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过程哲学家云集哈佛,纪念怀特海赴哈佛讲学一百周年


2024年10月26日 02:05     美中时报    杨富斌 王治河
字号:较大   适中

       曾任哈佛大学哲学教授的怀特海(Alfred North Whitehead 1861–1947)既是“一流的数学家和理论物理学家”,也是“英语世界最好的哲学家”(柏格森语)。正是在哈佛大学任教期间(1924-1937年),他创立了过程哲学又称“有机哲学或”机体哲学“。民国时代的风云人物张君劢也认为,“在当代哲学家中,能把上自柏拉图,下至爱因斯坦相对论与普朗克量子论原理融会于一个系统而自成其一家言者,只有怀特海”。作为过程哲学的当代奠基人和建设性后现代哲学的奠基者,他可谓西方社会最早反思现代文明的思想先驱之一。我国当代著名生态文化研究专家鲁枢元教授认为“怀特海本人对近代科学、现代社会的反思,使他得以在理念上结束一个时代,同时预示了一个新的时代——建设性后现代的诞生”。


与会代表在哈佛哲学系爱默生大厦前合影留念


柯布院士在开幕式上致辞


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德斯梅特教授在做大会发言


美国有机马克思主义理论代表克莱顿在做大会发言


浙江师范大学王锟院长在做大会发言


UIC人文社科学院院长韩子奇教授在做大会发言


美国过程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安德鲁博士发言


北京师范大学李建会教授发言


UIC通识教育学院署理院长、怀特海研究中心主任郭海鹏教授发言


哈尔滨师范大学杨丽教授发言


美国过程研究中心中国部主任樊美筠博士(左一)在圆桌论坛上发言


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治河博士发言


UIC怀特海研究中心杨富斌教授发言


郭海鹏教授,韩子奇教授与怀特海的孙子乔治·怀特海(George Whitehead)合留念


       因着与中国文化的深度契合,以尊崇和谐共生为特征,强调万物互动互联互依互通的过程哲学在改革开放后的中国迎来自己的春天,获得了蓬勃发展,成为中国学术界一道靓丽的风景,赢得了世界的瞩目!鉴于现代工业文明奉为圭臬的机械思维日益走下神坛,生态文明日益崛起,世界范围的“过程转向”方兴未艾。过程哲学所推重的有机过程思维不仅为生态文明提供了理论支撑,也为我们收拾被现代西方话语和概念范畴切割得七零八落的中国学术、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提供了绝佳的枢机。


       为了纪念怀特海赴哈佛讲学一百周年,以“过程思想百年:纪念怀特海哈佛时期思想遗产及其他”为主题的国际学术研讨会2024年9月27日在美国哈佛大学哲学系爱默生大厦即怀特海1924年初次公开讲学的演讲厅成功举行。 会议由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UIC)发起,由UIC高等研究院怀特海研究中心与美国过程研究中心、哈佛大学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波士顿现代语言学校联合主办。过程哲学第三代传人、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著名建设性后现代思想家小约翰·柯布博士、怀特海的后人乔治•怀特海,UIC高研院院长、中科院院士汤涛教授、UIC校长陈致教授、美国过程研究中心董事会主席杰伊·麦克丹尼尔教授,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德斯梅特教授,美国波士顿大学玛丽·穆尔教授,美国有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代表克莱顿,美国德鲁大学凯瑟琳·凯勒教授,UIC教育基金会副理事长续红和青年学者代表庄俊诚等线下50余位、线上700余位中外过程学者参加了此次大会。


       中国过程哲学家杨富斌,韩子奇,郭海鹏,王锟,樊美筠,杨丽,李建会,王治河等知名学者参加了这一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盛会并应邀做了大会发言。


       适逢中美建交45周年,本次会议成为促进中美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馆教育处耿俊伟领事和马景津副领事出席了开幕式,表达了对会议的美好祝福!


       柯布院士在开幕式的致辞中说,中外过程学者齐聚哈佛大学,共同举办本次国际学术研讨会,表明怀特海过程哲学在当今时代仍具有重大意义。在当今社会,如果我们不能摆脱正在把我们推向毁灭的现代世界观,我们的行动就不会发生根本的改变。我们必须克服的现代性的特征之一,就是一种本质上的个人主义,这种个人主义很难与人际关系中的竞争至上区分开来。而怀特海哲学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综合的世界观和有机宇宙论,可帮助我们认识到生活是有意义的,我们都可为此做出积极的贡献。他的判断是,怀特海独特地为我们提供了对实在的理解,而我们需要这种理解来历经变革,从而使生态文明成为可能。如果我们继续坚持对怀特海思想进行批判性研究,他相信,怀特海哲学的优越性将在人类思维的未来发挥重要作用。21世纪有可能成为怀特海世纪,这对当今世界至关重要。在经历了漫长的分析和支离破碎之后,人类对综合的需求可能会再次显示出来。广义的怀特海思想可能会被越来越多的人视为存在,将在生态和社会等多方面大有可为。中国学者倡议组织在哈佛召开本次国际会议,彰显了中国怀特海研究己在世界怀特海研究方面具有引领作用,过程哲学最有希望和最令人兴奋的发展将会出现中国。怀特海思想在中国受到欢迎,因为它是对中国政府再次大力强调的生态文明承诺的一种澄清和支持。这意味着,一场在美国和欧洲被边缘化的运动在中国变得声名远扬,获得蓬勃发展。


