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诗共赏013:蚯蚓


2025年06月24日 01:02     美中时报    诗/马启代(山东)
字号:较大   适中



                   蚯蚓,是地下诗人

                       马启代


               ——蚯蚓,是地下诗人。最懂黑,所以不说话


               唱歌,但像元曲或宋词


               它让土地穿越身体,如诗人让黑暗穿越灵魂


               ……所谓精耕细作就是从泥土里打磨词语


               它不以柔克刚,只以小搏大


               为了躲开人类的挖掘,那些血腥十足的铁爪


               它必须把自己向深邃里写


(《中国新诗300首》(1917—2012)太平洋诗歌出版社2013年8月)


       熊国华赏析


       黑暗的修辞学:马启代《蚯蚓,是地下诗人》中的地下诗学


       "蚯蚓,是地下诗人"——马启代这个惊世骇俗的命题,瞬间瓦解了诗歌与泥土、光明与黑暗的传统二元对立。在这首短诗中,诗人通过一系列令人战栗的隐喻转换,构建了一套完整的"地下诗学"体系,将蚯蚓这一微小生物提升为黑暗中的诗歌先知。


       诗歌开篇即以超现实的拟人化手法赋予蚯蚓双重身份:"最懂黑,所以不说话/唱歌,但像元曲或宋词"。这种悖论式表达暗合阿多诺"在错误的生活中无法有正确的生活"的存在主义困境。蚯蚓的沉默与歌唱形成辩证统一,正如地下诗人必须掌握黑暗的修辞学——用元曲宋词的古典韵律来言说不可言说的黑暗。


       "它让土地穿越身体,如诗人让黑暗穿越灵魂"这一核心意象完成了生态主义与存在主义的双重隐喻。土地与黑暗、身体与灵魂的相互穿越,创造出一种惊人的诗歌拓扑学。诗人在这里实践了里尔克所言的"诗歌是经验"的主张,将蚯蚓的生理行为升华为诗人的精神操练。"精耕细作就是从泥土里打磨词语"更将农耕文明与语言创造奇妙地焊接在一起,展现出诗人对语言物质性的深刻认知。


       诗歌后半段转向尖锐的社会批判。"不以柔克刚,只以小搏大"的反讽式宣言,解构了传统智慧中的权力关系。面对"血腥十足的铁爪",蚯蚓诗人选择"向深邃里写"的生存策略,这种荒诞的抵抗姿态令人想起卡夫卡笔下那些地洞中的生物。马启代在此创造了一种全新的诗歌伦理学——不是向上攀登巴别塔,而是向下开掘更深的语言矿脉。


       从表现手法看,全诗融合了象征主义的深度意象与超现实主义的变形逻辑。蚯蚓作为诗歌的核心能指,在农耕文明、诗歌创作、社会批判三个维度上不断滑动意义。艺术风格上则呈现出凝练而锋利的特质,每个意象都像经过地壳高压形成的结晶体。


       "为良心写作"的马启代,在这首短诗中实践了他"用一生来践行"的精神宣言。当他说"真正的文学就是社会和人生不正常时期结出的血痂"时,蚯蚓正是这血痂的最佳隐喻。在语言被各种权力"挖掘"的时代,诗人或许真该学习蚯蚓——不急于发表地表以上的宣言,而是在黑暗的腹地中持续自己的语言耕耘,直到把整个时代的黑暗都转化为诗歌的养分。


       【诗人简介】马启代(1966——),男,山东东平人,“为良心写作”的倡导者,创办过《东岳诗报》等民刊,1985年11月发表诗歌,出版过诗文集35部,作品入选过各类选本300余部,诗文被翻译成英、俄、韩、法等多国文字,曾获得海内外多种奖项,入编《山东文学通史》。


       “微诗共赏”投稿邮箱:

               weishi_share@163.com


       投稿要求:现代诗4行至30行;


       诗人简介:200字左右;


       诗人联系方式:微信号或手机号码。



       相关链接:


       微诗共赏012:低处


       微诗共赏011:爱的小舟


       微诗共赏010:在长江水里望见故乡


       微诗共赏009:大裂谷


       微诗共赏008:五月巡展


       微诗共赏007:你何时归来


       微诗共赏006:救赎的尝试


       微诗共赏005:周末生活


       微诗共赏004:涟漪


       微诗共赏003:怪圈


       微诗共赏002:Alaia之歌


       微诗共赏001:劳动的游戏


       美中时报从今天起开设“微诗共赏”栏目,希望诗歌的光辉照亮每一颗向往美与真理的心灵


 
 
 
 
 
 
 
 
 
 
 
 
 
 
 
 
 
分享按钮
 
评论 请在下方区域中输入……
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