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进运动”能否将美国经济拉出泥沼

2013年03月20日 03:43    来源:解放日报

“新西进运动”能否将美国经济拉出泥沼

2013年03月20日 13:12   来源:解放日报   李小佳/赵刚/曹永福

  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形势始终引人关注。作为世界第一强国及此次危机的源头,美国经济中的任何趋势性变化都可能成为影响这一命题的预先注解。

  当前,美国经济发展正在出现一些新的端倪。相较于18世纪至19世纪的美国西部大开发,有人将目前的这种变化趋势称为“新西进运动”:科技创新、页岩气革命和新能源产业,正在将美国的经济增长新亮点引向中部和西部,并被寄望于能够逐步修正次贷危机之前美国经济过度倚重东部金融产业的畸形局面;金融危机后,全球金融行业普遍收缩规模,花旗、摩根大通等华尔街巨擘在裁员,西海岸的硅谷却在大肆招人,谱写新的造富神话。

  这种产业与人才由东向西的流动,是否预示着美国产业结构的变化?而西进的重要目的地——硅谷又能否成为美国经济的新引擎,拉动美国经济走出泥沼?本报记者采访了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赵刚、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曹永福博士。

  西部遭受房地产泡沫破裂,但创新产业等重要支撑不是受冲击的主要领域

  新西进是对科技创新地位的再认可

  本报记者李小佳(以下简称记者):有数据显示,从2008年危机爆发前至2010年最低谷时期,以华尔街为代表的美国金融业大约裁员60多万人;而危机爆发至2009年底,位于美国西部的硅谷仅裁员4.7万人。美国旧金山湾区理事会经济研究所此前对美国西海岸北加州旧金山湾周边10个县的地区,包括旧金山、硅谷、纳帕等地的企业调查显示,湾区企业表现出较强的危机抵御能力。54%的企业借机吸纳高科技人才,58%的企业考虑并购重组,这两组数据均高于37%和38%的全球平均水平。美国经济重心为何会出现由金融业为代表的东部向以硅谷创新产业为代表的西部迁移的端倪?

  赵刚: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美国的西进运动主要表现为人口、资本、制造业向西部,诸如加州、华盛顿州等地大规模流动,通过土地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拉动经济快速增长;当前则表现为科技创新资源向西部集中,并通过科技创新成果的产业化,使实验室技术变成制造工厂提高效率的应用技术以及商业模式的创新等。如今,苹果、谷歌、facebook(脸谱)、英特尔等高新技术代表性企业在硅谷发展,洛杉矶成为娱乐文化科技中心,圣地亚哥成为了生物医药聚集地等。

  从经济危机与科技革命关系的角度来看,此次美国经济的西进趋势可理解为对科技创新战略地位的再次认可和提升。位于东部的华尔街是美国金融业的聚集区,危机后陷入整顿,繁荣程度远不及过去。相较之下,坐落于美国西部的硅谷遭受本轮危机的冲击程度比金融业要轻,这有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思科、亚马逊、eBay(亿贝)等公司保持了充裕的现金流,为平稳度过金融危机乃至进行兼并扩张创造了条件;二是以硅谷创新企业为代表的西部地区,虽也遭受了房地产泡沫破裂所带来的冲击,但西部地区的重要支撑产业,如创新产业、制造业并非危机冲击的主要领域;三是危机后美国政府对以硅谷为集聚区的创新产业给予了有力支持,如美国政府出台的刺激计划,其中大部分资金投入了新技术产业,新能源、物联网、云计算成为重点支持的方向;危机后出台的《美国创新战略》也从税收优惠、人才培养、建立创新机构、教育等多方面推动新兴产业发展。

  曹永福:从经济版图来看,美国东部和西部经济较强,而中部南部相对较弱,东部主要产业是金融业、文化业、旅游业、IT(信息技术)业等,西部主

  要是IT业、制造业、军工业等。当讨论未来美国经济走势如何、能否摆脱危机阴影尽快复苏时,人们很自然地会对东部和西部两大经济重镇进行比较。而这一比较则发现了两者之间存在着经济活力、人才走向、资金流向、产业格局和未来发展前景等诸多方面的不同。

  一个经济长波周期往往是先出现产业繁荣,后来产业繁荣逐渐演变成投机性繁荣,投机因素逐渐积累,最终酝酿成大危机,然后再开始新的轮回,形成经济周期的历史规律。此前,在宽松货币政策、金融创新的助推下,美国房地产泡沫和金融泡沫不断膨胀,大量资金过度流向房地产和金融业,最终酿成了危机。危机之后这种气氛会有所减弱,各界也倾向于认为从实体经济中可能更容易找到好的投资机会。美国当前的“新西进运动”可以看作是上述长波历史规律及美国产业结构由“虚”向“实”转变的体现。

  危机改变了人们视金融为“衰退免疫”行业的看法,美国金融业发展过头了

  信息技术产业仍为全球竞争力最强

  记者:在很多人看来,金融业是美国经济实力兴衰的标杆,美国经济的强大还是要体现在金融领域。“新西进运动”中体现出的金融颓势与创新业强势,是预示着一种趋势,还是昙花一现?

