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国际化建设及与美国高校校际交流采访纪实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武汉大学与美国66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签署了129份合作协议,开展各类学生联合培养或双学位项目11个,学生交换项目14个。校长李晓红先生曾反复强调:要以全球化视野推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要把武汉大学传统办学优势与当今世界现代大学先进办学理念结合起来,善于吸纳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推进学校内涵建设与质量提升,这是武大高等教育的核心主题和方向。
独具特色的武汉大学,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走过了120余年的辉煌历程。她宛如中华大地上一颗耀眼的明珠,为世人所瞩目,为学子所向往。 近年来武汉大学国际化办学的路子既快又稳,与美国大学的合作也越来越多。2013年9月,教育部批准武汉大学和美国杜克大学合作设立昆山杜克大学,去年3月,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国际战略与事务副校长丹尼斯·西蒙(Dennis·Simon)博士一行来访,共商博士生英语教学改革等合作项目。为了全面了解和报道武汉大学与美国大学合作办学的成就,美国《美中时报》记者近日走访了武汉大学,武大国际交流部刘晓黎主任和项目官员胡斯嘉女士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美中时报:请介绍一下历年来武汉大学与美国高校进行校际交流合作的情况,包括合作的学校,合作的项目等。 武大国际交流部:追踪武大的足迹,国立武汉大学从立校初期就注重中西合璧,是一所外向型的学府。从1893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创办自强学堂(武汉大学前身)开始,就是培养“精晓洋文”的外交人员的高等学堂,具有国际化办学的历史传统和良好基础。上世纪三十年代就批量选派教师到世界一流大学深造,同时引进世界一流水平的学者来校任教,与世界一流大学开展人才培养合作。改革开放30多年来,武汉大学与美国66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签署了129份合作协议,开展各类学生联合培养或双学位项目11个,学生交换项目14个。合作对象包括哈佛大学,耶鲁大学,芝加哥大学,杜克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凯斯西储大学,匹兹堡大学,马萨诸塞大学,乔治亚医学院,北卡罗来纳大学,夏威夷大学等一批著名高校以及世界健康基金会(pro jectHOPE),AERAS全球结核病疫苗基金会等一批机构。比如,武汉大学与美国芝加哥大学合作开展的医学教育改革项目,就推动了武汉大学建立和形成国际化的医学教育办学理念,优化了优势专业的资源配置,构建了科学发展的教学科研质量保证体系和评估机制。将学校推向国内独特,国际顶尖的学术领域,也促进了我国医学教学的体制改革及医学课程改革,培养了一批真正符合国际水准的医生及研究人员。 以全球化的办学视野和国际化的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极大地推动了武汉大学的师生交流和国际科研合作。与这些高校及机构的交流,拓展了师生的国际视野,培养了一批通晓国际规则,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秀人才,为武汉大学的国际化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并通过加强高层次国际合作开拓发展新空间,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美中时报:目前这种合作交流的规模和程度怎样?它对武汉大学国际化发展方向产生怎样的影响? 武大国际交流部:合作规模可以说是全方位的,几乎囊括武汉大学“文法理工农医”及与互联网有关的新型计算机领域专业。国际化办学,是当今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路径。对此,武大高层十分重视,校长李晓红先生曾反复强调:要以全球化视野推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要把武汉大学传统办学优势与当今世界现代大学先进办学理念结合起来,善于吸纳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推进学校内涵建设与质量提升,这是武大高等教育的核心主题和方向。 武汉大学与美国高校的正式交流关系是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潮而生的。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以俄亥俄州立大学为起点,两校之间的合作从最开始的教师交换扩展到现在的学生交流,高水平人才联合培养,教师培训,合编教材,合作科研等方方面面。武汉大学与其他美国高校之间交流程度也大抵如此,而与美国高校深度合作办学的势头正在全力推进。以“昆山杜克大学”为例,中国教育部于2013年9月12日批准武汉大学与美国杜克大学在江苏省昆山市正式合作设立“昆山杜克大学”,这是一所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由原武汉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刘经南教授出任校长,原美国艾格尼斯·斯科特学院(Agnes Scott College)校长,中美关系研究专家玛丽·布鲁克(Mary Bullock)博士任常务副校长。