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特朗普到拜登:对抗中国:五角大楼已做好准备


2025年06月17日 02:22     美中时报    文澜江
字号:较大   适中

       美国国防部《印度太平洋战略报告》指出:“美国正在寻求与台湾建立强有力的伙伴关系,并将忠实执行《与台湾关系法》,作为对印度-太平洋安全与稳定的更广泛承诺的一部分。”美国印太司令阿奎利诺(John Aquilino)表示,美军在印太地区的重要任务是确保亚太地区,包括台湾海峡的现状得以保持,避免以和平之外的任何手段解决台海两岸的任何问题。(美国之音:《美國印太司令:北京的行動令人有種“緊迫感”必須採取威懾行動》)




       战争造就了美国


       法国学者托马拉·比诺(thomas, rabino)在其《美国战争文化》一书中指出:“战争已经成为这个国家历史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果说美国从建国开始便一直进行战争,倒不如说是战争本身造就了美国。让我们说的更清楚一些:美国所打的战争成就了今天的美国,也将塑造未来的美国”。(托马 •拉比诺著、陈沁等译:《美国战争文化》第001页,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918年1月第1版)


       中国人权研究会2021年4月发表的《美国对外侵略战争造成严重人道主义灾难》一文对美国的战争做了统计。作者指出,据不完全统计,从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2001年,世界上153个地区发生了248次武装冲突,其中美国发起的就有201场,约占81%。奥巴马总统曾说:“作为全球安全的基石和人类自由的拥护者,美国在过去数十年里一直发挥着独特的作用。考虑到军事行动的风险和费用,很自然的,我们不太愿意使用武力来解决世界面临的许多挑战。但是当我们的利益和价值遇到危险时,我们有采取行动的责任。”(2011年3月28日奥巴马总统就利比亚问题向全国发表讲话)


       二战后,没有任何一位美国总统可以称其为“和平时期的总统”。袁源在《“二战”后美国发动的13场海外战争》一文中指出,第33任总统杜鲁门任期期间,美国发动了朝鲜战争;第34任总统艾森豪威尔任期期间,美国武装入侵黎巴嫩、多米尼加共和国和刚果;第35任总统肯尼迪任期期间,美国武装入侵古巴猪湾、干涉越南;第36任总统约翰逊任期期间,美国武装介入越南战争、入侵多米尼加共和国;第37任总统尼克松任期期间,美国在进行越南战争的同时,武装入侵柬埔寨和也门共和国以及策动智利政变;第38任总统福特任期期间,美国继续越南战争;第39任总统卡特任期期间,美国介入尼加拉瓜内战;第40任总统里根任期期间,美国武装入侵黎巴嫩、格林纳达、玻利维亚、洪都拉斯,空袭利比亚,袭击伊朗;第41任总统老布什任期期间,美国武装入侵巴拿马,并发动海湾战争;第42任总统克林顿任期期间,美国突袭索马利亚、海地和南联盟;第43任总统小布什任期期间,美国入侵阿富汗和伊拉克;第44任总统奥巴马在刚刚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后便下令空袭利比亚;第45任总统特朗普于2018年4月下令对叙利亚进行军事打击。现任总统拜登虽然没有直接参与俄乌战争,但全力军事援助乌克兰,为乌克兰的获胜提供坚强保障。


       美国是全球大国,具有全球利益;美国频频发动战争,当然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但是,利益的背后是观念。自威尔逊总统以来,美国一直是以道义原则来确立自己在世界事务中的作用。被称为“道德工程师”的吉米·卡特总统指出:“树立美国理想主义的榜样,是处理外交事务的一种切实可行的和现实的态度,道德原则成为美国行使其武力和扩大其影响的最好基础。”(约瑟夫·奈著:《美国总统及其外交政策》第130页,金城出版社,2022年4月第1版;资中筠主编:《战后美国外交史—从杜鲁门到里根》下册第788页,世界知识出版社,1994年5月第1版))“哈佛政治理论家”路易斯·哈茨(Louis Harz,1919—1986)认为,“由于体现的是一种绝对的道德精神,‘美国主义’一旦被种种具体事件推向世界舞台,就会自觉不自觉地去重构它力图避免的真正异己的东西。”(路易斯·哈茨著、张敏谦译:《美国的自由主义传统》第256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10月第1版)


       美国战争五大道德原则


       一、遏制共产主义扩张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与苏联曾经是反对德日法西斯的密切盟友,也都是这个时期崛起的世界大国。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曾说:“一个国家在挽救自身的同时,帮助全世界免受纳粹的威胁,我们愿意将来同这样的国家做好邻居,成为真挚的朋友。”罗斯福这里所说的“国家”指苏联。“在约瑟夫·斯大林(ИосифВиссарионович Сталин,1878年12月18日—1953年3月5日)元帅的领导下,苏联人们和军队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奉献精神,坚定的决心和自我牺牲精神。”罗斯福当时设想,战后美国与苏联、英国、中国结为“四大警察”,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英国,苏联,中国,美国以及其他盟国的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四分之三还要多。只要这四个军事力量强大的国家团结一心,坚定地维护世界和平,就不会有哪个国家能够再次挑起世界大战。”(富兰克林·罗斯福著,赵越、孔谧译::《炉边谈话》第27页,第286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年12月第3次印刷))


       但是,二战结束后罗斯福的设想破灭了。由于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和价值追求的对立,美苏由盟友变为敌人,世界因此分为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与以苏联为首的共产主义阵营。美苏由此开启了“冷战”,持续了近半个世纪。


       斯大林曾说,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无法和平相处,甚至还预测将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美国总统杜鲁门(Harry S.Truman,1884年5月8日-1972年12月26日)认为,“共产主义是一个不尊重人类尊严,或人类自由的制度”。(《杜鲁门回忆录》第577页)苏联共产主义不仅攻击美国的盟友,还威胁美国的安全,它威胁到美国民主得以建立和美国人日常生活所遵循的价值观。在杜鲁门看来,有两种截然对立的生活方式:“一种生活方式建立在多数人的意志的基础上,其特点是自由体制,代议制政府,自由选举,保证个人自由、言论和宗教信仰自由,以及不受政治压迫的自由。第二种生活方式以少数人把意志强加于多数人为基础,依靠恐怖和压迫、受控制的新闻和广播、指定的选举和取消个人自由。”(资中筠主编:《战后美国外交史》上册第60页,世界知识出版社,1994年5月第1版)前者指资本主义,后者指共产主义。


