我到了中共郸城县委宣传部工作。其间,我借经常下乡调研之便,采写了一些新闻稿件和调查报告,时常见诸刊物报端,由此也引起了县委领导的关注。1990年8月1日《周口日报》正式创刊后,为了加强和配合对郸城的宣传力度,县委和报社接洽,想选调一名同志到报社工作。1992年10月,经时任郸城县委副书记张宁萍代表郸城县委推荐、地委宣传部考察,我来到了周口日报社,成为一名党的新闻工作者。真是天缘难却,我又遇到了郭学礼老师,也正因之于老师的灯火烛照,我才得以正确地调整人生的座标,在新闻的天地间展翅邀翔。


       周口,我人生旅途中的又一个十字路口。初到报社,面对新的工作、生活环境和人际关系,一种不适应感与日俱增。郸城,有我的父母亲人、我的妻女、我的同事和朋友;而在这里,食宿无着,终日魂不守舍,甚至一连几天牙不涮、须不刮,一脸憔悴、一身疲惫,满心思的都是“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对业务工作更是了无兴致。正当我抱定放弃报社工作的念头时,老师来到我的身边,春风细雨,开智明道:恋家爱女,人之常情;人生百年,亊业为重。暂时没住处,咱们往在一起;没吃处,咱们自开炉灶。我来周口之前,老师业已调到周口声屏报社工作,任副总编辑,已经成了办报的行家里手。他组织“新春猜谜大奖赛、有奖征文、去一字奖百元”等一系列读者参与办报活动,把《周口声屏报》办得风生水起、家喻户晓,发行量一度达到十几万份。当时,老师和《声屏报》的几位“单身汉”在闫庄胡同合租一处民宅,吃住在一起。在老师的关爱下,我也在这里安了家,成为这个“大家庭”的一员。以后的几年时间里,老师就像一位“大兄长”,领着一帮“小兄弟”,快乐地工作学习着,快乐地生活忙碌着。


       跟着老师,我很快掌握了和谐、比例、均衡、秩序等《报纸编辑学》的精髓,学会了版面的美化与设计,懂得了稿件的组合与搭配,成为周口日报社的业务骨干,采写编发的稿件连年获奖,人物通讯《甜甜的葡萄酸溜溜的路》被评为河南省好新闻奖,一时间成了报社同仁每每“品味”的典范之作;我和总编室的同事共同创设的《百姓百味》专栏,被时任中共河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林炎志批示给全省新闻单位推广学习。我本人也先后被评为全市优秀新闻工作者、周口市优秀共产党员。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我获得了新闻主任编辑职称,业务和工作能力不断提升,先后成为报社一些重要部门负责人,受到历任报社领导的厚爱和重用。我深知,我的一切进步、一切荣光,都缘于老师那一盏照我前行的灯火……


       老师对我的关爱和影响,可谓无时不在、无处不为,有一件事令我终生难忘。一次因喝酒过度,感情冲动,提着行李还是要离开报社回郸城。老师对我进行了严厉批评,用自己醉酒的教训为我“开示”,拿出自己的《醉酒歌》给我“醒酒”:


               布衣男儿风流汉,

               胜友如云日夜酣。

               鲸吞龙吟逞英豪,

               杯举箸落惊四筵;

               千金散尽乐逍遥,

               一醉疯透赛神仙。

               义胆侠肝博美名,

               枉为他人作笑谈。


       老师的现身说法、苦口婆心、循循善诱,使我引以为戒,也坚定了我收心改性、踏实工作的决心和信心。老师为了给我作出榜样,发誓戒酒,5年没喝过一滴;立志戒烟,25年来没吸过一口。这就是我的老师,严于律己,说到做到,以身示范,堪为师表。


       退而不休


       在后来的日子里,我和老师不弃不离,相处如昨。继周口声屏报社之后,老师又先后到周口电视台、周口人民广播电台担任部门或单位领导职务。他每到一处,放不下的是笔杆,离不开的是业务。作为广播电视系统的“一支笔”,那几年,他不仅起草了广电系统的许多重要材料,也是全系统新闻获奖数量最多的。他曾常年被抽调到市委参与重大宣传活动和英模人物材料的写作,申凤梅、崔庆义、洪战辉等英模报告团的讲稿,多出自他的手笔。内退后的这些年,他凭着慧心妙笔,外出文化打工,从事文案写作和企业策划。他为河南广电厅节目改革建言献策,为河南省文化厅作专题宣传,为河南省交通厅领导撰文,为国家新闻出版署编纂《中国出版年鉴》……每到一处,他付出的是心血,留下的是清名,脚踏莲花,步步生香。再后来,老师被多家媒体聘为特约撰稿人,为《党的生活》、《河南法制报》、《周口日报》等撰稿数百篇。十几年来,他紧跟时代,笔耕不辍,惩恶扬善,激浊扬清。他以“郭路人”为笔名,在媒体发表文章,为政府和企业排忧解难,为弱势群体主持公平正义。他曾为周口检察院化解“亿元煤老板”舆论风波,为商水县委破解“被调查人意外死亡”难题,为鹿邑县平息跟风闹访事件;他曾以文章牵线搭桥,促成湖南河南两家企业的战略合作;他曾凭一篇文章化解购房户围堵周口市委的群体事件,他曾揭露广西北海开发商合同欺诈骗局,为河南老乡挽回经济损失;他曾揭露黑龙江齐齐哈尔法官滥权司法的合谋犯罪,为房地产企业讨回公道;他曾公正促成周口中级法院撤销终审判决,为服刑的无辜百姓平反冤案;他曾通过舆论监督让“北京科技大学段晓宇杀人案”得到公正裁决。


