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有机会参观了中国一家畜牧养殖企业,饲养品种源自澳大利亚,这些进口的品种是高品质的种羊,称为白杜泊绵羊和南非波尔山羊。
我发现这个种畜经营项目不仅选育着最具基因价值的品种,而且很好地运用和掌握了畜牧管理的科学与艺术。
能够将种畜选育到如此高层面的基因价值,即使在具有培育高产畜种传统的发达国家都很少见,可我在陈女士的种畜饲养场发现了。
我恳请您向农业部和商务部反映,确保此项宝贵资源能够充分利用,造福于现代中国农业。

以上文字摘白澳大利亚澳洲白绵羊育种者协会联邦董事、种畜行业董事局执行董事艾伦•巴龙(AlanBaron)致中国驻澳大利亚大使的一封信。信中所说的“中国一家畜牧养殖企业”是指天津奥群牧业有限公司在天津和山东东营的超群种羊场:“陈女士”是指这家公司的董事长陈华。
9年前,陈华从澳大利亚引进10只杜泊种羊在中国内蒙开始杂交试验,之后两年又引进纯种杜泊绵羊种羊近 300只。经过多年的选育,如今白头纯种杜泊绵羊数量已近 3000只。所以 Alan参观时感到十分震惊,认为“特别是陈女士是在与当今国际育种界没有任何联系的情况下获得这一成绩,在世界范围实属罕见。”
做中国顶级杜泊育种场
陈华出生于上海,7岁时随父母来到广州,1987年到澳大利亚留学,1992年回到广州从事进出口贸易。1998年创建了种羊养殖公司,专门从事国外波尔山羊等种羊的引进、繁殖、选育与推广。一次在南非考察时,偶然的经历使她与南非杜泊绵羊结下了不解之缘。
“当我第一眼看到杜泊绵羊的时候,就被它打动了。”陈华沉浸于她美好的回忆中,“印象太深了!因为身上没毛,所以你一下子就能看到它的体型,体型那么宽、后躯那么大。我直到现在都能记得那种打动你的心的那个感觉,我现在都能看到那个图像。”
南非是非洲最大的养羊国,养羊业超过养牛业,养羊业以绵羊主。作为南非第2大品种羊,杜泊绵羊于20世纪40年代在南非由有角多赛特和黑头波斯羊杂交育成,是在当地气候非常干早,草场资源非常贫瘠的环境下培育出来的,被誉为南非 50年来农业的最大贡献,具有耐粗饲、生长快、肉质好、板皮好、屠宰率高、繁殖能力强、体躯结构良好、环境适应性强、对本地绵羊改良效果十分显著等优点,可以生产出世界公认的”钻石级”羊肉,被誉力“南非国宝”。
杜泊绵羊的品种优势深深吸引着陈华,她暗下决心,一定要将杜泊绵羊引进到中国。于是,她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在南非专门学习杜泊绵羊的选种及饲喂知识。
回国后,陈华把她的经历和想法兴致勤勃地告诉朋友们,没想到引来的却是一片反对声,认为我们国家已经引进了很多半细毛羊和肉毛兼用的羊,没有必要引进新的肉羊品种。
陈华不这样看。她认为,中国的养羊业要发展、养殖户要增收,必然和国外一样,离不开好的品种。基于这样的认识,2001 年秋天,陈华付高额关税转道澳大利亚引进了10只南非白杜非种公羊,在中国内蒙呼伦贝尔盟的鄂温克旗开始了杂交试验。
据色音图旗长介绍,这里接羔的时候都是在雪地上,4月份,呼伦贝尔全都是雪,白雪皑皑,杜泊羊是粗毛型羊,在雪地上接羔一点问题都没有。在所有引进的肉羊品种中,杜泊绵羊是最受牧民欢迎的品种,因杂交后牧民收益最高。
杂交试验的成功,坚定了陈华引进杜泊绵羊的决心。
2002年和 2003年,陈华又从澳大利亚分两次引进了200多只母羊,100多只公羊,在山东注册了东营市超群畜牧有限责任公司,创建了国内第一个纯种杜泊绵羊场。接着,陈华与国外专家合作,进行大规模的胚胎移植,不到两年又相继在安徽和东营建了两个种羊场,种羊存栏量,包括南非纯种波尔山羊,高峰时达到五六千只。
陈华望着与日俱增的羊群,畅想和勾画着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她甚至连家都搬到了种羊场。
她要做中国顶级的杜泊育种场。
养在深国无人识。正当陈华的事业风风火火、蒸蒸日上的时候,我国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辉煌的背后,危机正在向她步步逼近。
