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过程研究中心举行50周年庆典


2023年03月07日 07:21     美中时报    王治河 刘强

       早春2月的南加州,正值美丽的紫玉兰怒放的时节,来自中国,美国,德国,巴基斯坦,印度, 澳大利亚,英国,韩国等地的230余位研究过程思想的专家学者---一群超现代的孤勇者云聚有机过程哲学研究的大本营---美国西部著名生态城克莱蒙,欢庆美国过程研究中心成立50周年。庆祝活动由美国过程研究中心,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柯布研究院,美国生态文明研究院共同主办。



柯布院士98大寿庆生会


王治河博士与美国过程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安德鲁博士(右一)和美国里昂大学哲学教授王炳烨(John Becker,左一)


美国过程研究中心中国部主任樊美筠博士在主持会议


过程新人在成长(柯布院士与美国过程研究中心项目主任戴维斯)


过程新鲜人梅根(Megan Anderson)在发言


       过程哲学又称有机过程哲学是当代西方具有重大影响的哲学文化思潮。其影响遍及哲学、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学、生态、管理、美学,语言等众多领域。其奠基者是前哈佛大学教授、英国著名哲学家,数学家,理论物理学家,教育家怀特海(Alfred North Whitehead)。作为当代西方最早反思现代文明的一位思想先驱,怀特海的有机过程哲学之所以能在当代西方产生重大影响,在国际上已经日益成为一门显学,进而推动西方思想界实现“过程转向”,是与美国过程研究中心的积极推动分不开的。


       美国过程研究中心创立于1973年,是世界范围研究过程思想的重镇。其创始人兼中心主任是有机过程哲学的第三代传人、世界著名建设性后现代思想家小约翰•柯布(John Cobb, Jr.)博士和其弟子、有机过程哲学的第四代传人大卫•格里芬(David Ray Griffin)博士。


       经过长达半个世纪的筚路蓝缕,辛勤耕耘,过程研究中心已在世界范围开花结果,在欧洲、澳大利亚、非洲、拉丁美洲、日本、韩国和中国等国家孵化出70余个研究和应用过程思想学术机构,其中中国就有30余个过程研究中心。这些研究机构召开了众多的学术会议,发表了大量有关过程思想研究方面的成果,在许多方面,直接间接地推动了社会的进步,特别是推动着人类社会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型。


       吃水不忘掘井人, 2月13日,与会者首先为对于中心的创立立下汗马功劳的柯布院士举办了98庆生会。庆生会伊始,柯布博士做了题为《我的使命》的主旨发言。这位已经98岁高龄的老人一开始就直奔主题,开宗明义地指出自己今生的使命就是推动一种新的文明--生态文明的创建。为此就要具备一种淑世的精神,努力促进与他人的相互增强的关系,与自然界相互促进的关系,努力建设作为生态文明细胞的富有创造力、共情心、参与性、包容性的健康生态社区。与此同时,支持和提倡一切对人类、动物和地球有益的公共政策。为此要批判集体偶像崇拜(包括基督教崇拜和美国例外论),分析和挑战现时代的基本假设。对于因捍卫人与自然的共同福祉而带来的后果(包括被社会视为“不受欢迎的搅局者”)要勇于承担。柯老称之为“思想的伦理”(the ethics of thought)。非常接近中国讲的 “直道而行,不论东西”。


       柯老讲完后,主持人、美国柯布研究院院长迈克丹尼尔(Jay Mc Daniel)邀请几位嘉宾上台分享。其中有美国当代著名哲学家、《过程-关系哲学:浅释怀特海》一书作者罗伯特·梅斯勒(Bob Mesle), 过程教育家、波士顿大学莫尔(Mary Elizabeth  Moore)教授, 过程女性主义的领军人物、德鲁大学凯勒教授凯勒(Catherine Keller),美国过程研究中心中国部主任、柯布生态书院院长樊美筠博士,柯老的学生、已故拉文大学人文学院院长的遗孀 杰姬(Jacki Gingrich)女士,来自圣地亚哥的心理医生劳( Richard Lau),美国过程研究中心拉美部主任伊格纳西奥(Ignacio Castuera)博士和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治河博士。


       莫尔教授认为柯老和过程哲学最大的魅力在于这是一种“给人以希望的哲学”。他不仅鼓励他人自由发展,自由探索,自由飞翔,而且给人以信心:无论如何恐怖的事情发生,要始终相信:世界不会终结,可能性不会终结,未来不会终结。梅斯勒的分享可谓印证了莫尔教授的话。他说自己虽然在格利斯兰德大学教了一辈子有机过程哲学,但从未想过出书,正是柯老的鼓励,促成了他写下《过程-关系哲学》一书。伊格纳西奥说当年读博士读到一半就看透了现代学科分门别类的狭隘,觉得没意思,准备放弃拿博士学位了,作为他的博士生导师,柯老说:书有多种读法,文章也可以有多种写法,你不喜欢现行的这些话题,可以另辟蹊径,发现你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啊!正是这句话促使他投身了过程哲学与拉丁美洲的解放神学研究。樊美筠博士分享了在柯老的言传身教下,自己如何开始反思生活的意义?做学问的意义?从而开启了自己从学者到思者的人生转变。创办柯布生态书院可以说就是这一转变的结果。劳先生谈到一次自己收到柯老为过程研究中心向他募捐的亲笔信,一看信的结尾,居然是写自机场。看来当年为了维持过程研究中心这个非盈利机构的运转,柯老也是真够拼的啊!


