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庆莹:印象叶老


2024年09月21日 12:49     南书屋
字号:较大   适中

       认识臧庆莹先生不久,“结缘”也是因为叶老,后来对他的经历略有了解。看到他前不久在润德菲尔庄园举办的“‘生如逆旅 一叶以航’——叶橹九十寿辰庆典”上发言,并激情朗诵这首《印象叶老》诗,让我不由心生欣佩;广阔的,野性的,丰茂的大地赋予一颗敏感的心以诗情和真挚;几十年生活磨砺、工作成就,不损他仍然清澈的诗心。

小南题记


叶橹与臧庆莹在“庆典”上合影


               印象叶老

                       臧庆莹


               您是一座山

               我们是种植在您身上的风景

               簇拥着您

               我们长成了四季


               您是灯塔

               是丢给夜路人的

               一把钥匙

               我们用他打开了远方


               您是不变的诗性

               我们迎面撞上了您

               流变的诗体像江河

               紧紧地环绕着您


               您是酒仙

               举杯总是一饮而尽

               有时留了两滴

               一滴是大家的笑声

               一滴是您的不经意


               是牌神

               掼蛋时我的同花顺

               经常被你六个头的炸弹

               炸得默默无语


               您是赤子啊

               苦难和仇恨

               在您的岁月里

               被淹没成过眼烟云……


“庆典”现场掠影


我与叶老的缘结在四十年前

臧庆莹


       准确的时间是2024年3月2日晚上九点,我与好友董春年餐后,聊起找谁为我的《诗歌写生集——遇见四季》写序时,他兴奋地说,找叶橹老人家,我马上和他电话联系。我说,叶老不是在北京吗?他说,在扬州,二十年前我们就熟悉。他随即拔通了电话,可能当时叶老准备休息了,开始没听清是谁的电话,这边说了几次我是小董啊,才开始交流。春年向叶老请安问好后,第二天就去登门拜访,并言明为我写序的事,请老人家帮忙。叶老答应了。


       春年这一阵操作,让我惊呆了。其一,之前在北京也遇到过几位文化界的人士,但总是为他们是否接受我诗歌写生这种短章杂句式的诗意创造而担心,一直悬而未决。其二,关于叶老,我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读过他不少诗评和推荐的诗歌,他在那时就是国内最具权威的诗歌评论家和诗人发现者之一;当时许多现代诗歌创作的代表人物和作品(艾青、闻捷、昌耀、舒婷等),我都是从他的评荐中深入心中的。像他这样极具份量的诗歌界影响人物,我的印象中一定是和许多名人一样在北京的,怎么也想不到,我在扬州四十多年,竟然不知道他就在身边。如果他能写序那是最好不过的了,当时的心情和在职场上得到提拔一样兴奋和喜悦。当天晚上,我在手机里写下这两句:“扬州小地方,但有大人物”。



       第二天我和春年如约在上午十点前,来到了叶老的住处,问好寒喧落坐后,我怯生生的像小学生上交作业一样递上了我的诗集清样,并简要地说明我热爱诗歌及创作的过程。他一边翻看一边听,轻声地说:“这书设计和插图做的不错。”接着又说:“我给你写,但我写序有个原则,不要期望我无限的拔高你的作品,一般情况下,上乘的,我会往上上乘写,中等的我会向偏高点写。前段时间我还婉拒一位领导。”直到这时,我才清晰地看到了一位年近九十的老人对诗歌诗性的坚守,像他全白的头发挺拔而坚韧,也像他全白的眉毛浓密而又宽厚。也就在这时,我才看清了面前的茶几上和身边的沙发上散乱的堆放着各种杂志、书籍,都和诗歌有关。其中有一本《今古传奇》的封面上,赫然印着“大家叶橹——当代文学应该给后代留下历史进程的氛围:流变的诗体,不变的诗性”。我顿然觉得,几十年过去了,年届九旬的叶老还站在现代诗歌的潮头,引领和把握着现代诗歌的走向,我的诗集让他写序,那是何等的幸运啊!随后,叶老又把我们带到了他的书房和卧室,房间里堆满了书籍,还有些不同品牌的白酒。有两幅已裱好还没来得及挂起来的书法作品格外醒目,“诗骨铮铮”、“物外身轻”均为吉狄马加书赠,真是一语道破了叶老诗意人生的灵性啊!



