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3日题为“由心分享,播种希望”的中美青年携手建设生态文明论坛成功举办,来自美国和中国的青年嘉宾及百余名听众线上云集,敞开心扉,播撒希望。论坛由“生生不息地球运动”、美国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美国柯布研究院共同发起,将于每月邀请中美青年由心分享他们在当地播种希望种子的经历。作为播种生态文明希望种子的先驱者,97岁的小约翰·柯布院士在论坛上亲切地与青年一代对话,表达了对年青一代的厚爱与希望。本次论坛第一讲由美国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青年项目主任宋昕霖(Vivian Song)主持,三生谷柯布生态书院的优秀毕业生雯雯作为发言人分享了她的生态故事。

“由心分享,播种希望”中美青年对话现场

世界著名后现代思想家小约翰·柯布博士

主讲人:三生谷柯布生态书院的优秀毕业生雯雯

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项目主任樊美筠博士致辞

“生生不息地球运动”代表邦妮·塔瓦特(Bonnie Tarwater)

美国著名博雅学院--波莫纳学院柯敏(Clara Kilburn)同学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考古专业博士生邢智勇(Andrew MacIver)

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青年项目主任宋昕霖

美国柯布研究院院长杰伊·迈克丹尼尔博士致辞
“生生不息地球运动”代表、俄勒冈柯布生态农场创始人邦妮·塔瓦特(Bonnie Tarwater)进行开场致辞。“生生不息地球运动”(The Living Earth Movement, https://livingearthmovement.eco)是世界著名生态思想家小约翰·柯布博士领导的民间运动。该运动的使命是以地球上所有生命的名义激励全球合作特别是中美合作,以推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生生不息地球运动”的倡导者强调,覆巢之下无完卵,“在一个死寂的地球上,没有赢家”!因为“地球没有备胎,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只有一个”。携手救地球是我们唯一的选择。邦妮在致辞时邀请大家打开话筒喊出自己的名字和所在地,所有参会者的声音融合成了一首美妙的协奏曲。邦妮表示,本次“由心分享”活动为青年一代举办,柯布院士等老一辈人有意为青年开辟道路,与他们建立诚挚的友谊并付出真心的爱,希望中美青年在本次论坛尽情分享心之所想。
被誉为“我们时代的生态圣贤”的小约翰·柯布院士(John Cobb, Jr.)对本次青年论坛十分期待。他指出,我们这一代人对世界造成了诸多破坏,美国正在霸凌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但这并不阻碍他深切感受来自中国与美国的爱,也无法阻碍中美生态人之间的交流。柯布院士殷切希望年青人帮助世界走出困境,帮助改正过去的错误。美国柯布研究院院长杰伊·迈克丹尼尔博士同时也对本次论坛的召开表示祝贺,并介绍了研究院在生态教育方面所开展的工作。
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项目主任樊美筠博士在致辞中表示,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一直致力于通过建设性后现代的方式在中国和美国之间建立沟通的桥梁,为建立一种新的生态文明而努力。在过去18年中,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与中国各地的政府、学者、农民、公益组织以多种方式开展积极合作,主办或协办120余个有关建设性后现代,过程思想和生态文明的国际会议,举办讲座600余场,其中2022年克莱蒙生态文明论坛在中国多个网络平台累计播放量超过1200万次,第15届过程哲学暑期班,在中国多所高校建立了36个过程思想研究中心,为中国青年举办了24场生态文明讲座,吸引了30余万名听众。青年代表未来,青年行动之处就是希望存在之处。樊美筠博士期待聆听本次论坛的中美青年分享他们在当地播种希望种子的故事。
三生谷柯布生态书院的优秀学子雯雯作为本论坛第一讲的发言人分享了她的生态故事。雯雯介绍到,我生于中国四川省的一个小村庄,从小接受的是中国的传统教育,直到大学期间一部叫做《楚门的世界》的电影深深的触动了我的灵魂,影片的内容使我大为震撼,让我感觉到生活仿佛就是一场楚门真人秀,并对我的世界观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两年后新加坡的工作经历,使我认识到另一种文化,我意识到自己应该走出这场真人秀。而后,我重新思考自己的生活,与其每天工作八小时,为了赚钱买一些自己不需要的东西,不如去背包旅行去看看这个世界。第一站选择了土耳其,在这里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我曾经与30多位路友同住在一个开放家庭中,大家同吃同住,房主为我们提供生活必需品,困了我们就睡在地上,这样的生活方式为我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在此之前,我一直以为穆斯林人民对女性不友好、非常危险。但这次旅行,使我改变了这个刻板印象,旅行中许多穆斯林家庭帮助我,邀请我去家中做客,向我介绍他们的家人,也把我当成他们的家人、朋友,这让我觉得自己并不是一个旅人,而是一个世界公民。
