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山学人的美学建树》最近由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作为主编,有一些话要说。
上海有座美丽的山,她的名字叫“佘山”。佘山脚下有唯一的一座高等学府,这就是上海政法学院。低头费吟哦,抬头见佘山。这是上政学者得天独厚的景观和浪漫。因而,“佘山学人”,成了上海政法学院学者独有的名片。
这是一座年轻的学府,象仲夏一样生机勃勃,花木葱茏;这是一座花园式的学府,唯美是她不二的标签;这是一座正在从“学院”向“大学”迈进的学府,对美育和艺术教育的重视与日俱增。
十多年前,我从上海财经大学被召唤到了这里。这些年,这里又陆续聚集了一批从事美育和艺术教育的师资,默默从事着美学的探寻。无论从规模到成果,都成了些气候。2020年成立了上海政法学院文艺美学研究中心。
本人作为中心负责人和团队带头人,从研究中国古代文艺理论起家,拓展到美学的一般原理、中国古代美学史、中国现当代美学史、佛教美学及中国佛教美学史。出版《中国古代文学原理》,完成了“中国文学批评史”向“中国古代文论体系”建构的转换,使“十一五”国家级高教规划教材《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得以落地。出版《乐感美学》,提出以“美是有价值的乐感对象”为核心的“乐感美学”学说。在完成学界第一部《中国美学通史》(古代部分)和《中国现当代美学史》的基础上,出版了国内外第一部《中国美学全史》。另在佛教美学这个交叉领域辛勤跋涉,完成、出版了《佛教美学》《佛教美学新编》《中国佛教美学史》。除佛教美学由于有很强的专业性,别人很难置评外,《乐感美学》《中国美学全史》《中国现当代美学史》《中国古代文学理论》都获得了广泛的学术反响。而这一切,大多来自佘山脚下的艰苦劳作。
中心副主任曾嵘是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的音乐学博士,目前是纪录片学院的副教授。她以特有的音乐学素养研究南方越剧的审美特征有所成就,曾经拿到过上海市哲社项目。希望她以此为基础再接再厉,深入拓展,争取拿到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肖进博士师从南京大学名师吴俊,侧重于现当代文学时代特征及个案的研究,成果迭出。本书收有他的相关成果四篇,可窥一斑。作为中青年才俊,几年前从上海外贸大学引进到上海政法学院,成为从事美学探寻的佘山学人中的一员。希望佘山能成为他登高望远、更上层楼的福地。
徐红、马婷均为影视学博士,纪录片学院副教授,文艺美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徐红侧重于当下影视美学一般现象的学理分析,马婷侧重于热点影视作品的追踪评论。论文发表的刊物品级都比较高,有理由唤起人们对其未来学术前景的期待。
高翔博士受学于创意写作,致力于创意写作,是网红诗人。他源于创作经验的创意写作研究颇有特色。理论研究与文学创作运用的是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希望年轻的高翔处理好二者关系,在创意写作的美学理论分析抽象方面步步为营,不断出新。
谢彩博士毕业于武汉大学文艺学专业,也是网红作家。她提交了一篇发表在《文汇报》上的探讨佛教艺术的论文。王珏是年轻的美术学博士,杨浦区滨江的空间美学设计体现了他的美术学背景。青年教师郭丽娟是音乐学硕士,承担着艺术公共课教学,同时在纪录片学院任教。她关于大学生音乐教学及音乐在纪录片中如何运用的思考,靠船下篙,给人颇多启示。于是就有了这部“佘山学人”的美学成果集。
本书虽为论文集,但本人作为主编,按照以类相从的原则,将佘山学人的论文编为九章。
同时在前四章中收入学界的评论文章以见学术反响,点明“佘山学人的美学建树”题意。这九章分别是:“乐感美学”学说的创构及评论、《中国美学全史》的书写及评论、《中国现当代美学史》的开拓及评论、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体系建构及其评论、佛教美学研究、现当代文学研究、创意文学写作研究、越剧研究、影视美学、电影评论、音乐美育与空间美学。我们希望借此展现上海政法学院文艺美学研究队伍的整体形象。
这里要具体说明一下,所谓“美学建树”,指本人的美学著述在学界引起的反响。这集中体现在前四章中。前四章的结构是,一篇本人的相关代表性论文,其余都为他人评论。