       为了防止共产主义的蔓延,美国驻苏使馆代办和国务院政策规划室主任乔治·F·凯南(George FrostKennan,1904年2月16日—2005年3月17日)提出了“遏制战略”。他在1947年7月《外交》期刊上以“X”为名发表了题为《苏联行为的根源》的文章。他指出,如果美国希望限制苏联的扩张主义而又不诉诸战争,那么美国就应该采取“一种坚定的遏制政策,旨在当俄国人每次表现出侵犯和平稳定的世界利益的迹象时,用不可改变的反对力量对抗他们”。凯南的理论为冷战时期的美国外交政策奠定了基础。自此,“遏制共产主义的全球扩张”成为自哈里·S·杜鲁门到乔治·H·W布什的每一位总统的外交政策。尽管他们各自都会以重要的方式对此进行修正—从德怀特·D·艾森豪威尔的新面貌战略到约翰·F·肯尼迪的灵活反应战略,到林登·约翰逊的越南战争,再到理查德·尼克松的缓和政策—直到柏林墙的倒塌,每位总统都将遏制共产主义置于美国国家安全的最核心。安德鲁·普雷斯顿(Andrew Preston)在他的《灵魂之剑信仰之盾:美国战争与外交中的宗教》一书中强调,“几乎没有哪项外交政策会如此持久”。安德鲁·普雷斯顿著、罗辉译:《灵魂之剑信仰之盾:美国战争与外交中的宗教》第459-460页,东方出版社,2015年8月第1版)


       近半个世纪以来,虽然斯大林预测的第三次世界大战没有爆发,但美苏双方的冷战中不时伴有热战。美国不远万里出兵朝鲜与越南就是典型案例。


       联合国军总司令、美国五星上将道格拉斯.麦克阿瑟(DouglasMacArthur,1880年1月26日-1964年4月5日)把美军入朝援韩看作“一场抵制共产主义的战斗”“在亚洲与共产主义走向了战争”(《麦克阿瑟回忆录》第332-333页,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1984年)。杜鲁门总统在回忆录里说:“我深深的感觉到,如果听任南朝鲜沦丧,那么共产党领袖们就会越发狂妄地想更靠近我们海岸的国家进行侵略。如果容忍共产党人以武力侵入大韩民国,而不遭到自由世界的反对,那么就没有哪一个小国会有勇气来抵抗来自较为强大的共产主义邻邦的威胁和侵略。如果对这种侵略行动不加以制止,那就会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正如由于类似的事件而引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一样。”因此,“我们不能袖手旁观,让共产党帝国主义者认为他们可以随意进入朝鲜或其他地方。我们必须迎击这一挑战”,“抵抗共产主义对整个自由世界的进袭”。《杜鲁门回忆录》下卷第416页,582页,东方出版社,2007年1月第1版)

   

       导致越南战争不断升级的根源也是为了遏制共产主义的扩张。正如沈志华主编的《冷战国际史二十四讲》中所说,“单从经济资源和商业利益而言,越南对美国几乎毫无价值,但早在杜鲁门政府时期,美国就已不再仅仅从某一地区自身的重要性来判断它的价值。”1949年6月,一份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文件指出:“对我们来说,共产主义统治扩张到中国是一次惨痛的政治失败……如果让共产主义再横扫东南亚,我们就会遭到一场重大的政治溃败,其影响所及,在世界其他地区——尤其是在中东以及已经严重暴露的澳大利亚——都能够感受到……殖民主义和民族主义的冲突为颠覆性的共产主义运动提供了丰饶的土壤。现在也很清楚,在克里姆林宫的领导下,一场协调一致的攻势正以东南亚为目标而展开。”(《杜鲁门回忆录》下卷第523页,东方出版社,2007年1月第1版)艾森豪威尔(Dwight DavidEisenhower,1890年10月14日-1969年3月28日)入主白宫后,进一步将上述认知理念概括为“多米诺骨牌理论”,成为美国对印度支那政策的指南。对华盛顿来说,越南战争——这场美国历史上最漫长的战争,也由此发端。如果越共成功,亚洲乃至世界其他地区的非共产党国家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依次倒下。(沈志华主编:《冷战国际史二十四讲》第321-322页,世界知识出版社,2018年8月第1版)麦克阿瑟将军也认为,“如果我们在亚洲输给了共产主义,那么欧洲的陷落就不可避免了”。(转引自《杜鲁门回忆录》下卷第559页,东方出版社,2007年1月第1版)


       以后,美国武装干涉黎巴嫩(1958年7月15日—10月25日)、暗中支持“古巴远征军入侵古巴“猪湾”(1961年4月17日),武装入侵格林纳达(1983年10月25日)、利用“联合国军”干涉刚果内战(1983年10月25日—11月2日)、发动美利战争(1986年3月23~24日和4月15日)等等都是基于艾森豪威尔的“多米诺骨牌理论”。对于1965年4月28日美军占领多米尼加共和国,美国总统林登·贝恩斯·约翰逊(Lyndon BainesJohnson,1908年8月27日—1973年1月22日)说的很直白:“美洲国家现在不能允许,并且将来也不允许在西半球建立另一个共产党政府”。(Lyndon Johnson, Published Text ofSpeech on the Domincan Republic Intervention, May 2.Source: Miller Center ofPublic Affairs, University of Virginia)


       二、反对独裁政府,扶植民主政权


       作为“世界民主的灯塔”,美国与独裁、专制、暴政水火不容、不共戴天,并把“扫除地球每一角落的专制体制和独裁者”(小布什语)作为自己的使命。里根总统曾说:“我们没有权利颠覆一个民主国家,但是我们有权利颠覆一个非民主国家。”里根政府对智利的皮诺切特(Pinochet)保守军事政权,以及菲律宾的马科斯独裁政权,都施压要求改革。前者被说服举行公民投票、自由选举以致被推翻下台;后者则在美方合作之下遭到推翻。(亨利•基辛格著,顾淑馨、林添贵译:《大外交》第790页,海南出版社,2012年2月第1版)


