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淮阳师范058: 明月何时照我还


2022年05月10日 07:49    来源:美中时报    江南布衣

淮阳师范校园雪景一角。


       即使一个人独处也不代表我内心孤独。


       某人,相思成灾,夜不能寐,就写下思乡怀人的《陈风·月出》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忧受兮,劳心慅兮;

           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绍兮,劳心惨兮。


       可以肯定的是,两千年前淮阳古城的月亮应该比现在的圆润明亮,哪怕一个人的心情近乎绝望,他依然能把自己的文字梳理得如此洁净,以致于苏轼在遭遇乌台诗案的黑暗时期,泛游赤壁,心心念念的仍然是这幽幽的诗章。


       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从陈州老城的视角凝望月亮,而我是幸运者之一;也不是每个人都能体会到仰观星空的惬意,而我又是幸运者之一。1984年的夏天,是我在淮阳师范度过的第一个夏天,在每个晴朗的夜晚,我就和其他同学到校园中间部位的乒乓球台上露宿而眠。


       淮阳师范的边上就是碧波荡漾的万顷湖水,蒹葭苍苍,孕育出无限生机,自然少不了蚊虫。在寒假回家之前,班主任郭学礼老师反复安排,过完春节来的时候一定带着蚊帐,不然每个夜晚将会过得很艰难。他说这事的时候使用的是一贯的夸张戏谑语气:“你们见过蚊子吗?没见过淮阳的蚊子就不知道什么是真的蚊子,好家伙,夏天一到,你们看吧,那些拄着拐棍、带着花镜的陈年老蚊子纷纷出动,哄哄打脸,喝起血来就跟玩命似的;那些长着双眼皮儿大眼睛的蚊子,很温柔吧,一叮就是一个大包,第二天早上准会变得肥头大耳的。”郭老师教我们汉语知识,我当时的疑问是“变得肥头大耳”的主语是谁?是貌美凶悍的大蚊子还是被叮咬的我们?或许二者皆是。


即将到来的夏日有这么可怕吗?在淮阳师范,我经历了秋、冬、春三个季节,和家乡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淮阳的秋天也没有什么可说的,此地无山,仅仅多了一片湖水而已。上学期开学,同学们初到淮阳,感觉什么都是稀奇的。周六的下午没课,郭老师安排全班按小组活动,到学校周边走走,回来要完成一篇周记。我晚上就向其他组的同学吹嘘:城南果然好去处!你们真应该去一趟弦歌台,绿砖红瓦,漆匾金字,虽显破旧,那可是沾了孔老夫子的灵气之地。我驻足片刻,想到这是我与先师在大地上第一次的足迹相连,颇感激动,懂得了大人物的伟大原来就在于遭遇困厄仍能弦歌不止。此次外出还有一个意外的收获是学会了划船,到处有停在水边的小船,没人看管,几个人晃悠着就划向芦苇、蒲草深处。这些水生植物,绿油油的,比老家的高粱还要高,而且密密麻麻的没有边际。偶尔有惊起的野鸭从头顶飞过。赵自伦老师给我们讲写作时说要学会观察,比如秋天的水会就变得清澈,由于天气转凉,泥污沉淀,水里的生物也沉静下来。这里不就是吗?不信,你们也去看看。在湖边走动,保证会滋生出一派优雅来。


       几位强壮健走的同学竟然笑话我:城南有啥呀,不就是一片芦苇一片水,几个闲人几只鸟吗?我们向北去了几公里之外的太昊陵,那里古柏森森,大殿巍峨,城北的水域更见开阔,水边多的是船只,你愿划就划,谁管你呢。你有心观赏,那些水鸟时飞时落,即使看到天黑能有啥意思呢?同学说着的时候,我的眼睛盯着他自由开合的嘴唇,在城南获得的兴奋被打消得无影无踪。


       这事儿,谁还会记得?


       淮阳的冬天很平静,这里也只是多了一些古老建筑。我们的教室在教学楼的顶层最东头的房间,而我的座位紧靠东墙上的窗户,向外一望,全是低矮的蓝砖旧房,朱家街的树木、行人尽收眼底。老城的冬天,每一节课都是我放飞思绪的时刻。空旷的街道里总是传来阵阵粗犷的声音,像牛在旷野上哞叫,拉直了,有些悲凉。一场雪接着一场雪,房屋的颜色愈加灰暗,路上行人由远而近,像极了逐渐放大的黑点。


       雪又下了起来,那凄凉悠长的声音准时随着北风飘然而至。我小声问同桌厚杰听到了什么,他告诉我,只是一位老人着竹篮沿街叫卖,你听,“麻花——”!


