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中企再掀赴美上市潮
中国企业今年可能将再次掀起赴美国上市的热潮。21世纪经济报道引述纽约证券交易所高级副总裁戴维·埃思里奇(David A.Ethridge)表示,今年市场情绪对中国公司上市是非常有利,全年大概会有15到20家中国企业在美国上市。
中国企业赴美上市回暖
据统计,纽交所来自大中华区的上市公司有80家,市值是9,000亿美元。以上市公司数量计算,中国是纽交所仅次于加拿大的第二大美国以外市场。
自从2011年在美国上市的中资公司爆出一系列审计丑闻后,中国企业赴美上市的数量在过去三年里急剧下滑,多家在美国上市的中资公司也因审计存在问题而被迫停牌。
2013年下半年,中国企业赴美上市明显回暖,去年共有8家来自中国的公司在纽交所上市,仅10月底就有58同城,去哪儿网,500彩票网、汽车之家等5家公司成功上市并受到市场追捧。
纽交所提供资料显示,自2013年下半年开始,50%以上的中概股股价最终在全年上涨超过50%,其中唯品会上涨369%,欢聚时代也有253%的涨幅。而在市值上,中概股也扭转了前两年缩水严重的局面,58同城、汽车之家以及去哪儿的市值均超过了30亿美元。
有业界分析人士预测,2014年中资公司赴美上市可能会出现大幅度反弹。
埃思里奇表示,去年整个市场尤其是科技公司表现非常好,预计今年中国公司上市中科技类仍然是主流;美国投资者尤其对科技类方面的公司,有很高的估值,具体来说,像软件、云计算等方面的概念股都有非常良好的表现,2014年将继续这一趋势。
“我不知道这个趋势(科技类市值高升)会延续到什么时候,但目前看没有特别的事件会影响这一进程。”他谈到。
京东商城引人注目
今年最引人注目的中企在美首募是中国第二大购物网站京东商城。该公司在中国电子商务企业中排名第二,仅次于阿里巴巴。
1月30日晚,京东商城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IPO(首次公开招股)申请,计划赴美上市,最多融资15亿美元,超过盛大游戏2009年创下的10亿美元赴美融资纪录。据了解,美林和UBS为其承销商。上市地点将在纳斯达克和纽交所之间选择,股票代码未定。
京东的招股书显示,其2011年、2012年净营收分别为211.3亿元、413.8亿元,净亏损分别为12.84亿元、17.29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2013年前九个月,京东实现净利润人民币6000万元,首次扭亏。
京东商城的主要竞争对手之一阿里巴巴目前也正积极寻求IPO。
来自投行的消息显示,阿里巴巴内部已经基本放弃了赴港上市的计划,也开始筹备在美IPO。阿里巴巴已经聘请摩根士丹利和瑞士信贷作为IPO承销商,预计今年内将完成IPO。不过,对于阿里巴巴将选择纳斯达克还是纽交所上市,尚无确切消息。
另有接近阿里巴巴的消息人士称,阿里巴巴最终选择在美国上市,实属无奈,因为短期内要改变香港证监会实在太难,而阿里又急于要求今年上市。而据业内人士分析,阿里急于上市的压力,一方面是来自与雅虎的对赌协议,根据雅虎和阿里巴巴的对赌协议:如果阿里巴巴2015年前上市,阿里巴巴有权回购雅虎所持阿里巴巴股权的50%,否则雅虎有权自行处理阿里巴巴股权。另一方面,互联网战至正酣的死对头腾讯的步步紧逼,使得阿里选择余地变小。
有分析认为,如果阿里巴巴上市成功,将从“中国电商第一股”的概念中吸纳大量的资金,京东是第一个上市,还是第二个上市,对其上市后的融资能力、投资者认可程度影响很大。
另外,新浪网也计划在今年将其微博服务平台剥离出来单独上市。 据2月24日英国《金融时报》消息,新浪旗下的社交平台新浪微博计划在纽交所上市,计划募集5亿美元的资金,预计在第二季度完成上市。据该报引述的两位知情人透露,新浪已经选择了高盛和瑞信来承销微博在纽交所的上市。
美国投资研究公司Wedge Partner分析师林娟发布报告称,预计新浪微博在2013年第四季度已实现收支平衡,这为新浪微博分拆上市奠定了基础。新浪管理层此前表示,实现盈利是新浪微博进行首次公开招股的基础。
业界人士认为,阿里巴巴是新浪微博首度实现盈利的大功臣。去年阿里以5.86亿美元入股新浪占18%股份。最近有消息称阿里正计划进一步增持新浪微博股份至30%至50%。
恢复美国投资人的信心
总部设在纽约的金融咨询公司FTN FINANCIAL的经济师杰伊·莫罗克(Jay Morelock)对美国之音表示,网企成为中资公司重返华尔街的主力,丝毫不令人奇怪。
他说:“关键是时机。最近美国股市IPO的成功主要集中在电子商务和社交媒体等技术股。可以说,整个纳斯达克股市都得益于此。而在中国,信息技术和社交媒体的成熟带动了网购热潮。对于双方而言,这是很好的时机。”
来自中国的行业统计显示,从2003年到2011年,中国网路零售业规模已平均每年百分之120的速度递增,预计2015年将达到3950亿美元。
英国金融时报分析认为,在中国改变其经济增长模式,从倚重投资向刺激消费的转型过程中,网企无疑将是最大的赢家之一。
近期在美国上市的中资公司产生的丰厚回报,也使美国投资者再度把中国概念股看成可行的投资选择。汤森路透的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在美国首次公开募股的八家中资企业平均股价涨幅高达百分之53。
不过,FTN FINANCIAL的经济师莫罗克指出,目前很难判定上述利好消息能否驱散2011年以来中企审计造假丑闻产生的负面效应,以及两国监管者在跨境监管方面争执不下对市场的困扰。
他说:“这仍然是个障碍。其中的关键是透明度。这意味着双方监管者将回到谈判桌前,弥合更多的分歧,确保两国不同的监管体系实现对接。只有这样,才可以恢复美国投资人的信心。”
本月中旬,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行政法官宣布,“四大”跨国会计师事务所的中国分部暂停对涉及中资公司赴美上市的审计业务。此举遭到中国证监会的强烈抗议。中国官员说,这个裁决将损害美中两国在跨境审计监管方面取得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