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天起,美中时报与联合国世界文联微诗学会合作开设“微诗共赏”栏目。特约主编、著名诗人熊国华先生撰写了开栏寄语,全文如下:

诗歌是灵魂的私语,是跨越时空的共鸣。自古以来,诗歌始终以最凝练的语言,承载人类最丰沛的情感与最锐利的思考。为了推广海内外优秀的华文现代诗,联合国世界文联微诗学会与《美中时报》合作,特开设“微诗共赏”栏目,希望诗歌的光辉照亮每一颗向往美与真理的心灵。
栏目宗旨:以微诗为媒,共筑中西诗歌交流之路
什么是“微诗”?可分为狭义微诗和广义微诗两种。
1. 狭义微诗:指在手机微信上发表的4行以内的短诗,具有完整诗性的"瞬间艺术",强调简洁与精炼,适合数字时代碎片化阅读、即时互动、快速传播的特点,以及“微时代”的文学新潮流。
2. 广义微诗:指在微信等社交平台上发表的现代诗,字数限制在30行以内,旨在适应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传达浓缩的情感与思想。
“微诗共赏”栏目立足中美文化交汇点,致力于发掘具有诗性智慧的好诗。我们期待通过诗的透镜,折射多元文化的斑斓光谱,既呈现汉语诗歌的意境悠远,亦展现英语诗歌的思辨张力,更鼓励两种语言美学在碰撞中孕育新声。本栏目发表的诗歌,将择优翻译成英文,由美中时报出版社以中英对照的形式出版,在美国亚马逊等平台全球销售,让世界上有更多国家的读者了解华文微诗。
诗学理念:追求心灵的自由抒发
诗歌是最具有原创性的高级语言艺术。它用充满张力的心灵化的意象语言,实现对客观世界的发掘与重整,以最富于想象、哲思和美感的形式探求宇宙和生命的真谛。真正的诗人应超越时空限制和现实禁锢,以自由的心灵创造一种诗意栖居的伊甸园。
我们拒绝浮夸的修辞游戏,警惕空洞的形式实验,远离口号式标签式写作。唯愿每一首入选之作,皆能以人性关怀为底色,以语言创新为笔锋,以自由的心灵拥抱社会与自然,既有叩击灵魂的力量,展卷一笑的趣味,亦有开拓诗学的野心。
从今天起,让我们以“微诗共赏”栏目为平台,在文字中重逢永恒。欢迎全球诗人与读者惠赐佳作,共享这场跨越太平洋的诗意盛宴。
“微诗共赏”投稿邮箱: weishi_share@163.com
投稿要求:现代诗4行至30行;
诗人简介:200字左右;
诗人联系方式:微信号或手机号码。
相关链接:
微诗共赏002:Alaia之歌
微诗共赏001:劳动的游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