2003年11月,陈华又从澳洲空运了200多只纯种杜泊绵羊和近 400只纯种波尔山羊。然而,让陈华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价值900万元,一飞机的羊,一到中国,就基本上不值钱了,跟打水漂一样”。
早在2003年初,我国广东发生了非典疫情,到11月己蔓延全国各地。由于各地相互封闭,物流受限,羊肉需求锐减,价格一落千丈,养殖户放弃养羊导致种羊滞销,大批种羊场纷纷关闭。
陈华当然也难逃此劫。
“我2003年2月出国去挑的羊,那批羊的质量真是太棒了,是全国引进的最好的一批羊。”
事隔多年后,陈华仍然心疼地告诉记者,“像这样一批羊,你一开始就抱着希望,因为用这些羊做胚胎移植,就相当于好的种羊在复制。”非典疫情的肆虐使陈华的希望化为泡影。
与此相伴随,为了保护和培育林草植被、改善生态环垸,全国各地陆续采取封山禁牧政策,农区可放牧土地越来越少、养殖成本增加,传统的养羊户开始放弃养羊,导致种羊的需求量越来越少,这给陈华杜泊种羊的培育和出售无异于雪上加霜。
导致陈华陷入困境,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来自国家宏观政策层面。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从国外大量引进优质种羊,与本地羊杂交,以改良品种。但引进的重点是细毛羊、半细毛羊和肉毛兼用的羊,以改变我国不生产细毛和半细毛的养羊现状。生产水平高的专门化肉用羊品种只是近几年才少量从国外引进,而且处于试验阶段。而英国、法国、美国、新西兰等养羊大国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由毛用、肉毛兼用转向专门化的肉用,包括历来以产毛为主的澳大利亚、前苏联、阿根延等国,羊肉生产也由数量型增长转向质量型增长,将养羊业的重点转移到早期胴体质量好、羊肉生产力高的优质羊肉,特别是羔羊肉,并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开展了相关育种工作,建立了先进的羊肉生产体系。
国内外养羊业的巨大差距,造成陈华引进肉用杜泊品种羊的超前行动暂时不被国内认识和接受。被誉为中国细毛羊之父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守仁,从2004年起,连续三年向全国人大提案,建议引进和推广杜泊绵羊,但始终没有结果。
“以前引进的都是肉毛兼用的品种,杜泊绵羊为粗毛,而且自动掉毛,所以在开始的时候引起一些争议。”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国家畜禽分子遗传育种中心主任、动物遗传育种学首席科学家杜立新博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有人提出这个品种只有肉没有毛,从生物安全角度看进来了以后对我国现有养羊生产影响怎么办,所以开始没被认可。”
由于这个原因陈华的杜泊绵羊一直不能获准列入国家品种羊引进目录,因而也不能获得国家政策的扶持。
处在这种环境下,陈华的艰难超乎人们的想象。五六千只种羊每天光饲料就得近万块钱,很快,陈华不光赔光了多年的积蓄,还欠下了当初引种时的巨额外债。无奈之下,陈华开始缩减规模,相继关闭了两个种羊场,靠宰杀种羊当一般肉羊出售,来维持日常的开支。到2006 年初,陈华的种羊场萎缩到不到一千只种羊,当初上万元引进的一只杜泊种羊当时按肉羊屠宰只能卖到二三百元。
“当时就像在隧道里走了很长时间,看不到亮点,觉得很疲劳,坚持不下去了。”陈华的情绪曾一度陷入了低谷,“那个时候心里有一个声音,不是说放弃这个事业,而是放弃生命的那种声音。总有一个声音在说:了了吧,了了吧,了了就好了”。
世界第二,中国第一杜泊脱颖,有志竟成:羊业增辉,喜看超群。
挂在超群种羊场的会议室,刘守仁院士题赠给陈华的这一横幅,不仅肯定了杜泊绵羊对我国肉羊产业的意义,而且对陈华更是精神上的支持。
