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劳工列入美国“劳工名人堂”
奥巴马总统表示,今年5月是全美第一条跨州铁路建成145周年,中国工人的努力使得铁路的完工成为可能,他们承担了绝大多数的危险和艰苦工作,他们入选劳工名人堂是一份“早就应该得到”的认可。
■
5月9日美国劳工部举行仪式,隆重表彰1865年至1869年期间参与修建美国第一条跨州铁路的约12000名中国劳工,列入“劳工名人堂”。美国总统奥巴马日前在庆祝亚太裔传统月的一份声明中肯定中国劳工的贡献。他表示,今年5月是全美第一条跨州铁路建成145周年,中国工人的努力使得铁路的完工成为可能,他们承担了绝大多数的危险和艰苦工作,他们入选劳工名人堂是一份“早就应该得到”的认可。
美国太平洋铁路被誉为工业革命以来世界七大工业奇迹之一。这条横贯北美大陆的铁路全长3000多公里,西起加利福尼亚州首府萨克拉门托,东至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在某种程度上,正是筑路华工冒着生命危险用炸药打通了贫瘠的内华达山脉,帮助重塑了美国西部地理及社会版图,才使美国得以加速其现代化进程。
1862年,时任美国总统林肯批准了建设太平洋铁路法案,决定由联合太平洋铁路公司和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共同承建太平洋铁路。1863年,铁路正式动工,人们当时预计将用14年的时间完成。
美国西部地理环境复杂,条件艰苦,美国劳工和爱尔兰劳工施工进展缓慢,承建方抱着尝试的态度引进了中国南方的劳工。从1865年开始,第一批50名华工加入太平洋铁路建设大军,并很快因吃苦耐劳、遵纪守法获得承包商欢迎。从1865年到1869年,共有12000多名华工参加工程建设,占工人总数的85%。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的铁路工人工资单记录则显示,华工的比例在工程后期曾高达95%。华工从加州的萨克拉门托由西往东、爱尔兰移民则从内布拉斯加的奥马哈由东往西修建,4年之后终于在犹他州的奥格登汇合。在恶劣的工作环境下,中国劳工和爱尔兰劳工分别靠茶和酒来提神解乏,因此有“中国人的茶与爱尔兰人的酒建造了横跨美国大陆的铁路”之说。
然而,这群来自大清帝国、留着长辫的劳工从一开始就备受歧视。据史料记载,铁路公司每月付给白人劳工35美元,并提供食宿,却只付给华工26美元,不提供食宿。此外,华工不享受人身保险(放心保),公司不承担对华工家属的任何义务。
修建美国第一条跨州铁路是一项非常繁重和危险的工作,很多中国劳工在残酷恶劣的气候条件下死去。 “每一根枕木下面都有一名华工的尸骨”。1866年冬,在塞拉岭通道施工中,有500到1000名华工死于雪崩。1868年,工程延伸到内华达山脉,约有1000名华工长眠于此。1970年,人们从当地沙漠中挖出重达900多公斤的华工尸骨。
离开积贫积弱的大清帝国,每一个中国劳工都心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国铁路劳工的后裔康妮·余在名人堂仪式上对媒体说:“我的曾祖父1866年在他19岁时离开了中国南方的一个非常贫穷的村子,来到了"金山"—美国。他当时是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的一名合同劳工。他在那里学会了建设的技能、一些英文单词和团队协作的精神。在艰苦的自然环境和种族主义氛围下他生存了下来,并且梦想着能拥有更好的生活。”
铁路的完工帮助重塑了美国西部的地理及社会版图,并带动19世纪美国西进浪潮,但逾万名劳工的血汗,与完工后遭歧视的不平等待遇,未被美国历史正视。各类公开资料和历史资料显示,北美铁路华工的历史至今对美国社会仍然是一个谜,只知道大部分工人来自珠江三角洲的四邑地区。两年前开始研究时,一个华工的名字都没有,现在已找到数百人姓名,有的名字还不完整,大部分死于异乡的工人遗骸都被送回中国下葬。
“五月是美国亚太裔传统月,为铭记中国劳工的勇气和所作的牺牲,劳工部决定把他们纳入劳工名人堂,以表彰他们的历史性贡献,这是自1988年名人堂成立以来第一批入选的亚裔美国人。”
劳工名人堂由美国劳工部于1988年创立,旨在表彰和纪念那些为改善劳动条件、保护劳动者权利作出突出贡献的人们。过去20多年中,入选者多为劳工权利领袖、社会活动人士与劳工政策制定者。
美国劳工部部长佩雷斯说,跨州铁路修建完工为美国的商业发展和经济空前大繁荣奠定了基础,中国劳工为此做出巨大贡献,值得被高度肯定。“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今天要在这里申明,中国铁路工人不仅仅修建了一条铁路,他们还帮助建立了一个国家。”
华裔历史学者虞容仪芳代表铁路华工家族致词指出,当年华工是美国最低层的种族,完工后需求不再都得离开,1882年的排华法案造成社区动动荡,过去纪念铁路完工活动未提及华裔贡献,但现在是美好的一刻。
华裔的劳工部副部长卢沛宁说,身为移民后代,他个人十分感动,也花不少时间去了解当年历史。华裔在美国社会的成就比过去好很多,但贫穷仍然存在,身为欧巴马政府的劳工部官员,改善劳工工作环境是他主要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