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态文明学者走进“超凡之足”,探访企业可持续转型之路


2025年06月18日 12:51     美中时报    宋昕霖, 朱丽君
字号:较大   适中

       位于美国华盛顿州的“超凡之足”公司(Superfeet Worldwide LLC)以倡导和践行可持续发展闻名遐迩。第18届克莱蒙生态文明国际论坛结束后,利用到西华盛顿大学参加“生态文明与可持续企业国际研讨会”的机会,中国生态文明学者代表团在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治河和项目主任樊美筠博士的带领下,六月九日参观了这个华盛顿州著名的生态企业。




       该公司坐落在芬代尔(Ferndale),一座低调而宁静的小镇。下午五点,原本已结束一天工作的“超凡之足”可持续发展项目负责人以及人事主管特意留在那里,迎候远道而来的中国生态文明学者代表团。没有喧嚣,只有一种安静的尊重和温暖的相迎——正如这家企业一贯的气质:低调、稳重、真诚。


       这是一家制造鞋垫的工厂,又远不止是一家制造鞋垫的工厂。


       四十七年前,两位创始人丹尼斯·布朗与克里斯·史密斯博士,在一间简陋的足部健康工作室里,开启了他们对人体生物力学的探索。那时,他们以手掌托起无数双疲惫的足弓,在一双双量身定制的鞋垫中,寄托着对人类健康行走的守护。而今天,“超凡之足”的产品已远涉五十多个国家与地区,陪伴着登山者、跑步者、旅行者,走过山川、平原与海岸。


       然而,这家工厂真正的故事,不在市场份额的曲线上,而深藏在那些静默而坚定的选择与坚持里。


       “超凡之足”选择在时间的长河中聆听地球的心跳。它在每一片材料的选择中,刻下对自然的敬畏与承诺——如今,80%的鞋垫面料源自回收再生织物,中层泡棉正逐步替换为可再生材料,而支撑结构将在2025年全面转向可回收塑料。连包装也褪去繁复,只留下轻盈的环保纸盒与一双静静安放的鞋垫,仿佛连产品本身也在练习节制与克己。


       在生产线的背后,一场关于能源与碳排的修行正悄然展开。自2022年起,“超凡之足”已实现100%可再生能源供电,LED灯光点亮着深夜的车间。更令人敬佩的,是那份如雕刻般精准的碳足迹测量报告——材料、物流、零售、废弃、组装,每一环节都被清晰拆解、量化,仿佛在这座现代工厂的心脏深处,跳动着一部有序而温柔的生态时钟。


       而这家工厂最柔软的部分,并不在机器轰鸣的节奏里,而在人心深处的信任与托付之中。


       “超凡之足”曾大胆尝试让每一位员工成为公司股东,共享成长的果实与未来的荣光。每天清晨六点,工厂准时苏醒,下午三点半安然收工,让员工在最好的阳光中归家,享受生活与家庭的温暖时光。除了体面的薪资,公司更为员工提供了完善的保险与福利,久而久之,“工厂从不缺人,反而排队等岗”成了芬代尔小城里广为流传的故事。


       公益在这里也并非遥远口号,而是流动在日常制度中的真实承诺。公司每年拿出1%营收支持非营利组织,同时赋予每位员工1000美元的个人公益额度,让善意与责任在每个员工的手中流动、生长。而那支名为“星球队”(Planet Team)的内部志愿者团队,更让普通员工也能参与企业的绿色决策,在生态转型的每一步中贡献智慧与热情。


       站在这片被林地、雪山与河流环绕的生产车间里,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专家和践行者心生敬意。


       山西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张俊峰感叹道:“小企业也能走出一条专注、深刻、自主的技术与文化之路。”


       生态美学研究者、山东社科院研究员李玲低声道:“一双鞋垫,竟承载着对人类健康与地球命运的双重守护。”


       温州大学同一健康研究专家张媛媛则说:“‘超凡之足’像过程哲学的践行者,既不畏繁复,也不弃柔软,用责任感雕刻出企业的灵魂。”


       中国生态企业家、深圳泰威公司董事长李文良动情表示:“他们用定制化减少浪费,用本地化回应责任消费,用制度化公益践行社会温度——这是一个真正有爱心、有担当的企业公民。”


       短短半日的参访,却像穿行在时光隧道中,让人看见工业制造的另一种可能:


               可持续,并非牺牲盈利的代价;


               人文关怀,并非企业的附属品;


               而是创新与竞争力的源泉,是企业血液中最柔软、却也最具力量的部分。


               “超凡之足”,像一面安静的镜子,映照着制造业面向未来的远方——


               去重新审视原材料,给地球更多喘息空间;