       恰好这节是张华中老师的课,他宣布这节课不讲什么:就写写有关大雪的印象吧,当堂写,当堂评。好吧,那老人的声音已经酝酿出我关于这座老城的情绪,但我不想写有关灰色和悲凉的东西,尽管眼见为实,我还是想发现蕴藏在严寒之下的勃勃生机。我幻想这场大雪即使覆盖整个墨色小城仍有几扇不眠之窗,幻想城外嫩弱的麦苗在白色的宣纸上写下一行行绿色的小诗,幻想暗淡的老街上有红色的羽绒服在洁白的世界里穿行,幻想沿着太昊陵公园的石板小径踏雪寻梅……


       于是奋笔疾书,写出一篇老城赏雪的短文。哇,张老师读到,赞曰:此材可造。并说等下课了,好想去踏雪寻梅。


       踏雪寻梅,好主意,但须结伴而行。第一个约的是立志同学,因为我俩在寝室里床铺挨着,每天都聊到很晚。只见他挥手摇头,一连说了三个不行,你要去就去吧,我不去。我想知道为什么,就要打破砂锅问到底。他托盘告诉我:有件事我不再瞒你,你穿的绒裤是我的,几天前我半夜点上蜡烛去厕所,回来一看,蜡烛燃烧将尽,你的绒裤被烧出了几个大洞,我就偷偷把我的换在了你的衣服所在的位置上,现在我只穿了一条秋裤。


       我惊讶到无言以对,好几天竟然没有发现,再仔细看看他,嘴唇发紫,分明在瑟瑟发抖!我们年轻的肢体真的不能对撞这样的寒冬。


       这事儿,谁还会记得?


       古城春晓,大街上不成调的柳笛和泥泥狗嘹亮地响起,校园里却处处流行着日本歌曲《北国之春》,但那决不是一个伤感的年代,我们见证了改革开放初期的春天活力。


       寝室里是各抒己见的场所,室友们经常为认知的分歧争论到面红耳赤。中英两国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已经过了第八轮,双方尚未就主权问题达成一致。回到住室自然又是一阵激烈的攻防。


       或曰:谈什么谈,现在是1984年,不是1840年,香港也不是马岛,不行就打呗,管它什么日不落帝国!


       或曰:这叫短视,香港是一颗珠宝,与其打烂,不如不争,最终不还是我们的,急什么?


       或曰:兵法有云,不战而屈人之兵,上之上者也,目前正在进行外交努力,为了香港的繁荣稳定,不可轻启战端。


       或曰:邓公自有安排,不需我等乱操心吧。


       或曰:什么是乱操心?位卑未敢忘忧国!


       这情景类似意大利画家拉斐尔的油画《雅典学院》。大咖们纵论天下各具情态,有人盘腿坐在床上指指点点,有人侧卧,一手支着头,上铺的把双腿耷拉下来,几乎挨着下铺的头。每人各执一词,把语文、政治、历史课堂上的东西都拿出来了,愉快的时光就在没有输赢、也没有头尾的论战中度过。


       并不是什么都争论,有时候大家的心情会出奇的一致。洛杉矶奥运会将要举行,最期待的节目自然是中国女排的比赛,她们的拼劲天下无敌。为了宣传女排精神,学校教务处组织全校同学到学校礼堂观看女排世界杯赛获胜的实况录像。


       观看体育比赛也是体育班同学的长项,他们以为自己就是宋世雄。比赛过程中,这些同学有意无意地大声说话,真的就成了我们的“播导”。当对方发球的时候,他们中有人大声喊,看二传!大家才看到我们的二传手在偷偷向自己的队友打着手势呢。当有人把球稳稳垫起,他们马上喊,郎平!然后就全班人齐声喊“扣”!


       这情绪也很快传播开,那边有人喊“郎平”,现场所有观看比赛的人都会不由自主地齐声喊“扣”。这时候,每个人都成了集体的一分子,都忘了个人的存在,更忘记了个人的烦恼得失。羸弱的我也握起瘦瘦的拳头跟随着全校同学一起高喊,尽管使尽全力,那声音还是淹没在整齐有力的声浪中,或者说是无数个个体的声音组成了声音的洪流。


       人起球落,短平快!只见屏幕上的郎平又稳又狠地把球砸在对方的场地上,同学们马上给以雷鸣般的掌声。


       后来的洛杉矶奥运会,女排姑娘们不负众望勇夺金牌,再后来还有四连冠、五连冠和世界女排明星赛的胜利。中国女排使我们体会到什么叫集体主义式的“一往情深”,这种自豪感能够击穿岁月的屏障陪伴我们走向未来。2016年里约奥运会中国女排决战巴西获胜的那一刻,我打电话询问很多同学:告诉我,你哭了吗?得到的回答均是沉默。我知道我们谁都无法抑制自己的情绪,虽然天各一方,却在同一个时刻,一样的泣不成声,并非全为一枚得之不易的金牌,也为我们的青春而流泪!在激情重新燃起的刹那,我们默默地,泪流成河!


