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毓周《宇宙之魂》:涌现的艺术与艺术的涌现


2024年12月17日 06:52     美中时报    范毓周
字号:较大   适中

       艺术作为人类创造的精神写照,自古以来就是人类对于宇宙本质与生命意义的镜像呈现、是艺术家情感与思想的独特表达。在艺术不断变革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不断有杰出的艺术家敢于打破常规,以全新的视角和理念创造出因应时代需求的艺术杰作。我在前人艺术变革精神的感染和时代需求的感召下,以全新的理论思考和创作方式创立了涌现主义艺术,《宇宙之魂》系列作品是我在这一背景下所创作的一组系列作品。



       在艺术与哲学、科学的交汇点,当代最新的哲学认知和科学理论“分形”、“混沌”和“涌现”理念如同一股强劲的潮流,提供给我探索宇宙的深邃与艺术创新的无限可能,通过《宇宙之魂》系列作品的创作,我从分形、混沌与涌现的最新哲学认知和科学理论角度对宇宙本质的认识转化为全新的艺术理念,并以全新的方式捕捉并表达宇宙的无比壮丽与无线神秘,产生对于宇宙认知的深刻反思与无限想象,从而创造出一种全新的艺术表达体系“涌现主义艺术”。


       我在进行艺术创新变革的历程中,曾从中国文化中的道家“大象无形”、佛家的“相由心生”和儒家的“忘形得意”和《易经》的“阴“、”阳“对立、博弈、转化和融汇关系中对宇宙洪荒进行过摄入思考,并用这些哲学认知构成我的”《大象无形:心境》系列作品,以记录疫情大爆发中人类的心里感受,并用宏大的“大象”抽象图景表达对于宇宙的变化万端本质的通透哲学认知,希望通过哲学认知转化为艺术图景给人们以战胜疫情的勇气与信心。疫情中对于病毒流行期间应用复杂系统对疫情流行与控制的研究启发我对分形、混沌和涌现的哲学认知与科学理论进行关注。逐步对于宇宙实质的哲学认知和科学理论有所认识,给我的《宇宙之魂》系列作品带来了新的美学理念和创作灵感,构成我后来进行艺术创新和构想这一系列作品的美学思想基础与哲学思考内涵。我对“分形”、“混沌”与“涌现”哲学认知与科学理论做了系统学习与研究,使我认识到宇宙是一个浩瀚无垠的时空舞台,更是一个充满分形与混沌的奇妙世界,其内在的运行规律与外在的壮丽景象,无不蕴含着分形与混沌交互影响的涌现景象。分形,意味着宇宙中的每一个部分都蕴含着整体的缩影,无论是星系的旋转、行星的轨迹,还是微观粒子的运动,都遵循着相似的规律与模式。而混沌,则正如蝴蝶效应所揭示的那样,揭示了宇宙中的不确定性与随机性以至于使每一个微小的变化都可能引发巨大的影响。这种分形与混沌的交织演化与涌现,构成了认识宇宙独特魅力与奥秘本质的哲学认知,构成我的全新的美学理念。在这种哲学认知思考和创作灵感的驱动下,我《宇宙之魂》中运用水墨这一古老而深邃的艺术媒介,捕捉这种分形与混沌交织的宇宙本质,促成对于宇宙之魂从简单到复杂、从微观到宏观的创作涌现过程。


       分形与混沌的哲学理念与科学理论对我进行艺术创新的启迪是多样而深刻的。它们不仅为我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灵感,还推动了艺术形式的创新与发展。分形理论的自相似性与细节丰富性,应用在艺术中会使艺术在细节上异常丰富。随着图像的放大,不仅不会丢失细节,反而会看到越来越精细的结构。使我可以利用分形原理创作出具有无限嵌套结构的作品,这种结构的嵌套性使画面产生极大的丰富性。


       从哲学认知和科学理论角度看,混沌是无序与有序的交织。混沌理论强调宇宙中的每一个事件、每一个存在都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从而揭示了宇宙中的变化具有不确定性与随机性。在混沌系统中,微小的初始条件变化都可能引发巨大的影响。这种“蝴蝶效应”使我意识到宇宙演变的复杂性。混沌理论强调无序、非线性和复杂性,应用在艺术上可以打破传统艺术的规则性和对称性。从哲学上看混沌并不是纯粹的混乱,而是在无序中蕴含着深刻的演化过程。混沌理论对于艺术是一种可以促成创造多元且变化多端艺术形态的全新美学理念。通过混沌的哲学原理可以打破传统艺术的边界,引发我对艺术创新从更多可能性角度进行深入的观察与思考,寻求更加丰富多彩的全新表达方式。这种混沌特性从哲学层面深深影响了我的艺术创作。


       从哲学和科学角度看,分形与混沌又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混沌与分形的交织,构成了宇宙独特的魅力与奥秘。它们在艺术中的应用并不是孤立的,在艺术创作中可以相互融合共同构建更高层次的复杂美感。分形与混沌融合的哲学认知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艺术创新灵感和可能性,可以推动艺术形式的创新和变革。分形与混沌的理论正在为我们提供全新的哲学认知视野,是我对拓展新的认知维度与创作方式有了进一步的提升。这些理论思考的启迪就是我创作《宇宙之魂》的灵感源泉。