       里根有一句名言:“独裁者唯一听得懂的语言就是飞机和炸弹。”因此,美国常常与独裁政府兵戎相见。1989年12月20日,美国总统乔治·赫伯特·沃克·布什George Herbert Walker Bush,1924年6月12日—2018年11月30日)下令27000名美军展开对巴拿马代号“正义事业”的军事行动,推翻诺列加独裁政府。1994年9月,经联合国授权,美国发起“支持民主行动”,武力解决海地危机,驱逐依靠军事政变上台的武装部队总司令拉乌尔·塞德拉斯,扶持海地历史上第一个民选总统J.-B.阿里斯蒂德重新掌权。1999年,美国联合北约盟国发动科索沃战争,制裁米洛舍维奇(SlobodanMilošević,1941年8月20日一2006年3月11日),支持科什图尼察当选南联盟总统。克林顿总统说:“南斯拉夫人民已经大声、而且明确地支持朝民主方向变化,这是米洛舍维奇顺应塞尔维亚人民呼声下台,发生和平向民主转归的时候了。”他还说:“当南斯拉夫新领导人致力于建立一个可信的民主社会时,我们将同我们的欧洲盟友一道取消制裁,让他们走出孤立。”(邢广程主编:《强人若势—米洛舍维奇的下台和入狱》第331、333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2月第1版)2011年,美军空袭利比亚,支持反政府武装,推翻“暴君独夫”卡扎菲(1942年6月7日—2011年10月20日)。奥巴马总统发表声明说,长达40年的卡扎菲“铁腕”统治结束,利比亚人现在肩负着建设一个“民主国家”的重任。他还说,卡扎菲之死终结了利比亚人长期的痛苦,利比亚人有机会建立“民主、宽容的国家”。他警告说,阿拉伯世界的那些“铁拳”政权终将走向尽头。(央视网:《奥巴马:卡扎菲之死标志利比亚翻启历史新页》)


       三,人道主义干涉


       人道主义信仰是美国传统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不管在世界什么地方都要加以维护,为此牺牲财富,在极端的情况下,甚至牺牲生命亦在所不惜。


       从世界史上看,人道主义干涉是人类文明的重大进步。早在17世纪,近代国际法学说的奠基人雨果·格老秀斯(Hugo Grotius,1583年4月10日—1645年8月28日)在他的名著《战争与和平的权利》中指出,如果一个统治者对他的臣民进行迫害,以至于没有人能在这种迫害中受到保障,这种情况下,人类社会就可以行使那些天然被赋予的权利,即进行人道主义干涉。英国国际法学者赫希·劳特派特(HerschLauterpacht,1897年8月16日—1960年5月8日)在《奥本海国际法》中也认为,如果一个国家犯有对本国人民施行残暴或迫害的罪行,以至于否定他们的基本人权并且震撼人们的良知,那么为人道而进行的干涉,是法律所允许的。《牛津法律词典》将人道主义干涉定义为“一个或多个国家使用武力手段干预另一国内部事务,目的是让被干预国实行更人道主义的政策”。(韦迅强:《论美国人道主义干涉》,万方数据)


       随着冷战的结束与全球化的发展,“人道主义干涉”理论被民主国家所接受,成为干涉行为的道德原则。特别是,1994年卢旺达种族大屠杀发生之后,人道主义干涉很快成为国际社会的一条新的准则。1999年英国首相布莱尔(Anthony CharlesLynton Blair)在“国际共同体主义”讲话中指出,全球化使得各国成为相互依赖的命运共同体,国际国内事务已无法完全分离,一国内部若出现人道主义灾难不可避免地会影响他国人民,其他国家和人民自然拥有“干涉的权利”。


       基辛格在他的《美国的全球战略》一书中强调: “保卫人权和人道主义价值,必要时甚至动用武力来保卫,被称之为美国国家利益的一项总原则。”(亨利·基辛格著,胡利平、凌建平等译《基辛格:美国的全球战略》第260页,海南出版社,2012年2月第1版)奥巴马总统在谈到发动利比亚战争时说:“也许有些国家可以对其它国家的暴行视而不见,但美国不同。作为总统,我拒绝等待,必须在出现杀戮和集体墓地之前采取行动。”(爱思想网:《奥巴马:就利比亚问题全国电视讲话全文》)


       四、反对武装解决领土问题


       反对以武力变更领土是美国进入世界舞台后外交政策的一个历史传统。20世纪以前,以武力为手段、通过发动战争开疆拓土,成为国家发展壮大的一个主要途径。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28年多国签署的《巴黎非战公约》首次正式提出放弃战争作为国家对外政策的工具,缔约国之间的一切争端或冲突,不论性质和起因如何,只能用和平方法加以解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巴黎非战公约》原则被正式载入《联合国宪章》。作为《巴黎非战公约》与《联合国宪章》的倡导者与签约国,美国以反对侵略战争、维护世界和平为己任,被称为“世界警察”。


       1943年12月24日,罗斯福总统在平安夜“炉边谈话”中说:“弱肉强食是敌人的信条,我们是不会接受的。但与此同时,只要有必要,我们绝不放弃使用武力维护世界和平。”(富兰克林·罗斯福著,赵越、孔谧译::《炉边谈话》第286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年12月第3次印刷)罗斯福提出的这一道德理念,为后来两党总统所继承。小布什总统曾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成立联合国的原因之一,就是为了主动、及早地遏制侵略成性的独裁者,不让他们有可能对无辜者发动攻击和破坏和平。”(任宪宝编著:《布什演说》第095页,中国言实出版社,2014年8月第1版)1990年8月2日,伊拉克军队突然入侵科威特,推翻科威特政府并宣布吞并科威特,企图将其化为伊拉克的第19个省。当天,布什总统发表讲话,强烈谴责伊拉克的行动是“赤裸裸的侵略”,对美国的国家利益“构成了真正的威胁”,并宣布冻结伊拉克和科威特在美国的所有资产。同时作出了强烈的军事反应,两个航母战斗群在伊入侵科后不到1小时即受命驶向海湾。五个月后,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在取得联合国授权后,于1991年1月16日开始对科威特和伊拉克境内的伊拉克军队发动军事进攻。伊拉克不但被迫放弃了科威特,而且在经历了十多年国际制裁后,美国对伊拉克发动第二次战争,彻底消灭了伊拉克的萨达姆政权。米洛舍维奇的倒台也与他取消科索沃自治,企图通过暴力建立“大塞尔维亚”直接相关。


