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光伏战再度升级

 

 

与2011年发起的对华光伏产品首次“双反”调查相比,此次调查范围进一步升级,产品范围从光伏电池扩大到光伏组件、层压板、面板等,产地范围从中国大陆扩展到中国台湾地区。

 

6月3日,美国商务部对中国输美光伏产品反倾销、反补贴调查做出反补贴初裁。中国商务部贸易救济调查局负责人就此发表谈话表示,这是美方在2012年11月对中国输美光伏产品已征收高额反倾销、反补贴税的情况下,再次对中国光伏产品发起双反调查并试图征收高额税,中方对此表示强烈不满。

5月21日,上海国际太阳能产业及光伏工程展览会期间,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中国光伏产业联盟、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亚洲光伏产业协会代表中国光伏行业发表正式联合声明,对美国双反调查表示坚决反对,但是美国的双反大棒依然袭来。

美国二次“双反” 极为罕见

美国商务部当天初步裁定,中国出口到美国的晶体硅光伏产品获得超额政府补贴,补贴幅度为18.56%至35.21%,远高于2012年裁定的14.78%至15.97%的补贴幅度。

基于补贴幅度的初裁结果,即日起美国商务部将要求美国海关,依据上述补贴幅度,对中国输美晶体硅光伏产品征收相应的保证金。而根据计划,在此番公布反补贴初裁结果后,7月28日,美国商务部还将公布反倾销初裁结果,并于12月11日公布反倾销、反补贴终裁结果。2015年1月26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将最终裁定是否征税。

为回应德国光伏企业巨头太阳能世界公司美国分公司的申诉,美国商务部于今年1月对从中国进口的晶体硅光伏产品发起二次“双反”调查。与2011年发起的对华光伏产品首次“双反”调查相比,此次调查范围进一步升级,产品范围从光伏电池扩大到光伏组件、层压板、面板等,产地范围从中国大陆扩展到中国台湾地区。

业界人士表示,一般来说,贸易救济政策的执行期为5年,只有到期提请情势变更复议,才能延续或撤销。因此,“美国在第一次‘双反’刚刚实施不久后,便发起二次‘双反’,是极为罕见的。而正是基于这种罕见,令其目的性暴露无遗”。

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唐文倩表示,此次令人担忧的不仅是美国‘双反’本身,还有其可能起到的‘带头作用’,比如印度、澳大利亚,甚至是日本都有可能仿效美国的做法”。

中国光伏产业雪上加霜

业内专家认为,如果美国再次裁定对华光伏产品征收“双反”关税,中国光伏产业将遭遇美国全面设限,处境雪上加霜。与此同时,大量进口中国光伏产品的美国太阳能产业下游企业也将面临较大冲击。

据悉,美国新一轮“双反”将影响中国光伏产品出口20亿~30亿美元。面对18.32%到249.96%不等的反倾销税率、14.78%到15.97%不等的反补贴税率,不少企业不得不放弃美国市场。

深圳中电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光伏业务部副总经理梁俊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现在基本上都做不了美国市场了,从第一次对我国的光伏产品双反之后,我们就在慢慢退出,现在两次双反叠加,美国市场是彻底保不住了。”

梁俊民表示,,因为失去了欧美这样的大市场,企业在光伏业务上难说增长,仅仅能维持现有的生存,现在光伏产品的利润已经很低了,公司的利润在这两年下降了50%。

来自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目前光伏产业的利润率是8%,再加上成本等其他因素,行业的整个利润率在-3%左右。

虽然美国从来不是中国出口光伏产品的最大市场,但美国却常常是带动国际贸易摩擦连锁反应的“导火索”。广东省佛山市南新太阳能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何兆喜说,美国已经有过一轮双反了,企业对这方面或多或少已经有了心理准备,但新兴市场有可能跟风,这会给更多企业造成新的麻烦。

