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淮阳师范063: 珍藏我青春记忆的地方


2022年06月06日 10:30    来源:美中时报    胡淑贞


八三(1)班全体班干部与班主任毕业合影留念。前排左起:宿宗山、胡淑贞(作者)、李清林老师、段莉、刘玉环。后排左起:梁 辉、崔建波、窦金乾、刘晓光、王坤、田永志。


       在互联网发达的今天,我们同学可以在微信群里相聚,“永远的淮阳师范征文”让我重新找回淮师生活的青春记忆。时间过得真快啊!1983年到1986年,我在淮阳师范读书三年,转眼36年过去了。回首往事,淮师生活历历在目,仿佛就在眼前,淮阳师范是我的母校,也是我的青春舞台,那里记录着我的三年青春岁月,记录着我中师时代的美好故事。


       淬火成钢


       淮阳师范位于淮阳古城,创办于清宣统元年(1909年),是豫东一所久负盛名的学校。对我们来说,考上淮阳师范,就意味着吃上了商品粮,方圆几十里的村庄只考上我一个。作为农村的女孩,对于祖祖辈辈没有出过学问人的老胡家,考上淮师实在是一件光宗耀祖的事情。当录取通知书送到我家后,一家人高兴得合不拢嘴,父亲还专门请来公社的放映员,给我们村放了一晚上的电影,那晚我的父母成为了村里最幸福的人。我想,这是素未谋面的淮师送给我家的一份大礼,我要好好珍惜,用心待之。走出村庄,踏入校园,我怀揣梦想,青春激昂。然而淮阳师范却以她自己的方式给我上了一堂头脑清醒课。开学第一次语言测试,满分100分我只考了46分,试卷发下来一看,大部分错题是因为舌前舌后音不分,或是声调掌握不准。这对于我这个在初中时百里挑一的优等生来说,确实是个不小的打击。于是我暗下决心,课上认真听杜小培老师讲语言理论,课下自己强化练习,无论是清晨还是夜晚,我都坚持不懈,甚至练到口舌生疮。功夫不负有心人,很快我就成了班里普通话推广员。淮师打下的坚实基础,使我在1997年全省任课教师普通话考试中,不仅顺利通过,而且以二级甲等的成绩夺得乡镇第一名。


       淮师生活不仅让我学会了普通话,还让我成为全校有名的演讲高手。一年级通过选拔,我被推选为八三(1)班的参赛选手,参加全校演讲比赛。带着老师的嘱托与同学们的信任,我暗下决心,为自己争气,为班级争光。每天下了晚自习,我就在公共洗漱间里背诵演讲词。一是这里空气湿润,利于练声;二是在这里背诵会有些许回声,能让我找到演讲的感觉,然而最主要的是因为这里人多,我在这里可以增加胆量、培养自信。办公楼西屋山头是我第二个练习演讲的地方,在那里对着墙背诵也是略有回声的,在背诵的过程中,我按照郭学礼老师的安排,语速不能过快,吐字一定要清楚,不去为了背诵而背诵,关键时候要有激情,要带上手势。


       正式演讲比赛在学校大礼堂如期举行,我第一个上台演讲。我迈着坚定的步伐走上演讲台,感情充沛,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台下报以热烈的掌声。经过参赛选手激烈角逐,最终结果出来了:胡淑贞全校第一名。我为自己争了气,为班级争了光,为老师争了脸。


       为了增强台上的定力与演讲的技巧,我还订阅了《演讲与口才》杂志。平时上课,我从老师上课的一言一行、举手投足之间,学习精髓,领悟精华。淮师三年,每年演讲比赛我都参加。我想让其他同学参与,给更多的同学施展才华的机会。但班主任老师说:“你演讲有经验了,这可是要给咱班增光的事,你还得继续努力!”


