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少艺观察:特朗普提名的政府要员是否影响美中关系走向


2024年11月09日 03:19     美中时报    陈少艺
字号:较大   适中

       2024年11月5日,美国总统选举在万众关注中落下帷幕,唐纳德·特朗普以极大优势击败民主党候选人哈里斯,取得选举人票和普选票双赢的优异战绩,成功当选美国第47任总统,并将于2025年1月20日再度入主白宫。截至目前,其下一届政府内阁要员的人选已经基本确定。从已经提名或任命的内阁成员或其他重要岗位的人选来看,大部分是对华持有强硬立场的政界和经济界人士。然而,中国一些知名的政治学者却对此不以为然,认为美国的对华政策主要由总统一个人决定,其执政团队只是执行总统的政策而已,甚至觉得美中关系可以绕过国务卿。例如:2024年11月19日,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吴心伯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方是否要主动解除对卢比奥的制裁,要看卢比奥上任后在对华问题上的表现如何,“如果他能够调整自己的言行和对华问题的态度,这样我们才能重新考虑制裁问题。”他还补充道,中美之间的沟通并非只有国务卿才能做到,“如果美国新任的国务卿没有办法去跟中国进行对话,不能够到中国访问,那他该怎么完成特朗普交给的任务?”并补充道:“所以我们也不用担心会实质性地影响中美在外交层面的问题。”由此可见,中国政府或许会认为美中关系最终决策者是特朗普,只要搞定特朗普就可以,卢比奥只是美中外交政策的执行者,或许会尝试绕过卢比奥,直接寻求习近平与特朗普之间的私人互动,以此逼迫卢比奥去执行两国元首确定的外交政策。但是,即使两国元首确定下来的外交政策也需要国务卿去落实和执行,作为受到中国政府两次制裁的国务卿不能入境访问中国,这对两国关系的发展将是一个巨大的障碍。有鉴于此,本文将对特朗普第二任期已提名和任命的重要官员人选进行全面分析,尤其是评估关键部门(涉及中国)的重要官员上任将对美中关系产生何种深远的影响。



       一、对中国影响较大的美国政府部门


      在美国联邦政府中,多个部门的政策直接影响美中关系。以下是几个在美中关系中发挥关键作用的部门:


      1. 美国国务院(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State)


       国务院是美国联邦政府负责外交事务的行政部门,等同于世界各国的外交部。美国国务院是美国最庞大的政府机构之一,其行政首长为国务卿(Secretary of State),国务卿是美国内阁中仅次于副总统后的阁员。作为美国的外交事务主导部门,国务院的政策及国务卿的言行将对美中关系产生巨大影响。


       2. 美国国防部(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Defense)


       国防部是美国联邦行政部门之一,主要负责统合国防与陆海空军。国防部的行政首长是国防部长,依照美国法律由文官担任。负责国家防务和军事政策的国防部,与中国的军事对峙和地区安全问题密切相关。国防部长在处理亚太地区安全事务和对抗中国军事扩张方面发挥主导作用。


       3. 美国商务部(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Commerce)


       商务部是美国联邦行政部门中规模最大、主管面最宽的政府机构,也是承担经济、工业、贸易管理职责的重要部门,负责国际贸易、出口管制、贸易救济措施等。美国商务部负责国际贸易政策制定与实施,对中国实施的出口管制和贸易政策的制定都与此部门有关,商务部部长对中国企业制裁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4. 美国财政部(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the Treasury)


       财政部是美国联邦行政部门之一。财政部管理美国政府的收入及美国的金融、货币、经济、贸易和税收以及制订财政政策。财政部在经济制裁和汇率政策上拥有决定权,对美中之间的货币、金融等方面的交往产生深远影响。


       5. 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National Security Council)


       国家安全委员会(简称NSC)是由美国总统主持的最高级别的国家安全及外交事务决策机构,依据《1947年国家安全法》设立,自成立以来的主要任务是协助总统处理外交及安全事务并制定相关政策。作为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顾问机构,NSC对涉及中国的重大决策起到咨询和建议作用。


       6. 国家经济委员会(National Economic Council)


       国家经济委员会(也称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是美国总统办事机构之一。其成立于1993年,主要职能是就美国和全球经济政策向总统提供政策建议,在白宫政策发展办公室内办公,是总统行政办公室的一部分。国家经济委员会由若干政府经济部门和机构的领导组成,其政策决断影响着国家的经济。


       7.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Office of the United States Trade Representative)