《乐感美学》是本人主持的2015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成果。完成后于2016年3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本书收录了本人的《“乐感美学”原理的逻辑建构》一文。面对学界美学本质取消主义、解构主义的现状,作者吸取当代美学研究的关系论成果,从审美实践出发,提出“美”与“丑”是有分别的,“美”是有义界、本质的,“美”不是历史上曾经说的什么,而是“有价值的乐感对象”。“快乐”和“价值”是“美”的双重维度。只要你给别人带去健康的有价值的快乐,你就是美的创造者。作者用4编、14章、60万字的篇幅论证“美是有价值的乐感对象”,建构起层次丰富、思理绵密的“乐感美学”学说。2016年6月下旬,上海市美学学会、上海市哲学学会、上海市伦理学学会与北京大学出版社、《人文杂志》社联合举办“重构美学的形上之维暨《乐感美学》研讨会”。来自上海和全国的专家对《乐感美学》新说的提出给予好评。复旦大学陆扬教授认为《乐感美学》是一部关于“美”的“百科全书”。辽宁大学高楠教授认为“乐感美学”将会引发中国当代美学界的“地震”效应。哈尔滨师大冯毓云教授认为以“乐感”为标志的美学学说必将在中国美学史上“独领风骚”。上海交通大学汪济生教授认为此书树立了“当代中国美学前沿的坚实界碑”。中华美学学会原副会长、山东大学前校长、现文艺美学研究中心名誉主任曾繁仁先生认为此书提出的观点和作出的论证足以令当代反本质主义美学理论“反思、对话、共建”。山东师大文艺学学科带头人杨守森教授、宁波大学前校长马大康教授认为此书揭示了“美从‘乐’处寻”的常识,应从“乐感”寻找美学的理论基点。江西师大的赖大仁教授、陕西师大的李西建教授、西南大学的寇鹏程教授不约而同地肯定了该书重建美学研究形上之维的观念与方法在当前解构主义语境下的积极意义。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的张灵教授则肯定了《乐感美学》的“照着说”的理论传承与“接着说”的学术创新价值。
中国美学史的叙写是本人美学探寻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本书第二章选择的作者论文是《中国美学精神及其演变历程》。1983年2月28日,本人在给启蒙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钱中文先生的通信中说:“就我视野所及,中国古代美学似乎还有许多未开垦的处女地。堂堂中国,没有一部中国美学史,岂不羞乎?”那时确实没有一本叫《中国美学史》的书。经过20多年的跋涉,2008年,本人独立完成、出版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三卷本《中国美学通史》(人民出版社,156万字,写到“五四”)。2018年4月,本人独立完成、出版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二卷本《中国现当代美学史》(商务印书馆,75万字)。2018年8月,本人独立完成、出版上海高校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出版工程项目五卷本《中国美学全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57万字)。收到《中国美学全史》后,钱中文先生在给本人的电子回信中说:“如今你通过30来年的不懈努力与积累,举一人之力,完成了这一宏愿,真使人感佩不已。全书有你的理论原创,丰赡的资料相互印证,丰赡的资料相互印证,写出了中国美学的多样与独创,走笔神采飞扬,独具个性,尽显中国文化特色。”“再次祝贺你取得的独步神州的重大成就。”2018年10月28日,由上海市美学学会、上海市哲学学会、上海市古典文学学会、上海市作家协会理论委员会联合主办的中国美学的演变历程高端论坛暨《中国美学全史》五卷本恳谈会在佘山脚下的上海政法学院举行。与会专家充分肯定《中国美学全史》取得的成就。上海社联夏锦乾编审以“通”“全”“精”概括该书特点,并以当代美学研究中的“祁志祥现象”概括本人多年来呈持续爆发状出版的美学成果。中南大学欧阳友权教授以理论自信的“勇气”、学术创新的“锐气”、经纬有度的“大气”、史论结合的“才气”评价作者“全能型”的学术建构。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原副主席毛时安先生评价《中国美学全史》具有“大胸怀”,出自“大手笔”,经历过“大艰苦”,体现了“大气场”,是“足以代表当代中国人文学者的学术高度,可以助推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大中国梦的一部值得高度关注和充分肯定的新时代标志性成果”。复旦大学朱立元教授在贺信中说,《中国美学全史》“体大思精”,有个人独特观念贯穿始终,以丰富详实的资料加以论证,“为中国美学史的学科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时任中华美学学会副会长、厦门大学的杨春时教授在《中国图书评论》撰文指出:“《中国美学全史》以先秦到21世纪初的时间为纵轴,在古代以儒、道、佛、玄等派别的哲学美学和散文、诗词、戏曲、小说、书法、绘画、音乐、园林等文艺美学的多线条为横轴,在现当代以美学概论、文艺概论之类的原理性论著为纬,精心打造出了一个结构宏伟、气象万千的中国美学全史的思想学术宫殿”,“时间上纵横古今”“空间上笼罩群伦”,是尽显“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有重要价值的巨著”。杨春时教授还在《文汇读书周报》上发表了《贯通古今,回应时代》的评论,被《新华文摘》2018年第23期全文转载,并译成英文在美国《东西方思想》2020年第4期发表。中国人民大学以研究六朝美学著称的袁济喜教授以“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高度评价《中国美学全史》的学术贡献。上海社会科学院陈伯海研究员肯定该书具有“中国美学史研究的总结与出新”意义。上海大学文学院董乃斌教授肯定该书“史中含论、论从史出和以论带史”的写作特点。西南大学美学学科带头人寇鹏程指出:该书堪称中国美学的“全史”与“大百科”。上海艺术研究中心的周锡山研究员则从六方面肯定了《中国美学全史》的“六大贡献”。2018年11月21日,《社会科学报》发表了专访《从<美的历程>到<中国美学全史>》,盘点了中国美学史的书写历程,介绍了《中国美学全史》的写作特点。