       三年的演讲大赛,我三年都得了一等奖。得到的奖品——书籍上都印有“淮阳师范胡淑贞比赛一等奖”字样。这荣誉成为我们家三代人的自豪。我把努力、奉献和拼搏精神留给淮师,淮师把荣誉和奖励回馈给我,这是我给淮师的礼物,也是我最美好的回忆与永恒的精神财富。


       师恩难忘


       淮师是个名师云集的地方,他们教书育人,培养出一代代优秀学子,在不同的岗位上发热发光。


       在淮阳师范的第一年,我的班主任是郭学礼老师,他中等身材,和蔼可亲,上语文课总是谈笑风生,理论联系实际,把小故事渗透到每节语文课中,让我印象深刻。以至于在我30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我总把郭老师讲的故事带到了我的课堂,为我的学生们传道授业解惑。郭老师是勤奋自学的榜样。他少年时代,适逢文化大革命,上小学四年级就停课。1975年上淮师也属于社来社往的工农兵学员。然而环境的逆流没有阻挡住他对知识的渴求,他发扬“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铁人精神”,自学大学课程,钻研名家经典,饱读诗书,妙笔生花,不仅成为我们的语文教师,还教淮阳电大《现代汉语》和淮阳自修大学的《古代文学》。郭老师求知若渴的精神激励着我和我们班的同学,甚至影响着我所教过的学生。我想,一位好老师不仅传授书本知识,更传播人间正道、世间大爱。郭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在深深影响着我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是他让我一路走来,问心无愧,坦坦荡荡,行稳致远。


       在淮师,我还有一位教语文的张华中老师令我印象非常深刻。在学习上他是传道解惑的老师,在生活上他是和蔼可亲的长辈,在人生道路上他是我们值得尊敬的榜样。虽然学校每月发给我们有生活费,但父母怕我受委屈,省吃俭用一学期还要补贴我30元。由于担心这弥足珍贵“巨款”的安全问题,我和闺蜜李志红商量后决定把这30元交给张华中老师保管。张老师很有爱心地说:“啥时候用啥时候来取,反正我每天除了上课就在家里”。张老师的家在学校大门口操场西南角那一排起脊房里,房子并不大。记得最清的是张老师用毛笔写的一个竖条幅:“聊天不超过15分钟”,可见张老师视时间如生命。张老师坚持闻鸡起舞练习武术,同时还练习书法。张老师文武双全,富有激情,充满青春活力,是我们淮师同学们崇拜的偶像和学习榜样。当有人夸耀某位大师的书法作品时,我一定在网上让别人欣赏张华中老师的作品,一种无与伦比的自豪感油然而生,我以有这样一位好老师而感到骄傲和自豪。后来我从网络媒体和同学们的口碑中知道了张老师的近况,大爱无言,想念恩师时就打开手机默看,恩师的外貌虽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在我们心中,张老师还是那样帅气,那样有风度。


       同学情深


       淮师三年,校园生活的点滴已经在脑海中留下深深的烙印,三年朝夕相处,同学间更是姊妹情深。


       记得初到淮师,在老师的带领下领取生活用品:一双筷子、两个黄色的搪瓷碗,还有铺床上的蒲合。每人每月领取粮票和菜票,粮票:男生每月31斤,女生每月29斤。菜票:男生每月11元,女生每月8.8元。


       对处在生长发育时期的年轻人来说,这些饭票和菜金并不宽裕,但懂得生活节俭的我们,为了“省票”,我和李志红合伙吃饭,打饭时俩人合打一份菜,每个人只吃一个馒头。这样每月还有结余。


       2018年,李海深在“匆匆那年”同学群里对我讲:“师姐,太谢谢你了!在淮师时,我饭票丢了,崔建波、王坤,还有你赠我饭票,让我度过难关,至今难忘。”可见,在那物资匮乏的年代,当时的同学情谊,就是这样纯真、无私和质朴。


       夏季来临之时,盖一年的被子该拆洗重缝了,由于离家远,男生又不会做这样的针线活,于是我们班14名女生分成7组,全部承接了这项“大工程”。在校园正中心有好几排乒乓球案子,缝被子的“大工程”就在此展开。虽然是女生,我们许多人也是现学现做,我们像模像样地学着大人们缝被子的样子,有条不紊地展开了。路过此地的师生投来赞许的目光,偶尔还能听到一声尖叫,那肯定是银针扎破手指不自觉发出的声音。当男生把被子抱走时,我们连一个糖块也没混嘴里(那个年代就不兴“请客送礼”),但我们心里比蜜甜,因为互相的一个微笑、一声谢谢,可能就是那个年代最醇厚的情谊。