下一站我去了保加利亚和马其顿。在这里,朋友们带我参加“彩虹聚会”,我们一起在大自然中生活了一个月,这期间不使用任何现代科技不允许饮酒等等,只有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互动,我们可以聊天、舞蹈、唱歌、在树上睡觉、在水中游泳,做任何想做的事情。我感动于世界上有这样的地方让我们可以简单地做自己。“彩虹聚会”是一项自发的活动,没有任何组织者。在露营时我无数次欣赏树木、湖泊、夕阳的美,那时候我深切体会到我是世界中的一份子。
后来我又去了印度。正是这次经历改变了我第一次在印度旅行时认为印度环境脏、人粗鲁、很不舒服很紧张的感受。此次印度之旅,我体会到当我放下偏见,对事物的认知也会变得不同。我能够在街上、车站睡觉,与路人交谈,去开放家庭做客,尝试打开心扉,去面对并理解那些我曾经不愿面对的事物,我发现他们与我的印象是不一样的。
最后,我回到祖国,我的家乡。我了解到三生谷柯布生态书院正在招生,书院所主张的建设性后现代思想、价值观、世界愿景等等让我惊喜。我再次背包前往位于杭州的三生谷柯布生态书院,在这里我遇到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这一年的时间我们共同学习东西方智慧的融合,在全球视野下做生态农人,就像怀特海哲学蕴含的生根展翅的思想——好的教育将人们带入自己的文化之根,同时让人们能拥抱其他文化之翅。在三生谷柯布生态书院的学习帮助我树立服务于地球生物福祉的志向,并逐渐在东西方智慧和建设性后现代智慧或过程关系思维中获得内心的完满与平静。在书院一年的生活中,我与伙伴们一起读书学习工作,我的世界观终于完整了,我回到了“家”,并且乐于接受任何其他文化。我知道祖国正在经历着困难,但是我也知道我爱祖国,爱我的同胞,这就是我的生态觉醒故事。
现在,雯雯生活在大理。她向青年伙伴们展示她这一路遇到的风土人情:大理人爱逛二手市场,携带自己的餐具包袋去就餐购物,新生儿宝宝用棉布尿布,餐厅食余被收集转化,有人搜集各种零件修理生活器物,图书馆中陈列受捐赠的书供市民阅读,素食餐厅,素食社区,亲近自然的拥抱大树活动等等。
在交流环节,美国著名博雅学院--波莫纳学院汉语专业的三年级学生柯敏(Clara Kilburn)谈到自己加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青年团体YOUNGO,与志同道合的中美青年携手倡导各国家政府全面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但是,她在生活中接触到许多美国人对中国人有很深的误解,有一次在洛杉矶市区等公交车的时候她曾被问道“中国人好吗?”这样的问题。在柯敏看来,这种疑问代表他们对中国毫无了解,因此中美青年敞开心扉交流非常必要。雯雯表示,我们正需要“由心分享”青年论坛这种机会来交流,我们要面对面真实的交流,直接地提出自己的疑问,了解彼此,才能成为朋友。雯雯在印度的经验体会是如果不了解别人,最好的解决方式就是和他们去交流,去了解他们,这种体验改变了我的思维方式。雯雯还说到,其实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去倾听不一样的声音,看见不一样的生活方式。而那些见识过更多、懂得更多的人应该承担更大的责任去理解和倾听,只有在真正理解和了解对方的前提下才有机会产生真正的对话,破除狭隘和偏见。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考古专业博士生邢智勇(Andrew MacIver)也结合自己的情况分享了看法,目前他正在撰写博士论文。他想通过考古研究来思考社会生态,利用他对古代社会和环境的研究成果来创造性地解决当今社会迫在眉睫的的生态环境问题。雯雯结合自己在大理的生活谈到,大理人追求生活与工作的平衡,这个平衡的基础就是良好的自然环境,所以大理人因为爱自然保护自然而选择自带餐具包袋等环保的生活方式。在大理生活似乎无需一直前进而导致迷失,人们可以停下来休息,欣赏身边的美。雯雯还从她的生长环境、家庭环境、背包旅行的动机、游历中遇到的危险等话题与听众进行了热情交流。
论坛最后,柯布院士表示雯雯的演讲中最令人振奋的就是她前后两次在印度旅行的心态转变,旅行不只是去很远的陌生地方,而是与真实的人真实交往,祛除我们先前的偏见,去理解他人。这种旅行的方式甚至是柯布院士自己都没有经历过的,这是一种人与人关系的美丽洞见。雯雯的分享是本次“由心分享,播种希望”中美青年携手建设生态文明论坛的完美开篇,希望大家能借此机会结交志同道合的青年朋友,不断播撒希望的种子。据悉,论坛第二讲将在2023年1月举办。
相关链接:
中美学者欢聚一堂共庆大卫•施沃伦八十华诞
“全球过程思想与生活”研讨会:新时代我们需要怎样的生活?
陆维东做客柯布生态书院生态文明讲座畅谈过程哲学与觉醒商业和生态文明
柯布在第16届怀特海儿童智慧教育国际研讨会上致辞:生命的美好在于与他人共享欢乐
第16届怀特海儿童教育国际研讨会召开:中美过程教育家畅谈幼儿共情教育
韩国学者做客柯布生态书院生态文明讲座,畅谈 韩国的生态文明建设
张孝德做客柯布生态书院生态文明讲座,畅谈生态文明导航下的乡村振兴之路
樊美筠在“过程哲学视域下的中国哲学”分会上致辞:共迎过程研究的春天
三生谷柯布生态书院举行2022开学典礼暨2021毕业典礼
第14届“柯布共同福祉奖”颁奖典礼线上举行
第15届克莱蒙生态文明国际论坛暨第4届国际生态文明青年论坛线上举办
“生态文明与乡村振兴:迈向零污染的地球”论坛线上举行
“生生不息地球运动”启动 中美携手推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