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芙琳的精神世界21:“正能量”到底是让人开心,还是让人闭嘴?


2025年02月22日 08:14     美中时报    伊芙琳
字号:较大   适中



       现在的世界越来越“正能量”了。但这种正能量,总是让人喘不过气。


       你说你很累,他们告诉你要“加油鸭”;


       你说你很痛苦,他们告诉你要“保持微笑”;


       你说你受够了,他们告诉你“别想太多”;


       你说你要躺平,他们告诉你“只要努力,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可事实呢?并不是所有努力都会有回报,也不是所有痛苦都能被一句“加油”解决。但我们被强迫相信这一切,因为社会不允许我们“不正能量”。“负能量”是不被允许的。


       曾经有段时间,我觉得世界好像突然变成了一个“24小时不停播放鸡汤广告”的地方。你打开社交媒体,满屏都是“努力就会成功”“每一天都是新的开始”“生活没有过不去的坎”这种话。你敢在下面评论一句“可有的人努力了一辈子也没成功”,立刻就会有人跳出来说:


               “你太消极了!”


               “你的问题就是想太多!”


               “心态决定一切!”


       然后你就成了那个“负能量的人”,那个给大家“添堵的人”。仿佛你不是在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而是在给这个世界制造“情绪污染”。所以大家学会了闭嘴。学会了在社交网络上假装自己每天都很开心,哪怕现实生活已经乱成一团;学会了用各种“阳光向上”的表情包掩盖自己的绝望,因为没人想听你真的有多难受。


       负能量是不被允许的。


       可问题是,人不是机器,谁都会有低落的时候,谁都会有崩溃的瞬间。为什么悲伤、愤怒、无力感,就不能被好好承认?


       为什么“正能量”文化让人窒息?


       1. 它让人觉得“情绪不对”是自己的问题


       你发现没有,这个社会喜欢把一切问题都推给“心态”。


               --你加班到凌晨,工资却低得可怜?——“别抱怨,努力总会被看见!”


               --你被老板骂,明明不是你的错?——“换个角度想,他是在激励你!”


               --你快被生活压垮了,想歇一歇?——“你只是缺少一颗积极向上的心!”


       于是,你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我真的太消极?是不是我不够努力?是不是只要换个心态,这些问题就能自动消失?但问题从来都不是你的心态,而是这个世界本身就不公平。有人一出生就含着金汤匙,随便走两步就是成功;有人累死累活,拼尽全力,也只能勉强维持生计。不是所有努力都会有结果,不是所有痛苦都是“心态”能改变的。可“正能量”文化不允许你去讨论这些。它要你相信,“失败只是因为你不够乐观”,而不是去质疑那些真正压迫你的东西。


       2. 它让所有“负能量的人”变成异类


       如果你在公共场合流泪,一定会有人告诉你:“别哭了,这样不好看。”


       如果你和朋友倾诉自己的痛苦,他们可能会说:“别想这么多,开心一点。”


       如果你在社交媒体上表达自己的绝望,一定会有评论说:“能不能别这么丧?”


       在这个“正能量至上”的世界里,你不开心,居然成了一种错。所以,很多人开始学会隐藏自己的真实感受。他们明明已经濒临崩溃,却还要笑着对别人说“没事的”;他们明明活得很辛苦,却还要假装自己“每天都很快乐”。可情绪这种东西,并不会因为你假装不存在,就真的消失。它只会一点点积累,最后在某个无人的深夜,把你彻底压垮。


       3. 它让“批判”变成一件危险的事


       有一次,我在网上看到一个人吐槽自己公司剥削员工,结果评论区全是“你为什么不换工作?”“抱怨解决不了问题!”“这个世界就是这样,你只能适应!”为什么人们不愿意讨论问题,而是希望“问题消失”?因为“正能量”文化让我们形成了一种奇怪的习惯——任何负面的事情,能不提就不提。


