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王明宇公馆:见证历史的文化瑰宝


2025年02月16日 09:11     美中时报
字号:较大   适中



       沈阳大东区——位于沈阳市大东区如意五路14号的王明宇公馆,是一座独具历史价值的建筑,它不仅以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精美的设计吸引了众多目光,更因其背后承载的历史故事,成为了沈阳城市记忆的重要一部分。


       王明宇公馆建于民国初期,占地面积5190平方米,建筑面积3260平方米,至今依然是大东区民国时期建筑中规模最大、设计最为独特的一处历史建筑。公馆的正门高大气派,主体建筑为“U”字形二层楼房,采用蒙古包式屋顶,前后设有宽敞的走廊,楼后还有十余间颇具气势的蒙古包式平房及风格别致的内部花园。花园中的精美廊柱、围墙与石墙至今依旧保持着原貌。


       然而,王明宇公馆的价值远不仅限于其建筑风貌,它更是民国时期政坛风云人物王镜寰(字:明宇)的历史见证。王镜寰曾任奉天政务厅厅长、外务署署长,以及奉海铁路公司的总办,是张作霖、张学良父子的得力助手。在20世纪20年代,张作霖和张学良为打破日本对东北铁路的垄断,发起了奉海铁路的建设,而王镜寰则承担了重大的责任。


       为了便于监督奉海铁路的建设,王镜寰将公馆选址在当时的贫民区,靠近奉海铁路的始发站——沈阳东站。这个位置,虽然远离市区,被认为偏僻简陋,但也因紧邻工地,成为了监督工程的最佳地点。王镜寰常常站在公馆的楼上,注视着铁路的点滴进展。奉海铁路成为他与这座公馆之间深厚纽带的象征。


       王明宇公馆又被称为“总办府”,其建筑设计别具匠心。整座建筑平视呈“凹”字形,俯瞰则呈“器”字形。院墙由大块毛石和红砖砌筑而成,拱券式院门两侧设有十余间青砖门房。主楼与厢楼通过曲折的檐廊和宽敞的木质楼梯相连,形成了相通的楼群布局。四座独立的慢坡屋顶铺设水泥瓦,构成了“协和式”设计,尽显匠心独具。廊柱之间以宝瓶式护栏连缀,优雅而庄重,这些独特的建筑风格至今仍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岁月的流逝,王明宇公馆的意义不断升华。2008年,王明宇公馆被列为沈阳市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城市历史文化的一部分。如今,公馆内设有王明宇纪念室,纪念这位为东北铁路建设和地方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历史人物。纪念室中,一幅王镜寰身着外交官服的油画像尤为醒目,这幅画经历了近八十年的辗转漂泊,最终回归到公馆,成为历史变迁的见证。


       王明宇公馆不仅记录了一位家族人物的历史,更铭刻了一段波澜壮阔的时代记忆。作为奉海铁路的总办,王镜寰的公馆不仅是他的私人住所,更是他倾注心血的铁路事业的象征。奉海铁路的建设,打破了日本对东北铁路的垄断,成为中国自主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具有历史性的意义。王镜寰的贡献不仅体现在铁路建设上,他还创办了东北银行、东方商栈、太平木业公司,为铁路建设提供了资金和物资支持。


       奉海铁路的全线通车,让中外人士为之惊叹,这条铁路成为抗衡日本南满铁路的重要象征,也让王镜寰成为了这一历史时期的关键人物。而王明宇公馆,则是这一历史的重要见证,承载着家族的荣光,见证了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


       作为沈阳市的历史文化瑰宝,王明宇公馆的建筑风貌和背后的历史故事,无疑为沈阳的城市发展注入了一份独特的历史厚度。它不仅保留了清末民初的建筑风格,更是一个时代的象征,提醒我们珍视那些曾经被遗忘的荣耀与沧桑。


       相关链接;


       创新防火技术助力洛杉矶灾后重建:王明宇孙女王琼博士团队设计水帘保护系统


 
 
 
 
 
 
 
 
 
 
 
 
 
 
 
 
 
分享按钮
 
评论 请在下方区域中输入……
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