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卫施沃伦(David A. Schwerin)博士是美国著名企业家,美国企业社会责任运动领袖,著名心路治疗专家。代表作有:《财富准则:自觉资本主义时代的企业模式》《自觉的全球主义》。合著有:《企业中的新范式》《新的底线:将心与灵魂带回企业》、《超越通常的企业》《选择未来》《企业与女性原则》《企业的新传统:21世纪的精神与领导》和《将快乐带进你的生命》等。
施沃伦博士对中国非常友好,先后9次来中国进行访问,曾应邀在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北京大学等单位发表演讲,并多次接受《中国青年报》《文汇报》《中国绿色时报》等媒体采访,其发表在《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13年第3期上的访谈《绿色是金:商业与环境关系的新诠释》,产生了相当的影响。
本文系施沃伦博士在刚刚结束的第18届克莱蒙生态文明国际论坛上的大会发言。经施博士同意,刊发在此,以飨读者。这里特向施博士表示谢意。

美国企业社会责任运动领袖大卫·施沃伦博士

施沃伦博士的代表作《财富准则:自觉资本主义时代的企业模式》

《财富准则》一书的封面出现在北京一路和四路公共汽车上

《自觉的全球主义》一书封面

施博士在中国内江演讲

施博士与中国心理治疗师在一起

《将快乐带进你的生命中》一书英文封面
生态文明需要新的商业思维
【美】大卫·施沃伦(David A. Schwerin)
萧逸林 译
多数人(包括生态文明的倡导者)很少思考商业在推动这一重要事业中的作用。人们普遍认为企业贪婪短视,不值得纳入考量。虽然这种看法似为常识,却失之偏颇。首先,几乎所有人都直接或间接参与商业活动——医生、律师、教育工作者、农场主等都在提供待售的产品或服务。生产与销售正是商业的核心所在!
企业贪婪慷慨与否取决于领导者。具有自我认知的领导者会自然践行公平与可持续原则,他们洞悉万物互联,明白利他即利己。因此关键在于推动更多人获得自我认知,从而理解以何为重以及如何为生命做出最佳贡献。
商业环境恰是获取自我认知的理想场所。职场中的上下级与同僚关系促使人们直面恐惧、疑虑与抱负,在与竞争者及合作者的互动中认清动机。他们会发现协作比冲突更具成效,优缺点也愈发清晰。自我认知自然催生对美好世界的追求,进而成为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态文明是建立在人类与自然界(包括动植物和矿物领域)完全共生基础上的深远构想。人类活动应以不伤害地球为前提,致力于维系健康与福祉。成功的标准将是人类与星球的整体福祉,利润仅是次要考量。正如杰里米·伦特在《Yes!》杂志2021年春季刊《生态文明是何模样?》中所言:个体健康取决于社会健康,而社会健康又依赖于健全的生态系统。这意味着竞争与合作需要平衡,从而实现财富与权力的公平分配。
伦特强调,平衡原则对生态文明至关重要。这一观点与深奥的心路教学体系不谋而合,这一“心智-灵性”体系指出:“平衡维系宇宙存续,失衡将导致万物崩解”(皮尔拉科斯,第228讲)。
寻求平衡
我们身处混乱而充满挑战的时代,根源在于多重失衡:
• 人类本质是经历物质体验的灵性存在。正确认知下,物质生活为次,灵性生活为本——这与大众的认知优先级恰恰相反。
• 不平等现象肆虐,这种不可持续状态易引发动荡与反抗。
• 男性特质压制女性特质,唯有两者平衡才能修复地球健康并促进统一。
• 自然遭受剥削而非滋养。“人类需掌控自然”的谬见导致经济决策扭曲。生态环境才是根本财富来源,失去生态支持系统,经济必将凋零。
• “万物割裂自治”的信念必须摒弃,这种观念滋生恐惧等负面情绪。万物本然相连,遗忘此理,和平与满足终难维系。
• 生活体验(无论是运动、学术、商业或其他)皆助人成长,提供自我认知的契机。数千年来,提升自我认知始终是公认目标。忽视此原则将打破生命平衡。
自我认知(知晓我们是谁、为何存在)至关重要。唯有充分认识自我,才能确信我们安全、被爱且永恒。明白这些真理,便无可畏惧,无需争竞。我们实为具有无数面孔与个性的同一存在。
商业环境是提升自我认知的理想场所。职场中,人们持续与同僚、下属及上级互动,以支持或对抗姿态面对竞争者,最终领悟协作才是创新、效率与繁荣的最佳途径。著名细胞生物学家布鲁斯·利普顿(2012年,第249页)指出:“细胞系统的成功不在于器官组织间的竞争,而取决于其协作效能。不同器官中独特细胞的工作差异恰是其价值所在。国家若彼此为敌,就如同人体系统企图放逐某个器官般荒谬。”
