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的和平稳定由中国和东盟国家共同维护

2015年04月20日 12:59    来源:中国新闻网

   资料图:外交部部长王毅。 中新社发 廖攀 摄

  中新网4月20日电 最新一期《学习时报》刊登《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外交部部长王毅答本报记者问》一文。王毅谈到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争端问题时指出,我们积极倡导处理南海问题“双轨”思路,即有关争议由直接当事国通过对话协商寻求和平解决,南海的和平稳定由中国和东盟国家共同维护,得到地区多数国家理解支持。

   以下为答问全文:

  记者:王部长您好!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也是联合国成立70周年。在这一节点,人们对国际关系会有新的审视和思考。在您看来,什么样的国际关系是当今世界所需要的?

  王毅:国际关系是一个常讲常新的话题。回顾民族国家产生以来的历史进程,人类始终在探索着国家间相处之道。

  300多年前,随着民族国家兴起,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在欧洲诞生。它确立了主权、平等这些重要原则,开创了近代国际关系的先河。但这一体系最终没能避免欧洲陷入群雄征战。

  200年前,维也纳体系应运而生,根据均势原则对拿破仑战争后的欧洲地缘政治版图重新做出安排,维持了欧洲较长时间的和平。但最终导致结盟对抗和军备竞赛,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数百年来的历史证明了这样一个道理:每一段国际关系的形成,每一个国际体系的建立,都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也必须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创新完善,否则就会跟不上时代脚步,甚至会失去它的先进性和合理性。

  70年前,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硝烟中,各国携手创建了以联合国为核心、以《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原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和相应国际体系,这是人类文明的又一次巨大进步,为国际关系和国际体系建设翻开了新的历史篇章。

  70年来,我们的世界总体保持了和平稳定,人类的发展事业更是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但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并未得到完全遵守,国际关系中各种不公正的现象依然时有发生。近年来,经济低迷、地缘动荡、恐怖危机、文明摩擦等各种乱象此起彼伏,现行国际秩序和体系面临新的挑战,有西方学者甚至惊呼,我们正在走进一个“失序的世界”。

  70年后的今天,我们有必要思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一个什么样的国际关系,才能更好地贯彻和落实联合国宪章的宗旨与原则,才能更有效维护和发展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近年来,有人提出“霸权稳定论”,主张打造一个无所不能的超级大国来统领国际事务;有人提出“全球治理论”,主张各国弱化主权,制定共同的规则来管理世界;有人提出“普世价值论”,主张推广某一种自认为“先进”的价值观和社会制度来一统天下。

  中国的方案是: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这是习近平主席总揽世界大势提出的一个重要理念,既是对联合国宪章宗旨原则的继承和弘扬,也是对传统国际关系理论的超越和创新,必将对未来国际关系的发展产生重要和深远的影响。

  记者:这个新型国际关系到底新在哪里?为什么这个理念是由中国来提出的?请您给我们详细阐释一下。

  王毅:好的。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新型国际关系”,那就是:以合作取代对抗,以共赢取代独占,不再搞零和博弈和赢者通吃那一套。

  现在是全球化时代,国与国之间的相互依存空前紧密,利益共生不断深化,各国都在全球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的相互联系当中,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各方都会受到影响。同时,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具有全局性、综合性和长远性,没有哪一国能够独善其身,也没有哪一国可以包打天下。需要各国同舟共济,携手共进。这是我们面对的国际关系的现实,也是提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时代背景。

  中国率先提出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不是偶然掉在我们头上的一个苹果,而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新中国外交实践的厚积薄发,水到渠成。

  中华文明蕴含着博大精深的立身处世之道,至今仍在滋养着中国人的精神。如“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思想境界,“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的道德情怀,这些理念与基于人性本恶、物竞天择的西方政治哲学有着明显不同。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政府积极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致力于与各国开展友好合作,既为自身建设添砖加瓦,也为别人发展雪中送炭。