整个校园建设工程完成后,占地面积将达1200亩,能同时容纳7000名学生。昆山杜克大学将立足于“精英教育”,引进世界顶尖大学杜克大学的教学理念和课程体系,结合中国国情和中国顶尖大学武汉大学的学科优势,分阶段提供硕士研究生,本科生和博士研究生教育项目,并最终建设成为一座新型的,世界一流的综合性大学,一所示范性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具有国际竞争力,多元发展的高层次人才,汇聚一流的师资队伍,打造国际一流的科学研究与技术研发中心,推动中国经济和人才的大发展。昆山杜克大学已于2014年秋季正式招收首批学生。首先开设的项目包括全球健康,医学物理学和管理学三个硕士学位项目,毕业生将被授予杜克大学学位。更多的硕士学位和本科学位项目将陆续推出。 2008年,武汉大学与美方共建的匹兹堡大学孔子学院,在当年全球400多所孔子学院当中脱颖而出,荣膺20所优秀孔子学院之列。近年来,武汉大学先后与一批国际学术组织,世界著名大学和科研机构共同组建“环境与健康国际合作中心”,“中美联合交通研究中心”,“海外留学人员开放实验室”等20多个高水平科研合作机构;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等3所高校共建“图书情报学国际合作研究院”,与世界健康基金会共同创办HOPE护理学院,与欧洲最大的肝脏疾病中心创建“中法肝脏疾病研究院”等高层次合作办学大平台,为师生建军世界科学前沿,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铺路架桥,畅通渠道,其影响是深远的。武汉大学将努力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层次上推进国际化办学,不断提升办学水平和国际竞争力,以加快推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 美中时报:与中国及其他国家的校际交流相比较,美国大学有哪些优势和劣势?武汉大学学生在与美国大学学生的学习互动中有哪些收获和影响? 武汉大学国际交流部:比较优势主要看学科和专业,美国大学比较吸引中国学生的专业主要包括:金融,管理,计算机和应用基础类学科。而西欧国家如英国的大学则在艺术,教育,理工商科类更有吸引力。从学习氛围上看,美国大学文化似乎更趋活跃,武汉大学近年来每年约选派500余名学生赴境外交流学习,大部分到了美国大学。但他们的共同点都是“包容”与“创新”以及“宽进严出”的私立大学教育规则,不遗余力地打造学生的创造精神,以及毕业后得心应手的应用能力。这与中国公立高校的“严进宽出”,基础扎实而创新不足形成鲜明对比,这也正是中西教学互补的收获所在。 美中时报:未来与美国大学合作有哪些项目与计划? 武汉大学国际部:武汉大学国际化战略较为清晰,包括与美国大学的进一步合作。确立了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三步走”的总体目标。把“坚持国际化发展,提高学校国际影响力”作为学校发展思路之一。而国际化的预期目标涉及教学和科研等多领域,例如:新增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5门,开设中外合作办学和联合培养项目30项左右,国际化专业试点基地10个,本科全英文教学课程200门,全英文研究生课程60-80门,全英文研究生专业3-5个,并有相应的经费,举措,每年分解任务等配套措施。 近两年来,武汉大学抓住国家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大好机遇,积极参与实施“千人计划”,以面向全球招聘具有国际视野和卓越领导才能的学院院长为着力点,引进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外国科学院院士在内的2000多名外籍专家来校任教,其中从事专业教学的外籍教师占90%以上。以将世界一流大学先进的学科建设思路,教育教学理念,课程体系等,有力地贯彻和推动武大内部深层次的改革与发展创新。 今后,武汉大学将争取与更多美国知名高校合作,申请留学基金委的优秀本科生项目,扩大学生出国比例,增加学生出国人数;借助联合科研平台如武大-杜克研究院、全球健康研究院,促进中外学者的深度对接; 继续挖掘院系的资源,培育留学基金委的创新人才培养项目,如已获批的2016年创新性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我校与斯坦福大学-医药交叉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充分利用校际关系,开发与美国知名高校的短期项目,如与哥伦比亚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杜克大学的夏令营项目;在学生交流项目的基础上,开辟专项合作计划,如与芝加哥大学的医学改革项目,已扩展到硕士培养层次,正在向建立国际化师范学院或非独立法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探索;继续办好昆山杜克大学,利用好这个平台与杜克大学加深合作,整合三校优质资源,促进我校学者进入主流学术圈; 以俄亥俄大学行政管理人员交换项目为起点,推进与美国知名公立高校的人员交换项目,争取由研究生管理人员、国际交流管理人员扩展到更多职能部门;在与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合作的博士生英语改革项目的试点基础上,与更多美国高水平公立高校开展此类项目,朝成体系、成规模的方向发展。 世界高校在发展,中国国家所推进的“中国特色,世界一流”高校建设也在飞速发展。而“世界一流”的标杆就是:有没有诸多国际公认的学术大师,大学能不能有众多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有没有国际公认的科学学派,能不能培养出国际公认的学术领袖,甚至世界级的科学家,政治家,社会学家等等,真乃任重而道远。皇皇武大,舍我其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