       2022年2月24日,继克里米亚之后,俄国入侵乌克兰战争爆发。美国没有直接军事介入,但一直在加大援助,帮助乌克兰抵抗入侵。“我们花了几个月的时间建立了一个由其他爱好自由的国家组成的联盟,从欧洲和美洲到亚洲和非洲,以对抗普京”。拜登在《国情咨文》中指出,“我们与我们的盟友一起,为乌克兰人争取自由的斗争提供支持,军事援助,经济援助,人道主义援助”高达400亿美元,承诺接收10万乌克兰难民。出台了《2022乌克兰民主防卫租借法案》(Ukraine DemocracyDefense Lend-Lease Act of 2022)。同时,对俄罗斯实施了被认为是前所未有的最大规模的经济制裁,包括冻结俄罗斯央行的外汇资产、主权债务交易禁令、投资禁令、黑名单制裁、出口管制、SWIFT除名等,从各个方面打垮资助普京战争机器的能力。俄罗斯总统普京被美国定为“战犯”,也遭到史上最严厉制裁,成为继白俄罗斯总统亚历山大·卢卡申科(АляксандрРыгоравіч Лукашэнка)和叙利亚总统巴沙尔·阿萨德(Bashar al-Assad)之后被西方制裁的国家元首。


       五、打击恐怖组织


       2001年“9.11”后,小布什总统做出的第一项最重要决定,就是把这次袭击和未来的恐怖主义威胁视为“战争”,而非治安问题。小布什指出:“面对危险存在的明显事实,我们无法坐等最后的证据——可能以蘑菇云形式出现的确凿证据。”为此,小布什政府发布的第一个《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指出,为了预防恐怖袭击事件再次发生,“如有必要,美国将采取先发制人的战略。”“我们必须做好准备在流氓国家及其恐怖主义代理人威胁美国安全之前或者使用大规模杀伤武器攻击美国及其盟友之前制止他们的行动。”美国发起的阿富汗战争(2001年10月7日—2014年12月29日)、“第二次海湾战争”(2003年3月20日—2011年12月18日)以及制裁伊朗,打击伊斯兰国等等都是基于“反恐战争”的道德原则。(“战争造就了美国”与“美国战争五大道德原则”两节参见美中时报:《台海走向与美中战争的道德原则》)


       台海战争一触即发


       “台湾问题是中美之间最大的火药箱。”中国驻美大使秦刚2022年1月28日在接受美国公共电台NPR采访的时候说,“假如台湾当局有美国壮胆继续在独立的道路上走下去,就很有可能把中美这两个大国卷入军事冲突。” 4月20日,中国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魏凤和同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通电话时表示,台湾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对两国关系造成颠覆性影响。中国军队将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5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同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通电话中强调,如美方执意打“台湾牌”,在错误道路上越走越远,必将把局势引向危险境地。中方必将采取坚定行动维护自身主权和安全利益,我们说到做到。


       实际上,美军早已做好应对中美两个大国“军事冲突“和“颠覆性影响”的战争准备,“在错误道路上越走越远”。


       1979年美中建交时,卡特总统对美国记者说,美总统或国会将来如果发现台湾的安全受到威胁时,仍然可以将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舰队部署在台湾与中国大陆之间,同时,美国甚至仍然可以加入战争,来保卫台湾的人民。(资中筠、何迪编:《美台关系四十年》第347页,人民出版社,1991年11月第1版)


       1996年3月台海危机就是如此。当时,为了抗议李登辉访美,并阻止他在1996年中华民国总统选举中连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陆空在台湾海峡举行三栖登陆、空降及山地作战演练。美国迅速做出反应。克林顿总统命令“尼米兹”号航母特混舰队从海湾地区驶往台湾附近水域,并同“独立”号航母汇合。这两个航母战斗群由13首战舰和150架飞机组成。这是美国自70年代初越南战争结束以来在东南亚地区最大的一次军事集结。国防部长威廉·佩里(William JamesPerry)解释:“我们不相信中国打算进攻台湾。我们不认为在那里会发生军事冲突。但是,我们把增加在那里的海军存在作为一种……预防措施。”同时,美国国会发表声明,美国应该承诺“保卫台湾”,并阻遏中国“对台湾的入侵、进攻或封锁。”(陶文钊主编:《中美关系史》第三卷第272-273页,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年8月第1版)


       目前,“美军正在严肃对待中国在印太地区日益增加的军事威胁”(埃斯珀语)。2021年11月29日,美国国防部历时半年多形成的“美军全球态势”评估报告指出,美军优先地区是印太地区。报告指示国防部,加强在澳大利亚、关岛等地的基础设施和军事建设,以更好地为应对中国作准备。


       美国国防部长埃斯珀(Mark Esper))2021年7月12日以视频方式在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发表讲话时明确表示,美国不希望有武装冲突,但必须做好战而胜之的准备。埃斯珀说,美军改变了传统的作战体系,对军队进行了现代化改造,强化了威慑力量,加大了对新武器的研发力度,并在高超音速、人工智能等改变战争模式的武器方面增加了投入。


       据埃斯珀介绍,美国海军的目标是建立未来型舰队,使海军的灵活性、生存能力和适应能力都要有实质性的提升;空军采取了21世纪的作战理念,讲究速度更快、更难以预测;陆军则侧重把改进远程武器作为优先目标,使其速度和距离都有了很大的改进。重型轰炸机将会在高风险地区变成永久性存在。


       此外,美国成立太空司令部,组建第六军种太空军。2019年8月29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玫瑰园举行仪式,宣布美国太空司令部正式成立,从而迈出了组建美国太空军的关键步伐。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邓福德上将说,中国和俄罗斯在太空领域的投入正在迅速改变那个领域的安全格局,美国必须采取行动予以回应。美国副总统彭斯(Mike Pence)说:“美国太空部队将确保我国做好准备,在浩瀚太空和地球保卫我国人民,捍卫我们的利益和价值观,我们所凭借的科技将支撑我们共同捍卫广大外太空。”(美国之音:《美国太空司令部成立特朗普强调国家安全》《五角大楼称中俄威胁紧迫促国会快速批准设立太空军》)


       同时,美国扩大和巩固与印太地区国家的合作。美国跟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越南、泰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日本、台湾、印度、孟加拉国等国家的合作更加多样化,在安全、军事方面的合作也得到了很大的加强。