       不管蚊虫是如何的嚣张,淮阳的夏天注定要到来。但是,我们的寝室太过简陋。那是一处1950年代的老建筑,青砖瓦房,内壁粗糙不平,老有白色粉刷物掉落。虽然三间的长度显得很宽敞,但班里二十几位男生全挤在一起,床铺显得非常拥挤。过了五一节,每张床都齐刷刷地挂了上蚊帐,来来往往,人就像穿行在北京老城的大杂院,小小的空间里密不透风。有上下铺同床的人就商量着把床抬到寝室外去。外面的确凉快,但有个问题就是天明了还要把沉重的铁床抬进屋里,一来二去,宁愿整夜呆在屋里闷着谁也不愿意再出去。


       后来,就发现了乒乓球台这块风水宝地,省去了抬床的麻烦,拿着蒲席和床单即可,俩人合铺,和衣而眠。水泥制成的乒乓球台案硬极了,正好伸展一下蜷缩一天的身子,哪还顾得上什么陈年老蚊子,不管戴花镜的还是长着双眼皮儿的,床单一蒙,就随他们的便吧。不愿意露宿的同学也会跟过去乘凉,继续热议天下大事和读书心得。老师们经过也会停下来聊天,没有了白天的矜持,我口说我心,信马由缰。当然郭老师去的最多,说着他最喜欢的诗人郭小川和贺敬之,很多诗句朗朗上口,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三门峡》:银河星光落天下,清水清风走东海。那么长的诗歌,郭老师一口气背诵下来,淋漓酣畅,过瘾。


       今晚的月下,世界变成了一张发黄的黑白照片。天空无云,剩下几颗星星伸出手指就能数得过来。月过中天,老师们可能都已经入睡。看看我们寝室后面的一排平房吧,郭老师就住在那里,房间低矮潮湿,兼顾了住室和厨房。那次我去找他请假,他正给刚满一岁的儿子换衣服,手忙脚乱的,门外煮饭的锅冒着热气,真不知道他在一片狭小的天地里怎么会有耐心去读那么多的书。我们躺下的地方隔着教学楼,所以看不见张华中老师的住室,他住在学校西南角临街的小院子里,一样的低矮潮湿,但收拾得很干净,在屋后的操场上就可以判断出来,那窗户上有白净的窗纱。条件最差的房间可能是李清林老师的住处,称得上真正的“陋室”,在一处楼房后面,终日不见阳光,除了一床、一桌、一凳,别无他物。有空去坐坐,用手能明显触摸到凳子表面的湿潮。看来,老师们的住室也好不到哪去。


       睡不着,开始品味白天读过的诗歌,那首署名为海子的诗歌,叫《麦地》


               吃麦子长大的

               在月亮下端着大碗

               碗内的月亮

               和麦子

               一直没有声响

               和你俩不一样

               在歌颂麦地时

               我要歌颂月亮

               月亮下

               连夜种麦的父亲

               身上像流动金子

               ……


       这是一天最自由的时刻,海子唤醒我关于村庄的记忆。眼下正是收麦的季节,要是在家,我一定是躺在自家打麦的场里,看那月光洗刷了天空,而大地一片朦胧,弥漫着小麦成熟的香味儿,四声杜鹃像是乱了套,不分昼夜地歌唱。父亲已经年过五十,劳累一天之后会感觉四肢酸沉。我猜他已经不能像过去那样,用木杈高高举起一大堆刚割下的麦子,像举起一片片乌云,然后把它们甩到麦场上。现在土地承包到各家,父亲行将衰老,他供养我上学很不容易,而我长却在学校享受着清静不能回家帮他做些什么,很是愧疚无奈。


       家里生活日渐改善,总归是勤劳所得,现在想想父亲在家吃苦受累,意识到自己没有理由天天抱怨学校的伙食差,俩人同吃一份饭菜,国新总是那么坦然,我也应该能吃得下这点苦。


       传说中恐怖的老蚊子是睡去了还是根本就没有?身边的同学发出了轻微的鼾声,凉风习习,唯有月亮微笑着,陪伴一个无法入眠的少年。从故乡到异乡,转眼就是一个年头,多少平凡的日子注定要写进他的记忆。