《中国现当代美学史》是本人写到“五四”的《中国美学通史》的续篇,也是《中国美学全史》的一部分。它原是一个独立的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成果,全书75万字,2018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本书收有本人《中国现当代美学史的整体走向与时代分期》总论。该书出版后,上海政法学院应用社会科学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商务印书馆上海分馆、《中国图书评论》杂志社、《社会科学报》社联合举办“中国美学的现代转型高端论坛暨《中国现当代美学史》新书恳谈会”。曾繁仁先生认为该书提供了“第一部完整的中国现当代美学史”。张灵教授肯定该书为中国“百年美学”提供了一幅历历可按的“思想地图”。云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蔡毅研究员、上海社科院《社会科学》编辑李亦婷博士不约而同地赞赏该书在评述当代美学大家时不虚美、不讳言,尊重前贤而不廉价溢美,秉笔直书、平等对话的史家精神。南开大学的刘俐俐教授仔细辨析了《中国现当代美学史》的“论述”性质与意义。深圳大学的李键教授分析肯定了《中国现当代美学史》是一部“交织着观念的历史”著作。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体系建构及其评论”一章收有本人《建构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体系》一文。2006年,教育部下达文件,要求“十一五”国家级高教规划教材由高校与出版社以实物成果联合申报。山西教育出版社找到复旦大学中文系,组织校内外学者申报了五部书,最后入选一部,本人1993年在学林出版社出版的“青年学者丛书”中的《中国古代文学原理——一个表现主义民族文论体系的建构》有幸入选,稍加修改后2008年由山西教育出版社出版。2018年,该书修订本在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再版。《中国古代文学原理》为本人硕士研究生毕业前后撰写,是本人出版的第一本学术专著。出版后被视为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体系横向建构的开拓之作引起学界注意。上海师大中文系贾明撰写评论《科学的体系恢宏的视界》发表在《社会科学》1994年第5期上,可谓深得我心的知音。周锡山、吴建民、田兆元、臧克和等人也发表过书评。作为“十一五”教材修订本由华东师大出版社出版后,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文艺理论研究》编辑部、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上海政法学院文艺美学研究中心于2019年11月17日联合举行“《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新书发布会暨建构中国古代文论体系高端论坛”,会后发表了一系列评论文章。复旦大学杨乃乔教授将该书视为从“中国文学批评史”转向“中国古代文论体系”的标志性著作。张灵教授认为该书是“中国古代文论体系的现代性构现”。中国矿业大学王青教授认为该书具有“本土意识与世界眼光”。安庆师范大学的方锡球教授赞赏该书的“建构意识”及其成就。上海戏剧学院黄意明教授认为该处体现了中国文论话语体系建构的创新探索性与可作教材使用的工具性。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的副教授潘端伟博士则认为,此书堪称“基于本土话语的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体系建构”。
2021年4月,蒙王宁教授相邀,我受聘于上海交大人文艺术研究院工作。本想继续同时为上海政法学院文艺美学研究中心做贡献,遗憾的是未曾有缘。不过,我仍然要说,在繁花似锦的当代中国美学之林中,希望您能记住:在上海的佘山脚下,曾经有一群辛勤从事美学耕耘的人们,他们的付出、努力和建树。
(作者系上海交通大学人文艺术研究院教授,《佘山学人的美学建树》主编)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