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航拍福州闽江畔一处在建楼盘。(图片来源:中新社)
中国新一轮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路线图出炉。5月18日,中国官方发布市场经济改革战略性指导文件,涉及从国企改革、民企改革到深化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以及户籍制度改革等诸多领域。
推进国有资本投向科技国防领域
5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下称《意见》)正式发布。这份《意见》被指是落实中共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全会就经济体制改革的战略部署。《意见》总共有1万多字,由7部分构成。
《意见》指出,“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定不移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不断在经济体制关键性基础性重大改革上突破创新。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及其他各方面体制改革,构建更加系统完备、更加成熟定型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改革开放所建立的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次《意见》所涉及的7大领域改革中,“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增强微观主体活力”这一部分,被置于《意见》首位强调。
而在这部分中,中国国资国企改革是市场化改革的重点领域。《意见》明确,推进中国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推动中国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和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科技、国防、安全等领域。
中国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员周丽莎认为,《意见》明确了中国国有资本今后的走向,那就是投向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科技、国防、安全等领域。
鼓励民企参与重大国家战略
另外,观察《意见》全文,将民营企业和民营经济提到了一个相当重要的高度,文件提到“民营”两字有11处之多。业内人士分析称,中国民间资本或迎来七大利好,可以说是从资金、制度和产权保护上,直接给予民间资本提供重大支持。
首先,在要素获取、准入许可、经营运行、政府采购和招投标等方面对各类所有制企业平等对待,破除制约市场竞争的各类障碍和隐性壁垒。其次,完善支持非公有制经济进入电力、油气等领域,大幅放宽服务业领域市场准入。三是,健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制度,增加面向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供给。四是,健全民营企业直接融资支持制度。五是,完善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的政策体系,建立规范化机制化政企沟通渠道,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实施重大国家战略。六是,建立违反公平竞争问题反映和举报绿色通道。七是,完善物权、债权、股权等各类产权相关法律制度。
取消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之外的限制
在制度型开放方面,《意见》提出,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港等对外开放高地建设。深化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在更大范围复制推广改革成果。建设好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赋予其更大的自主发展、自主改革和自主创新管理权限。聚焦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稳步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
《意见》称,要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拓展对外贸易多元化。办好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更大规模增加商品和服务进口,降低关税总水平,努力消除非关税贸易壁垒。推动制造业、服务业、农业扩大开放,在更多领域允许外资控股或独资经营,全面取消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之外的限制。
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鸣认为,《意见》赋予了自贸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更大的改革创新自主权,以制度型开放为核心,为深化改革探索经验和提供示范。
探索城市群户口通迁制度
《意见》还提及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相关内容。在人口要素市场化改革方面,《意见》提出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放开放宽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城市落户限制,探索实行城市群内户口通迁、居住证互认制度。推动公共资源由按城市行政等级配置向按实际服务管理人口规模配置转变。
这也意味着,中国户籍制度又将面临重大突破,这一次是在城市群之间。分析指出,探索实行城市群内户口通迁、居住证互认制度,有利于加速人才、人口向重点城市群集聚,加速劳动力在城市群内部的自由流动,大幅提升城市群整体竞争力。
民盟中央经济委副主任、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研究员冯奎表示,推进城市群、都市圈开展户籍的同城化改革,强化在空间上实施调节,可以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他认为,都市圈同城化改革意味着在中小城市甚至小城镇居住年限的积累的有效性,这将起到城市人口分流作用。
另外,推动公共资源由按城市行政等级配置向按实际服务管理人口规模配置转变。厦门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丁长发认为,此举可在城市群内形成以核心城市为首、错落有致的不同规模的城市布局,进而可促进城市群更好的发展。此外,以人口的流动作为资源的优化配置依据,而不是以行政等级为配置依据,将非常有利于经济有活力的城市群吸收人口进来,促进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