       一座城,来过;一片月,走了。38年时空转换,多少次,我渴望明月照我重归淮师之路,但我知道,人不能第二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即使回到淮阳,我们注定再也找不到属于我们的淮阳师范;即使回到淮阳师范,我们注定再也不能与当年的师友欢聚一堂;即使欢聚一堂,我们注定挽留不住曾经的岁月芳华。淮阳师范,已经与太昊陵、玄歌台同列,给古城平添一处文化遗址。我亦非我,白发徒增,依然贪恋那段清苦的岁月,这本身也许就是一种奢侈。




       江南布衣,太康县常营镇人,生于1967年,1983年入河南省淮阳师范学校,1986年6月毕业,后读取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被北京大教育集团特聘为高考命题研究员。



       相关链接:


       永远的淮阳师范057: 为我的理想插上了翅膀


       永远的淮阳师范056: 昙花一现的淮师农场


       永远的淮阳师范055: 助推奇门遁甲走向世界


       永远的淮阳师范054: 教育大家师玉庆


       永远的淮阳师范053: 淮师母校 长在心田


       永远的淮阳师范052: 永远的母校


       永远的淮阳师范051: 难忘的记忆


       永远的淮阳师范050: 三位恩师和我的新闻事业


       永远的淮阳师范049: 功勋校长卢怀璋


       永远的淮阳师范048: 名师顾之川


       永远的淮阳师范047: 栾广明:寂寞的大家


       永远的淮阳师范046: 淮师语文教研组编书纪事


       永远的淮阳师范045: 我的青春驿站


       永远的淮阳师范044: 重游龙湖怀恩师


       永远的淮阳师范043: 淮师校友徐玉诺


       永远的淮阳师范042: 月上柳梢头


       永远的淮阳师范041: 我们的92·7班


       永远的淮阳师范040: 记忆中的淮师农场


       永远的淮阳师范039: 天下谁人不识君


       永远的淮阳师范038: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永远的淮阳师范》邀您继续惠赐佳作


       永远的淮阳师范037: 天文地理学家曾次亮


       永远的淮阳师范036: 淮阳师范年谱略


       永远的淮阳师范035: 弦歌不绝四十春


       永远的淮阳师范034: 诗忆那些人,那些事


       永远的淮阳师范033: 我的母校


       永远的淮阳师范032: 我真正的学生时代


       永远的淮阳师范031: 青春时光


       永远的淮阳师范030: 母校琐记


       永远的淮阳师范029: 淮师出了个王山岭


       永远的淮阳师范028: 感谢淮师


       永远的淮阳师范027: 义无反顾读淮师


       永远的淮阳师范026: 难忘淮师师生情


       永远的淮阳师范025: 恩师难忘


       永远的淮阳师范024: 梦想成真的地方


       永远的淮阳师范023: 第二故乡情更浓


       永远的淮阳师范022: 百年淮师:我心灵的家园


       永远的淮阳师范021: 郭杰三老师:我生命中的教科书


       永远的淮阳师范020: 郭杰三老师:润物细无声


       永远的淮阳师范019: 难忘母校 难忘师恩


       永远的淮阳师范018: 致敬萧士栋


       永远的淮阳师范017: 为淮师荣誉而战


       永远的淮阳师范016: 谷迁乔:为后人留下一片绿色


       永远的淮阳师范015: 为母校淮师抒情


       永远的淮阳师范014: 念淮师


       永远的淮阳师范013: 我的三位恩师


       永远的淮阳师范012:“活字典”张衡石先生印象


       永远的淮阳师范011: 最忆淮师那一抹春光


       永远的淮阳师范010: 那晚,我与窗外月光对酌


       永远的淮阳师范009: 张华中老师:我心中的大先生


       永远的淮阳师范008: 淮师:永远在我心里


       永远的淮阳师范007: 永远怀念恩师臧起初


       永远的淮阳师范006: 我在淮师读政文


       永远的淮阳师范005: 诗心,从淮师萌发


       永远的淮阳师范004: 尊敬与怀念:恩师桂行德


       永远的淮阳师范003: 梦想起飞的地方


       永远的淮阳师范002: 借书买书琐忆


       永远的淮阳师范001: 弦歌台下


       致校友:《永远的淮阳师范》邀您惠赐佳作



-----------------------------------------END-----------------------------------























分享按钮
 
评论 
提交
评论 
提交
关于我们招聘英才网站大事记美中时报(电子版)广告服务 - 网址导航
美中时报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