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在中国的“黄金时代”已经结束

 

中国欧盟商会商业信心调查报告显示跨国公司在中国的“黄金时代”已经结束

 

5月29日,中国欧盟商会(European Chamber of Commerce in China)公布了一份商业信心调查报告,近半欧洲公司认为,跨国公司在中国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

据福布斯中文网报道,在该报告描绘的许多悲观的数字和趋势当中,2013财年享有营收增长的企业比例从2010财年的78%下降至59%,盈利企业的比例也从2010年的74%下降至63%。而且,受访者对企业盈利前景也不乐观。只有31%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对未来两年内各自所处行业的盈利前景持有乐观态度。自从中国欧盟商会推出此项调查以来,第一次有更多的企业表示他们在中国的利润率低于各自的全球平均水平。

其实,这种报告并不是第一次。去年四月,罗兰贝格管理咨询公司发布报告称,随着劳动力价格上升和本土品牌崛起,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上快速发展的“黄金时代”正在渐行渐远。 

据中国经济时报报道,罗兰贝格调查显示,在华外企有63%仍将中国视为主要投资地,多数跨国企业对中国市场持乐观态度。然而,在逐渐转向成熟的中国市场,跨国企业维持运营所面临的各种成本都在不断上升。同时,本土品牌日益崛起,往往比跨国公司更能适应复杂而变化多端的中国市场,从而挤占市场。从宏观层面来看,中国经济的增速逐步放缓,市场监管逐渐规范。这些都为跨国公司在中国的下一步发展产生些许不确定因素。

今年4月,中国美国商会发布的《2014年美国企业在中国白皮书》认为,“中国已经不再是多数会员的首选境外投资地。”其中,接近半数的受访者仍将中国作为投资地前三名。7年前,中国是中国美国商会大多数会员企业的首选投资地。如今,这一比例已经下降到20%,更多受访企业把中国列为其众多境外投资地之一。

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在华运营的中国美国商会会员企业认为,中国经济的增速放缓是最大风险,紧随其后的是不断增长的劳动力成本和人力资源短缺。虽然不断增长的劳动力成本依然是主要因素,但缩减在华投资的中国美国商会会员企业实际上更多担忧的是中国经济增速的相对放缓和市场准入壁垒,以及对政策环境的观望。今年超过80%的会员企业认为由于成本不断增长,中国正在某种程度或很大程度上丧失其竞争力。

与此相关的是政策的不透明以及监管程序复杂。在过去两年中进行过合并或收购的受访者中,只有49%完成了整合过程。今年的调查显示,“无法获得可靠的数据”是并购交易的主要障碍,其次是多部门审批、法律程序及程序透明度等问题。

2013年,许多企业遭遇政府调查,引起了媒体的大量关注。尽管调查对象也经常包括中资企业,但是40%的受访者感觉在价格和商业反腐败专项行动中,外资企业成为突出目标。此外,证照审批是影响其进入中国市场及在华竞争能力的关键因素。

与上述两个报告的调查结果类似,中国欧盟商会主席约尔格·伍德克(Jorg Wuttke)在一份声明中表示,由于存在成本持续上涨以及诸多监管问题持续存在的情况,“欧洲企业开始暂停各自的扩张计划”。该项调查发现,约有46%的受访欧洲企业认为,跨国公司在中国的“黄金时代”已经结束。

伍德克说,虽然这份报告也发现了一些确认出现积极进展情况的迹象,但“欧洲企业尚未确信未来一两年内会发生真正的变化”。

据《南华早报》报道,今年第一季度,中国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经济增速已经放缓到18个月低点,同比上升7.4%,去年第四季度,经济增速为7.7%。“中国经济放缓和更严峻的商业形势的影响力日渐显现,公司的财务表现大不如前。”伍德克说。国家主席习近平最近敦促人们适应经济增长的“新常态”,意味着廉价劳动力和大规模廉价信贷所带来的双位数增速时代已经永远成为过去。

报告称,中国仍然存在诸多监管障碍,使得欧洲公司处于劣势,特别是与享受诸多特权的中国国有企业相比更是如此,商业信心因此下降。

伍德克表示,上海自贸区是迈向开放中国市场和创建一个公平竞争环境的一步。但他也指出,只有一半欧洲公司对北京会在未来一两年内落实一系列经济社会改革持有信心。

报告指出,虽然北京决心进一步推动市场自由化,在过去一年,在与政府的关系、获得补贴和税务优惠、以及获得融资机会等方面,国有企业相对于他们的竞争对手而言实力显得比过去更加强劲。

中国欧盟商会预计,市场准入和规管障碍或导致商会成员公司在2013年财年损失了总计213亿欧元的收入,相当于欧盟对中国年出口额的15%。

伍德克说,虽然中国大陆市场对于这些公司的全球收入增长来说仍然至关重要,但将中国看作首要投资目的地的公司有所减少。受访的公司中,约有57%表示,他们计划扩张在中国的业务。这相对于一年前来说占比在大幅下降,当时表示有计划扩张在华业务的公司占比达到86%。

但是,伍德克表示,不同行业之间,商业信心有很大差别。报告显示,化工和汽车公司相对而言有更强的扩张意愿,但法律行业中,只有24%的公司有计划扩张在大陆的业务。             

(配图原载东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