       埃斯珀说,美军的军事改革将会让盟友感到更加可靠,让美国的对手感到更加变化莫测。


       埃斯珀在谈到战备的时候还特意说明:“美军立足于未来同力量接近美军的对手打一场高烈度的冲突。”


       大力改善战区态势


       特-拜八年,美国军费预算,连年攀升。拜登总统的2024财年预算请求包括国防部历史上最大的采购请求,也是有史以来最大的研发投资。他的预算还包括比去年对太平洋威慑倡议的要求增加40%,这是91亿美元的历史新高。”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Lloyd Austin)2023年6月3日在香格里拉安全对话上发表题为《印太地区的共同愿景》演讲中指出,“我们正在对空中力量进行大胆的投资,包括为我们的F-35、F-22和无人驾驶飞机增加610亿美元,更不用说B-21突袭机了。我们正在投资扩大潜艇、航母和驱逐舰舰队,以及太空、网络空间和远程火力,包括高超音速。”


       美军太平洋舰队司令帕帕罗中将(Adm. SamuelPaparo)说,美国对台及一中政策的核心是任何国家都不能以武力改变边界,台湾是一个“拐点”,如果中华人民共和国以武力统一台湾,那将在整个印太地区引发连锁反应,美国与盟友必须力阻中国在第一岛链内以武力达到推翻国际秩序的目标。他还表示,美国及其盟友谋求维持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这并非仅是出于道德原因,而是因为它的确符合所有人的直接利益。(美国之音:《美将领:美对台及一中政策核心是不接受以武力改变边界》)


       五角大楼宣布将大规模发展新型无人武器系统,以应对与中国发生的任何重大战争。2023年8月28日,美国国防部常务副部长凯瑟琳·希克斯(Kathleen Hicks)在华盛顿举行的国防工业协会(NDIA)新兴技术会议上说,北京的主要优势是“体量:更多的船。更多的人。”她说,五角大楼的目标是“部署可消耗的自主系统,以好几千的规模,在好几处领域,并在未来18到24个月之内。”据《国防新闻》和《政客》等美国媒体报道,五角大楼公布的无人机项目被称为“复制器”(Replicator)。希克斯说:“复制器将在过于缓慢的美国军事创新中激发进步,以发挥那些小型、智能、廉价和众多的平台的杠杆作用。”希克斯说:“我们将以我们自身的体量来抗衡解放军的体量,但是我们的将会更加难以策划应对,难以击中,难以打败。”(美国之音:《复制器项目:五角大楼计划部署数千无人机,以抗衡中国的数量优势》)


       美军正在组建人工智能战斗机队。据美国之音2024年5月4日报道,在正午的骄阳下,一架试验型橙白色F-16战斗机带着熟悉的轰鸣声升空,这是美国空中力量的标志。但接下来的空中格斗却与其他空战不同:这架F-16是由人工智能而非人类飞行员控制的。坐在前座的是美国空军部长弗兰克·肯德尔(Frank Kendall)。报道说,人工智能标志着自20世纪90年代初引入隐形技术以来军用航空领域最大的进步之一,美国空军也积极投入其中。尽管该技术尚未完全被开发出来,但空军正在规划一支由人工智能支持的超过1000架无人驾驶战机组成的机队,其中第一架将于2028年投入使用。肯德尔说,更小、更便宜的人工智能控制的无人驾驶飞机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美国首次在印太部署中程导弹。2024年4月、美国成功地在菲律宾吕宋岛部署了具备中程打击能力的“堤丰”(Typhon)导弹系统。这是冷战以来美国首次在亚洲部署中程导弹系统,预计将对地区安全局势产生深远影响。


       据美国之音报道,“堤丰”陆基导弹发射系统可搭载多种导弹,其中包括射程约为450公里的“标准6”(SM-6)超音速导弹和射程最大射程可达2500公里“战斧”(Tomahawk)巡航导弹,部署在第一岛链上的吕宋岛北部,不仅覆盖了整个台湾海峡、吕宋海峡,而且还包括了中国东部沿海绝大部分重要城市,南中国海及其周边的中国军事基地。美国太平洋陆军4月15日强调说,该部署为“历史上的首次”,作为美菲“盾牌”(Salaknib)演习的一部分,第一多域作战任务部队已经成功地将中程能力的导弹系统部署至菲律宾北部的吕宋岛。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部署标志着新能力的一个重要转折点,”陆军的新闻稿说,“同时也增强了与菲律宾武装部队的协调一致,提升了互操作性、战备状态和防御能力。”


       美国海军在印太部署最新型超远程空对空导弹,重新主导投射优势。2024年8月14日,美国之音援引路透社报道,由雷神公司(Raytheon)现有的标准六型(SM-6)防空导弹发展而成的空对空导弹AIM-174B,是美国有史以来部署的射程最远的同类导弹,并于7月获得官方认可。报道说,该款最新空对空导弹有三个关键的优势:可以比下一级最好的美国导弹AIM-120 AMRAAM(先进中程空对空导弹)的射程多出几倍;不需要新的生产线;与至少一个盟国澳大利亚的军机相匹配。关键的是,AIM-174B导弹可以攻击远在400公里(250英里)外的空中目标,射程超过中国的霹雳-15(PL-5)空对空导弹,可以令美国战机将对美军航母的威胁挡在更远的距离,同时可以安全打击“高价值”的中国目标,例如指挥及控制飞机。报道援引设在台北的智库中华战略前瞻协会的研究员揭仲(Chieh Chung)的分析说,“美国可以确保他们重要资产的安全,例如航母群,并对解放军目标发动远程打击。”有关专家表示,美国海军在印太地区部署新型超远程空对空导弹可能削弱中国在空中射程方面的优势,这是美国在该地区高度紧张局势下努力加强其投射力量的一部分。


       美国在关岛首次进行弹道导弹拦截试验。2024年12月10日,五角大楼表示,美国导弹防御署(MDA)首次在关岛附近的一次试验中成功拦截了一枚模拟空射中程弹道导弹的目标;这是提升关岛防御能力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据美国导弹防御署在发布的一份声明中表示,此次试验是“从关岛实施的首次弹道导弹防御行动”。“在国土防御这一国防部的首要任务范围内,关岛也是维持和保持美国军事存在、威慑对手、应对危机以及维护自由开放的印太地区的战略要地,”声明说。


