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开放合作·共享未来”为主题的2023中关村论坛(科博会)5月25日至30日在北京举行。参加展览的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展示了针对脊髓损伤与针对意识障碍脑机接口的临床应用研究成果,引起了不少观众的驻足观看。
北京脑中心官网显示,该中心成立于2018年3月22日,是北京市重点推进建设的新型研发机构之一,由北京市政府与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中医科学院等单位联合共建,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建立协同创新、科学高效的运行机制,结合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定位,重点国绕脑认知基本原理解析、认知障碍相关重大疾病、类脑与脑机接口、共性技术平台和资源库建设等方面开展攻关,实现前沿技术突破,产出一批重大原始创新成果,成为国际一流的脑科学与类脑研究研发机构。
记者在展览的立牌了解到,目前脑机接口技术在意识障碍的临床应用,主要体现在残余意识的诊断与评定、意图交流、设备控制等方面。天坛医院意识障碍外科,率先开展意识障碍患者应用脑机接口系统辅助残余意识输出的研究,深入探索这类患者控制外部设备的可能性。例如采用近红外脑机系统检测患者遵嘱打球的运动想象,用来判断患者的预后恢复程度;基于视觉稳态诱发电位(SSVEP) 的脑机接口系统,可让患者进行是和否的选择问答,实现患者对外的部分交流;通过检测眼球追踪的VR脑机系统,可让患者选择自己喜欢的图片、物品和日常需求;通过P300和SSVEP的混和脑机接口系统,可以让具有残余意识的患者通过看屏幕来主动控制轮椅。借助不同的技术手段和范式,最大程度的检测患者的残余意识,帮助其进行意图输出和控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组建了人工智能脑网络实验室、类脑智能临床转化研究中心、中美共建脑连接组宇实验室等,全面开展脑机接口、脑电解码、人工智能及脑连接组学研究,推进脑科学研究向临床应用的转化。脑机接口康复训练可以调动大脑感觉和运动等脑区协同工作,激活脊髓残存神经纤维中的潜在能力,部分恢复脊髓对运动和感觉信息的传导功能。期待今后借助脑机接口技术,帮助更多患者恢复运动、感觉、乃至认知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