全国各地实行的封山禁牧政策实际上也是我国养羊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一方面传统的放养模式已经不适合保护和培育林草植被、改善生态环境的时代需要;另一方面舍饲养羊、规模繁育的新模式拥有了广阔发展的良机。养羊模式的变革,使各地对种羊的需求逐渐升温。经历了将近5年的寒冬之后,陈华终于迎来了肉羊行业复苏的春天。
从2008年3月开始,来自全国各地询问、选购杜泊种羊的养羊户络绎不绝。电话咨询更是不断。陈华说:“我们听到的更多的声音是,我该选什么品种?我到哪里去找基础母羊?我该养什么基础母羊?下一步舍饲养羊的话养山羊好还是养绵羊好?这种声音很多。他们很需要我们给予指点。”为此,陈华定期来自全国各地的养殖户举办养羊培训班。
2008年5月,山西省羊业协会秘书长史卫兵来到陈华山东东营超群种羊场,专门采购杜泊绵羊。他告诉陈华,这几年,山西省实施了百万肉羊工程,经过深入考察研究,他们发现,和其他的肉羊品种相比,养殖户们对用杜泊绵羊进行品种杂交改良最积极。因为从生长繁育速度来看,杜泊绵羊优点比较多,可以缩短周期。而且肉质和皮张都比较好,可以增加养殖者收入。
更让陈华感到欣慰的是,当初最早进行杜泊羊杂交试验的内蒙古鄂温克旗,已成为百年老店东来顺的杜泊杂交羊基地,这里生产的杜蒙杂交羊肉在东来顺每公斤卖到了300元的天价,特殊部位例如里脊肉,每公斤售价近 500元。杜泊羊肉特殊的风味和口感,深受高档消费群体的欢迎。
除东来顺外,杜泊杂交的羊肉也受到了国内其他火锅店的关注。拥有600 多家火锅连锁店的小尾羊公司总经理雷宏曾经告诉陈华:“餐饮的格局也在走向高端产品,高端产品的基地建设迫在眉睫,离不开优质的种羊。超群种羊场的杜泊种羊质量和规模,让我眼前一亮,我们希望与超群公司建立长期战略性的合作伙伴关系。”
为了满足市场对杜泊种羊不断增长的需求,2008年7月陈华在天津大港油田团泊注基地成立了天津奥群牧业有限公司,专门开展纯种杜泊绵羊的选育工作。基地占地四百多亩,拥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和生物工程实验室,与澳大利亚 HVD 专业育种公司、中国农科院畜牧研究所、新疆农垦科学院等院校合作成立了中澳肉羊研究中心。近日,记者驱车在这里采访时了解到,陈华的杜泊种羊已恢复增长达到接近 3000只,种群质量和规模位居世界第二,中国第一。
“我从事畜牧业20多年了,见的种羊场比较多,但像你这样全身心地把种育起来的不多。”今年5月,国家农业部畜牧业司副司长杨振海在考察天津奥群牧业有限公司时对陈华说。
现在国外绝大部分的品种,肉毛兼用型品种,我们都有引进,但引进的规模都比较小,多数100 多只羊,因为规模小,结果光是用,不选育,就不断退化,然后再引进,形成恶性循环。杜立新博士对记者说,“奥群羊场的群体规模大,又不断地选育,把最好的留下,辐射影响面就大。”
国家珍宝,必须重视。今年6月澳大利亚种畜行业董事局执行董事艾伦•巴龙应陈华的邀请来到中国天津杜泊种羊场,“看看我出口给她的羊变成什么样子了”。回国后,艾伦在给国际专业杂志的一篇介绍文章中写道:“在你一生中,偶尔你会遇到了一个超乎想像的重大发现,你会相信你发现了真正的珍宝。我在2010年6月的中国之行就有这样惊喜的发现,我在中国发现了一群高质量的白杜泊绵羊种群。”艾伦的惊喜之情溢于言表。
艾伦是陈华澳大利亚的合作伙伴。9年前,陈华从澳大利亚艾伦HVD 育种公司引进了一批在杜泊绵羊种羊。据艾伦介绍,多年来,许多的种畜出口中国,澳大利亚出口商最大的担心之一就是中国进口种畜者所表现的相关知识不足。因此,在澳大利亚,人们仅凭这一点就会相信这些进口项日和种畜抵达中国就会面临失败的命运。
“在来中国之前我已听到很多有关中国种羊企业经营不成功的实例,因而访问前我并没有抱很多期望。”他在致中国驻澳大利亚大使信中写道,“然而,我惊喜地发现陈女士的种畜场不仅欣艾伦是陈华澳大利亚的合作伙伴。9年前,陈华从澳大利亚艾伦HVD 育种公司引进了一批在杜泊绵羊种羊。据艾伦介绍,多年来,许多的种畜出口中国,澳大利亚出口商最大的担心之一就是中国进口种畜者所表现的相关知识不足。因此,在澳大利亚,人们仅凭这一点就会相信这些进口项日和种畜抵达中国就会面临失败的命运。
