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太空合作破冰 中国“小基因”飞向国际空间站


2017年06月05日 02:02    来源:新华社


6月3日,搭载着一项中国独立设计实验项目的“猎鹰9”火箭在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


  一个对于中美太空合作具有“破冰”意义的中国实验正在飞向国际空间站。


  美国东部时间6月3日下午5时7分(北京时间4日上午5时7分),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从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利用“猎鹰9”火箭向国际空间站发射“龙”飞船。不同以往,此次前往国际空间站的各类“乘客”中,有一位远道而来的中国“客人”:北京理工大学教授邓玉林科研团队研发的空间环境基因实验项目,将成为第一个完全由中国科学家自主设计、研发和制造的科学搭载,首次“到访”国际空间站。


  目送火箭穿越云层,消失云端,项目团队的青年师生们神情严肃。一二级火箭成功分离、飞船顺利入轨……伴随发射成功的消息,中美科研人员欢呼起来。项目负责人邓玉林教授更是像孩子般笑得合不拢嘴。“尽管看过那么多次搭载发射,但此刻仍然除了激动就是激动。历经各种困难,小心翼翼,如履薄冰,(我们的科学载荷)终于在今天随着‘猎鹰9’一飞冲天,成功飞向国际空间站。”他对记者说。


  如果一切顺利,邓玉林团队的项目将在两天后登上空间站。此后,美国宇航员将在15天内开展两次对比实验,研究空间辐射及微重力环境对抗体编码基因的突变影响,所获数据将传回地面供邓玉林团队分析。


  登“船”不易 项目交付障碍多历经数次推迟


  的确,这并非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


  受阻于美国国会首次于2011年通过的“沃尔夫条款”,中国官方与美国航天局(NASA)的太空合作被完全“冷冻”,其涉及范围广泛,界限模糊,即使中美民间科学项目合作有时也会受到影响。


  在这一背景下,此次中国自主研制的实验项目,通过商业合作模式前往国际空间站,成功突破中美太空合作“坚冰”。美国航天局发言人凯瑟琳·汉布尔顿证实,“龙”飞船上携带中国实验,“美国航天局遵守所有法律规定,向国会报告了这一行为。空间站所有合作伙伴都批准了携带这个实验”。


  事实上,从2011年初具实验设想,到选择合作方,2014年提出相关合作意向,到2015年通过各项审查,获得美国航天局批准,与负责运营国际空间站科学研究平台的纳诺拉克斯公司签署协议,直至载荷于5月31日清晨通过最终测试和安全性评估,被顺利交付美国航天局,并最终于6月3日搭乘“猎鹰9”升空……用邓玉林的话说,这“其间经历数次推迟,过程中有太多障碍和困难”。


   “乘客”高端 将实现20种基因突变规律研究


  据介绍,此次科学载荷包括名为“空间环境下在PCR反应中DNA错配规律研究的科学载荷”的实验,其搭载体积为4个U(400mm×100mm×100mm),重量3.5公斤。与之相伴的,还有一面北京理工大学校旗。


  别小看这个占地不大的科学载荷。此次火箭发射前,项目团队人员向记者展示了用于地面对比的“绿色盒子”。实验板上共有6个芯片,每个芯片内有5个通道,每个通道内有一到三种不同的基因。同样的,前往国际空间站的科学搭载共有两组,搭载将对20个基因在空间辐射及微重力环境下,在轨开展抗体编码基因的突变规律研究。“能在体积如此严苛的载荷条件下,实现20种基因的突变规律研究,这一技术在国际上也是领先的。”邓玉林说。


  与此前搭载不同,此次空间实验不仅具有理论上的创新,在技术上也做出了多种新的探索。据介绍,本次载荷从关注航天员生命健康切入,采用微型微流控PCR仪,对抗体DNA片段进行在轨飞行状态下的基因扩增,来模拟人类生命的延续与发展。在空间飞行结束后,实验团队将分析探讨空间辐射及微重力环境下的基因诱变机理。


分享按钮
 
美国新闻

美国“第一女婿”:

   自从特朗普上任以来,库什纳不仅成为特朗普团队的核心人...

美国将扩大对华为的

一名消费者在上海的电子产品市场体验华为手机。    据纽约时...

关于我们招聘英才网站大事记美中时报(电子版)广告服务 - 网址导航
美中时报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