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亮色”:刘文海新著《陕北历史文化名人堂》出版


2024年10月12日 06:39     当代中国出版社    张喆 刘文海
字号:较大   适中



       壹、内容简介


       陕北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人文厚重,历代名人辈出。历史上的陕北,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一个重要发祥地,是历代中原王朝的一个边防重地,是华夏各民族文化的一个交融之地,是多次农民革命的一个重要策源地,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个圣地。这是一块历史厚重的土地,传统凝重的土地,英雄辈出的土地,红色革命的土地。中共延安时期,美国著名记者斯诺在其名著《西行漫记》中,曾感慨地说:“走进陕北,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中华民族文化!”1948年3月23日,毛泽东率领中共中央纵队来到转战陕北的最后一站——吴堡县岔上镇川口村,打算离开居住了13年的陕北,前往华北的西柏坡。渡船安全到达黄河东岸的山西省临县碛口镇高家塔村的河滩上,毛泽东下了船,最后一次久久凝望陕北大地,深情地说:“陕北是个好地方!”


       国有史,方有志,家有谱。地方志是一个地方的“家谱”,是一地之全史、一方之百科全书,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块瑰宝,更是历朝历代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根本的自信。而文化自信,说到底就是这个国家(或地区)、这个民族的历史文化中有多少“亮色”——伟大的祖先、伟大的人物、伟大的事迹、伟大的言论等。为了宣介陕北历史文化,增加世人尤其是陕北大、中、小学生,对陕北这块土地的了解与认知,提高陕北人民文化自信,增加作为陕北人的自尊与荣耀,特以社会公益模式开办陕北历史文化名人堂,并同时出版《名人堂》图书。


       《名人堂》,拟以图书的形式介绍陕北历史文化名人78位,其中主籍(籍贯为陕北人)名人49位,客籍(外地人在陕北)29位。图书内容主要为陕北历史文化名人的画像及事迹。人物画像委托西安美院青年画家张喆先生创作,人物事迹由刘文海博士撰写。


       贰、作者简介


       张喆  男,汉族,1986年10月生,甘肃省天水市人,青年画家,擅长水墨人物肖像绘画。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获艺术硕士学位,现为西安美术学院教师,当代陕西研究会艺术创作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陕西国画院青年画院画家,西北大学中国西部书画研究院研究员。代表作品有《晴天暖阳》《陕北娃》《中央红军到达吴起镇》《瞿秋白与鲁迅》等,曾多次举办集体或个人画展。


       刘文海  男,汉族,1964年12月生,陕西省榆林市横山区人,1994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科学技术哲学博士学位,曾长期在中央国家机关多个部委工作,现任重庆市地方志办公室主任。专著有《技术的政治价值》(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发达国家社会保障制度》(时事出版社2001年版),《中国风险投资战略与制度》(与李艺女士合著,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版),《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研究》(地震出版社2006年版)等;并在《中国社会科学》《人民日报》《求是》等学术杂志、报刊等公开发表各类学术论文约200篇,约150万字。曾为多个高校兼职教授(研究员),曾担任多个国家级学会或协会理事、常务理事、副会长等社会兼职。主要学术研究领域有科学技术哲学,就业、社会保障和收入分配,社会事业发展和政府建设,以及陕北历史文化等。


       叁、目  录


               伏 羲  

               黄 帝  

               彭 祖  

               禹(大禹)