       汤涛院士在致辞中高度称赞怀特海作为侧重数学基础研究的哲学数学家,其学术贡献影响深远。陈致教授在致辞中高度评价怀特海教育思想和教育哲学在当今时代的意义,指出UIC作为中国大陆第一所以博雅教育为特色的大学,从怀特海思想中受益匪浅。杰伊·麦克丹尼尔教授在致辞中强调欧美和中国学者共同庆祝怀特海过程思想一百年,可在学术、文明和本地层面促进跨学科研究,推进文明发展,激发创造性解决现代性问题的方法。


       开幕式之后,12位中外过程学者相继在第一论坛“怀特海思想在哈佛的发展”、第二论坛“怀特海在哈佛的嫡传弟子”、第三论坛“怀特海与中国”发表了大会演讲,最后六位中外学者举行了第四论坛“圆桌会议:过程哲学的未来”。


       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德斯梅特教授在第一论坛所作的主旨演讲“哈佛大学怀特海:过程哲学的一个世纪”中强调,怀特海的全部著作一方面从应用上导致了小约翰·柯布和大卫·格里芬的全部著作,另一方面,从认知和“摄入”视域,导致了对当今方兴未艾的人工智能有重要影响。怀特海思辨哲学第一阶段从数学哲学研究开始,相当于对抽象模式的识别和认知,进而把电磁学看作是对潜能波之摄入的探索;第二阶段他开始进行想象性概括,在其代表作《过程与实在》中把第一阶段的识别和摄入相综合;第三阶段进入应用阶段,这些应用有可能对当前的AI研究有重要启示。怀特海从电磁学中发现了时间、空间和存在的真相,这为其突破牛顿绝对时空观和机械唯物宇宙观奠定了科学基础。怀特海从剑桥阶段研究数学的基础,到伦敦阶段研究自然知识的基础,再到哈佛阶段研究智力感受的基础,正好也符合其教育节奏理论。


       UIC通识教育学院署理院长、怀特海研究中心主任郭海鹏教授在其“怀特海思辨哲学观念探险中的节奏和阴阳”演讲中,以乾卦“元亨利贞”范畴描述怀特海思想发展的几个阶段,着重说明怀特海的思辨哲学核心概念与《易经》“通变之谓事”、“生生之谓易”、“一阴一阳之谓道”等观念和先天太极八卦模型具有内在的一致性。美国冈萨加大学怀特海研究项目的研究和出版主任、怀特海评论版执行编辑乔·佩特克博士以“海滩上的波浪:怀特海哈佛课堂的前进潮流”为题,介绍了怀特海在哈佛大学授课时的学生笔记所揭示的怀特海思想特色。南伊利诺伊大学怀特海客座教授兼过程研究中心档案馆馆长乔治·卢卡斯博士阐述了怀特海1924年第一次哈佛演讲的意义,并展示了他与另外两位教授合编的《怀特海哈佛讲录》(已由爱丁堡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两卷)。旧金山加州综合研究所哲学、宇宙学和意识系马修乔·佩特克·西格尔副教授以“无思想家能思考两次”的格言为切入点,试图阐明哲学思考行为中的怀特海及其现实意义。浙江师范大学王锟教授通过介绍怀特海在哈佛的中国弟子们,从一个侧面阐述了怀特海思想在上世纪前半叶对中国思想界的影响,以及过程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的相似和亲缘性。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治河博士在题为《作为第二次启蒙思想先驱的怀特海》的大会发言中,阐明了怀特海在“第二次启蒙”即生态启蒙中极其重要的、其他哲学家无可替代的作用。哈尔滨师范大学杨丽教授以怀特海幼儿园、UIC全人教育实践及其本校教育改革实践为例,说明怀特海有机教育理念对当代中国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观念引领作用。怀特海《教育的目的》在中国已出版12个译本,成为影响我国中小学教育改革的重要著作。北京师范大学李建会教授通过阐述爱因斯坦与柏格森关于时间本质之争,说明了相对论时空观对怀特海时空观的重要影响以及怀特海时空观对相对论时空观独到的哲学诠释。UIC怀特海研究中心杨富斌教授比较了怀特海与马克思的过程概念,强调马克思过程概念以实践为载体,怀特海过程概念以事件或经验为载体,其过程概念有不同科学基础,并在其各自哲学体系中有不同作用。UIC人文社科学院院长韩子奇教授比较了《易经》与怀特海的过程宇宙论的产生背景及其作用之异同,从一定意义上回答了怀特海哲学何以同中国传统思想而不是西欧传统思想更加接近的问题。美国过程研究中心菲力浦·克莱顿教授在演讲中侧重阐述了怀特海关于文明和生态观念的论述,揭示了其对当代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长滩加州州立大学约翰·贝克博士则通过阐述怀特海的“和谐之和谐”观念,认为中国传统思想中的和谐观念与怀特海的和谐观念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最后在圆桌论坛上,美国波士顿大学玛丽·穆尔教授、美国德鲁大学凯瑟琳·凯勒教授、美国过程研究中心中国部主任樊美筠博士、南伊利诺伊斯大学兰迪·奥克赛尔教授和美国过程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安德鲁·史瓦茨博士等对过程哲学的未来做了畅想。樊美筠博士提出用过程哲学的“我融摄故我在”(I prehend, therefore I am)代替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以实现当代哲学的“过程转向”。圆桌嘉宾一致认为,虽然当今社会中外大学里的哲学教育和纯粹哲学研究都有式微之势,但过程哲学因其关注现实,为人类和地球“操心”,注定会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中大显身手,也一定会在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本次怀特海国际学术研讨会由中外过程思想学术界联合在哈佛大学举办,中外学者齐聚一堂,共同参与讨论和交流与现实生态危机、气候变化和人类和平发展有关的学术和现实问题,这在当前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形势下,具有重要象征意义。它不仅是中国怀特海过程思想研究发展的里程碑,也是国际怀特海思想研究的一个事件,必将会促进怀特海思想与中国思想的“第三次握手”,极大推动世界范围内的过程思想研究,并对中国生态文明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具有一定意义。今年也是中美建交50周年,本次会议也彰显了中美学者学术交流在民间外交中可以发挥一定的独特作用。