       贸易代表办公室(简称USTR)是美国联邦政府的一个行政部门,美国总统行政办公室的一部分,负责在双边和多边的层面上推行美国的贸易政策。自1986年起,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每年发表特别301报告(Special 301 Report),用以“详细考察各国在保护知识产权上的力度和效果”。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的首长称为“美国贸易代表”,是一个和内阁同级的职位。美国贸易代表通过执行美国的贸易法律,在世界贸易组织、世界各地的每个区域性论坛上,同美国的主要贸易伙伴一起开展工作。


       以上部门及其领导人的立场和政策倾向将深刻影响美中关系的未来发展。下一届政府内阁人选中包含了被中国制裁的国务卿以及一些对华态度强硬的官员,可能会进一步恶化两国关系,甚至可能中断国防和外交方面的沟通。


       二、特朗普已提名或任命的要员对美中关系潜在的影响


       从已提名的特朗普第二任期关键机构要员的名单来看,这些人选大部门对华态度强硬,属于对华鹰派人物。以下对即将进入特朗普第二任期关键部门的重要人选及其可能给美中关系带来的潜在影响进行分析和评估:


       1. 国务卿:马可·卢比奥 (Marco  Rubio)


       美国国务卿是美国总统外交政策的主要顾问,负责策定美国政府的所有外交政策。同时,国务卿作为美国的首席外交官,其言行直接影响美国的对外政策方向。2024年11月13日,特朗普宣布提名联邦参议员马可·卢比奥出任国务卿。特朗普在声明中说卢比奥是一位“永不向对手退缩的无畏战士”。卢比奥是共和党内对华最为强硬的国会参议院的参议员之一,长期以来在议会中呼吁对中国采取强硬政策,作为两次被中国政府列为制裁对象的卢比奥在参议院期间倡导并支持多项制衡中国的政策,如推动《香港人权与民主法案》、对新疆维吾尔族人权问题的制裁等。卢比奥担任国务卿后,将可能强化对中国采取的孤立和遏制政策。他将可能扩大这些政策的覆盖面,进一步推动人权和民主议题,甚至可能推动将中国列为“人权敌对国家”,从而在外交层面对中国施加更大压力。同时,他还可能积极争取国际社会的支持,形成更广泛的反华联盟,并推动其他国家加入对中国的经济制裁和外交孤立,可能导致中国在国际社会中面临更加严峻的舆论和外交压力。


       2. 国防部长:皮特·海格塞斯(Pete Hegseth)


       国防部长是总统的主要国防政策顾问,负责规划和执行国防政策,并处理军事方面相关事务。国防部长和总统共同组成国家指挥当局(National Command Authority,NCA),具有发动战略性核武的专有权限,在核子武器发动前,必须同时获得总统和国防部长两人的同意。2024年11月12日,特朗普宣布提名福克斯新闻电视台主持人皮特·海格塞斯出任美国国防部长。特朗普总统在声明中说:“皮特强悍、聪明,是美国优先的真正信仰者。在皮特的掌舵下,美国的敌人要注意了——我们的军队将再次伟大,美国永远不会退缩。”美国国防部长有能力影响美国的全球军事布局,尤其在印太地区加强对中国的军事遏制。赫格塞斯认为中国是一个“严重的威胁”,曾宣称“解放军只需20分钟就能击沉美国10艘航母”等,表明他对美中军事力量对比失衡的担忧。他上任后,美军可能会在亚太地区采取更加频繁而危险行动。赫格塞斯强调高超音速导弹等新型武器的重要性,认为这是未来战争的关键。赫格塞斯视中国为美国的主要竞争对手,并主张采取强硬措施遏制中国的发展。这可能会导致美中之间的竞争进一步加剧,特别是在南海、台湾等问题上的紧张局势可能会升级。


       3. 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Scott Bessent)