创建公民相互尊重的国度,能提升人们自愿协作造福整体的可能性。个体知识虽有限,集体智慧却不可小觑。通过职场互动,我们认知自身的活力源泉、恐惧所在与行为动机,了解局限与优势,经历成败起伏,从而明确平衡生活所需的核心价值与优先级。更深的自我认知将引导人类自然追求公平与可持续——这正是生态文明的明确宗旨。
领导力大师沃伦·本尼斯教授(2009年,54-55页)曾为四位美国总统提供咨询,其30余部领导力著作中的论断发人深省:“缺乏自我认知是领导失败最常见根源。”其他智者也提出相似见解:
• 托尔斯泰(1900年):人人都想改变人类,却无人想改变自己。
• 老子(公元前四世纪):胜人者力,自胜者强。
• 心路教导:唯有越来越多人追寻自我认知之路,理解内心最深层的动机与感受,世界和平与和谐方能实现(皮尔拉科斯,第67讲)。
具体而言,自我认知指对我们心理状态的了解:所思、所感、所信、所求。它关注内在而非外部世界。“内省”(即观照内心)正是理解这些心理状态的途径。遗憾的是,多数人更关注外在成就(如物质成功与职业晋升)而非内在成长。唯有内观,才能获得减少弱点、强化优势的智慧。自我认知还能提升生活各领域的决策效能,帮助我们减少挫折感、不安、嫉妒与压力。此外,高度自我认知者更具同理心与慈悲心,这种认知能力可增强我们过和谐美满生活的能力,其洞见能引导我们选择最有益健康与福祉的行动。
获取自我认知
人们可从诚实审视自身优缺点起步,逐步改变无益特质(如自私、不诚实、傲慢等)。这些特质阻碍个人成长。例如,对己对人的评判皆无益处——我们无从知晓他人如何被环境塑造,经历过何种创伤,正在克服何种业力。觉察自身的评判倾向并努力认知这一点,是自我认知之路的重要一步。
另一需检视的特质是我们对人或事的控制欲。实际上我们几乎无法掌控任何事物——鉴于无法窥见宇宙全貌,这未尝不是好事。破除错误信念也至关重要,常见谬见包括:枪支保障安全、金钱创造快乐、药物促进健康、信息等同于智慧、死亡是生命终点等(关于"死亡"的深入探讨可参阅www.consciousthinking.com)。最后,请检视身体、情绪、心智与灵性生活是否平衡,优先调整失衡最严重的领域。可信赖的伙伴或治疗师可协助确定最需改变之处。
新的企业模式
我在《自觉资本主义》一书中提出了“自觉资本主义”(Conscious Capitalism,简称CC),为环境可持续且个人获益的商业环境提供了优秀范本,从而为开明的生态文明构建了框架,导向公平、包容且可持续的社会。
以社会责任企业为例,在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中(Socially Responsible Business),重点从短期盈利转向三重底线——最有利于人、地球与利润的长期利益。这要求员工、客户、供应商等“人”的要素,以及地球社区与生态系统至少获得与利润同等的重视。令许多人惊讶的是,这种包容性方法极具实操性且利润可观。
诚实、公平、透明的企业将获得以下显著效益:
首先,公平透明是建立信任的基础。信任对构建持久稳固的商业关系至关重要,能促进承诺与合作。当人们明确预期并感受公平时,积极性自然提升。
其次,企业(及其产品服务)的声誉取决于始终如一的诚信。诚信声誉带来员工、供应商与客户的忠诚,吸引才华横溢的员工,同时提升积极性、生产力与合作精神。拥有忠诚且积极的员工是最大的竞争优势。
第三,道德企业的员工自尊水平更高,在高标准企业中能获得满足感与尊重。生产力与创新力提升,法律、培训等成本下降。反之,在不公、冷漠的环境中,员工易生怨恨,效率低下,缺乏忠诚度,只求即时回报而非长远成果。
第四,公平商业实践能减少法律法规需求。当企业有效自律时,政府可降低监管强度。监管始终成本高昂、耗时且适得其反——恶人总能规避法律,而善者无需外力自会行正。
总之,道德企业能维系长期关系、塑造良好声誉、赢得客户忠诚、培养员工自豪感并增加财务成功机会。此外,提供“工作·家庭”平衡的企业可降低缺勤率,延长员工任职年限,从而通过经验丰富的高效团队减少招聘培训成本,并通过改善工作环境降低次品率。
律师、医生、厨师、教师、运动员等都以不同形式参与商业活动,向各类消费者与企业提供产品或服务。将社会福祉置于利润之上的自觉企业,既能建立持久关系、塑造声誉、赢得忠诚、培养员工自豪感并获取财务成功,又能创建一个健康的地球。