       这就是我的老师,妙手文章能济世,铁肩道义闯天下。


       老师育人有道、教子有方。他硬生生把自己的儿子从一个厌学少年培养成公派留美博士,三十多岁就成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上海市青年科技拔尖人才;在他的言传身教下,他的外甥也从周口师范学院起飞,成为国防科技大学的在读博士;许多亲朋好友原本基础较差的子女,也在他的策划引领下,升学晋级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当年跟随老师在《周口声屏报》和广播电视台的师弟师妹及其追随者中,许多人如今事业有成、名显一方。朱振国、束松华、施留群等成了党政部门的领导干部;程玉成、李葆童成为省报的知名编辑记者;王山岭、满航成为明星级播音员和主持人;晏东方、许忆桐、沈晓丽取得高级编辑职称,成为周口广播电视的“台柱子”。


       这就是我的老师、我们的老师,他古道热肠、春风化雨,不计名利、甘为人梯,亲友爱生、沛然如霖。这就是我的老师,他不薄遐迩、玉露生辉,重情重义、皓然似月。


       如今,老师已退休多年,含饴弄孙之余,仍伏案笔耕、著书撰文,屡展力作精品。在师,他德高可范;在业,他堪为耆英!


       老师,我永远的心灯!




       张磊,郸城县人,1983年毕业于淮阳师范,先后在郸城县教育局、郸城县委宣传部、周口日报社工作,主任编辑、高级政工师,曾任周口日报社总编室副主任、党政办公室主任、发行中心主任。



       相关链接:


       永远的淮阳师范058: 明月何时照我还


       永远的淮阳师范057: 为我的理想插上了翅膀


       永远的淮阳师范056: 昙花一现的淮师农场


       永远的淮阳师范055: 助推奇门遁甲走向世界


       永远的淮阳师范054: 教育大家师玉庆


       永远的淮阳师范053: 淮师母校 长在心田


       永远的淮阳师范052: 永远的母校


       永远的淮阳师范051: 难忘的记忆


       永远的淮阳师范050: 三位恩师和我的新闻事业


       永远的淮阳师范049: 功勋校长卢怀璋


       永远的淮阳师范048: 名师顾之川


       永远的淮阳师范047: 栾广明:寂寞的大家


       永远的淮阳师范046: 淮师语文教研组编书纪事


       永远的淮阳师范045: 我的青春驿站


       永远的淮阳师范044: 重游龙湖怀恩师


       永远的淮阳师范043: 淮师校友徐玉诺


       永远的淮阳师范042: 月上柳梢头


       永远的淮阳师范041: 我们的92·7班


       永远的淮阳师范040: 记忆中的淮师农场


       永远的淮阳师范039: 天下谁人不识君


       永远的淮阳师范038: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永远的淮阳师范》邀您继续惠赐佳作


       永远的淮阳师范037: 天文地理学家曾次亮


       永远的淮阳师范036: 淮阳师范年谱略


       永远的淮阳师范035: 弦歌不绝四十春


       永远的淮阳师范034: 诗忆那些人,那些事


       永远的淮阳师范033: 我的母校


       永远的淮阳师范032: 我真正的学生时代


       永远的淮阳师范031: 青春时光


       永远的淮阳师范030: 母校琐记


       永远的淮阳师范029: 淮师出了个王山岭


       永远的淮阳师范028: 感谢淮师


       永远的淮阳师范027: 义无反顾读淮师


       永远的淮阳师范026: 难忘淮师师生情


       永远的淮阳师范025: 恩师难忘


       永远的淮阳师范024: 梦想成真的地方


       永远的淮阳师范023: 第二故乡情更浓


       永远的淮阳师范022: 百年淮师:我心灵的家园


       永远的淮阳师范021: 郭杰三老师:我生命中的教科书


       永远的淮阳师范020: 郭杰三老师:润物细无声


       永远的淮阳师范019: 难忘母校 难忘师恩


       永远的淮阳师范018: 致敬萧士栋


       永远的淮阳师范017: 为淮师荣誉而战


       永远的淮阳师范016: 谷迁乔:为后人留下一片绿色


       永远的淮阳师范015: 为母校淮师抒情


       永远的淮阳师范014: 念淮师


       永远的淮阳师范013: 我的三位恩师


       永远的淮阳师范012:“活字典”张衡石先生印象


       永远的淮阳师范011: 最忆淮师那一抹春光


       永远的淮阳师范010: 那晚,我与窗外月光对酌


       永远的淮阳师范009: 张华中老师:我心中的大先生


       永远的淮阳师范008: 淮师:永远在我心里


       永远的淮阳师范007: 永远怀念恩师臧起初


       永远的淮阳师范006: 我在淮师读政文


       永远的淮阳师范005: 诗心,从淮师萌发


       永远的淮阳师范004: 尊敬与怀念:恩师桂行德


       永远的淮阳师范003: 梦想起飞的地方


       永远的淮阳师范002: 借书买书琐忆


       永远的淮阳师范001: 弦歌台下


       致校友:《永远的淮阳师范》邀您惠赐佳作



-----------------------------------------END-----------------------------------






















分享按钮
 
评论 
提交
评论 
提交
关于我们招聘英才网站大事记美中时报(电子版)广告服务 - 网址导航
美中时报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