       财政部长是美国总统的主要经济顾问,是政府经济和财税政策的关键制定者,管理国债,监督财政部执法机关的执法行为等事务,并担任美国政府的财务代理人,且监督财政部制造发行硬币与钞票。2024年11月22日,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宣布提名华尔街知名对冲基金总裁贝森特(Scott Bessent)担任下届政府财政部长一职。若获得美国参议院的正式确认,贝森特将主导美国的国际贸易、税收和金融监管等核心政策。他还需要推进特朗普的核心经济政纲,包括全面减税计划,同时确保美元和美国债券市场的稳定运行。此前,贝森特在中国的议题上并没发表过太多的评论,不过,他于11月15日发表在福克斯新闻网的一篇评论文章中写道:“事实是,关税有着悠久而传奇的历史,它既是一种增加收入的工具,也是保护美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产业的一种方式。”  他说,多年来自由贸易的承诺曾经是全球化将带来所有人的繁荣,并且人们确信自由贸易将给其他国家带来政治自由,例如“共产主义中国”。同时,他指出“美国向全世界开放市场,但中国由此带来的经济增长却巩固了其专制政权的控制。在此期间,我们掏空了自己的制造基地,让我们的中西部腹地满目疮痍。”他还写道,“事实是,其他国家利用美国的开放性已经太久了,因为我们允许他们这么做。关税是维护美国人利益的一种手段。”贝森特上任后,是否会继续推动对华强硬政策,还是寻求新的合作途径,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有分析人士认为,贝森特可能会施压人民币升值,但他更倾向于通过谈判而非直接对抗来实现这一目标。此外,他将有可能在金融和经济政策上进一步限制中国企业的融资与投资,加强对中国企业在美上市的审查,甚至推动更大范围的经济“脱钩”。


       4. 商务部长:霍华德·卢特尼克(Howard Lutnick)


       商务部长是总统的重要经济顾问,为美国政府推行的商务方面的政策提供分析报告。2024年11月19日,特朗普提名霍华德·卢特尼克(Howard Lutnick)出任商务部长。特朗普在他的社交媒体平台真相社交(Truth Social)上宣布了这一消息。特朗普表示,作为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将领导我们的关税和贸易议程”,并对负责与各国进行贸易谈判的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直接负责”。在美国大选期间,卢特尼克曾表示支持对中国商品征收60%的关税,并对所有进口商品征收10%的关税。同时,卢特尼克批评中国是美国境内芬太尼的根源。芬太尼的药效是海洛因的数倍,每年导致数万美国人因过量服用而死亡。值得注意的是,卢特尼克与中国的紧密商业往来成为了关注的焦点,许多人担心他是否能够在决策中保持独立性。卢特尼克所领导的金融服务公司因与中国国有企业中诚信托有合资项目。此外,卢特尼克还通过他的金融公司帮助中国企业在美国上市。因此,有美国学者和国会议员担心中国政府对商务部长有影响力。不过,他担任商务部长后可能会与对华更强硬的美国贸易代表一起推动新一轮的科技封锁,阻止更多中国企业获取关键技术,并加强对中国企业的审查,如对华为等公司的进一步制裁。


       5. 国家安全顾问:迈克·沃尔茨(Mike Waltz)


       国家安全顾问负责跨部门的协调和政策实施,是白宫拟定国家安全政策的关键人物之一,也是美国政府中最为重要的职位之一。2024年11月12日,特朗普宣布任命共和党议员迈克·沃尔兹为白宫国家安全顾问。沃尔兹将成为特朗普外交政策的主要设计者。特朗普称,沃尔兹既是“应对中国、俄罗斯、伊朗及全球恐怖主义威胁的专家”,也是“坚定的‘美国优先’外交政策的拥护者”。沃尔兹能够从军事、外交和情报多个方面影响美国的对华政策,被视为美国国会对华鹰派头号人物之一。迈克·沃尔兹坚定主张对中国采取全面遏制策略。沃尔兹认为,美中关系是一场关乎美国国家安全和全球秩序的“生存之战”,并指中国在军事、经济和技术等方面"对美国构成重大威胁"。沃尔兹主张通过加强印太地区的军事部署和与盟友的合作,形成对抗中国的国际联盟;在经济上,他倡导减少对中国的依赖,保护美国关键产业和技术领域的优势。此外,沃尔兹对中国的人权问题持严厉批评态度,支持制裁相关中国官员和企业。沃尔兹支持《防止强迫维吾尔劳动法》,限制使用来自新疆的强迫劳动产品进入美国市场;倡导《美国稀土矿产独立法》,以减少对中国稀土矿产的依赖,保障美国在关键资源上的安全;并推动《印太地区战略法案》,增强美国在该地区的军事部署,确保对中国军事活动的有效威慑。可以预见,他上任后预计会推动白宫对华政策的强硬态势。


       6. 贸易代表:杰米森·格里尔(Jamieson Greer)


