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2025年4月20号上午,柯布生态书院生态文明系列讲座第46讲《作为科学家,我为何走上茹素之路?——论一箪食中的天地大义》成功举行。主讲人为美国著名环境科学家、教育家,美国拉文大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终身教授杰伊·琼斯(Jay Jones)教授。立足于多年观察与研究,从生态、健康、伦理三个视角,基于大量事实和数据,琼斯教授带领听众做了一场深度的探索与系统思考,核心就是:我们应该吃什么,以及为什么。
讲座开始前,柯布生态书院院长、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项目主任樊美筠博士对琼斯教授表示了欢迎,并播放了柯布生态书院的小视频,向听众介绍了这所小而美的后现代书院的办学理念。
琼斯教授拥有横跨微生物学、植物学、地质学与化学的多元学术背景,是拉文大学最受学生欢迎的教授。曾作为拉文大学代表,任职于美国国家科学与环境委员会,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地植物遥感顾问。过去35年间,琼斯教授教学与研究足迹遍及澳大利亚,中美洲、欧洲、非洲、中东,东南亚及中国等地,亲历全球生态环境变迁。琼斯教授酷爱大自然,毕生信奉一个“诚”(integrity)字,常年随身携带筷子和收纳盒,随时俯身捡垃圾,是一名知行合一的“环保实践家"。
本次讲座由柯布生态书院轮值教务长、柯布太初未来家园联合创始人于思群主持。以下为讲座主旨摘要:
一:生态危机——餐桌上的地球账单
1)土地资源的掠夺式占用
琼斯教授开篇即以一组触目惊心的数据,撕开了现代饮食模式背后的生态代价。在全球适居陆地中,50%面积被农业占用,而这其中高达77%的农业用地用于畜牧业,仅有23%直接种植人类食物。这种土地利用模式造成了严重的生态失衡。
“当我们用77%的农业土地喂养牲畜时,我们不仅吃掉了动物,还吃掉了森林、草原和野生动物的未来。”琼斯教授展示的美国国家公园周边草原被转为农田的案例,让听众直观感受到农业扩张对自然生态的侵蚀。更令人震惊的是大西洋森林的现状——这个曾经广袤的生态系统如今仅存12.4%原始面积,其已经消失的88%都直接或间接与农业扩张有关。这种土地占用不仅发生在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同样面临严峻挑战。

农业活动占据大片土地、使用大量资源
2)粮食分配的荒诞失衡
在分析全球粮食分配时,琼斯教授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大豆悖论”:全球76%的大豆被用作牲畜饲料,仅有20%直接供人类食用。这种资源转化效率极低——动物在将植物蛋白转化为动物蛋白的过程中,会损失约90%的能量。换句话说,我们投入10份植物蛋白,只能得到1份动物蛋白。
美国玉米的使用情况同样令人深思。数据显示,美国38.3%的玉米用于喂养牲畜,而直接供人类食用的比例少得可怜。更讽刺的是,33.5%的玉米产量被用于生产生物燃料。“我们正在用足以养活人类的粮食来喂养汽车和牲畜,而全球仍有数亿人处于饥饿状态。”

这种资源分配的扭曲不仅体现在作物使用上,还反映在整个食品生产系统中。生产食物需要土地、空间、淡水资源、肥料、农药、机器等资源,每一个阶段都需要大量能源的投入。喂饱这庞大人口的直接后果,就是农业生产大量占用了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农业生产是摧毁野生动物自然栖息地的最大原因。”

