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澳自贸协定签订 85%澳大利亚进口商品零关税

2015年07月22日 01:07    来源:中国经济网


  6月17日,中国商务部部长高虎城在澳大利亚堪培拉代表中国政府出席《中澳自贸协定》签字仪式。中国经济网记者 翁东辉摄


  6月17日,中国商务部部长高虎城(左1)与澳大利亚总理阿博特(左2)及澳大利亚投资部部长安德鲁·罗布在《中澳自贸协定》签字仪式后合影。中国经济网记者 翁东辉摄

  中国经济网堪培拉6月17日讯(记者 翁东辉)2015617日,中国商务部部长高虎城与澳大利亚贸易与投资部部长安德鲁·罗布在澳大利亚堪培拉分别代表两国政府正式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澳大利亚政府自由贸易协定》。澳大利亚总理阿博特出席签字仪式。<<点击进入专题

  中澳自贸协定谈判于20054月启动,历时十年。经过双方共同努力,国家主席习近平201411月对澳大利亚进行国事访问期间,与澳大利亚总理阿博特共同确认并宣布实质性结束谈判。此次协定正式签署,为两国分别履行各自国内批准程序、使协定尽快生效奠定了基础。

  中澳自贸协定在内容上涵盖货物、服务、投资等十几个领域,实现了“全面、高质量和利益平衡”的目标,是我国与其他国家迄今已商签的贸易投资自由化整体水平最高的自贸协定之一。

  在货物领域,双方各有占出口贸易额85.4%的产品将在协定生效时立即实现零关税。减税过渡期后,澳大利亚最终实现零关税的税目占比和贸易额占比将达到100%;中国实现零关税的税目占比和贸易额占比将分别达到96.8%97%。这大大超过一般自贸协定中90%的降税水平。

  在服务领域,澳方承诺自协定生效时对中方以负面清单方式开放服务部门,成为世界上首个对我国以负面清单方式作出服务贸易承诺的国家。中方则以正面清单方式向澳方开放服务部门。此外,澳方还在假日工作机制等方面对中方作出专门安排。

  在投资领域,双方自协定生效时起将相互给予最惠国待遇;澳方同时将对中国企业赴澳投资降低审查门槛,并作出便利化安排。

  除此之外,协定还在包括电子商务、政府采购、知识产权、竞争等“21世纪经贸议题”在内的十几个领域,就推进双方交流合作作了规定。

  澳大利亚是经济总量较大的主要发达经济体,是全球农产品和能矿产品主要出口国,有着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和与之相匹配的法律制度及治理模式。中澳自贸协定签署,是我国在加快形成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进程中迈出的重要而坚实的一步,对我国在“新常态”下全面深化改革,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将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中澳自贸协定也是继韩国之后,我国与亚太地区又一个重要经济体签署的自贸协定。这对于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和亚太自由贸易区(FTAAP)进程以及加快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实现区域共同发展和繁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澳自贸协定的签署是中澳两国经贸合作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中澳两国一直互为重要的贸易投资伙伴,双边经贸关系发展迅速,贸易和投资规模持续扩大。2014年,中澳双边贸易额1369亿美元,是2000年的16倍。截至2014年底,中国赴澳各类投资总额约749亿美元。目前,澳大利亚是我国海外投资仅次于香港的第二大目的地。我国是澳大利亚第一大货物贸易伙伴,第一大进口来源地和第一大出口目的地。中澳自贸协定生效后,将进一步促进两国资金、资源流动和人员往来,推动两国经济优势互补向持久和深入方向发展,使两国产业界和消费者广泛获益,造福于两国人民。

  相关新闻:

   【中经评论】中澳FTA创两个第一 两国进入全面合作新时代

  【专稿】商务部部长高虎城:今后中澳货物往来将畅通无阻

  【专稿】商务部副部长:中澳自贸协定表明中国扩大开放决心

  【专稿】澳总理谈中澳FTA:很高兴中国人民可享受澳洲美酒

   【专访】澳中工商业委员会主席:澳中经贸关系翻开新一页  

  【独家图片】中澳自贸协定正式签订 高虎城出席签字仪式    

   中澳自贸协定今天正式签署 中国自贸区布局全面提速  

   澳对华产品将实现零关税 为“升级版”谈判预作安排

   中澳自贸协定推动亚太经济一体化进程 中国制造受益    

   金融领域开展合作 创立“负面对正面”清单开放模式



分享按钮
 
评论 
验证码  
提交
黑色档案

大众新速腾或面临二

  如果质检总局经过测试评估,认为一汽-大众的召回措施不能消除安全...

苹果授权店被曝”洗

  中新网4月7日电 (IT频道 张司南)近日,中新网IT频道接到多位网友投...

环球公司

与工业互联网“零距

  体验者蒙上电子眼罩,戴上扩声耳麦,坐在体验椅上,跟随设计师的讲...

"黄金时代"结束诺基

  北欧国家芬兰在欧元区长期表现优秀,但如今却未能适应变化万千的经...

关于我们招聘英才网站大事记美中时报(电子版)广告服务 - 网址导航
美中时报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