  赵刚:我更倾向于认为是一种趋势。美国的强大主要由三方面来支撑:军事力量、美元体系和科技创新。如今,金融危机使美元体系摇摇欲坠,难以发挥原来的力量;尽管仍保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力量,但由于受伊拉克战争拖累,美国也难有足够精力连续发动战争,借以转移国内的危机。因此,美国只有也必须依靠其强大的技术力量推动变革来刺激经济的发展。与此同时,这三者比较,最重要的支撑仍然是科技。因为国家繁荣和经济进步根本是由新技术革命带来的。金融业确实是美国的优势,但金融业本质属于服务业,若无科技支持,金融也无力发挥。未来金融可能会在技术创新的基础上重新焕发活力,但如果没有科技创新带来的生产效率提升,金融业的增值就成为了无本之木。

  曹永福:金融业曾经是美国引以为豪的产业,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美国金融业一直处于不断繁荣的上升阶段,没有出现过大规模裁员,甚至很多人将金融业看作“衰退免疫”行业,认为金融业绝对不会受到经济衰退的影响。但此次金融危机的爆发改变了人们的看法。从经济长周期看,美国的金融业发展过头了,不能说未来美国金融业没有竞争力了,但肯定要低迷一段时间。未来五年美国经济如果出现复苏或温和增长,肯定不是依靠金融业或房地产业,而是实体经济、新技术革命等。相比较而言,信息技术产业仍是美国最具有竞争力的产业,它体现了美国科技、人才、教育方面的优势。目前,信息技术产业投资约占美国投资的30%,仍然有很重要的地位。在此意义上,金融业与创新业间的势力对比变化,应是一个相对长期的态势。

  不改变国内制度性弊端,单靠产业兴起,美国经济也复苏乏力

  但科技和产业革命始终是复苏关键

  记者:从1764年的英国工业革命至今,人类社会已发生了多次全球经济危机。尽管每一次“导火索”不尽相同,但最终基本上都是通过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摆脱了经济衰退。有人预测,美国经济的西进趋势,体现出的是对次贷危机前美国失衡的经济结构的修正。如果这一趋势顺利展开,很可能将奠定美国经济未来新一轮增长的基础。从中长期看,这一说法是否有些乐观了?

  赵刚:美国经济西迁的核心命题之一,是以硅谷为代表的科技集聚地焕发光彩,并通过改造传统制造业、培养新兴产业不断加大西部经济比重的过程,技术创新、新兴产业和工业化三位一体,都将对美国经济复苏做出积极贡献。当然,硅谷本身的含义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例如,硅谷的产业重心在1960年至1980年是半导体行业,1980年至1990年是计算机和 “工作站”,1990年至2000年是计算机网络,2000年开始是移动计算、生物科技和纳米科技,从2004年起硅谷创新的重点是清洁能源。从本质上来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实现科技突破是关键,是美国经济复苏最重要的前提。正是在此意义上,硅谷的技术创新和升级,对美国经济复苏会产生积极影响。

  曹永福:从中长期角度看,自从高科技泡沫破灭之后,美国经济一直没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缺乏产业发展方向。目前虽然有制造业复兴、页岩气革命等概念,但是其影响是有限的,还谈不上产业革命的高度。危机以来,美国实业界和学术界也在探讨新兴产业的方向,期望以此来对抗美国长期存在的产业缺位问题。目前美国出现的“新西进”态势,反映出美国自身在寻找新的产业带动和技术革命,无疑是一个乐观因素。

  但从整体来看,美国经济的未来发展不仅取决于产业发展,还受制于经济结构中存在的一些更深层问题,譬如,财政赤字居高不下,导致资金过度向政府部门集中,实际上挤占了私人部门的资源,降低了资金使用效率;美国的老龄化问题也日益严重,这会降低经济活跃度。综合来看,美国经济基本面好于日本和欧洲,每当国际金融市场紧张时流动资本会追捧美元和美国国债,但是技术性指标的反弹并不代表真正的恢复活力。近一段时间,美国经济应会处于比较温和的态势,大的灾难出不来,特别有活力的局面也不会出现。