       王治河博士则谈了柯老知行合一的人格魅力对他本人和许多中国人的感染。在这个宏大叙事漫天飞的年代,世界不缺夸夸其谈之辈,稀缺的是扑身躬行的践行者。在学科崇拜强势,支离功夫盛行的美国,过程研究中心这样一个具有跨学科研究性质的、致力于人类重大问题研究的非盈利机构之所以能幸存下来,而且四处开枝散叶,结出累累硕果,与柯老知行合一的人格魅力绝对是分不开的。从早年捐出祖传200万豪宅,到2015年捐出夫妻俩省吃简用攒下的50万美金举办美国生态文明千人大会,他真正做到了身体力行,知行一如。难怪他能赢得中国朝野上下众多中国人的爱戴,称他为“我们时代的生态圣贤”。许嘉璐副委员长就曾当面称之为“具有大爱之心的人”。浙江丽水莲都的理发小哥拒绝收他的理发钱,更有杭州的某爱心女士从万里之遥寄来一笔善款,点名要用这钱给柯老买点好吃的。也有一些受柯老感召,自己直接投身生态实践的。如王俊锋博士和妻子郑金容女士在福建创建的千亩“和美生态园”。就在几天前山东萧逸林博士还来信,称“受柯老的过程哲学思想影响,春节期间,我将小院子里的土壤全部筛了一遍。光石头就淘出将近一立方。我准备种点既漂亮又好吃的中药材。如黄木香花。等它开花以后,准备采摘一些花朵烘焙成糕点。送给柯老尝尝。让他感受一下东方美食的神奇!”


       庆生会以北京怀特海幼儿园小朋友在线上为柯老演唱的《你是我的阳光》歌声中结束,再次体现了中国人民对柯老这位“珍贵国际友人”的爱戴。


       除了柯布院士,另一位挖井人是过程研究中心另一位创始人、刚刚过世的有机过程哲学的第四代传人大卫·格里芬博士。因此2月14日举办的格里芬追思会遂成为50周年庆祝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格里芬的夫人安妮带着三个女儿也参加了追思会。在追思会上发言的有:格里芬的老师、被誉为“我们时代生态圣贤”的小约翰•柯布博士,著名过程哲学家、美国过程研究中心共同主任苏哈克(Marjorie Suchocki)博士,著名过程心理学家布坎南(John Buchanan)博士,格里芬的挚友、因坚持调查9/11事件真相而被威斯康辛大学辞退的巴雷特(Kevin Barrett)博士,以及格里芬的学生、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治河博士。从道德文章的高蹈,到寻常烟火的趣闻,大家从不同的角度勾勒出一个全方位的格里芬,知道了许多这位两次荣获诺贝尔和平奖提名的“哲学巨擘”不为人知的一面。王治河博士在发言中说,格里芬博士的毕生所作所为令他意识到中国古人所崇敬的一些理想人格在现实中的确是存在的,王阳明的“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的“大人”是存在的,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是存在的。自己的导师格里芬就是这样一位“大人”,就是这样一位“大丈夫”。


       追思会期间除了播放了格里芬最爱听的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命运》外,还播放了中国著名生态导演/新农人谭宜永和他酵素孝道小伙伴精心制作的短片《你爱,故你在--缅怀著名建设性后现代思想家、生态侠哲大卫·格里芬》,表达了中国生态人对这位我们时代的“生态侠哲”的敬意。


       致敬完挖井人,庆祝活动进入学术探讨阶段。从15号到17号三天都是学术研讨,议题涉及“哲学与科学:理解自然和现实的本质”;“物理与形而上学:事实、价值和现实”;“新唯物主义、后结构主义和过程哲学”;“大脑、灵魂和自我:过程与身份”;“艺术、美和创造力:过程哲学的基础知识”;“环境伦理与生态文明”;  “发展为了共同福祉的经济和社区”;“过程哲学视野下的权力、和平与政治”;“培养好奇心:过程教育哲学”等。


       不过与以往学术研讨会不同的是,本次研讨会上台发言的主角都非什么过程研究的硕学鸿儒,而是清一色的青年学者。迈克丹尼尔(McDaniel),克莱顿(Philip Clayton),唐布罗斯基( Dan Dombrowski),凯勒(Catherine Keller),梅斯勒(Robert Mesle),鲁芭斯基(Sandra Lubarsky),莫尔(Mary Elizabeth Moore),伊斯特曼(TimEastman),马森(HelmutMaaßen),樊美筠等过程研究的知名学者统统做了会议主席或主持人。这并非会议的偶然安排失误,而是主办者刻意为之的安排,昭示的是新老的交替,是过程世界新一代的闪亮登场。可惜由于时值疫情以及签证原因,大会特邀的一些中国过程研究新锐未能到场。


