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末生活 陆健
太太观赏电脑的亚洲电影 儿子在手机上浏览欧洲科技 干脆,我捧起一本写美洲的书
我们一家三口,就这样 把世界抱着,把世界狠狠地爱着
屋子很安静,天气也晴好 中午了,谁也不抬头 谁也不提做饭的事。就这样爱着
好像要比一比耐力,比比 亚洲,欧洲,美洲 谁最能抗住饿
熊国华赏析
饥饿的乌托邦:一场后现代家庭的荒诞盛宴
陆健的《周末生活》以极简的笔触勾勒出一幅高科技时代的家庭图景,在看似朴实无华的叙事中,不经意间撕开了后现代生活的华丽外衣,暴露出下面隐藏的及其荒诞的精神困境。
诗中,"亚洲电影"、"欧洲科技"、"美洲书籍"构成了一个看似完美的全球化拼图。这个家庭的丈夫、妻子和儿子,用虚拟的方式"抱着世界",并且把这个世“狠狠地爱着”,却在现实中彼此疏离,各自孤立。“周末”本应该家人团聚其乐融融的大好时光,所谓的亲情,却被消费主义的无形手术刀切割得支离玻碎,虚有其名。诗人巧妙地运用概念置换,将家庭成员的关系异化为大陆板块的碰撞,在表面的和谐下暗流涌动。
与“屋子很安静,天气也晴好”形成巨大反差的是:“中午了,谁也不抬头/谁也不提做饭的事",家庭成员各自沉迷于自己喜爱的游戏,自私到不愿为亲人做饭,而且“就这样爱着”?这种充满反讽意味的描写,将高科技时代的异化推向高潮。当人们沉迷于虚拟世界,连最基本的生理需求都被压抑,都成了一种奢望!家庭伦理在数字洪流中逐渐瓦解。诗人用"抗饿比赛"这一荒诞意象,隐喻现代人在物质丰裕下的精神饥渴。
结尾处,诗人运用蒙太奇手法,将三个平行场景并置,创造出强烈的视觉反差。前面家庭里的亚洲电影、欧洲科技和美洲的书,被诗人提纯置换为亚洲、欧洲、美洲3大洲。这种处理无形中将家庭事件提升到全球事件,是一种迷漫至世界每一个家庭角落“手机控”的“周末生活”。这种后现代主义的叙事策略,恰如其分地展现了碎片化时代的生活图景。正如鲍德里亚所言:"我们生活在一个符号胜过实物的时代。”诗中的家庭正是这种符号化生存的绝妙写照。
陆健以其独特表现手法和具有个性的艺术风格,为我们呈现了一幅高科技时代的浮世绘。在这幅画中,世界被压缩成屏幕上的像素,亲情被异化为无声的竞争,而人类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反而成了最奢侈的渴望。这首诗不仅是对当代生活的深刻反思,更是对人性异化的尖锐批判。在这个饕餮盛宴的时代,我们是否都成了饥饿的饕客,在虚拟的餐桌上,咀嚼着空虚的符号?
【诗人简介】陆健,祖籍陕西扶风,出生于河北沧州,在河南洛阳读完中小学。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任教于中国传媒大学。出版诗集《名城与门》《非典时期的了了特特博士》《一位美轮美奂的小诗人之歌》《34份礼物》《开片——2020年诗选》《我称之为光明》等多部。
“微诗共赏”投稿邮箱: weishi_share@163.com
投稿要求:现代诗4行至30行;
诗人简介:200字左右;
诗人联系方式:微信号或手机号码。
相关链接:
微诗共赏004:涟漪
微诗共赏003:怪圈
微诗共赏002:Alaia之歌
微诗共赏001:劳动的游戏
美中时报从今天起开设“微诗共赏”栏目,希望诗歌的光辉照亮每一颗向往美与真理的心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