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好,香港会更好


2018年12月04日 01:24    来源:中国报道

       2018年11月5日至16日,由国家外国专家局、香港培华教育基金会、京港人才交流中心有限公司举办的第91期中高级公务员经济管理研讨班在香港举行,完成了为期两周紧张有序的专题学习培训。


       整个培训学习活动,由国家外专局所属京港人才交流中心有限公司总协调,霍英东先生生前创立、霍震寰先生负责的香港培华基金会全额资助,香港大学统筹安排,主要有专家授课、现场观摩、交流讨论等环节和形式,培训共10节讲座,10次参访交流。


       专家授课以香港大学师资为主,培训课程安排内容新颖、科学合理、紧凑有序,专家教授授课内容丰富,紧密结合国家时势、政治、社会、经济等时代问题,从香港的百年风云和历史沿革、社会体系建设到一带一路创新发展,从香港政府管治、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发展创新和港人治港、与内地的开放合作和大湾区建设互通,涉及到政治体制、法制环境、投资贸易、旅游服务、社会福利、公益组织和住房保障等方面,内容丰富、涉猎广泛,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指导性、针对性和实用性。


       在港短短的十来天培训学习和近距离接触,使我们对香港有了更深层的认知和了解。追溯香港历史,不仅感受了近代香港人民在港英政府管治下,心系祖国、万众一心、同仇敌忾、砥砺前行、英勇抗争、开拓奋进的辉煌创业史。同时,对老一辈港人和创业者广为传颂的包容共生、自强不息,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狮子山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感悟。但是,让人感到欣喜和振奋的是,香港回归祖国20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新一届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世界格局呈现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下,中央政府在坚持“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基础上,对香港未来雄襟万里、包容并蓄的博大胸怀,以及通过主导“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加速推进大湾区建设,继而助力香港持续繁荣的深切关乎和不懈努力。这些都有力提振和笃定了香港社会对“香港明天更美好”的坚定信心。


       回首100多年前开埠之际,香港作为一个偏远小渔村总人口只有5200多人。历经上世纪1950年代至80年代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浪潮洗礼,香港和台湾、新加坡,以及日本和韩国5个亚洲地区一起进入发达经济体行列,人均GDP超过了2万美元,创造了经久不衰的“香江奇迹”。回顾香港经济腾飞的历程,不仅是华人地区经济发展的典范,也是全球范围内经济成功的范例。究其根本,香港百年沉浮和“香江奇迹”历程,不仅与祖国命运休戚相关、患难与共,荣辱一体,除了港人特有“狮子山”精神外,更加离不开祖国内地的哺育与支持。


       一是经济崛起滥觞于祖国成立初期。1842年清朝政府对外战争失败,因地缘政治原因,香港领域被分批割让及租借英国成为殖民地。凭着水深港阔的天然港,英国殖民政府开始建设货仓、码头等海港设备,香港踏上了转口贸易之路,港人也从此开始了寄人篱下的悲惨命运,历经战争洗礼和沧桑变幻,成为风雨中飘摇的一叶孤舟。时至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苦难深重的中华民族结束百年屈辱,香港也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和转机。1950年代,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列强亡我之心不死,悍然发动朝鲜战争,百废待兴、贫困交加的中国被迫兴师参战,并举国力打赢了以弱制强的正义之战。彼时由于战略物资被西方国家全面禁运,使香港成为战时的转运物资、征集资金、收集情况的唯一地点,从而奠定香港作为东亚航运中心战略地位同时,香港亦迎来了从转口港继而发展工业的重大机遇,初步实现了香港经济的崛起,同时成就了等一大批爱国进步的民族实业家。


       二是经济腾飞于祖国和平发展窗口机遇。上个世纪1960年代末期,由于不堪港英殖民政府压榨和迫害,港人群起暴动,港英政府被迫于1970年代初调整殖民政策,逐步吸纳华人参与管治和决策,港人得以短暂修养生息,迎来了一个相对公平稳定时期,工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1973 年由于受世界石油危机影响,香港经历了一次经济大衰退。但刚刚到来的1972年中美建交,给香港发展带来新的历史机遇和窗口期,自1974年开始了长达20多年的高速增长,为香港经济腾飞奠定了基础。1980年代初,世界发达经济体普遍出现衰退,各大工业国采取激烈的保护主义,一度造成香港产品出口困难剧增,加上香港前途问题令投资者信心大减,经济全面陷入低潮。直到1984年12月19日,中英两国公布《联合声明》,明确了香港特区“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方针以及50年不变的承诺,拨云见天日后香港经济再次焕发生机。加上内地改革开放伴生释放的红利,在内地经济蓬勃发展影响和带动下,香港转口贸易迅速大幅回升,金融服务业借机快速发展,香港经济逐渐从工业主导转型为金融中心。


       三是经济稳固于祖国日益强大有力支撑。1997年7月,香港庆祝回归的喜庆气氛尚未消散,亚洲金融风暴便已黑云压城。由美国资本大鳄索罗斯发动,肇始于泰国的亚洲金融风暴迅速席卷香港。长期以来,由于香港实行的是自由主义经济政策,港英政府的“积极不干预主义”使得在1997 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中,国际游资有空可钻, 疯狂炒卖沽空港元。1997年7月中旬至1998年8月,国际金融炒家三度狙击港元,在汇市、股市和期指市场同时采取行动。面对以美帝为首的国际金融炒家猖狂进攻,在中央政府的强力支持下,香港特区政府决定予以反击,顶住了国际金融炒家空前地抛售压力,挽救了股市,有力地捍卫了港元与美元挂钩的联系汇率制度,保障了香港经济安全与稳定。在2001年开始的全球经济放缓大背景下,香港经济明显放缓,1997年至2002年平均每年经济增长为1.9%。又是在中央政府的鼎力支持下,以及经济高速发展的中国大陆影响和带动下,香港及时消除“非典”不利影响,自2003年下半年起经济全面复苏,并且连续多年经济增长保持在6%以上。2008年香港更是在与中国内地一起风雨同舟、联袂出击、奋力突围,再次将美国次贷危机触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动荡不利影响降到了最低,较好实现了经济平稳着陆和持续增长。


       历史和实践反复证明:日益强大的祖国内地,为香港经济崛起、起步腾飞,以及稳固发展、持续向前、繁荣昌盛,提供了无可替代、不可或缺地强有力支撑。“祖国好,香港会更好!”。我们在深切期盼香港能够更加积极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更好发挥在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建设中的区位优势和引领带动作用基础上,能够更加深度融入祖国襁褓,依托中国内陆广阔的空间和资源优势,凭借香港目前仍然保持有较强竞争力的航运中心、金融中心、贸易中心和专业服务优势,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征程中,腾笼换鸟、华丽转身,用今天的社会积淀置换出未来香港繁荣昌盛、永续发展的更大空间和纬度。


作者:陕西省机关事务管理局赵少杰



分享按钮
 
关于我们招聘英才网站大事记美中时报(电子版)广告服务 - 网址导航
美中时报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