  从根本上看,美国经济要想扭转颓势,一是要依靠技术进步、大的产业革新,以促进整个社会生产效率的提高。从这个角度看,我们期望呼唤一个产业革命,一种创造性破坏而带来的新的繁荣。“西迁”中体现出的技术创新,以及技术创新向新兴产业和再工业化的渗透会有重要价值。二是靠美国经济制度自身的改革,若不改变美国经济中一些制度性弊端,单靠产业兴起,美国经济也复苏乏力。

  硅谷有一群既懂金融又懂技术的人,能判断一项技术有无商业前景

  新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是未来方向

  记者:如今西进的重要目的地硅谷不只是IT中心,也是ICT(信息通信技术)中心,新能源、医药等领域的众多业界翘楚也坐落于此。从技术革命和产业角度看,硅谷能否出现将美国经济拉出泥沼的重要产业或新技术?

  曹永福:有不少人列出了可能引领未来美国乃至全球经济的产业,如ICT、智能电网、清洁能源等。美国政府也在想方设法发挥本国在高科技、人才方面的优势,不断探索改善经济的良策。个人认为,其中ICT可能成为美国走出低谷的出路之一。这是因为,信息通信技术产业的技术进步,可能会改变商业模式、生活方式,提高生产效率。从产业角度看,就制造业而言,美国低端制造业如纺织、服装等行业已经丧失国际竞争力,再现繁荣已不太可能,美国真正有竞争力的行业是高端制造业,“再工业化”着眼的也是高端制造业;就服务业而言,美国的传统服务业等并不是很发达,真正发达的是生产性服务业,如设计、咨询、信息、金融等。而ICT产业将高端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结合在一起,可以真正发挥美国的优势,ICT产业的复兴也可以推动美国总统奥巴马倡导的高端制造业的复兴。

  总之,硅谷若要有效拉动美国经济,必须在两方面有所突破:一是硅谷能出现什么样的技术创新,二是该项创新技术的产业化程度,即技术革命渗透到实体经济中并推动效率提升的程度。

  赵刚:从技术方面看,硅谷高科技公司云集,苹果、谷歌、英特尔、脸谱、惠普等众多软件和互联网及半导体企业更是举世闻名;从产业方面看,清洁技术新能源产业也开始在硅谷聚集,已形成美国最大的生物科技企业群,信息、清洁能源、生物等主要新兴产业的领军企业都集聚在硅谷。如果说有一种产业能够肩负将美国经济拉出泥沼的重任,那么很可能是出现在硅谷。所以,确实有必要密切关注硅谷的动态。

  当然,要将这种可能性转化为现实,还至少要加强两个方面。一是创新技术与金融的结合。近十年来,硅谷的风险投资占全美风险投资总额的1/3强,2011年已上升至40.9%。硅谷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有一群既懂金融又懂技术的人,这些人能够更有效地将新技术新思想转化为商业模式,其判断一项技术有没有商业前景的嗅觉更加敏锐。未来同样需要在这方面形成突破。二是创新与制造的结合。现在硅谷本身的内涵也在扩大,原来是信息技术创新,现在是新能源技术、医药技术、生物技术等多方面的技术创新;原来是单纯技术创新,现在更多的是技术向产业的渗透,包括向制造业等渗透。例如,目前智能技术、柔性技术、灵巧技术的发展,就为个性化定制化制造业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未来更需要注重创新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的有效性。

  这给我国的启示是,不仅要强调技术革新,还要强调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中国已经成为制造业第一大国,但主要仍集中在中低端、集中在劳动密集的制造领域。目前,我国很多制造设备都是手工操作,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后不但会提高制造质量,提升技术含量,也会带来新的行业和产业。例如,现在我国工厂大多为劳动密集型,若换成机器人生产看似很多工人会失业,但制造机器人会产生新的就业。而这不仅需要新的劳动力,而且会带来新就业结构的出现,带动劳动力素质的提升。所以,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带来的会是一个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分享按钮
 
评论 
验证码  
提交
黑色档案

大众新速腾或面临二

  如果质检总局经过测试评估,认为一汽-大众的召回措施不能消除安全...

苹果授权店被曝”洗

  中新网4月7日电 (IT频道 张司南)近日,中新网IT频道接到多位网友投...

环球公司

土耳其击落俄罗斯一

  俄罗斯一架战斗机24日在土耳其边境坠毁,土耳其方面发表声明称,土...

机构解读俄飞机被击

  军工板块必须重视的两个大逻辑:  第一,改革不是狼来了!过去这...

关于我们招聘英才网站大事记美中时报(电子版)广告服务 - 网址导航
美中时报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