工业化养殖的动物处境悲惨
琼斯教授特别提到:“全球所有的国家,目前只有寥寥几个(马拉维,尼泊尔、赞比亚)的人均地球资源使用量控制在自己应得的份额之内,发达国家都超出其份额数倍之多。”
3)生物多样性的湮灭危机
科学家们将当前物种灭绝的速度称为"第六次物种灭绝",过去100年的物种灭绝数量已经超过以往的所有地质时期,包括恐龙大灭绝时期。
哺乳动物的现状尤其令人担忧。数据显示,人类占全球哺乳动物总重量的36%,养殖动物占60%,而所有野生动物仅占4%。这意味着养殖动物的生物量是野生动物的15倍。"我们正在创造一个由人类和人类饲养的动物主导的星球,野生自然已经被挤压到边缘。"琼斯教授展示的图表清晰地呈现了这种失衡。
鸟类的情况同样不容乐观。家禽(鸡、鸭、火鸡等)占全球鸟类总重量的71%,而所有野生鸟类仅占29%。其中鸡就占了57%,鸭和火鸡占14%。这种单一物种的绝对优势,反映出生态系统正在经历的深刻变化。
草原生态系统的情况同样严峻,全球97%的原始草原已经消失,仅存少量原始草原,大部分已被开垦为农田。北美高草草原仅剩其原始面积的3%。
二:健康陷阱——工业化饮食的隐形代价
1)标准美国饮食(SAD)的三重灾难
Standard American Diet缩写为SAD,或许这个缩写能够概括现代饮食模式的本质特征。这种饮食模式以高热量、高脂肪、高精制糖、高盐、高度加工为主要特点,它正在全球范围内制造一场健康灾难。
“我们以为自己在选择食物,实则是食品工业替我们选择了疾病。”琼斯教授展示了美国肥胖率的变化趋势图:1990年多数州超重率低于20%;到2000年普遍达到20-30%;2010年多个州超过30%。最新数据显示,阿肯色州、密西西比州等地的肥胖率已超40%,而保持较低肥胖率的科罗拉多州(20%)恰恰得益于其居民的健康饮食和锻炼习惯。
这种饮食模式不仅导致体重问题,更引发一系列慢性疾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认知功能缺陷等都与SAD饮食密切相关。琼斯教授特别指出:“现代加工食品中添加的抗氧化剂BHA/BHT等化学物质会随食品进入人体,可能长期滞留并影响健康。”

2023年美国肥胖症分布情况图示
2)食品工业的操控与欺骗
现代食品工业通过精妙的配方设计和营销手段,正在重塑人类的饮食偏好。“食品工业通过添加谷氨酸钠等成分模拟蛋白质口感,制造虚假的满足感。”琼斯教授解释道,“这些食品能带来短暂愉悦,但长期食用不利于健康。”
工业化的操控甚至改变了人们对食物本质的认知。琼斯教授分享了一个令人深思的观察:“现代社会中,儿童因为与自然环境、农业生产脱节,常不了解食物来源。当孩子说樱桃来自超市时,说明我们已经离自然太远了。”这种认知隔离使人们更难做出健康的饮食选择。
食品工业的全球化扩张加剧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这种饮食模式正从美国向中国等国家蔓延,快餐文化在全球普及。”琼斯教授展示的数据显示,1970-2023年间,全球人口翻倍,但肉类消费增长3.5倍(从2亿吨增至3.64亿吨),美国人均消费频次从每周2-3次增至每日2次以上。
3)养殖方式对营养质量的影响
琼斯教授通过对比不同养殖方式下食物的营养成分,揭示了工业化生产的另一重代价。散养禽类通过食用植物、昆虫获得类胡萝卜素等营养素,蛋黄颜色更深,营养价值更高;而工业化养殖的禽类缺乏天然色素,肉质呈粉红色(细胞色素所致),营养密度明显下降。
水产养殖也存在类似问题。数据显示,野生三文鱼每113克含脂肪5克、钙39毫克、铁1毫克;而养殖三文鱼脂肪含量高达15克,钙和铁分别只有10毫克和0.4毫克。
“现代育种技术使肉鸡56天即可达到成年体型,但这是以营养密度下降为代价的。”琼斯教授指出,“动物营养价值主要取决于饲料而非品种,散养鸡比速成鸡营养更全面。”这种追求效率最大化的生产方式,最终损害的是消费者的健康。
三:伦理困境——舌尖上的道德投票
1)工业化养殖的残酷现实
琼斯教授以《吃动物》一书中的观点为引,深入剖析了工业化养殖背后的伦理危机。“每次购买工业化养殖的禽肉,都是对这种养殖方式的投票支持。”