               晋文公  

               吴 起  

               蒙 恬  

               扶 苏  

               董 翳  

               李 广  

               吕 布  

               赫连勃勃

               花木兰  

               宇文恺  

               梁师都  

               尉迟敬德  

               李 白  

               杜 甫  

               柳公权  

               浑 瑊  

               李 益  

               许 棠  

               拓跋思恭

               杨 信  

               李继迁  

               李元昊  

               杨 业  

               折赛花  

               种世衡  

               胡安定  

               范仲淹  

               狄 青  

               张 载  

               张 咏  

               沈 括  

               晁说之  

               韩世忠  

               刘光世  

               李显忠  

               李 杲  

               薛文周  

               马汝骥  

               余子俊  

               涂宗濬  

               王 琼  

               曾 铣  

               惠世扬  

               王嘉胤  

               高迎祥  

               李自成  

               张献忠  

               孙可望  

               李定国  

               杨素蕴  

               薛柱斗  

               赵良栋  

               刘厚基  

               李娓娓  

               李 棠  

               王雪樵  

               谢子长  

               刘志丹  

               李子洲  

               李鼎铭  

               杜斌丞  

               张季鸾  

               刘含初  

               李健侯  

               曹颖僧  

               李有源  

               郝树才  

               韩起祥  

               马健翎  

               慕生忠  

               高景德  

               柳 青  

               路 遥  

               牛玉琴

               后 记


       肆、插图展示


       伍、精彩摘录


       伏  羲


       在我国远古“三皇五帝”历史传说中,“三皇”(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以及“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中的黄帝,可指一个具体的人,但更多的是一个部落首领的概念,也可泛指一个时代。“伏羲时代”(约公元前5600年至公元前3800年,含女娲时期)传18世73代,持续约1800年。


       伏羲,全称太昊伏羲。生卒年不详(一说出生于约公元前5580年),风姓,又作宓羲、庖牺、包牺、伏戏,亦称牺皇、皇羲、太昊(皞),或称黄熊氏,华夏族,相传为成纪人(属今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籍),燧人氏之后,神农、黄帝之前的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上古三皇之一、百王之先,中国古代神话中人类之始祖,中国古籍中最早记载的王。《楚帛书》记载其为创世神,是中国最早的有文献记载的创世神。《史记》中称伏牺。后世文献中又与太昊、青帝等诸神合并,称“太昊伏羲氏”。亦有青帝太昊伏羲(即东方上帝)一说:因有木德之瑞,故又称青帝,是五天帝之一。伏羲成为华胥氏部落首领后,徙治陈仓(属今陕西省宝鸡市)。后定都于陈地宛丘(属今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县),故今河南周口市被称作“羲皇故都”。传说伏羲有神圣之德,团结统一了华夏各部落,并封禅泰山;又取蟒蛇身、鳄鱼头、雄鹿角、猛虎眼、红鲤鳞、巨蜥腿、苍鹰爪、白鲨尾、长须鲸之须,创立了中华民族之图腾“龙”。中国人为“龙的传人”之说由此而来。他还根据天地万物的变化,发明了占卜八卦,创造出最古老文字,结束了人类“结绳记事”历史;传播彩陶文化、玉石文化、龙文化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并创造历法、任命官员、区别姓氏,教民渔猎、驯养家畜、烹饪食物,制定婚嫁仪式,始造书契,发明陶埙、琴瑟等乐器并创作曲子等。又相传,伏羲的形象为人首龙(一说蛇)身,因而被后人称为龙祖。他与女娲是同母异父兄妹(一说为同一氏族,无血缘关系),遵上天之意成婚,生儿育女,才使得在史前大洪水中遭灭顶之灾的人类得以延续。他在位14年后去世,女娲继立,废除旧的群婚制度,实行以女人为主体的对偶婚姻,首创一夫一妻婚姻,开婚姻制度之先河。伏羲和女娲对中华文化和华夏文明进步做出巨大贡献。伏羲首创的龙文化是维系中华民族众志成城的精神纽带,成为民族传统、民族感情、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后世的炎帝、黄帝和蚩尤等都是伏羲的后代,炎帝与黄帝结盟逐渐形成了华夏族——亦称“中华儿女”。每个中国人和世界各地的华人,都是伏羲之后代。


       全国各地有大量关于伏羲神话传说,多地有“伏羲故里”之称。其中,陕西延川县伏羲故里传说颇具特色。相传太昊伏羲氏在黄河乾坤湾“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始作八卦”。今延川县土岗乡黄河岸边的伏义(義)河村,据清《延川县志》记载:该村原名伏羲河村,村中有伏羲庙。村附近有山名“圣览山”,相传伏羲经常在此山俯视黄河,极目向东远眺。今国家黄河蛇曲地质公园主景区——延川乾坤湾景区内,有当代新立的伏羲雕像,以及传说中的伏母寨等遗迹。邻近的宜川县境内黄龙山脉(古称梁山)中有座“盘古山”,以及明清时期的盘古庙遗址。这表明,黄河中游地带、陕北黄土高原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摘自《陕北历史文化名人堂》


 
 
 
 
 
 
 
 
 
 
 
 
 
 
 
 
 
分享按钮
 
评论 请在下方区域中输入……
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