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先祝贺第 22 届国际中国哲学大会“过程哲学视域下的中国哲学”分会成功召开。 很遗憾由于疫情和时差,无法亲临大会向各位请教,这里谨代表我本人和咱们97岁高龄的柯布院士以及美国过程研究中心中国部和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全体中外同仁,向大会表示最诚挚的祝贺!

柯布院士2022年6月15日在美国克莱蒙寓所
非常感谢海鹏教授、富斌教授、王锟教授的积极争取,使得这次会议得以生成。
没有他们的积极发力,本次会议的生成是不可能的。也非常感谢柯布院士,韩子奇教授和露丝(Ruth Chadd)博士的积极加盟,令本分会的阵容分外强大。柯布院士百忙之中特意为会议准备的论文《过程哲学视域下的中国哲学》以其宏阔的视野、深厚的理论功底成为本分会乃至整个第 22 届国际中国哲学大会的一大亮点。

参会嘉宾:柯布院士(John Cobb), 郭海鹏教授,杨富斌 教授,王锟教授 , 韩子琦 教授,露丝(Ruth Chadd)博士
相信“过程哲学视域下的中国哲学”分会定会給第 22 届中国哲学大会增辉多多。
因为用张凌教授的话说,中国是过程哲学的故乡。记得多年前山东师范大学的才女陈英敏老师就写过一篇文章,大意是《把怀特海带回家》。怀特海和有机过程哲学在西方流浪得太久了。由于实体思维和机械思维的强势,有机过程哲学在工业文明的西方可谓步履维艰。
然而,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经过怀特海、哈特肖恩、柯布、格里芬等几代过程哲学家以及众多同道的不懈努力,今天,有机过程思维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欣赏和接受。当代西方思想界正在发生的“过程转向”就是明证。
所谓当代西方的过程转向是指发生在当代西方哲学文化领域的由实体-机械思维向过程-关系思维的转型。由于过程的即是关系的,过程的存在即是关系的存在,因此也有西方学者喜欢将这一转向称之为“关系转向 ”(the Relational Shift)。按照未来学家斯迈儿和理查德森的说法, “或许正在进行的最重要的历史性转变就是从独立不依到相互倚赖的转变。”
过程转向被认为是“西方文明的最激进转变”。该转向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关系思维”和“有机思维”的日益勃兴。按照一些西方学者的分析,“关系思维(Relational thinking)近年来在西方正越来越受到重视以试图根据构成事物本质要素的过程和关系来理解复杂的现实”。许多交叉学科研究(诸如科学与技术、环境人文学与后人文学等)也开始依据有机关系思维“重构对自然-文化的学术理解。”
有机过程哲学在中国的发展势头更是“东方风来满眼春”。新一期《绿色中国》杂志用“春潮涌动”四个字来描述过程哲学在中国蓬勃发展。温恒福院长和他的弟子们所绘制的“过程哲学潘多树”可以帮助大家具体地了解过程哲学在中国开枝散叶、开花结果的繁茂景象。
这一切的一切,绝非学者在象牙塔里的自娱自乐,自弹自唱。通过各种社交媒体,刚刚结束的第15届克莱蒙生态文明国际论坛和第14届柯布共同福祉奖颁奖典礼已经吸引了1200万人的关注。这是以前没有过的现象,可谓史无前例。
形势比人强,正是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传统文化复兴,为有机过程哲学的勃兴提供了大好机缘,反过来,有机过程哲学也为生态文明,乡村振兴提供了理论支撑,为传统文化复兴提供了助力。最高领导人曾说:一个民族要站在世界的高峰,一刻也离不开理论思维。问题是要哪种理论思维?是要实体-机械思维还是有机过程思维?小新冠已经将实体-机械思维的华美袍子撕扯得千疮百孔。因为正是第一次启蒙的实体-机械思维将世界弄得山河破碎,将社会弄得天怒人怨。
因着自身高度的开放性和生成力以及与中国传统文化的高度妙合,过程哲学在神州大地注定会有灿烂的未来!
最后, 祝大会圆满成功!祝各位身心康乐,为中国过程研究开创新局面,不仅丰富中国哲学研究,而且改写世界学术景观。
美国过程研究中国部主任樊美筠博士致辞视频
相关链接:
三生谷柯布生态书院举行2022开学典礼暨2021毕业典礼
第14届“柯布共同福祉奖”颁奖典礼线上举行
第15届克莱蒙生态文明国际论坛暨第4届国际生态文明青年论坛线上举办
“生态文明与乡村振兴:迈向零污染的地球”论坛线上举行
“生生不息地球运动”启动 中美携手推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
中外生态人共庆 “生态圣贤”柯布院士97岁华诞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