  40多年前,5万多名中华儿女来到茫茫非洲草原,用汗水和生命筑成1860多公里长的坦赞铁路,我们在自己最困难的时候,勒紧裤带帮助了一大批亚非拉的发展中国家,为他们的民族独立和解放事业提供了无私的支持。

  30多年前,中国开始推行改革开放。我们把中国的市场和劳动力优势与发达国家的资金和技术优势结合起来,不断做大共同利益的蛋糕,践行互利共赢的理念,使中国在短短几十年内快速成长为全球120多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为世界经济的稳定与发展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

  总之,中国人民从自身的经历中深深懂得,得道才能多助,合作才能共赢。今天,中国朋友遍天下,隔山距海不能限,中国外交更有信心践行合作共赢,更有能力行稳致远。

  记者:对于如何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我们是否已经有了清晰完整的思路?

  王毅:是的,中国自身已经成功走出了一条和平发展的道路。现在,我们愿与各国一道,再走出一条合作共赢的新路。如何推进这一目标?习近平主席已经给出了清晰的方向,那就是:我们要把合作共赢的理念体现到政治、经济、安全、文化等对外合作的方方面面。

  政治上,我们要树立建设伙伴关系的新思路。传统国际关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或是结盟,或是对抗。构建伙伴关系,就是要在上述两者之间走出一条“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新路。就像习近平主席所讲的,国与国之间,志同道合是伙伴,求同存异也是伙伴。中国承认世界上仍然存在结盟政治的现实,尊重各国自主选择对外政策的权利,同时,我们更希望各方着眼时代发展潮流,探索构建不设假想敌、不针对第三方、更富包容性和建设性的伙伴关系。近年来,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帜,秉持平等、包容和共赢的理念,努力构建全球伙伴关系网络,迄今已同75个国家、5个地区或区域组织建立了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

  我们推动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双方更加注重战略沟通,更多聚焦务实合作,更好管控矛盾分歧,这既符合两国人民的利益,也有利于亚太和世界的安定。我们期待习近平主席今秋对美国的国事访问结出新的丰硕成果。我们保持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高水平运行,两国重大合作项目续有进展,国际战略协作不断加强。我们将中欧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致力于打造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我们同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协作不断增强,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的内涵更加充实,中拉建立起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全面合作伙伴关系。今天,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我们的“朋友圈”越来越大,我们的伙伴越来越多。

  经济上,我们要开创共同发展的新前景。今年联合国将制定2015年后发展议程。千年发展目标提出15年来,基本实现了一半极端贫困人口脱贫的目标,但世界上还有十几亿人生活在极端贫困线以下。发展不平衡不是简单的经济问题,而是当今世界诸多矛盾热点的根源所在。我们主张,各国应真正树立起利益共同体意识,在共同发展中寻求各方利益的最大公约数。

  正是秉持着这一理念,中国政府大力推动共建“一带一路”。“一带一路”既是对古代丝绸之路精神的传承发扬,又是有着巨大现实需求的合作构想,已经得到近60个国家的积极响应。“一带一路”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和优先,契合亚欧大陆的实际需要。仅就亚洲而言,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基础设施亟需升级改造,现有融资机构远远不能满足建设融资需求。有需求就意味着有机遇,潜力可以转化为动力。中国倡议成立注册资本1000亿美元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可以说是正当其时,深受各国欢迎。随着最近许多域外发达国家纷纷申请加入,亚投行的创始成员国将更具代表性和广泛性。

  我们愿同各方一道建好亚投行,用好丝路基金,发挥互联互通伙伴对话会等机制平台作用,建设富有生机活力的多条经济走廊。这些措施的实施,必将从陆上和海上两个方向,产生广阔辐射效应,缩小地区发展差距,推动地区热点降温,加快区域一体化进程。“一带一路”构想是中国向世界提供的公共产品,我们欢迎各国、国际组织、跨国公司、金融机构和非政府组织都能参与到具体的合作中来。

  记者:我觉得,近年来我国在政治、经济上的成就可以用“举世瞩目”来形容。说到安全和文化问题,这也是习近平主席一再强调的,并且我国已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积累了良好的基础。