       美国贸易代表作为内阁成员,其职责是担当总统的首席贸易顾问、美国的首席贸易谈判官员和贸易及相关事务的发言人。2024年11月26日,特朗普提名杰米森·格里尔(Jamieson Greer)担任美国贸易代表。格里尔之前曾任特朗普的前贸易代表罗伯特·莱特希泽(Robert Lighthizer)的办公室主任。格里尔是与中国的第一阶段贸易协定磋商过程的主要推手之一。2023年4月,格里尔在美国众议院筹款委员会的听证上说:“从国防角度来看,恢复美国制造业基础至关重要,以确保美国能够可靠地遏阻中国的敌意,并在必要时捍卫其国内外的国家安全利益。”他还告诉议员们,他“不相信增加贸易可以降低冲突可能性的神话”。他建议国会考虑采取一些强硬行动,取消中国的永久正常贸易关系(PNTR)地位等。如果没有这种地位,中国对美国的出口的商品将面临更高的关税。对于格里尔来说,这是为了确保美国停止遵守他所认为的北京操纵的规则。格里尔将北京视为长期威胁,而不仅仅是经济竞争对手,并且他已经制定了将美国从中国的轨道上拉出来的完整蓝图。格里尔明确表示,这一策略会带来伤害。他说,“这是短期的痛苦”,但他相信这对美国来说是长期的胜利。现在,格里尔即将上任的政府的计划已经开始实施,特朗普承诺对加拿大和墨西哥的进口商品征收 25% 的关税,并对中国商品征收 10% 的关税。格里尔希望堵住中国企业通过在其他国家制造产品来规避关税的这个漏洞。他提出了严格的规则,以确保如果中国公司在第三国生产产品,或者产品包含大量中国零部件,则该产品将不符合自由贸易协定下的关税豁免资格。格里尔的规划还包括阻止中国获得美国关键技术。虽然目前的出口管制已经针对人工智能芯片和军事系统等尖端行业,但格里尔希望扩大这些限制。格里尔希望美国团结日本、韩国和荷兰等国家共同实施类似的限制。通过切断中国与全球供应链的联系,格里尔的目标是让中国几乎不可能获得在关键行业竞争所需的工具。另外,格里尔呼吁国会赋予联邦政府审查并阻止美国对中国公司投资的权力。这适用于构成国家安全或经济威胁的部门。


       7. 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凯文·哈塞特(Kevin Hassett)


       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与其他经济部门官员一道负责协调和执行总统提出的经济政策目标。2024年11月26日,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提名凯文·哈塞特(Kevin Hassett)担任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在特朗普的第一个任期内,凯文·哈塞特担任美国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他是一位减税的主要倡导者。哈塞特在为特朗普第一届政府中的减税和贸易政策进行辩护,但他也承认关税会削弱经济增长。2017年加入白宫之前,他曾在保守派智库美国企业研究所(AEI)工作。特朗普称:“凯文在帮助制定和通过《2017年减税和就业法案》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并在我们推行取得巨大成功的‘让美国再次伟大’议程时与我站在一起。”2018年,哈塞特在接受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NPR)在谈到与中国的贸易战时,曾经表示中国违反了很多世界贸易组织(WTO)的规定。


       综上可见,这些对华鹰派人物加入特朗普第二任期关键部门担任要职,尤其担任国务卿、国防部长、财政部长、商务部长、国家安全顾问、贸易代表、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等关键职位,将不可避免地带来更为激烈的对抗,对中国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四、埃隆·马斯克担任下一届美国政府效率部负责人及其角色


       马斯克作为特斯拉的创始人,马斯克投资设立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是全球首家也是唯一一家外商在中国的独资企业。特斯拉工厂为中国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并给中国政府上缴了巨额的税收,也带动了中国电动车企业的蓬勃发展。川普任命马斯克为政府效率部主要负责人后,其身份更加特殊,可能在美中关系中扮演沟通和对话的角色。由于其商业背景和在中国的影响力,马斯克或成为美中关系中为数不多的非官方对话渠道之一。 马斯克在某些问题上曾对中国表现出友好姿态,也与中国高层官员有密切联系。由于马斯克在2024年总统大选期间大力支持特朗普,特朗普也已宣布任命马斯克担任下一届美国政府效率部主要负责人。虽然,马斯克担任改职位不涉及外交、国防、商务及国家安全领域,属于美国政府新设立的“编制外”部门。但是,鉴于马斯克与特朗普的亲密关系,中国肯定不会错过把马斯克当作拉拢和统战的对象,因为他是未来中国与美国沟通为数不多的渠道之一,也是能对特朗普决策有重要影响力的人物。