       午饭时,我们三人来到了叶老楼前不远处的“庄户人家”,气氛一下子欢快了起来,叶老点了红烧肉,一瓶酒三人平分,就这样一杯一杯的喝着,那一刻我们根本看不到他曾经的苦难和被社会歧视、遗忘过的委屈。


       有期待的日子有时也会让人提心吊胆。叶老当时答应三月底写好序,可没见到序,心里总是不安的;最主要的还是担心我的诗集达不到叶老写序的“上”或“中”的标准,因为当时他只是翻了翻,没有过多地看,如果真正坐下来细看,会不会觉得不值得写,那段时间担心总在煎熬着自己。3月11日,春年来电话说,叶老的序写好了,让我们明天去拿。惊喜一般情况下是期待的目标实现时释放出来的一种心情。但我的惊喜确是不一般的。3月12日上午,我们再次叩开了叶老的家门,这次比第一次进门的氛围轻松多了,但心里还是忐忑,不知叶老的序会怎样写来,如同每次重要考试后等待老师的点评一样,无法预判哪一句会把自己的汗水点评出来。叶老开口了:“你的诗集我看了三四天,但序一个上午就写出来了。象这样短小不讲韵律的诗歌,在当今的主流诗坛上,是不易被认可的,但我认为它也是一个个案,是当代诗歌的一种形式。诗集的整个设计也不错,用现代智能技术Ai绘图,不错。拿回去细细看吧。”我如获至宝地接过了写满七页稿纸的序,没舍得马上看,留下时间陪老人家喝酒去。还是我们三人,老地方,红烧肉依然上来。席间叶老谈起了他的人生,轻描淡写的说些过去的苦难,而更多的是谈时下诗歌的创作和命运。举杯交谈间,我落泪了,我觉得,他救活了我泯灭几十年的诗歌梦想,几十年来他一直在船上、在潮头;我始终辍笔在岸上,听不到诗歌的涛声,今天不知会不会把我拉到船上。那场酒,喝了六瓶,不过是二两五一瓶的,快意人生还是让喝空的酒瓶数说了算。



       酒后回到家,我迫不及待的一字一句读着叶老为我写的序《诗性的哲思——序臧庆莹诗集<遇见四季>》。他就像站我面前一样,在字里行间瞬间生动了起来;坚守诗性的唯一,与包容宽厚接纳多样性的诗体创新跃然纸上,其中一段是这样写的:“譬如我手头这部《遇见四季》的诗,大部分都是短章,对这类诗要求结构上的构思,就有点勉为其难了,但是我仍然承认它是诗的一种类型。不过它的特性是灵感式的诗性哲思,因此不失为人们对诗歌阅读的一种体验和体察。”他又写道:“所以我对他这种属于个案类型的诗,仍然作出较为客观的评价,绝不是提倡一种偷懒式的写作方式。一定会有人质疑这种诗的形式,但是我希望人们理解和认同它的存在。我们从他许多一闪念式的诗性哲思中,的确是可以获得一些启发的。”他还写道:“臧庆莹的一些诗,如果能进入好的结构和发挥,一定会写成较为优秀的诗篇的。”说的全是诗歌这条大船上的话,我看懂了,您把我带到船上了。


       回想起与叶老谋面的两个多月时间里,见过五次面,喝过四场酒,打过一次“掼蛋”。为什么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走进叶老的世界?4月18日我给叶老发了一条长长的微信:“叶老好!今天中午翻书厨,找到一本1982年的《诗探索》,是1984年我被借到北京中石油总部帮忙时,在北京书店买的。翻看内容里面有一篇您的的长篇诗评《略论诗人“自我”的发展》,尤以这两段(当时拜读时留下的笔迹)‘时代的风云、历史的内容、社会的动荡,无一不以其独特鲜明的生动艺术个性和风格体现于诗人的创作中,这才是一个诗人赖以存在的基本条件’和‘能够与生活共同前进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沉溺于过往的怀旧以至希图历史原地循环的人,最终是要被历史和人民所抛弃的’给我的印象很深刻。当时不了解您的经历,其时您刚从苦难中走出来,却怀抱人性的美好,不‘沉溺于过往的怀旧’,热情地拥抱着未来,您是为人性的善良而生,您是为诗歌而来,我们迎面碰到了您,这是我们多难得的幸运啊!(还发现了自己一张年轻时的照片夹在里面)。祝您快乐康健,福寿绵长!庆莹叩首。”


       如果有缘分一说的话,我想这就是一种缘,我和叶老的缘结在四十年前。



       作者简介:臧庆莹,江苏泗洪人,企业退休职工。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曾在不同报刊发表过诗歌。退休前两年,又重新提笔撩拔诗歌诗性,延续少年时就在做着的文学梦、诗歌梦。


       相关链接:


       序臧庆莹诗集《遇见四季》:诗性的哲思


       臧庆莹的诗歌梦:《遇见四季》


       孙德喜:臧庆莹的小品诗


       臧庆莹:印象叶老



 
 
 
 
 
 
 
 
 
 
 
 
 
 
 
 
 
分享按钮
 
评论 请在下方区域中输入……
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