  王毅:可以这么说。安全上,我们要营造各国共享安全的新局面。今年是二战结束70周年,和平来之不易,维护和平尚需努力。我们应更积极运作好联合国宪章确立的止战维和安全保障机制,更有效发挥好联合国及安理会的作用,提升预防冲突能力。我们要进一步摒弃一切形式的冷战思维,树立共同安全、合作安全、综合安全和可持续安全的观念,坚持通过对话协商和平解决国家间争端,反对动辄使用武力和以武力相威胁,走出一条各国共建、共享、共赢的安全之路。

  中国积极参与了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行动,在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人员最多,已经派出近3万人次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不久前派遣的一支700人步兵营已经抵达南苏丹参与维和行动。我们以负责任态度在亚丁湾和索马里海域开展护航,迄今已派出19批护航编队为5800多艘国际船舶保驾护航。

  中国积极致力于维护地区稳定,推动打造地区安全对话合作平台。我们成功召开亚信峰会,并愿以上海合作组织和东亚合作框架为支撑,开展双多边防务安全交流合作。我们坚持通过和平方式处理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争端,已经同14个邻国中的12个国家彻底解决了陆地边界问题。我们积极倡导处理南海问题“双轨”思路,即有关争议由直接当事国通过对话协商寻求和平解决,南海的和平稳定由中国和东盟国家共同维护,得到地区多数国家理解支持。我们参与打击恐怖主义、维护网络安全、抗击传染疾病等国际合作,在国际安全事务中发挥着负责任大国作用。

  中国还在积极参与各种热点问题的斡旋调停,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可行之道。我们倡导并践行解决热点问题三原则,即坚持不干涉别国内政,反对强加于人;坚持客观公道,反对谋取私利;坚持政治解决,反对使用武力。我们坚定致力于朝鲜半岛和平稳定和无核化进程,成功主办阿富汗问题伊斯坦布尔进程第四次外长会,深度参与解决伊朗核问题谈判,围绕中东一系列热点问题开展特使穿梭外交,倡导举办了“支持伊加特南苏丹和平进程专门磋商”。我们运用自身的资源和优势,推动斡旋缅甸国内的民族和解进程,既有利于缅甸自身的长治久安,也有助于中缅边境地区的和平稳定。

  中方在乌克兰问题上秉持客观公正立场,坚持尊重乌克兰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对任何外部势力干涉乌克兰的内部事务,主张乌克兰问题应以和平方式政治解决。我们认为,乌克兰危机的最终出路在于维护好两个平衡,即把握乌国内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利益诉求的平衡,把握同俄、欧两大邻居关系的平衡,使乌克兰成为东西方沟通的桥梁,而不是对抗的前哨。

  文化上,我们要形成不同文明包容互鉴的新气象。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和众多宗教,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明,每一种文明都是人类共同的宝藏。中华民族向来海纳百川,兼收并蓄,千百年来,儒家文化与道教、佛教以及伊斯兰教等不同文化和宗教,在中国大地上各得其所,和谐相处。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有力地证明,不同文化、不同宗教完全可以做到“并育而不相害”,关键是要平等相待而不是居高临下,相互欣赏而不是相互贬损,彼此包容而不是相互排斥。


分享按钮
 
评论 
验证码  
提交
黑色档案

大众新速腾或面临二

  如果质检总局经过测试评估,认为一汽-大众的召回措施不能消除安全...

苹果授权店被曝”洗

  中新网4月7日电 (IT频道 张司南)近日,中新网IT频道接到多位网友投...

环球公司

大韩航空"大小姐"因

大韩航空副社长赵显娥在接受采访。(路透社)  中新网12月15日电 据...

林德叉车布局电商渠

  本报讯中国电子商务市场的快速发展也为外资制造企业提供了市场开拓...

关于我们招聘英才网站大事记美中时报(电子版)广告服务 - 网址导航
美中时报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