“在来中国之前我已听到很多有关中国种羊企业经营不成功的实例,因而访问前我并没有抱很多期望。”他在致中国驻澳大利亚大使信中写道,“然而,我惊喜地发现陈女士的种畜场不仅欣欣向荣,而且畜种质量达到世界级的选育水准,达到这个水准即便是在发达国家都非常少见。”“不仅如此,陈女士还成功实践了集约化舍饲养羊的关键技术(就像饲养鸡和猪那样),在国外,获得这样的成绩都是不易的。此外,陈女士和她的团队还掌握和运用胚胎采集和移植技术,这些技术能够迅速提高种畜繁育数量及其基因价值。这是在西方最发达经济地区也不敢真正说他们能够做到。她对根据基因优势优选畜种原则的有效掌握,和对于这些原则的成功运用,使她跻身于世界上只有少数育种者能够进入的精英俱乐部。”“陈女士经营的这个成功的种畜场是个特例。”
艾伦还在上述文章中强调,“陈华在掌握白杜泊绵羊选育技术和技巧方面的成绩令人震惊。
事实上,她创造了真正具有国际价值的种群,进而为中国创造了真正的基因价值(财富)”。“任何国家都不应该让它们承受任何风险。它们是自然的国家珍宝,必须被加以重视。”
最近,陈华的杜泊种羊已经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8月,天津市畜牧局对天津奥群牧业有限公司杜泊绵羊种羊场进行了验收,并核发了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这意味着作为全国最大的纯种杜泊种羊生产基地,天津奥群牧业有限公司终于有了合法身份。9月,通过了专家鉴定,杜泊种羊终于被列入国家引进品种羊目录。
目前,在成功进行杜泊绵羊种羊选育的基础上,陈华正在致力于配套系种羊“澳洲白”绵羊品种基因和相关核心技术的引进。她告诉记者,“澳洲白绵羊品种是澳大利亚第一个利用科学基因测定手段培育出的、专门与杜泊绵羊配套的、粗毛型的中、大型专门化肉羊品种。”现在国内本地绵羊8个月可屠宰,胴体重大约14—16 公斤左右,用杜泊绵羊杂交本地绵羊后胴体重可达20—22公斤,相差6公斤,按北京的价格,光体重方面就可增加 180元的收入。如引进“澳洲白”绵羊品种后进行三元杂交,胴体可达 23—26公斤,比国内本地羊胴体增加9—12公斤,三元杂交后可增加养殖户收益300元左右,如果加上质量的差异和皮张的提高,价格相差会更大。
引进的配套系种羊基因和相应的核心技术,让陈华的种羊场更具有核心竞争能力。在此背景下,不仅需要引进好的品种,引进配套系种羊后的选育提高就显得更为重要。
“从国家基因安全考虑,目前只有水稻基因完全掌握在中国人手里,畜牧方面,猪、鸡行业发展比较早,其配套系基本被国外育种企业所垄断。如果有一天人家控制这些配套系种畜禽的出口,就会影响中国的猪、鸡、蛋生产水平。羊产业今后发展起来了,也会面临同样的问题。”杨振海说,陈华做种羊育种11年,优化种质资源,做了很多国家应该做的事,应当支持。
引进品种后的选育提高,除了传统的选育手段外,天津奥群正在开展与中国农科院畜牧研究所的合作。杜立新博士告诉记者,国外育种公司除了肉眼选、测体重外,都做活体背膘、眼肌测定,而且群体大,积累数据后用统计方法估计其遗传价值的高低,然后进行选择。奥群日前选育与国外同步,已经是很大的进步,在国内已属一流,但需要飞跃。经过用B超测肌肉情况,之后再测基因型,结合之前的选育工作和基础,就可以选出最好的种公羊。做到这一步,我们就可以不客气地说,我们在全球范围内的选育水平都是一流的。
风雨过后见彩虹。有了国家的大力支持,加上与相关科研院校的合作,陈华对天津奥群牧业的发展前景更加充满信心。“我们很有可能在肉羊产业方面打破畜种资源长期以来被国外垄断的局面,改变‘引种—一退化—再引种——再退化’的被动现状,开创由中华民族自己控制和提升的种质资源,为中国养羊产业生产力的提高提供最有效的基因支持。”陈华对记者说。
(原载中国企业报/2010 年/10 月/18 日/第 001 版)
相关链接:
澳白和羊的培育者陈华:从基因走向餐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