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3月26日上午,以“中国思想史上的第一次启蒙”为主题的《先秦思想史:从神本到人本》新书发布会与讲座在上海图书馆东馆举行。
据主持人上海美学学会副秘书长孙沛莹介绍,《先秦思想史:从神本到人本》是上海交通大学人文艺术研究院访问教授、上海市美学学会会长祁志祥教授独立完成《中国美学全史》后转战中国思想史领域的第一项标志性成果,是对重写中国思想史的一次探索和尝试。全书84万字,由祁志祥教授一人独自撰写,广采博览,自出机杼,不仅在中国思想史现有著作中体量最大,而且从谋篇布局、框架结构到材料拓展、个案研究、基本结论都有许多独创和突破。
启蒙"的本义是开发蒙味、清除荒謬、发现真理。祁志祥教授在讲座中认为,在中国人文思想领域,曾经发生过六次启蒙,它们依次出现于周代、六朝、明清、近代,五四时期与邓小平时代。祁志祥说,启蒙的对象分别是夏商的神本蒙昧主义、汉代的"性善情恶"论和"性三品"说、隋唐宋元以儒家道学-理学为代表的唯理性主义,以及整个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下的荒诊悖理的纲常伦理体系。“五四"运动的启蒙对象是古代"奴隶道德",邓小平时代的启蒙对象是现代"极左"思潮。
本次讲座祁教授重点讲了周代的启蒙。他认为,周代是中国思想史上第一个启蒙时期。这种启蒙,集中表现为对上古神本概念的祛魅与对人自身作用、地位、本性的觉醒。具体表现为周代以“天”代“帝”,作为至上神,进而由“人”定“天”,由民意决定天意,走向重人轻天,同时并不唯天是从,而是从对“天”的迷信走向怀疑,更相信人力、道德在决定个人命运和国家事务中的作用。于是,道德地位在周代极大提升,以“孝”和“德”为代表的道德概念在周代极大丰富,德治文明凸显为周代的显著特征。这些观点都表现在他的《先秦思想史:从神本到人本》新著中。
在互动环节,祁教授回答了听众的提问。
最后,参加讲座的听众排队请祁志祥教授在新书上签名留念。
相关链接:
重写中国思想史高端论坛暨《先秦思想史》新书发布会在上海举行
祁志祥:《先秦思想史》的七大特征
王宁:祁志祥《先秦思想史》刷新中国思想史学既定格局、推进学科史更新
专访祁志祥:重写中国思想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