       涌现理论则是更强劲的潮流,引领我深入探索宇宙的深邃与艺术的无限。作为这一新兴艺术流派的创立者,我通过《宇宙之魂》系列作品,试图从哲学认知和科学理论角度重新审视艺术的最高价值在于捕捉宇宙的本质与奥秘。当前席卷国际艺术节的艺术变革将应将分形与混沌的宇宙本质哲学认知、科学理论与涌现主义的艺术理念融为一个大的体系,以艺术的形式来表达对宇宙的壮丽与神秘的哲学认知与科学认识,提供人们深刻认识宇宙的本质与宏大景象。


       基于上述理论认识,我摒弃了传统艺术的具象表达,转而追求一种超越形态与色彩的抽象化精神层面的创作涌动。随着创作的深入,我逐渐形成了兼具分形与混沌及其相互关系的涌现主义艺术,强调艺术作品应从系统的复杂性中涌现出来,艺术的新颖、连贯且不可还原于组成部分才是基于哲学和科学认知的新的艺术形态。


       在创作《宇宙之魂》系列作品时,我力求分形与混沌的哲学理念贯穿于艺术创作全过程。我选择了水墨这一传统媒介,并非仅仅是为了追求其独特的韵味与美感,而是要借助水墨的流动性与渗透性,模拟宇宙间能量的流动与汇聚,运用分形原理,通过水墨的渗透与扩散,在宣纸上形成自相似的结构。这种结构既是对宇宙分形特性的模仿,也是对艺术创作中自由与即兴的追求。追求一种超越形态与色彩的哲学精神层面的涌动。


       在《宇宙之魂》的创作实践中,我还借鉴了混沌理论中的随机性与不确定性,在创作时通过极其随性的笔触,不加人为预设进行任意点染和留白,使水墨在宣纸中自由流淌和游走,以便使所有墨色微粒都如同系统中的基本单元,任由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产生出自由的灰度变化,从而涌现出一种类似爆炸般的图景。这些效果在视觉上虽然粗看呈现出一种混乱无序的美感,但仔细观察,却能发现其中隐藏着一种微妙的秩序与规律,这种秩序与规律正是混沌理论中“有序中的无序”与“无序中的有序”的哲学原理的生动体现。这种非预设、非控制的创作方式,正是对哲学与科学的混沌精神的艺术体现。


       在创作和思考过程中,我逐步体会到,在《宇宙之魂》中,通过水墨与宣纸之间自发性、随机性的非线性复杂作用,可以率先以涌现哲学理念进行艺术创造性探索,使创作过程本身构成一种涌现过程。从而构成宇宙涌现现象的最好体现。


       作为引领国际《易经》研究当代化的学者,我还意识到这种艺术涌现最能体现中国古典哲学经典《易经》中强调的阴阳对立、博弈、转化和融汇的宇宙大道原理。如果把水墨的“黑色”看作“阴”,而把“留白“看作”阳“,使其在交互融合、映衬中呈现出各种复杂多变的不同灰度的墨色恰恰是让水墨模拟宇宙间阴阳能量博弈、转化过程与能量的流动与汇聚的最好艺术方式。我深深体会到,运用《易经》的哲学原理处理涌现主义艺术实际上是最能揭示宇宙瞬息万变和变化无穷的精神实质的写照。同时,我通过墨色的浓淡、干湿、快慢等变化,营造出一种超越时空的宇宙态势氛围,使观众在欣赏作品时,能够感受到一种来自宇宙灵魂深处的神秘与震撼的哲学感悟。我在创作《宇宙之魂》过程中,深切感受到每一滴墨水的落下,都仿佛是宇宙中一颗星辰的诞生或消亡,每一次笔触的游走,都是对宇宙间复杂关系的微妙即时涌现。这种非预设、非控制的创作方式,正是涌现主义艺术的核心价值所在,即“让艺术在自然的流动中,自行涌现出宇宙的本质与奥秘”。


       宇宙,作为一个宏大的生命体,其内部的每一个组成部分都在不断地生长、变化、消亡,而这一切的背后,是宇宙之魂的驱动与引领。我在创作过程中深刻感受到,《宇宙之魂》不仅是对宇宙物质层面的探索,更是对宇宙精神层面的哲学追问。我试图通过作品,传达一种对宇宙生命力的敬畏与感悟。我的作品,正是对这一宇宙之魂的哲学捕捉与艺术呈现。这种艺术意境超越形态与色彩的限制,直指宇宙的本质与生命的真谛。我希望通过这些作品,激发人们对于宇宙、生命、存在等问题的哲学与科学思考,引导他们以更加开放与包容的心态,去感知与理解这个复杂而神秘的世界。


