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开焱主撰《中西叙事传统比较研究·神话卷》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2024年12月20日 05:29     美中时报    梅宗宝
字号:较大   适中

       张开焱教授武汉市新洲区人,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中文学科带头人,湖北师范大学文学院二级教授。全国优秀教师。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中国古代文论学会理事、中国叙事学会常务理事。长期从事叙事学和神话学研究,在该领域发表学术论文170多篇,近半发表在《文学评论》、《文艺理论研究》、《民间文学研究》、《外国文学研究》、《文艺理论研究》、《中国比较文学》、《文艺争鸣》等多种专业核心刊物,其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高校文科学术文摘等刊物转载、摘载30多篇(次),出版神话学、叙事学研究专著5部,承担国家社科、教育部和省级研究项目十余项,成果获全国专业学会、湖北省和福建省政府优秀成果奖多项。本次主撰的《中西叙事传统比较研究·神话卷》是在他前期神话叙事学、中国神话叙事类型等专题研究丰富成果基础上延伸和深耕的新作。




       由于中国上古神话具有众所周知的碎片性、简短性和弱故事特征,故而从神话叙事形式角度对两者进行比较研究一直是中外神话学界棘手的难题。张开焱教授认为,因为西方叙事学是建立在形态丰满的叙事作品分析基础之上的,所以要对叙事形态不丰满的中国上古神话进行有效叙事分析,简单搬用西方叙事学现成理论难以奏效。这要求研究者在参照经典叙事学的同时,根据中国神话叙事的形态特征或借用、或自创一些合适的概念和方法来完成。这当然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中西叙事传统比较研究·神话卷》正是作者回应这一挑战的成果。作者融合叙事学、神话学、人类学、语言学、文化学、历史学等多学科知识,总体上选择从时空形式类型这个既具有叙事学、神话学、也具有文化学意义的范畴切入中西神话叙事特征和传统的比较研究。在这个基本框架中,他既借鉴也独创一些二级概念,从神话的文本形态类型和特征、讲述者构成类型和特征、叙述话语的构成特征、形象的角色化程度、行动元类型与故事组织模式、创世神话的时空意识、神秘数字的组织作用等方面,分十章对中西上古神话叙事特征进行比较研究,得出从形式到内容中国上古神话叙事总体上具有空间优势型特征,西方上古神话叙事具有时间优势型特征的基本结论。在这一基础上,作者深入到中西先民神话思维、语言特征、基本生产方式的比较分析层面,深入揭示中西神话叙事何以呈现出空间优势型和时间优势型特征的深层原因,从而完成了对中西上古神话叙事特征的基本分析。神话是人类文化和叙事传统的源头,潜在地影响着人类后世文化和叙事活动。作者从这一角度,也概要地勾勒了中西神话叙事思维的时空优势特征对各自后世哲学、历史和文学的深远影响。


       中国上古神话因其形态的特殊性,对其进行系统的形式特征研究并与西方神话叙事特征进行比较,分辨出各自叙事独特性并加以理论化呈现,具有相当的难度和挑战性。这不仅需要对神话材料本身相当熟悉,尤其需要在神话叙事理论层面有较好的发现能力和理论创新能力。《中西叙事传统比较研究·神话卷》是对此挑战的有益探索,显示出一定的创新性。


       本书是著名学者傅修延教授主持的2016年国家社科重大招标项目“中西叙事传统比较研究”的成果之一,该项目成果2022年又列入国家社科基金出版支助项目,以丛书形式由北京大学出版社陆续出版。傅修延教授要求本丛书坚持在中西叙事传统比较中以西映中、以中为主、中西互通互鉴的基本立场。本书在概念选择、基本框架、比较领域、比较结论等方面都体现了这一总体思路和原则。




       丛书介绍


       《中西叙事传统比较研究》丛书汲取中西叙事传统中有益的经验与智慧,助力于“讲好中国故事”和“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的国家战略。丛书突破以小说为叙事学主业的路径依赖,将研究对象扩大到包括作为初始叙事的神话、民间种种涉事行为与载事器物、戏剧与相关演事类型、含事咏事的诗歌韵文以及小说与前小说类小说等;此外,从书还包括叙事思想及关键词等方面的中西比较。扩大研究范围的理据在于,如果完全依赖以语言文字为载体的叙事文本,无视汇入中西叙事传统这两条历史长河的八方来水,对它们所作的比较研究无法达到应有的深度与广度。一时代有一时代之学术,没有走向全面复兴的时代大潮,没有历史创伤的痊愈和文化自信的恢复,就不会有中西叙事传统比较研究的应运而生。




       傅修延教授简介


       傅修延,江西铅山人,文学博士,江西省社会科学研究重点基地叙事学中心首席专家、江西师范大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会议评审专家,中外文论学会叙事学分会会长。专著《济慈诗歌与诗论的现代价值》入选2013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专著《中国叙事学》和论文《元叙事与太阳神话》获教育部人文社科奖二等奖与三等奖,论文《为什么麦克卢汉说中国人是“听觉人”——中国文化的听觉传统及其对叙事的影响》入选《<文学评论>六十年纪念文选》,五次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重点与重大各一),七次获得江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022年有两篇叙事学论文分别为《新华文摘》(列封面要目)和《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全文转载。




 
 
 
 
 
 
 
 
 
 
 
 
 
 
 
 
 
分享按钮
 
评论 请在下方区域中输入……
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