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沃尔玛中国屡曝质量问题
一边是世界五百强的头衔,宣称着“顾客是上帝”的核心价值观;另一边却屡屡曝出食品安全问题,“算计”消费者。面对全球最重要的市场,超过40年经营历史的沃尔玛公司在中国却没有保持其以往的一流服务和质量。
无休止的投诉事件
据《经济参考报》报道,刚刚过完2014年春节,福州消费者一则投诉即指向沃尔玛:居住在福州的杨阿姨在福州沃尔玛长城店购买的黑芝麻,手一摸就掉色,用水洗后水被染成跟墨一样的颜色。而按照福建农林大学食品科学院专家说法,黑芝麻水洗后,水质呈浅褐色且清透无杂质才是正常掉色现象。这不免引发了杨阿姨对黑芝麻染色的质疑。
其实,早在2011年,沃尔玛曾曝出“绿色猪肉”事件。当年8月25日,重庆市工商局组织了8个分局对沃尔玛在渝门店进行全面检查,发现有3家门店涉嫌用普通猪肉冒充“绿色猪肉”对外销售,于是对沃尔玛在渝门店立案调查。重庆警方通报显示,自2010年1月以来,沃尔玛多家分店以普通猪肉冒充“绿色猪肉”对外销售,涉案销售金额达190万余元。除没收违法所得外,并处以违法所得5倍罚款(约269万元),10家门店停业15天整顿。据重庆市工商局通报,2006年以来,因销售过期食品、不合格食品、虚假宣传等行为,沃尔玛在当地的门店被工商部门处罚过21次。
2013年8月,包括沃尔玛北京建国路店在内的多家沃尔玛超市销售的韩国海苔,本来韩文标识的保质截止日期,却被中文巧妙地翻译成了生产日期,导致大量消费者购买了早已经过期的海苔,消费者阎先生也因此将沃尔玛告上法庭。
2013年12月,沃尔玛被曝以廉价的狐狸肉冒充熟牛肉、驴肉销售。媒体报道称,近日,济南市民王先生从当地沃尔玛超市买了包装好的、产地为山东的熟牛肉、驴肉,食用后发现味道和色泽不对,于是将这些肉送到了权威检测机构检测。其中,驴肉的检测结果显示,驴成分、鸭成分未检出,狐狸成分检出。狐狸皮虽然名贵,但是狐狸肉则是以骚臭“闻名”,并不值钱,有狐狸养殖户表示,狐狸肉经过处理,可脱去臭味,有人专门收购,最低1元1斤。
2014年春节临近之际,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就曝光了中国沃尔玛超市从2006年至2013年7月间,对部分缺少销售相关资质或证照的商品采用“特批”的方式,让非法产品堂而皇之地直接进入超市销售。根据央视报道显示,过去7年多得时间里,有200多份特批清单中的产品准许在沃尔玛门店进行销售。依照中国国家相关法规,存在上述情况的商品均不得进入市场销售。
2014年3月,福建福州市的一位消费者到沃尔玛超市购买一只螃蟹,总重5.9两的螃蟹绑蟹绳就占了3.5两。
“买了2瓶维C软糖,标价8.8元一瓶,结算时变成10元一瓶”“标价19.5元的雀巢威化饼干结算时变成了21.5元”,家住福州的“kingdy”(网名)是沃尔玛的忠实消费者,当他发现福鼎沃尔玛竟用这样的手法来“算计”自己时表示“无法接受”。据了解,因违法成本低,一直对外宣扬诚信的沃尔玛,时常被曝出“低标高结”。一般而言,沃尔玛超市相关负责人都会以“贴错标签,价格未更新”等理由进行解释。
难以回避的信任危机
据《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沃尔玛日前公布了2014财年(2013年2月1日至2014年1月31日)业绩,受美国经济的低迷以及政府削减福利影响消费意愿拖累2013财年业绩,实现净利润160亿美元,同比下滑5.7%。值得一提的是,2014财年第四季度沃尔玛实现净利润44.3亿美元,同比下滑21%,在美国部门、国际部门、山姆会员店中,仅国际部门的净销售额出现下滑。显然,对于沃尔玛来说,国际业务承受的压力最大,中国市场则举足轻重。
一边是日益严峻的市场环境,一边是频遭消费者投诉与质疑,这无疑让沃尔玛遭遇到了信任危机。
“中国的超市市场规模已经是世界上是最大的,在竞争非常激烈的情况下,屡屡曝出的各类问题,确实让消费者对沃尔玛产生了信任危机,这一定会影响到其经营。”国内一家大型连锁机构负责人对《经济参考报》记者坦言。
“沃尔玛在中国的企业管理方面存在很大漏洞,作为一个零售连锁超市,首要一条就是保障消费者的利益。”中消协相关负责人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沃尔玛在美国本土有数千家店,在中国只有100多家。仅从门店数量上来看,应该说,与美国本土相比,沃尔玛中国在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方面的难度并不太大,但商品质量问题却频频发生,其中暴露的企业内部问题,更加令人深思。
(本报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