       同班的女同学更是亲如姐妹,彼此结下一生的友谊。同桌刘舒芳扎着个马尾辫,走起路来大步流星,就连马尾辫也跟着颤动。每天好像有很多工作等着她似的,只要一来到教室就埋头苦干,最后一年,她剪了一款学生头,更显得很有气质。张凤萍、史凤琴、董敏兰、范月霞、邢晓霞、李志红、梁玲都是腼腆一族,言语不多,喜欢自我钻研。周喜明到了寝室便打开话匣子,给我们分享有趣的故事,驱散了我们对家乡的眷恋和思念。张艳体贴待人,善于观察,知道你所思所想,安慰人的话能说得像葡萄一串一串的。李晓燕炯炯有神的大眼睛显得格外漂亮,有时候她活泼可爱,爱说爱笑,有时候默不作声,陷入深沉的思考。名副其实的刘“玉环”,平时沉默寡言,我们称她为冷美人,但开班干部会时,她献言献策,积极发言,办法最多。个子高挑的段莉是班长,她待人热情大方,乐于助人,毕业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86年的那个盛夏,是我们毕业离校的日子,是收获的季节,也是别离的时刻。我把全宿舍的同学一个个都送走后,心里像丢了些什么一样难受,泪水一直在我眼里打转转,回到寝室,我趴在铁床的蒲合上大哭了好一阵子。淮师三年我从没流过泪,不知为什么,那时我无法控制自己。


       母校荣光


       女高音歌唱家殷秀梅的《幸福在哪里》是我最爱唱的一首歌,这歌声就是力量,一直激励我成长。“幸福在哪里,朋友啊告诉你,她不在树荫下,也不再睡梦里,她在辛勤的耕耘中,她在知识的宝库里,她不在月光下,也不再睡梦里,她在辛勤的工作中,她在艰苦的劳动里。”作为当年的中师生,我们没有愧对淮师三年的培养,是淮师让我增长了知识才干,增长了胆量和技能,从淮师人身上,我懂了什么叫梦想,什么叫奉献。至今,当年教我们的老师还在奋斗不止,夕阳更灿烂,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继续拼搏奉献呢?


       36年弹指间,同学们毕业后虽然工作在不同的岗位,但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建功立业,为母校争光。


       我的第一位同桌崔建波,操着浓重的郑州口音,戴着一副高度近视镜,愈发显出镜片后面的大眼睛明亮有神,他语言幽默风趣、知识渊博,讲起话来出口成章。淮师毕业当年,他就被推荐并考上了河南大学中文系,之后到郑州大学读研,毕业后分配到郑州市委工作,成为学有所成的学者型干部。


       姜振营是一位寡言少语的书呆子,苦心钻研,厚积薄发,他后来读本科、读硕士,攻读语文教育专业,成为全国知名的语文教学和高考作文命题研究方面的专家。张国新同学让我印象更为深刻,当年考取淮师之前需要体检,在太康县人民医院我第一次见到他,体检的医生说他身高体重都不达标,这可急坏了家长,带队的班主任老师说这孩子还不到15岁,以后身体发育变化大着哩。真是有缘,到淮师报道时,我和张国新都分到了八三(1)班。三年毕业之际,张国新已是1、75米的男子汉了。张国新后来不断进取 ,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分到了上海市纪委工作,现任上海世纪出版集团纪委书记,当了厅级干部,成了国家的栋梁之才。


       梁辉、窦金乾、刘晓光、刘玉军、王坤、王平、宿宗山都是班里的热心人,是班主任老师的好帮手,他们毕业后奋战在教育教学一线,不断成长进步,成了名显示一方的校长或副校长。当时最不爱说话的李洪坤,酷爱书法创作,现在也成了名传乡里的书法家了。提到我们班的同学,所有的面孔都清晰如初,时隔数载,甚是想念。离开母校时,我们都是一粒种子,虽然播撒在不同的地方,但都会长成一棵大树,为建设祖国奉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曾记得,毕业任教之后,校领导曾派我们去许昌学习杨初春的快速作文技巧,我理论联系实际,把快速作文技巧在实际教学中加以应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得到了领导和家长的一致好评。1996年,扶沟县教育局领导让我把快速作文的要领在扶沟电视台“教苑广角”上讲给广大师生,让更多的人受益,让学生不再为写作文发愁。


       师者,传道授惑解惑也。在淮师时只是会背这句话,落实到行动上有时会不得方法。在我年轻时有幸认识了教育专家魏书生,学校领导派我们到周口、许昌听魏老师的讲座,我忙不迭地记笔记,回来以后贪婪地读他的《班主任工作漫谈》、《魏书生文选》等等。经过高人指点、名人传授,我的班主任工作干起来得心应手。1996年获周口市优秀教师、市骨干教师等荣誉称号。毕业36年的教学实践让我更深体会到习总书记那催人奋进的至理名言:撸起袖子加油干、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胡淑贞,1965年3月出生。河南省扶沟县人,淮师1986年毕业,曾自学河南教育学院汉语言文学教育专科,河南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先后在大新一中、郑关小学、马家厂小学、城郊三中任教。现任扶沟县新村小学教师,中小学高级教师,曾获周口市优秀教师、市骨干教师称号。