       出席这次全球过程人的盛会的一些过程新人的名字值得提一下,他们是:美国过程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安德鲁·施瓦茨 (Andrew Schwartz) 博士,其发言题目是《更多的钱,更多的问题:幸福经济的关系哲学》;英国生物学家、《纠缠的生命:真菌如何创造我们的世界、改变我们的思想和塑造我们的未来》一书作者马林·谢尔德雷克(Merlin Sheldrake)博士,其发言题目是《真菌学形而上学:真菌和阿尔弗雷德·诺斯·怀特海》;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史蒂芬妮·俄瑞夫(Stephanie Erev)博士是一位政治理论家,她发言的题目是《过程、生态学和政治主体性》;芝加哥大学丽莎·赫德里克(Lisa Landoe Hedrick )博士, 她发言的题目是《怀特海说的是真的吗?递归分析》;美国里昂大学哲学教授王炳烨(John Becker),其发言题目是《宗教多元主义的未来》;美国过程研究中心项目主任安德鲁·戴维斯(Andrew M. Davis)博士,其发言题目是《过程宇宙论:科学和哲学领域的新整合》;中国青年学者王仓福博士,其发言题目是《怀特海的美与老子的自然)》;加州整合学院助理教授马修·西格尔(Matthew David Segall) 博士,其发言题目是《独自感受极限下的物理学》;美国林恩-本顿社区学院艺术、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讲师露丝(Ruth Chadd Garcia-Jaramillo),她的发言题目是《走向跨后人类主义的未来》;哈佛大学卡沃尔(K. E. Carver) 博士是一位跨学科学者,其论文题目是《在发光的光环中:伍尔夫、怀特海和余下的奇迹》;韩国青年学者郑熙英(Heeyoung Jung),她发言的题目是《为了亚洲女性环境危机的世界观新范式--一个后殖民-过程视角》;美国生态文明研究院的梅根·安德森 (Megan Anderson) ,她发言的题目是《过程中的未来:服务于共同福祉的能源与经济学》;耶鲁大学的道斯(Andrew Doss)博士,其发言题目是《主权的终结及国际治理结构中过程模式的希望》。


       您或许觉得他们中的一些人太过年青,如梅根小姐姐才二十五六岁。但考虑到她们的许多同龄人尚沉溺于秀包包或一门心思向钱看或索性躺平,她们已开始关心涉及人类和地球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我们应该把敬意留给她们。


       这些过程新鲜人的闪亮出场连同他/她们令人耳目一新的发言题目,无不令人看到了过程研究未来发展的希望。北京林业大学资深教授李铁铮先生在不久前的一篇文章中曾用“过程哲学研究春潮涌动”一语来形容过程哲学的新动向。此番全球过程人的盛会的确令人闻到了潮来的气息!这里唯有送上深深的祝福!    


       作为生态文明的理论支撑,有机过程思维不仅在中国拥有深厚的文化思想基础,而且在当代西方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值得我们对之进行深入的探究。相信假以时日,随着生态文明的时代大潮不可遏制的来临,有机过程思维注定有个璀璨的未来。



       相关链接:


       缅怀世界著名建设性后现代思想家、生态侠哲大卫·格里芬


       格里芬与中国:著名建设性后现代思想家大卫·格里芬先生学术纪念会线上举行


       杰里米•伦特做客柯布生态书院,畅谈生态文明构想


       “生态美学与当代艺术”国际研讨会在南京举办


       俞懿娴教授做客柯布生态书院,畅谈方东美与怀特海的圆融与机体


       帕金斯做客柯布生态书院生态文明讲座,畅谈中美联手终结“死亡经济”


       “全球过程思想与生活”研讨会:新时代我们需要怎样的生活?


       陆维东做客柯布生态书院生态文明讲座畅谈过程哲学与觉醒商业和生态文明


       柯布在第16届怀特海儿童智慧教育国际研讨会上致辞:生命的美好在于与他人共享欢乐


       第16届怀特海儿童教育国际研讨会召开:中美过程教育家畅谈幼儿共情教育


       韩国学者做客柯布生态书院生态文明讲座,畅谈 韩国的生态文明建设


       张孝德做客柯布生态书院生态文明讲座,畅谈生态文明导航下的乡村振兴之路


       樊美筠在“过程哲学视域下的中国哲学”分会上致辞:共迎过程研究的春天


       三生谷柯布生态书院举行2022开学典礼暨2021毕业典礼


       第14届“柯布共同福祉奖”颁奖典礼线上举行


       第15届克莱蒙生态文明国际论坛暨第4届国际生态文明青年论坛线上举办


       “生态文明与乡村振兴:迈向零污染的地球”论坛线上举行


       “生生不息地球运动”启动 中美携手推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




 
 
 
 
 
 
 
 
 
 
 
 
 
 
分享按钮
 
评论 请在下方区域中输入……
内容 
提交
关于我们招聘英才网站大事记美中时报(电子版)广告服务 - 网址导航
美中时报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