现代养殖业中存在令人震惊的“品种功能分化”现象:肉鸡品种的雌性雏鸡会被批量处死(因其产蛋效率低下);蛋鸡品种的雄性雏鸡会被批量处死(因其不具有产蛋的价值)。“每块鸡肉背后平均有1只被淘汰的雏鸡,这是消费者通常不了解的隐藏成本。”琼斯教授展示的数据令人不安。
与传统品种相比,现代工业化养殖的伦理代价更高。“50年前的标准品种兼具产肉产蛋功能,无需选择性淘汰,但现代工业化追求单一经济指标导致了这种伦理困境。”琼斯教授解释道。
2)消费即共谋的心理机制
了解养殖过程会产生的“认知失调”——明知动物遭受痛苦却继续消费,这会导致持续的心理压力。琼斯教授分享了自己的亲身经历:“在了解真相后,我经历了10-15天的进食焦虑,最终彻底停止购买这些产品。”
他提出了一个伦理消费公式:EthicalConsumption = ∑ (Product Impact × Purchase Frequency),强调每一次购买都是对某种生产方式的支持。棕榈油产业链就是典型案例:“每购买含棕榈油的产品就等于支持热带雨林砍伐。”婆罗洲猩猩栖息地的消失,大象在栖息地被射杀,都与这种消费选择直接相关。
3)伦理消费的底线原则
在探讨了工业化养殖的问题后,琼斯教授也提出了可接受的伦理养殖条件:
1,动物在生命绝大部分时间处于愉悦环境(如草原放养)
2,采用传统多用途品种避免选择性杀戮
3,养殖规模与土地承载力匹配
同时,他划定了不可接受的底线:
1,终身圈禁的密集养殖
2,基于经济效率的批量处死
3,破坏原始生态的原料采购
“即使个人无法改变整个产业体系,拒绝参与本身就是一种道德立场。”琼斯教授坚定地说,“看着养殖场照片,我再也无法消费这些产品——我绝不为这种实践投票(I damn well was not going to vote for that practice)。”
四:解决方案——从餐桌重建生态文明
1)渐进式饮食革命
琼斯教授理解改变饮食习惯的困难,因此提出了务实的“渐进式革命”路径。“不需要完全素食,减少一半消费就是重大改变。”

选择当地有机食物也是重要策略:“本地食物能减少运输碳排放,有机种植避免农药污染,对环境更友好。”琼斯教授特别强调全食物的重要性:“选择未经高度加工、未分解重组过的完整食物,避免工业化加工食品。”
2)参与式食物生产
重建与食物的联系,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参与生产。“家庭小菜园即可掌控食物来源,避免农药、除草剂等化学污染。”琼斯教授分享道,“早期接触种植可培养环保意识,建立与植物的终身联结。”
他建议人们,“建立个人‘伦理消费清单’,定期检查购买物品的生产背景。”这种有意识的消费行为,能够逐步改变市场供给。
3)教育重塑生态联结
针对现代儿童与自然的疏离,琼斯教授提出要重建饮食教育。不要等孩子以为桃子来自超市时,才就意识到问题有多严重。