       相关链接:


       永远的淮阳师范062: 学者型画家吴金铭


       永远的淮阳师范061: “鸿管家”朱鸿猷


       永远的淮阳师范060: 中国画大师罗镜泉


       永远的淮阳师范059: 老师,永远的心灯


       永远的淮阳师范058: 明月何时照我还


       永远的淮阳师范057: 为我的理想插上了翅膀


       永远的淮阳师范056: 昙花一现的淮师农场


       永远的淮阳师范055: 助推奇门遁甲走向世界


       永远的淮阳师范054: 教育大家师玉庆


       永远的淮阳师范053: 淮师母校 长在心田


       永远的淮阳师范052: 永远的母校


       永远的淮阳师范051: 难忘的记忆


       永远的淮阳师范050: 三位恩师和我的新闻事业


       永远的淮阳师范049: 功勋校长卢怀璋


       永远的淮阳师范048: 名师顾之川


       永远的淮阳师范047: 栾广明:寂寞的大家


       永远的淮阳师范046: 淮师语文教研组编书纪事


       永远的淮阳师范045: 我的青春驿站


       永远的淮阳师范044: 重游龙湖怀恩师


       永远的淮阳师范043: 淮师校友徐玉诺


       永远的淮阳师范042: 月上柳梢头


       永远的淮阳师范041: 我们的92·7班


       永远的淮阳师范040: 记忆中的淮师农场


       永远的淮阳师范039: 天下谁人不识君


       永远的淮阳师范038: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永远的淮阳师范》邀您继续惠赐佳作


       永远的淮阳师范037: 天文地理学家曾次亮


       永远的淮阳师范036: 淮阳师范年谱略


       永远的淮阳师范035: 弦歌不绝四十春


       永远的淮阳师范034: 诗忆那些人,那些事


       永远的淮阳师范033: 我的母校


       永远的淮阳师范032: 我真正的学生时代


       永远的淮阳师范031: 青春时光


       永远的淮阳师范030: 母校琐记


       永远的淮阳师范029: 淮师出了个王山岭


       永远的淮阳师范028: 感谢淮师


       永远的淮阳师范027: 义无反顾读淮师


       永远的淮阳师范026: 难忘淮师师生情


       永远的淮阳师范025: 恩师难忘


       永远的淮阳师范024: 梦想成真的地方


       永远的淮阳师范023: 第二故乡情更浓


       永远的淮阳师范022: 百年淮师:我心灵的家园


       永远的淮阳师范021: 郭杰三老师:我生命中的教科书


       永远的淮阳师范020: 郭杰三老师:润物细无声


       永远的淮阳师范019: 难忘母校 难忘师恩


       永远的淮阳师范018: 致敬萧士栋


       永远的淮阳师范017: 为淮师荣誉而战


       永远的淮阳师范016: 谷迁乔:为后人留下一片绿色


       永远的淮阳师范015: 为母校淮师抒情


       永远的淮阳师范014: 念淮师


       永远的淮阳师范013: 我的三位恩师


       永远的淮阳师范012:“活字典”张衡石先生印象


       永远的淮阳师范011: 最忆淮师那一抹春光


       永远的淮阳师范010: 那晚,我与窗外月光对酌


       永远的淮阳师范009: 张华中老师:我心中的大先生


       永远的淮阳师范008: 淮师:永远在我心里


       永远的淮阳师范007: 永远怀念恩师臧起初


       永远的淮阳师范006: 我在淮师读政文


       永远的淮阳师范005: 诗心,从淮师萌发


       永远的淮阳师范004: 尊敬与怀念:恩师桂行德


       永远的淮阳师范003: 梦想起飞的地方


       永远的淮阳师范002: 借书买书琐忆


       永远的淮阳师范001: 弦歌台下


       致校友:《永远的淮阳师范》邀您惠赐佳作



-----------------------------------------END-----------------------------------






















分享按钮
 
评论 
提交
评论 
提交
关于我们招聘英才网站大事记美中时报(电子版)广告服务 - 网址导航
美中时报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