“美国市场是经济产业政策的风向标,可能引起其他国家的跟风效仿,企业更要警惕接下来有可能发生的欧盟、印度、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对我国光伏的跟风制裁。”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任浩宁分析认为,而就美国市场而言,中国出口至美的份额也不断缩小,第一次双反后,美国占中国光伏出口比重从之前的15%下降到9-10%,但这次双反之后,预计占比只剩下6-7%。

美国光伏“双反”损人不利己

实际上,美国的光伏双反,是损人不利己的行为。美国智库学者与美国太阳能行业协会警告称,许多美国太阳能制造商依赖于全球光伏供应链,美国征收双反关税的做法也会损害美国太阳能产业下游企业的利益。

据新华网报道,代表约90家美国太阳能企业的平价太阳能联盟当天发表声明对商务部的裁定表示“失望”,称这对整个美国太阳能产业来说是一次“重大挫折”,因为它将推升美国太阳能产品价格,并减少太阳能相关就业岗位。

该联盟还指责商务部扩大光伏产品调查范围,完全忽视现行有效的原产地规则,也不符合其2012年对光伏产品调查范围的相关裁定。该机构认为,单靠贸易诉讼并不能解决光伏产品这个全球性争端,最好的方式是美中两国政府协商解决。

该机构表示,其成立的宗旨就是让美国政府、国会、太阳能产业和公众了解贸易保护主义对廉价太阳能和美国就业的影响,并称支持光伏产业的大部分美国人反对德国光伏企业巨头太阳能世界公司提起贸易诉讼。

美国非营利机构太阳能基金会发布的调查显示,去年美国太阳能行业聘用员工约14.3万人,其中约一半来自太阳能安装相关岗位,太阳能制造相关岗位仅占21%。从新增就业来看,去年太阳能行业就业增长约20%,其中大部分来自太阳能安装、销售和配送以及项目开发等岗位,太阳能制造相关岗位增幅不到1%。

拥有上千家太阳能企业会员的美国太阳能行业协会当天也发表声明说,征收高额关税将增加美国家庭负担的太阳能成本,从而减缓太阳能推广进程。过去几个月,该协会已在促进太阳能世界公司和中国太阳能厂商进行协商,希望达成行业协议来推动美中两国政府展开磋商。

美国杜邦公司光伏解决方案全球市场总监康拉德·伯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贸易纠纷将增加光伏面板的成本,伤害上游光伏材料和设备供应商和下游能源消费者的利益,也必将危及美国和其他地方太阳能产业的就业机会。伯克表示,开放和公平的贸易体系对于全球太阳能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这种体系将使全球协作成为可能,刺激能源市场转型,加快太阳能发电“电网平价”的实现。

中国光伏行业近期也发表措辞强烈的联合声明,坚决反对美国“双反”调查,呼吁中美双方通过磋商谈判化解贸易争端。多名光伏行业企业家表示,一旦美国最终裁定征收高额“双反”关税,将导致“双输”格局。美国的首次“双反”调查不仅沉重打击了中国光伏企业,也阻碍了美国光伏应用市场发展。美国政府在做出“二次”双反调查相关裁定时更需三思,或可从中欧“友好”解决光伏贸易争端中搜寻启示。

倒逼中国光伏产业合理调整

然而,国外市场的双反,也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给企业增加了巨大的生存压力,而另一方面,在中国光伏行业依旧产能严重过剩的情况下,或倒逼行业优胜劣汰、提高产业聚合度。

卓创咨询分析师王晓坤则指出,中国现在的光伏产品是在带病发展,如果这次双反可以倒逼中国光伏产业合理调整,使得行业往健康的方向发展,未尝也不是好事。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表示,中国要想在新能源占有一席之地,必须有创新能力与核心技术。“过去包括光伏产业在内的很多产业,都是通过扩大规模、压低价格来占据市场。现在这条路走得不通畅了,我们的发展思路需要调整。以后要靠技术区占领市场,核心技术与高端产品才是核心的竞争力。这种调整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方式,与国家调整的大方向是一致的。美方的行为要促使我们思考,中国如何从制造大国变成制造强国。”

(配图原载中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