       1. 潜在的统战对象。由于特斯拉在中国上海拥有特斯拉的独资工厂,这使他与中国的关系更加复杂。中国可能希望通过对马斯克的“友好”态度获取某些信息或施加影响力,进而利用他在美中关系中的特殊位置。鉴于马斯克与特朗普的私人关系,他虽然在特朗普政府中担任效率部负责人,但效率部只是“编制外”部门,而且不负责外交和国际关系事务。不过,中国政府仍可能试图利用其“企业家外交”影响美国政策,通过马斯克劝说特朗普在第二任期放弃或缓和对华强硬姿态,尤其是在美中贸易和对华加征关税问题上发挥作用。另外,中国政府也可能试图借助马斯克作为缓和美中关系的桥梁,以期获取情报或施加压力。然而,马斯克以商业利益为重,可能更倾向于采取折中态度。


       2. 特斯拉上海工厂面临“商业人质”风险。如果马斯克在外交立场上不符合中国期望,特斯拉的中国工厂可能面临中国政府的间接压力。中国政府可能通过加强监管、增加税收检查、发布环境审查等方式向马斯克施压。这些手段或将使特斯拉的中国业务成为外交谈判的“人质”,从而迫使马斯克在某些关键问题上采取符合中国利益的立场。如果马斯克未能配合中国政府的期望,例如:马斯克不想充当中国政府的说客或马斯克未能尽力去劝说特朗普放弃或减少对中国商品征收关税等议题,中国可能会对特斯拉在华的运营施加压力。比如:通过环保或税务手段增加其运营成本,并继续限制特斯拉汽车进入中国的党政部门和事业单位大院,这些举动将使特斯拉面临“商业人质”风险。


       3. 马斯克在协调美中关系上的角色。作为一位在大选期间曾大力支持特朗普的亲密伙伴,马斯克在特朗普面前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力。例如:据《华尔街日报》11月23日报道,TikTok方面利用马斯克与特朗普的亲密关系,正在向马斯克寻求有关美方的“见解”(insight)。12月16日,TikTok首席执行官周受资到美国佛罗里达州海湖庄园拜访当选总统特朗普并会面寻求帮助。可见,无论TikTok母公司字节跳动的高管们还是中国政府都认为马斯克是与特朗普沟通的潜在最有益渠道之一。事实证明,马斯克确实也已做到帮助引荐周受资与特朗普成功会面。因此,中国在特朗普开启第二任期后,中国肯定希望马斯克在美中关系上发挥沟通的桥梁作用。可以预见,中方在不久将可能安排最高领导人亲自会见马斯克,意图就是想让马斯克在美中关系中发挥对特朗普的特殊影响力。不过,马斯克如果满足中方的要求,可能会面临来自国会参众两院议员的指责和国内民众的舆论压力。鉴于其在中国商业利益,马斯克可能试图既要讨好中国政府又不引起国内舆论指责的方式来发挥其自身作用。目前,马斯克与特朗普的关系尚在蜜月期。今后,他们之间的关系会不会疏远或中断还不好判断。所以,马斯克在特朗普第二任期内究竟能在美中关系中充当什么角色还难于下定论,可以明确的是马斯克并不想得罪中国政府。


       4. 马斯克潜在的有限妥协。马斯克和他的特斯拉公司在中国市场有着极大的投资与利益牵涉。未来四年,他可能会面临来自中国的额外压力,同时也面临如何在美中竞争局势中平衡利益的挑战。进入特朗普第二任期的政府部门任职后,马斯克可能成为一个美中之间的“双重角色”,既是美方鹰派政府的内部成员,也是在中国拥有重要商业利益的企业家。这样的身份将迫使他在政策决策中面对艰难选择,若他倾向于对华强硬,可能损害特斯拉的中国业务;若选择对华温和态度,可能遭到美方鹰派的指责。这种双重身份的矛盾将使马斯克在美中关系中扮演微妙而复杂的角色。因此,马斯克可能将采用更加低调的方式处理与中国的关系,通过公开保持中立或私下进行有限妥协来确保特斯拉在中国的市场不受过多影响。同时,马斯克可能会积极寻求替代市场和供应链来源,以减轻在中国的过度依赖,防止中国市场政策的不确定性对公司整体业务产生致命影响。


       五、美中关系将进入全面对抗与有限合作

   

       如果特朗普的内阁在外交、军事、经济等重要职位上均选用了被中国制裁的官员,将对美中关系的未来产生下列几种主要影响:


       1. 外交孤立和反制措施的强化。以国务卿卢比奥和国家安全顾问沃尔茨为首的对华强硬派将极力推动美国外交政策中的“去全球化”与“去中国化”,可能进一步在国际组织和双边外交中试图孤立中国,迫使其面临多边压力。美国的盟友关系可能因中国问题而被重新定义,甚至可能推动新的经济与安全合作体系,形成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反华同盟。


       2. 经济脱钩趋势加剧。美国贸易代表、商务部长、财政部长和白宫经济委员会主任等经济领域的鹰派人物有可能推动更严格的技术管制,特别是对高科技产品和技术出口的限制,以及对中国公司的进一步制裁。这可能加速美中经济脱钩的进程,包括科技、金融和供应链领域的分离。脱钩将迫使中国企业在产业链上追求替代方案,而美国企业也会重新评估在华投资。


       3. 亚太地区的军事对峙。国防部长皮特·海格塞斯一直视中国为对手,他上任后可能会促使美国在印太地区增加军事部署,扩大对中国的武力威慑。这主要包括继续推进“印太战略”与“自由航行行动”,甚至可能增派驻日、美军在关岛及台湾海峡附近的军事活动频率,进一步加剧双方在南海和台海的紧张对峙。


       4. 全球供应链将进一步“去中国化”。如果美中进一步脱钩和对抗,美国主管经济的官员包括贸易代表和商务部长可能推动对与中国紧密相关的全球供应链进行重新整合。美国或将主导“去中国化”供应链网络,推动其盟友和伙伴国家将制造和供应链从中国转移至其他国家,尤其在半导体等关键领域。


       5. 有限的合作领域与潜在的断裂。尽管两国在气候变化、全球卫生等问题上可能存在合作空间,但强硬的内阁阵容可能会减少合作的可能性。特朗普第一任期曾淡化气候变化、公共卫生等议题,这一政策态度若延续,可能会进一步削弱美中在全球性问题上的合作基础,造成对全球问题缺乏统一应对的局面。


       七、总结与讨论


       中国有些学者以为特朗普与中国最高领导人一样可以拥有绝对的决策权,美中交往可以通过“元首外交”来逼迫美国外交或其他部门负责人去落实和执行“元首共识”。虽然,美国总统确实拥有很大的行政权,但是,总统的国内外政策实际上需要认真听取相关部门的专业见解,综合评判后才会做出决策。除此之外,总统的对外政策在很大程度上还要受制于国会参众两院。因此,美国政府关键部门的领导人对特朗普第二任期的对外政策,尤其是对美中政策有很大的发言权和实质影响力。然而,在特朗普已提名或任命的官员中包含多位对华持强硬立场的鹰派人士,包括卢比奥、格里尔、沃尔茨等人分别出任国务卿、贸易代表和国家安全顾问的领导职位,这些对华鹰派人物将不可避免地影响到特朗普的决策,他们上任后将可能说服特朗普和国会在国际上进一步孤立中国和外交上围堵中国,并加速美中经济脱钩。


       此外,马斯克因与特朗普的关系亲密,加之其将在特朗普第二任期中担任政府要职。中国势必会利用他与特朗普的私交,并以其在中国的商业利益为筹码,对其进行拉拢和统战,逼迫其对特朗普施加个人影响,以期改变特朗普的对华强硬立场。有鉴于此,马斯克在美中关系中的角色变得更加复杂。如果马斯克没有满足中国的期待,特斯拉在华工厂可能会成为美中政治博弈中的“商业人质”。这种局面将考验马斯克的外交智慧和商业策略,也可能使其在美中关系的风暴中扮演关键但艰难的角色。


       可以预见,特朗普在第二任期政府关键部门中提名或任命了一些对中国持强硬立场的官员担任重要职务,将对美中关系带来新的不确定性和挑战,特别是在未来四年可能持续升级的竞争态势下,美中关系将进入一个高度对抗、低度合作的新常态。在此背景下,马斯克等在美中均有重大商业利益的企业家将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可能需要在国家利益和企业利益之间做出艰难抉择。


       相关链接:


       陈少艺观察:川普再度入主白宫对美国对外关系走向如何


       陈少艺观察:美国国会改选可能的结果及其影响


       陈少艺观察:川普与哈里斯谁将入主白宫?


 
 
 
 
 
 
 
 
 
 
 
 
 
 
 
 
 
分享按钮
 
评论 请在下方区域中输入……
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