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美中关系发展 弗吉尼亚大学和复旦大学网上研讨


2021年01月14日 01:10    来源:侨报网

       弗吉尼亚大学米勒公共事务中心(Miller Center of PublicAffairs)近日主办了一场关于美中关系未来的网络研讨会,认为特朗普政府应对两国紧张局势恶化负责。网络研讨会由弗吉尼亚大学米勒中心和政治中心的5位小组成员,以及上海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Center for AmericanStudies)的3位专家参与。据悉,两校一直保持着牢固的伙伴关系,即使在疫情期间也一直持续。



“重启中美关系的时刻到了?——拜登政府时期的中美关系”研讨会12日成功举行。(图片来源: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官网)


       据弗吉尼亚大学学生报Cavalierdaily官网消息,在这场网络研讨会中进行的两场小组讨论中,第一场讨论了两国的国内政治,第二场讨论了美中关系的未来。


       在第一场讨论中,2020年总统选举成为了中心话题。小组成员们讨论了选举安全、政府过渡以及6日在国会大厦发生的暴动。


       弗吉尼亚大学政治中心创始人兼主任拉里·萨巴托(Larry Sabato)认为,当选总统拜登更可预测,行事也更谨慎。专门研究总统过渡时期的学者凯瑟琳·邓恩·滕帕斯(Kathryn Dunn Tenpas)则认为,鉴于此前在白宫的经验,拜登政府将针对中国制定更具体的政策目标。她还概述了拜登政府从历史角度来看多样化的政治任命。


       在国际关系方面,米勒中心高级研究员卢沛宁(Chris Lu)表示,他预计拜登政府将比特朗普政府更多地参与多边主义,包括重新加入国际组织并加强与盟国的关系。


       但卢沛宁也表示,强烈的民族主义意识渗透在党和共和党的经济政策中。卢沛宁举例说明,支持美国本土产品和将就业机会带回美国的承诺,阐释了民族主义是如何主导拜登政纲的。正因如此,美中之间达成贸易协定的可能性不大。卢沛宁还认为,美国国内存在的反华情绪,可能会影响拜登对中国的立场。


       而在第二场讨论中,弗吉尼亚大学和复旦大学的学者都对美中关系的未来进行了预测。


       米勒中心高级研究员方艾文(Evan Feigenbaum)表示,在历届政府执政期间,美国的安全和军事关切——台湾、和军事竞争——并没有主导美国与中国的经济关系。他还概述了基于货物、资本、人员、技术和数据流动的经济关系。


       然而在特朗普政府执政期间,经济问题与安全问题交织在一起,使两国关系恶化。费根鲍姆预测,拜登政府将继续奉行“对华强硬”政策,因为党政府不希望在国际关系方面在共和党面前显得“软弱”。


       复旦大学教授吴心伯(Wu Xinbo)在回应方艾文的悲观情绪时预测,如果美国继续对中国采取“强硬”政策,中国将通过试图减少对美国经济市场的依赖,相应地对美国采取“强硬”政策。


       吴心伯表示,下届政府最重要的是重建美中领导人之间的信任,使两国能够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核协议等问题。他还表示,对两国关系的未来并不悲观,而是谨慎。


       复旦大学另一位教授宋国友(Song Guoyou)表示,他希望拜登政府能够改善与中国的关系,以便两国能够在气候变化等问题上合作。


       方艾文、吴心伯和另一位米勒中心高级研究员何汉理(Harry Harding)都认为,台湾问题将是未来美中关系的核心问题。



分享按钮
 
评论 
提交
评论 
提交
关于我们招聘英才网站大事记美中时报(电子版)广告服务 - 网址导航
美中时报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