       关岛是美国在西太平洋的属地与战略军事前哨,距离中国比距离夏威夷更近。这次成功的测试突显了五角大楼致力于加强关岛防御不受导弹威胁的承诺。


       美国导弹防御署署长希思·柯林斯(Heath Collins)中将称赞这次试验是一次“巨大的团队努力”,并强调其对验证关岛联合跟踪架构和综合防空与导弹防御能力的重要性。


       美国之音认为,此次成功拦截是开发关岛防御系统更广泛计划的一部分,该系统旨在提供增强型综合防空导弹防御系统。美国导弹防御署计划利用此次测试收集的数据,进一步完善和验证未来关岛防御系统的概念和要求。“战区”报道,一旦美中爆发战争,关岛防御系统将依靠多达20个新防空基地来应对攻击,这些基地配备有地对空拦截器、雷达和其他资产。

 

       美国正在大规模储备容易制造的反舰武器。据美国之音2024年9月17日报道,这是美国在印太地区遏制中国威胁并增强当地美军力量的努力之一。报道说,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战争促使美国在军事策略上转向更加注重成本效益的思维,正如一位导弹行业首席执行官在匿名情况下所形容的“负担得起的大规模”,他指的是准备好大量相对便宜的武器随时待命。“这是针对中国所作所为的自然反制手段,”澳大利亚战略政策研究所高级分析师尤安·格雷厄姆(Euan Graham)说,特别是中国大量的军舰及常规弹道导弹库,包括那些专门用来攻击舰艇的导弹。美国正在加速测试新型反舰武器“沉”(QUICKSINK)项目,这是一种配备低成本GPS制导和导引系统的炸弹,能够追踪移动目标。上个月,美国空军使用B-2隐形轰炸机在墨西哥湾成功测试了这一武器,击中一艘靶船。专家表示,尽管中国的反舰导弹数量仍远超美国,但通过加大QUICKSINK的生产,美国有望缩小这一差距,并增加未来冲突中对中国至少370艘军舰的威胁。


       美国海军实施“33号计划。美国海军作战部长丽莎‧弗朗切蒂(Lisa Franchetti)上将2024年9月18日发布了最新的《美国作战海军领航计划》(Navigation Plan for America’s Warfighting Navy),旨在实现两个战略目标:为2027年可能爆发的美中战争做好准备,以及增强海军的长期优势。而实施“33号计划”则是实现这两个目标的两种主要方式之一。另一个方式则是扩大海军对联合作战生态系统的贡献。“33号计划”旨在整合人工智能和无人系统以及改善维修、训练和招募水平,以保持在印太地区的战斗优势,并确保至少80%的军舰、潜舰和战机能在短时间内投入作战。


       “33号计划”分为7大重点领域,包括消除船舶、潜艇和飞机的维护延误;扩展机器人和自主系统以快速集成更多平台;创建舰队在分布式战场上获胜所需的指挥中心;招募并留住美国海军需要的力量,让更多参与者上场;提供与美国水手牺牲相称的服务质量;在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中按计划进行作战训练;恢复维持和投射岸上战斗的关键基础设施。


       弗朗切蒂在接受美联社采访时表示,其中一个重大挑战是,在任何特定时间,80%的部队都必须做好充分准备,以便在需要时投入战斗,这是一个“极具雄心的目标”。她说,“如果国家召唤我们,我们就可以按下‘启动’按钮,迅速集结部队,满足这样的召唤”。


       弗朗切蒂9月19日在华盛顿智库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CSIS)举办的讨论会中表示:“我们需要能够采用机器人、自主、更便宜的技术来帮助我们补充和扩大常规有人驾驶舰队的射程和杀伤力。”她解释说,战争性质的变化和新技术的使用,在俄乌战场、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和红海地区的冲突中都得到彰显。


       与此同时,美国加强印太地区空军基地,防御来自中国的潜在攻击。2025年1月14日,美国太平洋空军发言人告诉美国之音,美国一直在加强其印太地区的空军基地,以确保其免受攻击。“虽然我们正在不断改善我们的战区态势、作战优势以及与盟友与伙伴的整合,但太平洋空军每天都随时准备应对任何对自由开放的印太地区构成威胁的事情,”这位发言人说。我们继续投资于基础设施和技术,提高我们整个战区基地和设施的弹性和生存能力,包括加固机场和建筑物,同时投资于先进的安全系统来,保护我们的人员和资产。”


       修订核战略,聚焦中国


       美国是世界头号核大国。2024年3月,拜登总统批准了一项高度机密的美国核战略计划,首次将美国的威慑战略重新定位。据纽约时报中文网报道,自哈里·杜鲁门担任总统以来,美国的核战略主要关注克里姆林宫的核武库。拜登任上,这种情况正在迅速转变。(纽约时报中文网:《拜登批准机密核武战略,重点关注中国威胁》)美国代理助理国防部长维平·纳朗(Vipin Narang)2024年8月1日在华盛顿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发表演讲时透露,总统最近发布了更新的核武器使用指南,以应对多个拥有核武器的对手,特别是中国核武库规模和多样性的显著增加。纳朗说,“我的办公室已经开始向国防部和联合部队提供更新的实施指南,指导他们如何在这个新环境中规划和部署我们的力量。”(美中时报:《世界进入新核时代》)


       纳朗在演讲中指出,面对全新的核时代,美国转向一个更加竞争性的策略。纳朗说,这种更加竞争性的策略建立在三个支柱之上。首先,我们必须继续部署现代化的核威慑力量,拥有足够的数量和特性,以威慑战略攻击,确保我们的盟友和伙伴安全,并在威慑失败时实现我们的目标。其次,我们必须继续加强我们的盟友和伙伴网络,以及我们在北约和印太地区的延伸威慑,因为这些是我们相对于对手的非对称优势。第三,我们必须投资于培养下一代人才,即下一代领导者,以在这个竞争时代指导我们的战略思维,并塑造我们未来的基础设施和能力。