最后需强调两点:首先必须承认人类不可分割的相互依存性。“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金律在各文化宗教中皆有体现。如布鲁斯·利普顿(123页)所言:“如同我们的单细胞祖先,现在我们必须超越单细胞个体性,进化为协调的多细胞整体,使自身利益与地球利益合而为一。”领悟这一真理将终结支配、贪婪、恐惧与仇恨的旧篇章,开创全民学习成长的繁荣文明。
其次,虽然企业常是问题的一部分,但它们同样能成为解决方案(利普顿194页)。日常商业互动提供自我认知的契机。具备充分自我认知者将自然而然地建设健康、充实的生态文明。我们必须说服商界人士拒绝混乱与失调,承认现有模式已失效,从检视并改变那些无益健康与可持续性的信念开始。
创建公民相互尊重的世界,能培育自愿协作造福整个星球的环境。当争议方明确各自利益后,更能将冲突重构为共同问题,视对方为解决方案的必要部分,承认并倾听对方关切将带来重大突破。
获取更深自我认知并实践智慧,【这句话能否再斟酌一下呢?】使商业与社会和谐共进,将是我们终极的救赎之道。这也正是生态文明的最佳实践。
相关链接:
中国生态文明学者走进“超凡之足”,探访企业可持续转型之路
第17届柯布共同福祉奖揭晓:生态教育先驱大卫·奥尔荣膺殊荣
第18届克莱蒙生态文明国际论坛开辟东西方对话新维度
生态舞者朱永潇做客柯布生态书院,畅谈以身体艺术传递地球之爱
全球视野下的绿色接力:“我去新疆栽棵树”活动在昆仑山启动
琼斯教授作客柯布生态书院,畅谈一箪食中的天地大义
柯布生态书院于思群樊美筠:聆听植物低语,唤醒生态哲思
传灯者走了:追思“生态圣贤”小约翰•柯布院士
世界著名后现代思想家小约翰.柯布院士逝世
鲁枢元:悼念亲爱的柯布老人
中外过程教育家云集洛阳,探讨基础教育改革新思路
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治河莅临华外,畅谈通人教育
生态美育先行者陈琳做客柯布生态书院分享生态德性教育探索之旅
中外过程哲学家云集哈佛,纪念怀特海赴哈佛讲学一百周年
柯布生态书院第41期生态文明系列讲座“何以创造新世界”成功举办
第一代有机推广者胡删做客柯布生态书院畅谈有机生活
意大利青年学者埃尔梅琳达做客柯布生态书院: 德性如何帮助我们应对 “人类世”
第18届怀特海智慧儿童教育国际研讨会成功召开
第17届克莱蒙生态文明国际论坛在美国生态城克莱蒙成功举行
浙江大学绿之源协会做客柯布生态书院生态文明讲座,分享中国大学生的环保理念与实践
绿色可持续发展首脑俱乐部在京成立 小约翰•柯布院士任名誉主席
“重新构想一种为了生态文明的教育”国际研讨会成功举办
百年柯老智慧:“生态圣贤”柯布院士百岁华诞国际庆生会
怀特海研究中心成立大会暨过程哲学与中国式现代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
“为了可持续未来的生态文明”国际研讨会在美成功召开
小约翰·柯布院士工作站成员参加“文化百讲”暨绿色经济与生态文明座谈会
第16届中美过程哲学(后现代)暑期高级研讨班成功举办
“过程哲学,人工智能与生态文明”国际研讨会成功召开
中国过程哲学学术新锐畅谈 《柯布与中国》:播种生态文明的希望
玛丽娅做客柯布生态书院生态文明讲座:健康食物、健康生活与幸福社区共同体
美国过程研究中心举行50周年庆典
缅怀世界著名建设性后现代思想家、生态侠哲大卫·格里芬
格里芬与中国:著名建设性后现代思想家大卫·格里芬先生学术纪念会线上举行
杰里米•伦特做客柯布生态书院,畅谈生态文明构想
“生态美学与当代艺术”国际研讨会在南京举办
俞懿娴教授做客柯布生态书院,畅谈方东美与怀特海的圆融与机体
帕金斯做客柯布生态书院生态文明讲座,畅谈中美联手终结“死亡经济”
“全球过程思想与生活”研讨会:新时代我们需要怎样的生活?
陆维东做客柯布生态书院生态文明讲座畅谈过程哲学与觉醒商业和生态文明
柯布在第16届怀特海儿童智慧教育国际研讨会上致辞:生命的美好在于与他人共享欢乐
第16届怀特海儿童教育国际研讨会召开:中美过程教育家畅谈幼儿共情教育
韩国学者做客柯布生态书院生态文明讲座,畅谈 韩国的生态文明建设
张孝德做客柯布生态书院生态文明讲座,畅谈生态文明导航下的乡村振兴之路
樊美筠在“过程哲学视域下的中国哲学”分会上致辞:共迎过程研究的春天
三生谷柯布生态书院举行2022开学典礼暨2021毕业典礼
第14届“柯布共同福祉奖”颁奖典礼线上举行
第15届克莱蒙生态文明国际论坛暨第4届国际生态文明青年论坛线上举办
“生态文明与乡村振兴:迈向零污染的地球”论坛线上举行
“生生不息地球运动”启动 中美携手推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