琼斯教授分享自己后院种出的农产
“通过芦笋代谢过程的讲解,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食物与身体的关联。”琼斯教授提倡的教育方法,旨在培养阅读食品标签、思考食物来源的批判性思维。定期离开城市,让孩子在自然环境中建立生态认知,也是重要补充。
结语:你选什么?
琼斯教授的演讲最终回归那个发人深省的核心命题:饮食选择是人类最日常的生态实践。在八十一亿人口共同书写的“地球命运剧本”中,每个人都是编剧——
选择植物性饮食,是为野生动植物保留栖息地的一票;
拒绝工业化肉食,是为终结动物苦难的一票;
拥抱全食物,是为自身健康和下一代未来的一票。
“我们无法用破坏生态系统的饮食方式,去拯救生态系统。”2050年的预测令人警醒:按当前趋势,肉类需求量将超过地球生态承载力,导致环境崩溃。
从今日起,让每一餐成为对生命的致敬,而非对自然的透支。你的每一次选择,都在决定未来是生机盎然还是满目疮痍。正如琼斯教授所言:“你正在用筷子或刀叉,投票决定未来世界的模样。”
柯布生态书院生态文明系列讲座是由柯布生态书院、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和北京怀特海教育科技研究院共同主办的研究、传播生态文明理念与实践的重要平台。迄今为止已有小约翰·柯布院士、张孝德教授、塔克教授和石嫣博士等数十位国内外研究生态文明的前沿专家和一线实践者在该平台发表了演讲,上百万听众聆听了讲座,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相关链接:
柯布生态书院于思群樊美筠:聆听植物低语,唤醒生态哲思
传灯者走了:追思“生态圣贤”小约翰•柯布院士
世界著名后现代思想家小约翰.柯布院士逝世
鲁枢元:悼念亲爱的柯布老人
中外过程教育家云集洛阳,探讨基础教育改革新思路
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治河莅临华外,畅谈通人教育
生态美育先行者陈琳做客柯布生态书院分享生态德性教育探索之旅
中外过程哲学家云集哈佛,纪念怀特海赴哈佛讲学一百周年
柯布生态书院第41期生态文明系列讲座“何以创造新世界”成功举办
第一代有机推广者胡删做客柯布生态书院畅谈有机生活
意大利青年学者埃尔梅琳达做客柯布生态书院: 德性如何帮助我们应对 “人类世”
第18届怀特海智慧儿童教育国际研讨会成功召开
第17届克莱蒙生态文明国际论坛在美国生态城克莱蒙成功举行
浙江大学绿之源协会做客柯布生态书院生态文明讲座,分享中国大学生的环保理念与实践
绿色可持续发展首脑俱乐部在京成立 小约翰•柯布院士任名誉主席
“重新构想一种为了生态文明的教育”国际研讨会成功举办
百年柯老智慧:“生态圣贤”柯布院士百岁华诞国际庆生会
怀特海研究中心成立大会暨过程哲学与中国式现代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
“为了可持续未来的生态文明”国际研讨会在美成功召开
小约翰·柯布院士工作站成员参加“文化百讲”暨绿色经济与生态文明座谈会
第16届中美过程哲学(后现代)暑期高级研讨班成功举办
“过程哲学,人工智能与生态文明”国际研讨会成功召开
中国过程哲学学术新锐畅谈 《柯布与中国》:播种生态文明的希望
玛丽娅做客柯布生态书院生态文明讲座:健康食物、健康生活与幸福社区共同体
美国过程研究中心举行50周年庆典
缅怀世界著名建设性后现代思想家、生态侠哲大卫·格里芬
格里芬与中国:著名建设性后现代思想家大卫·格里芬先生学术纪念会线上举行
杰里米•伦特做客柯布生态书院,畅谈生态文明构想
“生态美学与当代艺术”国际研讨会在南京举办
俞懿娴教授做客柯布生态书院,畅谈方东美与怀特海的圆融与机体
帕金斯做客柯布生态书院生态文明讲座,畅谈中美联手终结“死亡经济”
“全球过程思想与生活”研讨会:新时代我们需要怎样的生活?
陆维东做客柯布生态书院生态文明讲座畅谈过程哲学与觉醒商业和生态文明
柯布在第16届怀特海儿童智慧教育国际研讨会上致辞:生命的美好在于与他人共享欢乐
第16届怀特海儿童教育国际研讨会召开:中美过程教育家畅谈幼儿共情教育
韩国学者做客柯布生态书院生态文明讲座,畅谈 韩国的生态文明建设
张孝德做客柯布生态书院生态文明讲座,畅谈生态文明导航下的乡村振兴之路
樊美筠在“过程哲学视域下的中国哲学”分会上致辞:共迎过程研究的春天
三生谷柯布生态书院举行2022开学典礼暨2021毕业典礼
第14届“柯布共同福祉奖”颁奖典礼线上举行
第15届克莱蒙生态文明国际论坛暨第4届国际生态文明青年论坛线上举办
“生态文明与乡村振兴:迈向零污染的地球”论坛线上举行
“生生不息地球运动”启动 中美携手推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