       根据这一策略,美国国防部采取了一系列加强威慑的具体措施。一是2023年国防部宣布正在追求B61重力炸弹的现代化变种B61-13。纳朗说,B61-13利用了现有B61-12的合格生产线。它将通过为总统提供额外的选择来对付某些更硬和更大区域的军事目标,来加强威慑和保证,同时不会增加美国库存中的武器总数或给其他武器现代化努力带来压力;二是延长当前一代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的使用期限,以便在过渡到现代化系统期间,如果有必要,它们可以更长时间地服役;三是国防部正在推进海基巡航导弹计划,纳朗说,我们正在与国会紧密合作,以确保我们实现共同目标,即在现代化计划、核武器综合体和联合部队的风险最小化的情况下,获得最大威慑价值;四是已经开始探索增加未来发射能力或在陆、海、空三位一体上的额外部署弹头的选项;五是陆基核力量正在通过“哨兵”计划进行大规模和复杂的现代化改造,该计划将升级和替换长期服役的“民兵III”导弹。此外、“我们还继续寻求整合非核能力,以支持并增强战略威慑力。”但是,纳朗强调,“毫无疑问,在可预见的未来,核武器将提供独特的威慑效果,这是美国军事力量的其他任何部分都无法替代的。它们仍然是威慑对美国、我们的盟友和伙伴的战略攻击的最终保障。”


       “幸运的是,美国并非孤军奋战。”纳朗说,“我们在欧洲-大西洋和印太地区的盟友和伙伴网络是一个非对称的战略优势,我们的对手永远无法匹敌。”


       据纳朗介绍,过去三年中,北约重申了其对核威慑的承诺,明确表示只要核武器存在,北约将保持为一个核联盟。五角大楼正在通过向第五代F-35战斗机和B61-12过渡来完成北约核能力的现代化。2024年,完成了荷兰F-35A战斗机用于双能力任务的作战认证,使其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做到这一点的北约盟友。2022年,德国加入了F-35A项目,明确提到继续支持北约核分担安排的必要性。芬兰和瑞典加入北约,是一个重大的战略收获,两国都公开承诺通过其常规部队支持北约核威慑,并积极参与协商机构。美英法三国已经在战略活动、威慑信息传递和威胁评估方面加强了协调,同时加强了对责任分担的承诺。纳朗说,“我们共同努力,加强对来自多个核挑战者的潜在机会主义侵略的威慑。”


       扩大联合军演


       联合军演是美国“伙伴关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台海局势的紧张,美国不断扩大与盟友和伙伴的军演,时刻准备应对台海战争的爆发。


       2021年10月,美国、英国、日本、荷兰、加拿大、新西兰6国海军在冲绳西南海域联合训练,总共出动了2艘美国航母、1艘英国航母、1艘日本直升机航母等共17艘船舰参与演训,在东中国海演训完后又转向南中国海联合训练。


       代号为“肩并肩”的美菲联合军演于2023年4月11至28日举行,双方有1.76万军人参加,其中包括约1.2万美军。军演首次向海上进行实弹射击演练。这是美菲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联合军事演习。有报道认为,这次前所未有的大规模军演显示马科斯总统决心改变其前任杜特尔特的亲中政策,加强菲律宾与美国之间的长期盟友关系。2023年9月初,美国与菲律宾军舰联合驶过了南中国海一处海域。菲律宾武装部队西部司令部说,这是菲美海军首次在巴拉望岛以西海域联合航行。第二年,即2024年9月28日,澳大利亚皇家海、空军、日本海上自卫队、新西兰皇家海军、菲律宾武装部队和美国海军在菲律宾南中国海的专属经济区内开展了海上合作活动。几天前,9月25日,日本的舰艇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海军舰艇一起由北向南穿越台湾海峡。五角大楼副发言人萨布丽娜·辛格(Sabrina Singh)10月3日说:“这样的演习展示了伙伴和盟友之间关系的力量,加强了海事领域的合作、互操作性和联合能力,为印太地区的和平、稳定和维护航行和飞行自由做出了贡献。(美国之音:《激起众怒?中国在西太平洋咄咄逼人的行径遭到更多反制》)


       2023年7月21日,美国和澳大利亚、斐济、法国、印度尼西亚、日本、韩国、新西兰、巴布亚新几内亚、汤加、英国、加拿大、德国等13个国家开始在澳大利亚举行代号为“护身军刀”的多国联合军事演习,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作为观察员参加。参加演习的部队超过三万人,是这项演习设立18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美国海军部长卡洛斯·德尔·托罗(Carlos Del Toro)表示,这次联合军演是要向中国传递一个信息:美国的盟友们正在展开合作,捍卫他们的安全和民主价值。


       6月27日至8月1日,美国主导的2024年“环太平洋”(RIMPAC)多国海上联合演习在美国夏威夷岛屿及其周边地区举行。来自澳大利亚、比利时、巴西、文莱、加拿大、智利、哥伦比亚、丹麦、厄瓜多尔、法国、德国、印度、印度尼西亚、以色列、意大利、日本、马来西亚、墨西哥、荷兰、新西兰、秘鲁、韩国、菲律宾、新加坡、斯里兰卡、泰国、汤加、英国和美国29个国家、40艘水面舰艇、三艘潜艇、14国的陆军部队、150多架飞机和超过2万5千名官兵参加本届环太军演。相较2022年的26国38艘舰艇的阵容,本届环太军演规模更为庞大。


       此次军演的主题是“伙伴:整合与准备”。重点项目之一是以实弹击沉一艘四万吨重的目标舰艇。有分析认为,这是美国与盟友在为中国以两栖攻击舰武力攻台的可能作准备。  


       始于1971年的环太军演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海上军事演习。今年是第29次举行这一军演,项目包括反潜战、多舰水面战、多国两栖登陆以及航母打击群对抗实弹部队的“多轴防御”等一系列场景中的多领域战争。


       “击沉”(SINKEX)课目是环太军演受人关注的重头戏,也就是参与方使用反舰武器对目标舰艇进行实弹打击。每次军演选择的“靶舰”的种类和重量级都不尽相同。今年环太军演的“击沉”演习目标将是已退役的4万吨级“塔拉瓦”号(Tarawa)两栖突击舰。


       据美国军事新闻网站“战区”(The War Zone)报道,这是环太军演时隔十年再次使用两栖攻击舰作为靶舰。报道说,美国海军从2022年或更早就开始计划将“塔拉瓦”号用于击沉演习。


       “塔拉瓦”号是美国建造的第一艘“塔拉瓦”级两栖突击舰,其将近4万吨的规格让外界将其称为准航母。环太军演2005年在演练中击沉小鹰级航母“美国”号后,时隔近20年后首次将类似航母的巨型舰艇作为击沉演练的目标。