       相关链接:


       柯布生态书院第41期生态文明系列讲座“何以创造新世界”成功举办


       第一代有机推广者胡删做客柯布生态书院畅谈有机生活


       意大利青年学者埃尔梅琳达做客柯布生态书院: 德性如何帮助我们应对 “人类世”


       第18届怀特海智慧儿童教育国际研讨会成功召开


       第17届克莱蒙生态文明国际论坛在美国生态城克莱蒙成功举行


       浙江大学绿之源协会做客柯布生态书院生态文明讲座,分享中国大学生的环保理念与实践


       绿色可持续发展首脑俱乐部在京成立 小约翰•柯布院士任名誉主席


       “重新构想一种为了生态文明的教育”国际研讨会成功举办


       百年柯老智慧:“生态圣贤”柯布院士百岁华诞国际庆生会


       怀特海研究中心成立大会暨过程哲学与中国式现代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


       “为了可持续未来的生态文明”国际研讨会在美成功召开


       小约翰·柯布院士工作站成员参加“文化百讲”暨绿色经济与生态文明座谈会


       第16届中美过程哲学(后现代)暑期高级研讨班成功举办


       “过程哲学,人工智能与生态文明”国际研讨会成功召开


       中国过程哲学学术新锐畅谈 《柯布与中国》:播种生态文明的希望


       玛丽娅做客柯布生态书院生态文明讲座:健康食物、健康生活与幸福社区共同体


       美国过程研究中心举行50周年庆典


       缅怀世界著名建设性后现代思想家、生态侠哲大卫·格里芬


       格里芬与中国:著名建设性后现代思想家大卫·格里芬先生学术纪念会线上举行


       杰里米•伦特做客柯布生态书院,畅谈生态文明构想


       “生态美学与当代艺术”国际研讨会在南京举办


       俞懿娴教授做客柯布生态书院,畅谈方东美与怀特海的圆融与机体


       帕金斯做客柯布生态书院生态文明讲座,畅谈中美联手终结“死亡经济”


       “全球过程思想与生活”研讨会:新时代我们需要怎样的生活?


       陆维东做客柯布生态书院生态文明讲座畅谈过程哲学与觉醒商业和生态文明


       柯布在第16届怀特海儿童智慧教育国际研讨会上致辞:生命的美好在于与他人共享欢乐


       第16届怀特海儿童教育国际研讨会召开:中美过程教育家畅谈幼儿共情教育


       韩国学者做客柯布生态书院生态文明讲座,畅谈 韩国的生态文明建设


       张孝德做客柯布生态书院生态文明讲座,畅谈生态文明导航下的乡村振兴之路


       樊美筠在“过程哲学视域下的中国哲学”分会上致辞:共迎过程研究的春天


       三生谷柯布生态书院举行2022开学典礼暨2021毕业典礼


       第14届“柯布共同福祉奖”颁奖典礼线上举行


       第15届克莱蒙生态文明国际论坛暨第4届国际生态文明青年论坛线上举办


       “生态文明与乡村振兴:迈向零污染的地球”论坛线上举行


       “生生不息地球运动”启动 中美携手推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


 
 
 
 
 
 
 
 
 
 
 
 
 
 
 
 
 
分享按钮
 
评论 请在下方区域中输入……
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