       你说工作环境太糟糕?那是你抗压能力太差。


       你说社会竞争太残酷?那是你自己不够努力。


       你说这个世界有问题?那是你看世界的方式有问题。


       批判变成了一种“不正能量”的行为,变成了一种“散播消极情绪”的危险举动。于是,真正该被解决的问题,永远不会被解决,因为人们甚至不敢谈论它。


       一个不允许人表达痛苦、不允许人质疑、不允许人批判的社会,真的会变好吗?需要的不是“正能量”,是“真实”我并不是在否定“正能量”本身。乐观当然是好的,希望当然是重要的,能在困难中保持微笑的人,确实值得尊敬。


       但真正的正能量,应该是给人力量,而不是压制真实的情绪。


       有些痛苦是无法靠“加油”解决的,有些问题是必须被看见、被讨论,甚至被愤怒对待的。我们不需要那种“假装一切都很好”的正能量,我们需要的是——允许每个人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如果你累了,就可以说自己很累;


               如果你痛苦,就可以说自己受够了;


               如果你觉得世界不公平,就可以去质疑它;


       这些都没有错。你不是一个“负能量的人”,你只是一个真实的人。


       “伊芙琳的精神世界”是一个专为心理疾病患者、康复者以及对心理疾病有兴趣的读者设计的专栏。


       通过写作来探索和表达心理疾病带来的复杂情感和体验,记录内在情感、思想和体验, 是一种重要的心理治疗方式。


       作者将通过文字的形式,自由表达内心深处的感受,把个人内在的感受、情绪和体验转化为可以被他人理解和分享的形式,以实现情感宣泄、情绪的表达、自我认知和心理疗愈的目的。


       通过这个专栏,为心理疾病患者提供一个治疗和自我表达的平台,同时也为那些希望更多了解心理疾病的读者提供知识和资源。


       作者介绍:伊芙琳  中国澳门人,国际学校学生,抑郁及焦虑症患者,爱一切关于文字和音乐的东西。作曲处女作品“Depression” 在短视频平台播放,收获过万流量和过千赞,文章曾在《澳门日报》、 《华侨报》刊登,获得广泛好评。


       相关链接:


       伊芙琳的精神世界20:审美同质化: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作品让人“似曾相识”?


       伊芙琳的精神世界19:为什么邪恶会存在?


       伊芙琳的精神世界18:论文化交流的平衡


       伊芙琳的精神世界17:爱人先爱己


       伊芙琳的精神世界16:命运和执念之间的关系


       伊芙琳的精神世界15:为什么同性恋一定要分偏男性化或女性化的角色?


       伊芙琳的精神世界14:为何有些人年轻时便思考死亡,而有些人直到老去才面对?


       伊芙琳的精神世界13: 死亡的美学可能性:超越恐惧与悲剧的边界


       伊芙琳的精神世界12:艺术家与心理障碍:探寻其间的微妙纽带


       伊芙琳的精神世界11:死亡恐惧:本能的烙印还是文化的刻印?


       伊芙琳的精神世界10:为信念献身:文化中荣耀之死探析


       伊芙琳的精神世界09:“未出生”与“已死亡”的对称性:存在偏见的哲学省思


       伊芙琳的精神世界08:睡眠经济与心理健康


       伊芙琳的精神世界07:妄想型人格障碍(PPD)的通俗解读


       伊芙琳的精神世界06:AI如何回应人类情感并提供情绪价值


       伊芙琳的精神世界05:AI如何深入理解并模拟人类情感


       伊芙琳的精神世界04:虚拟关怀的温度:AI陪伴与人类情感的交织


       伊芙琳的精神世界03:心理健康问题是否被过度“美化”?


       伊芙琳的精神世界02: 自洽比盲目自信更重要


       伊芙琳的精神世界01:人们都是活着的鬼


 
 
 
 
 
 
 
 
 
 
 
 
 
 
 
 
 
分享按钮
 
评论 请在下方区域中输入……
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