       分析人士说,环太军演今年计划将“塔拉瓦”号巨型两栖突击舰作为击沉目标,是为了应对中国近年来在巨型两栖攻击舰和航母方面的发展,以及将这些舰艇用于台海冲突中的可能。美国军方表示,实弹演习提供逼真的训练,这可以帮助伙伴国的军队提高规划、沟通和执行复杂海上行动,如精准打击和远程打击的能力。


       美国智库国际评估与战略中心高级研究员理查德·费舍尔(Richard D. Fisher, Jr.)对美国之音说,这次军演意在向中方传达重要的信息。“中国计划使用他们日益壮大的两栖攻击部队。他们现在有八艘两万吨以上的具备大型登陆平台的两栖攻击舰,他们现在正在装备第四艘4万吨的可登陆直升机的攻击舰。塔拉瓦号的大小与中国的直升机起降登陆舰(LHD)大致相同,因此,向中国人证明我们可以很快击沉他们的075型LHD是2024年(环太军演)向中国人传达的核心信息。”(美国之音:《2024环太军演即将登场 ,“击沉”演习将瞄准中国两栖攻击舰?》)


       2024年10月20日,美国海军“希金斯”号驱逐舰与加拿大皇家海军“温哥华”号护卫舰一起穿越敏感的台湾海峡。去年,美加军舰三次过航台湾海峡,美国海军第七舰队在声明中说,此次穿越展示美国和加拿大维护所有国家航行自由的决心。声明说,“国际社会在台湾海峡的航行权利和自由不应受到限制。美国拒绝任何与航行、飞越自由和其它合法使用海空相抵触的主权或管辖权宣示。”


       2024年10月23日至11月1日,美日联合举行两年一次的“利剑”(Keen Sword)大规模综合演习,此次演习有4万5千名日本和美国军人、40艘舰艇以及370架飞机参演,另有来自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的部分部队参与。日媒共同社报道,有着“世界最强战机”之称的美国空军F-22隐形战机首次参加训练;美军将派出六架F-22以及能够短距离起飞和垂直降落的约六架F-35B隐形战机参加。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史蒂夫·科勒(StephenKoehler)则说,“利剑”演习将确保美日联盟对那些试图破坏基于规则之国际秩序的势力“保持优势”。


       被称为“自由之刃”的美日韩三国海军联合军演2024年6月已经举了一次,不到半年,11月14日至16日,三国海军部队在东亚水域又举行了一次。此次军演在朝鲜半岛以南、日本本岛以西的海域举行。为期三天的演习由美国海军乔治·华盛顿号(USS George Washington)核动力航空母舰及其舰载F-35隐形战机率领,而日本和韩国都出动了各自最先进的战机和战舰。美国驻日大使拉姆·艾曼纽尔(Rahm Emanuel)14日在参与三国联合军演的美国华盛顿号航母上表示,美日韩三边联合军演协议以及三边军事合作向北京传递出一个强大的信息。“不仅我们的威慑力更强了,而且不仅我们见证了这种威慑力有多强,好消息是,中国也看到了。”


       挑战美国是一个历史性的错


       美军印太司令部司令、海军上将萨缪尔·帕帕罗(Adm. SamuelPaparo)2024年12月7日在罗纳德·里根研究所(The Ronald Reagan Institute)举办的国防论坛上表示,他对美军在台海冲突中击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能力抱有信心。他在回答美联社记者的提问时指出,美国的政策是,无论美国总统是否决定一开始就动用军队或任何军种,我们对此事并没有决定权。我们有一个工具提供给决策者。“我们每一天的每一秒都会做好准备。所以我们某种程度上一直都在准备好为发生在西太平洋的冲突,向美国总统提供已经准备好的部队,而且我们永远都在一个准备好的状态来遏阻冲突”。


       美国众议院拨款委员会主席肯·卡尔维特(Ken Calvert)也表示,他的假设是,特朗普总统在竞选期间表明他想要有一个强大的军队,而且在太平洋地区有一个强大的遏阻能力,因此他作为拨款者的工作就是要为此提供资金,以便让美国军队有足够的资源来遏阻冲突,因为与中国发生战争将会是“灾难性”的。


       “中国并不是为了展示而建设这支军队。习近平明确表示,他将在2027年左右准备好对台湾采取行动。因此,我们应该认真对待他说的话,并通过拨出必要的资金做好准备。这就是我们需要做的,而且需要尽快完成。我当然会向当选总统提出这样的建议,”众议员卡尔维特说。


       美国历史学者、外交政策评论员罗伯特·卡根(Robert Kagan)指出:“无论随之而来的冲突是热还是冷,中国都必须面对美国领导的自由世界秩序的全部压力。日本已经修改了其和平宪法,允许与美国进行更大的军事合作,可能会进一步军事化,甚至可能开始生产核武器。印度将更加关注中国,中国除俄罗斯以外的所有邻国也将更加关注中国。甚至欧洲也可能将中国的侵略行为视为对他们在乌克兰捍卫的民主秩序的又一次威胁。所有人都将目光投向美国。”


       美国在20世纪初作为一个大国的崛起已经改变了国际环境,以至于长期的地区霸权野心不再可实现。“作为一个民族,美国人是否准备与另一个大国发生重大对抗,无论是在眼前的冲突中还是在长期的冷战式斗争中?卡根提出警告:“如果潜在的对手认为他们没有,那将是危险的。”他断言:


       “挑战美国是一个历史性的错误”。(罗伯特·卡根:《挑战美国是一个历史性的错误》,《华尔街日报》,2023 年 2 月 3 日)


       (本文系文澜江著《从特朗普到拜登:美国政府对华战略转型》的第十章,该书由美中时报出版社出版,亚马逊网销售)


       相关链接:


       美中时报推出研究专著:《从特朗普到拜登:美国对华战略转型》


       从特朗普到拜登:美中关系好,造福两国,惠及世界


       从特朗普到拜登:美中关系进入敌对状态


       从特朗普到拜登:美台关系全面升级


       从特朗普到拜登:美国对华军事新战略


       从特朗普到拜登:价值观重构世界格局



 
 
 
 
 
 
 
 
 
 
 
 
 
 
 
 
 
分享按钮
 
评论 请在下方区域中输入……
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