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旅美画家张可可:墨香与水韵交织的艺术之旅


2024年11月04日 12:28     美中时报    梅宗宝
字号:较大   适中


       家学渊源,艺术传承


       张可可先生的艺术之路,与他的家族背景密不可分。他的父亲张春霖是中国著名的生物学家和鱼类学的奠基人。1928年,张春霖远赴法国,在巴黎大学跟随路易斯·儒勒博士学习鱼类学,随后担任巴黎博物馆研究员,并于1930年获得理学博士学位。1942年,他回国任教于北京师范大学和北京大学等多所高等院校。这样的家庭环境,使张可可从小就受到浓厚的学术氛围熏陶。


       生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张可可与同龄人一样经历了时代的巨变,但在跌宕起伏的人生中,他对艺术始终锲而不舍、不断创新超越,从他的一幅幅作品中能深刻感受到画家内在的力量和丰富的内涵。


       跨越国界,独树一帜


       张可可在艺术上的成就源于他对多种技法的深入研究和独到理解。他在传统国画的基础上,结合西方绘画的元素,创造出具有个人特色的画风。在人物画的技法上,他大胆地将西方素描与中国水墨技法相结合,通过细腻的手法描绘人物的头部和手部,巧妙虚化其他部位。这种取舍与对比,使他的作品层次分明、气韵生动,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令人感受到胸襟的开阔与心灵的震撼。


       近30年来,他在水墨人物画与西方素描技法的结合上不断探索,作品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艺术爱好者和收藏家的关注与喜爱。张可可被誉为当代水墨人物画的杰出代表之一。2000年,他在美国创办了“张可可艺术中心”,传承齐白石艺术精髓,促进中美文化艺术交流。此后,他大部分时间都在艺术中心专心创作与研究。他的巨幅作品《天下为公》中孙中山的画像更是让他废寝忘食,付出了大量心血。他的画作还多次作为礼品赠送给国际政要,如奥巴马、希拉里等,作品《张大千》《白石老人》也被收入北美华裔艺术家名人录。2011年,他的作品《浩气长存》入选辛亥革命百年国画展,曾随神舟八号太空船遨游太空十七天,并被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收藏。


       张可可曾表示:“中国绘画艺术前景光明,是我们祖辈留下的文化财富。作为华裔画家,我们应该传承与发扬中华传统绘画,结合其他艺术形式丰富自己,从而为中华艺术的创新贡献力量。”同时,他也积极参与侨界文化交流及公益活动,承担起了文化公益的社会责任。


       艺术与文化的使命


       为了进一步推动中美文化艺术交流,张可可于2000年在美国创办了“张可可艺术中心”。这一平台不仅是他个人艺术创作的基地,也是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阵地。他积极组织各类艺术展览与讲座,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互动。


       在艺术中心,张可可创作了大量新的绘画作品,同时也通过教学与展览培养年轻艺术人才。他希望将中华文化的精髓传递给下一代,让更多西方艺术爱好者领略中国艺术的独特魅力。


       张可可深知,作为一名华裔画家,他肩负着重要的文化使命。他不仅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绘画,更要通过创新为中国画注入新的生命。张可可的艺术创作不仅是技巧的展示,更是文化的表达。他的作品承载着对传统文化的敬意,同时融入现代社会的情感与思考。正如他所说:“在学习绘画技法的同时,必须继承与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提高个人的修养与品德。”正是这种对文化与艺术的深刻理解,使得张可可的作品在当代艺术界中散发出独特的光芒。


       相关链接:


       中华百年艺术史的恢弘画卷和时代缩影

       ——著名华裔艺术家张可可笔下的《华夏百年百位书画艺术大师水墨肖像》系列


 
 
 
 
 
 
 
 
 
 
 
 
 
 
 
 
 
分享按钮
 
评论 请在下方区域中输入……
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