               去革新能源系统,让每一度电光都流淌着善意;


               去重构供应链,让浪费消弭于源头;


               去信任员工,让尊严与幸福成为最持久的生产力。


       在这片森林、雪山与海风相伴的土地上,在那一双双默默承托人类行走的鞋垫中,“超凡之足”已悄然种下绿色的种子——等待着,在全球制造业的每一寸土地上,次第开花。


       (作者宋昕霖系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青年项目主任;朱丽君系山西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相关链接:


第17届柯布共同福祉奖揭晓:生态教育先驱大卫·奥尔荣膺殊荣


第18届克莱蒙生态文明国际论坛开辟东西方对话新维度


生态舞者朱永潇做客柯布生态书院,畅谈以身体艺术传递地球之爱


全球视野下的绿色接力:“我去新疆栽棵树”活动在昆仑山启动


琼斯教授作客柯布生态书院,畅谈一箪食中的天地大义


柯布生态书院于思群樊美筠:聆听植物低语,唤醒生态哲思


传灯者走了:追思“生态圣贤”小约翰•柯布院士


世界著名后现代思想家小约翰.柯布院士逝世


鲁枢元:悼念亲爱的柯布老人


中外过程教育家云集洛阳,探讨基础教育改革新思路


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治河莅临华外,畅谈通人教育


生态美育先行者陈琳做客柯布生态书院分享生态德性教育探索之旅


中外过程哲学家云集哈佛,纪念怀特海赴哈佛讲学一百周年


柯布生态书院第41期生态文明系列讲座“何以创造新世界”成功举办


第一代有机推广者胡删做客柯布生态书院畅谈有机生活


意大利青年学者埃尔梅琳达做客柯布生态书院: 德性如何帮助我们应对 “人类世”


第18届怀特海智慧儿童教育国际研讨会成功召开


第17届克莱蒙生态文明国际论坛在美国生态城克莱蒙成功举行


浙江大学绿之源协会做客柯布生态书院生态文明讲座,分享中国大学生的环保理念与实践


绿色可持续发展首脑俱乐部在京成立 小约翰•柯布院士任名誉主席


“重新构想一种为了生态文明的教育”国际研讨会成功举办


百年柯老智慧:“生态圣贤”柯布院士百岁华诞国际庆生会


怀特海研究中心成立大会暨过程哲学与中国式现代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


“为了可持续未来的生态文明”国际研讨会在美成功召开


小约翰·柯布院士工作站成员参加“文化百讲”暨绿色经济与生态文明座谈会


第16届中美过程哲学(后现代)暑期高级研讨班成功举办


“过程哲学,人工智能与生态文明”国际研讨会成功召开


中国过程哲学学术新锐畅谈 《柯布与中国》:播种生态文明的希望


玛丽娅做客柯布生态书院生态文明讲座:健康食物、健康生活与幸福社区共同体


美国过程研究中心举行50周年庆典


缅怀世界著名建设性后现代思想家、生态侠哲大卫·格里芬


格里芬与中国:著名建设性后现代思想家大卫·格里芬先生学术纪念会线上举行


杰里米•伦特做客柯布生态书院,畅谈生态文明构想


“生态美学与当代艺术”国际研讨会在南京举办


俞懿娴教授做客柯布生态书院,畅谈方东美与怀特海的圆融与机体


帕金斯做客柯布生态书院生态文明讲座,畅谈中美联手终结“死亡经济”


“全球过程思想与生活”研讨会:新时代我们需要怎样的生活?


陆维东做客柯布生态书院生态文明讲座畅谈过程哲学与觉醒商业和生态文明


柯布在第16届怀特海儿童智慧教育国际研讨会上致辞:生命的美好在于与他人共享欢乐


第16届怀特海儿童教育国际研讨会召开:中美过程教育家畅谈幼儿共情教育


韩国学者做客柯布生态书院生态文明讲座,畅谈 韩国的生态文明建设


张孝德做客柯布生态书院生态文明讲座,畅谈生态文明导航下的乡村振兴之路


樊美筠在“过程哲学视域下的中国哲学”分会上致辞:共迎过程研究的春天


三生谷柯布生态书院举行2022开学典礼暨2021毕业典礼


第14届“柯布共同福祉奖”颁奖典礼线上举行


第15届克莱蒙生态文明国际论坛暨第4届国际生态文明青年论坛线上举办


“生态文明与乡村振兴:迈向零污染的地球”论坛线上举行


“生生不息地球运动”启动 中美携手推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



 
 
 
 
 
 
 
 
 
 
 
 
 
 
 
 
 
分享按钮
 
评论 请在下方区域中输入……
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