       从分形与混沌到涌现主义,我的艺术创作之路,是一场对宇宙本质与艺术真谛的深度哲学呈现的探索。我深知艺术不仅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是对宇宙万物变化本质哲学认知的深刻理解和感悟。,如果问到通过《宇宙之魂》的创作,我对涌现主义艺术《宇宙之魂》的创作有何更深切的感受,我可以简要的回答,在创作《宇宙之魂》的过程中,我真正体会到艺术与哲学、科学的相互融合与促进是当今AI时代最重要的创新之路。哲学认知和科学理论为我提供了理解宇宙的理论与方法,而艺术则赋予了我表达宇宙之美的语言与情感。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推动我向更深层次的宇宙探索与艺术创新迈进。同时我也意识到,艺术不能仅仅在纯粹的视觉感受,应该促使人们对宇宙万物变化本质的思考与感悟。我试图通过《宇宙之魂》的创作和展示将这种感悟传递给每一位观赏的人,让人们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宇宙的壮丽与神秘,可以认识到人类认知宇宙的无限可能与对生命意义的深刻反思。


       艺术的力量能使人们跨越时空的界限,连接起每一个对宇宙充满好奇与敬畏的心灵,共同探索宇宙的奥秘与生命的真谛。艺术的创新与变革永无止境。在未来的岁月里,在艺术与科学的交汇点上,我将继续前行,用涌现主义的艺术语言,描绘出更多关于宇宙与生命的壮丽画卷。我将继续深化涌现主义艺术的探索与实践,进一步推动涌现主义艺术的国际化,通过更多富有创意与深度的作品,引领国际艺术的创新与变革。提供更高层次的作品启迪人们从全新的哲学认知、科学理论与艺术的启迪感悟宇宙的实质与人生的意义。同时我也希望通过我的作品,激发人们对于艺术、科学与哲学做更多的探索与认识,积极拥抱未来,为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贡献力量。


2024年12月18日写于深圳范毓周艺术馆




       范毓周教授简介


       祖籍苏州,出生于开封市现居于北京,中国国际著名跨界艺术家,涌现主义水墨艺术创立人,中国国家一级美术师,东西方艺术家协会执行主席,欧盟中国委员会文化委员会执行主席,澳大利亚中国艺术节组委会副主席。


       主要个展:1996年应美国教科文基金会邀请在纽约帝国大厦举办《范毓周书画展》,2010年应联合国邀请在联合国总部举办《跨越6000年的文化传承:范毓周教授“汉字与中国文化”书法展》,2020年在北京三品美术馆举办《大象无形:范毓周当代“心境”水墨艺术全球巡展首展》。


       主要群展:2020年《中国抽象展2022》,2023年《中国抽象风格展》,2024年《追问:中国抽象2023-2024》。


       个人荣誉:2023年被网选为2022年度“全国艺术金融十大人物”,并先后荣获东西方艺术家协会终身成就奖、国际同心会国际艺术终身成就奖和日本国家画院亚洲水墨创新奖等奖项。


       范毓周多年从事甲骨文与古文字、出土文献、考古学、历史文化、文明探源与比较研究、唐代文学、美术考古与艺术史、农业史、武术文化、中医药与养生文化、书法与当代水墨艺术创作与理论多个领域研究。历任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和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中国特续发展研究中心特约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重点科研基地重大项日评审专家、国象社科基金评审专家、全国优秀博士论文评审专家、《世界太极拳蓝皮书》专家委员会顾问、少林國际截术文化节评委、《少林与太极》编委、郑州大学体育学院中原武术文化研究中心特聘教授、河南文学谈座教授、南京艺术学院、西北大学艺术学院兼职教授、河北美术学院特聘教授、南京农业大学液业文朗研究院莱职教授。并先后应邀在美国芝加哥大学、斯坦福大学、伯克利加州大学、洛杉可加悦大学、圣滋戈加洲大学、威菜大学、德克萨斯基督教大学、英国剑桥大学、伦敦大学、法国巴鞍寨七大学,滋馔商鲜彩光院、法兰西学院、德国海德堡大学、科隆大学、波恩大学、法兰克福歌德大学、德意志考古研究所、比科时鲁汶天主教大学、荷兰菜顿大学、意大利天主教圣心大学、澳洲墨尔本大学、泰考瑞大学、缘商粥懒象魚然与历史研究院等大学和科研机构讲学和研究,任高级研究员或客座教授。良幼学习书篱惹术,終缘稻伴未额。


       2010年受联合国邀请在联合国总部为第一个“中文日”沃與作安糖爆管。莫书靈修品曾在纽约帝国大厦联合国总部作个展,作品为联合国、欧盟总部和園內外众多葵术馆、博物馆与著名收激象收藏。



       相关链接:


       The Emergence of Art and the Emergence of Art: Fan Yuzhou's Comments on the Creation of His Emergent Artwork "Soul of the Cosmos"

   

       范毓周做客中国金融网:畅谈心境水墨艺术创新


       范毓周心境水墨艺术全球巡展北京展启幕


       范毓周当代心境水墨艺术全球巡展在北京启动


 
 
 
 
 
 
 
 
 
 
 
 
 
 
 
 
 
分享按钮
 
评论 请在下方区域中输入……
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