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大使欢迎中国企业赴美投资
5月19日,履新近三个月的美国新任驻华大使马克斯·鲍卡斯(Max Baucus)在北京举办首个论坛——大使基础设施投资论坛。鲍卡斯在致辞中说,“美国非常需要修复自己的基础设施。道路、高速公路、桥和机场都需要修复,也有很多基础设施需要重建。这当然意味着巨大的机遇。” 他欢迎中国企业赴美投资。
论坛上,美国全国商会发布了《从国际到州际:中国参与美国基础设施建设的机会评估》的报告。报告统计,从2013年到2030年,美国的运输、能源以及废水和饮用水等基础设施建设至少需要8万亿美元以上的新投资——每年投资额为4550亿美元左右。具体来说,能源基础设施所需的投资占预计需求总额的57%,运输基础设施占36%,水基础设施占7%。
不同于以往的美国基建热的是,由于美国联邦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预算吃紧,此轮基建热需要大量私人资本,而中国人正是合适的引资目标。报告称,一方面,作为美国第二大货物贸易伙伴,中国机构投资者和企业手里的钱越来越多;另一方面,有了30年的基础建设经验之后,中国基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价格,相关管理水平也有所提升。报告指出,“美国基础设施的现代化建设迫切需要资本,这正在为中国投资者创造巨大的新机会。”
美国基建市场在全球产业链中是相对高端、竞争激烈的市场。相比于国际竞争者,中国基础设施建设与投资企业的一大重要优势就是融资能力强,且竞得项目后能自带资金建设。中国企业资本雄厚为美国所看重,因为美国希望借基础设施建设来促进当地就业。
报告称,中国公司能从参与美国基础设施建设中获益的首要途径就是成为资本提供方。中国巨大的资本储备以及相关金融开发机构对基础设施提供的专门融资的确能起到促进作用。
中国水电、中国港湾等多家中国大型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集团的代表参加了当天投资论坛,鲍卡斯大使也为他们准备了不少潜在的项目:得州战略公路项目预采购、得州-俄克拉荷马州客运铁路研究、萨宾-内奇斯航道、加州大学默塞德校区2020项目、里士满伯克利湾校区、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科研区、伯克利加州大学联合发电厂、加利福尼亚大学替代能源项目、加州大学活动中心等项目。
此次论坛具有浓厚的鲍卡斯特色。北京美国大使馆网站介绍,博卡斯在国际贸易领域拥有丰富经验。在担任参议院财政委员会主席期间,他主持通过和颁布了与11个国家的自由贸易协定:澳大利亚、巴林、约旦、智利、哥伦比亚、摩洛哥、阿曼、巴拿马、秘鲁、新加坡和韩国。他还致力于通过推倒贸易壁垒增加美国出口,并率领工商界领袖贸易使团前往德国、西班牙、比利时、俄罗斯、日本、新西兰、巴西、哥伦比亚和中国。博卡斯在参议院财政委员会任职期间曾深度参与促成2000年国会批准与中国的永久正常贸易关系,并为中国于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提供便利。在这次论坛上,鲍卡斯充分地利用自己在华盛顿多年积累赢得的良好声誉,也调动了自己担任蒙大拿州议员时所经营的商业关系。对参与中美基础设施投资的商会、律师事务所和企业来说,鲍卡斯是“老朋友”。
“鲍卡斯大使为推动和发展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中美双向投资做出了巨大努力,这将非常有助于各方在未来几年获得大家所期望的成功。”美国全国商会大中华区执行主任王杰(Jeremie Waterman)说。
但是,中国企业要利用好这些机会必须克服诸多挑战。其中,最大的挑战就是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的审查问题。从2005年中海油收购优尼科被否到近期的三一重工案例,CFIUS是很多中国企业考量赴美投资时挥之不去的担忧。
为此,鲍卡斯在本次论坛开场即针对此种担忧抛出定心丸,称外国投资委员会不是症结。在促进中美基础设施投资时,美国可以遵守摆清事实、不要过早论断、不玩弄政治、用方案应对问题等原则。“真正被CFIUS否决的交易不多”。
不过,鲍卡斯提醒中国企业,股权收购投资可能需要经过外国投资委员会审查,但若仅是注资或绿地投资,则无需经过外国投资委员会的“一一过问”。
报告也显示,如果投资交易中有可能使中国获得现有基础设施工程或公司的所有权,可能引起国家安全关切,并随之面临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的审查或政治反对。其中电网、上游和中游石油及天然气资源、机场和海港投资,在国家安全上可能是极度敏感的。比较而言,商业道路和某些类型的铁路引发问题的可能性较小。
美商会承认,在涉及美国国家安全时,CFIUS的审查或政治反对是中资赴美的一个挑战。根据报告,中资吸引CFIUS审查的因素有包括:国有企业身份;投资是否基于政治利益;交易融资情况;对网络间谍的担忧;项目是否靠近军事基地或空中禁区。
美国传统基金会在全球对中国大笔投资(金额超过1亿美元)的追踪显示,2005年,中国仅有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这一笔对美投资成功交易,而受挫交易也是一笔,即中海油收购优尼科失败;随着投资项目增加,除了2011年之外,每年受挫的中国对美收购都在两起以上, 2008年甚至达到了6起。
但美国财政部助理部长拉戈(Marisa Lago)曾表示,绝大部分对美投资并不经过CIFUS审查,只有涉及国家安全时才会审。除了审查范围有限,拉戈还表示CFIUS 审查的效率较高,遵守非歧视原则,审查过程也是公开、清晰的。
除了国家安全问题,美商会这份报告还列出了中国企业赴美投资的另外几项挑战:当地社区对中资拥有美国核心资产的负面反应、食品安全和质量把控、产品出现问题后的法律补偿问题,以及售后服务。
为了应对上述挑战,报告建议中国企业“了解美国对国家安全的关切”、“了解监管格局”、“将透明度和遵守法律作为重点”、“留意在全球的其他投资可能对在美国投资产生哪些影响”、“投资于在美国的业务并建立关系”。
“双边投资是中美经济关系中最重要的部分,”“尽管情况复杂且时常面临挑战,美中之间的基础设施投资可以为两国的经济增长和就业带来许多机会。”王杰表示,美国具有相对稳定的政治和法律环境,拥有提供再融资的完善的资本市场。因为美国的基建需求较大,对中国企业来说是长期投资的好机会。美国全国商会大力支持中美双边投资协定(BIT)谈判,希望促进双边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