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人民币悖论美元为什么(中)
全球货币市场61%美元进入加息、贬值通道 占1.6%人民币怎样大势所趋
2017年人民币交易与研究 6月15日北京时间凌晨2时许,美联储宣布加息25个基点,将美国基准利率从1%区间上调至1.25%。这是美联储自2008年全球第一金融海啸以来的第4次上调利率,是2017年内的第2次加息。美元指数,由特朗普时代最高点103左右、降至现在的96上下。而占全球货币市场1.6%的人民币,却成占全球货币61%美元最成功、升值稳固的五种IMF国际货币中的一种。只有近70年的人民币,创造了近300年来全球货币升值发展的一种奇迹。
占全球货币市场61%美元贬值、进入降息周期。全球各国货币都开始向下……
占全球货币市场1.6%人民币升值了,为什么逆全球货币升值?!为什么?!
2)美元十年来第4次加息25个基点,利率达1.25%
这是全球第一大货币、占全球货币市场份额61%美元、自2007年7月全球第一金融海啸以来的第4次上调利率,是2017年内的第2次加息。6月15日凌晨,美联储宣布加息25个基点,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至1%-1.25%,与全球市场预期一致。美国,2017年GDP增速预期中值为2.2%,3月预期为2.1%。显然,美国经济在好转、进步了。
但更令市场以外的是,美联储预计2017年将开始缩表——减少美元供给。美联储主席耶伦举行新闻发布会表示,预计美联储将从2017年开始缩表,缩表可能会持续数年。缩表限额应当有助于避免利率波动、美元正常化。仍然预计FOMC循序渐进地加息是有保障的。在未来数年,美联储循序渐进地加息可能是适宜的。
国际主流媒体《华尔街日报》报道称,美联储此次会议同意计划开始缩减4.5万亿美元的资产负债表规模令市场感到意外,美联储观察家称目前存在美联储在9月开启缩表的可能。而美国市场高端研究机构高盛指出,预计美联储会在今年9月开始收缩资产负债表,12月再次加息。
5月16日全球市场反应:美油重挫将近4%创七个月收盘新低:受美元加息影响,WTI7月原油期货收跌1.73美元,跌幅3.72%,报44.73美元/桶,创2016年11月14日以来收盘新低。布伦特8月原油期货收跌1.72美元,跌幅3.53%,报47.00美元/桶,也创11月份后期以来收盘新低。NYMEX 7月汽油期货收跌6.7美分,跌幅4.5%,报1.4327美元/加仑,创2016年11月份以来收盘新低。
资本市场:美债收益率普遍大跌,美国10年期基准国债收益率跌6.9个基点,至2.1377%,一度跌至2016年11月10日以来低点2.103%。30年期美债收益率跌8.2个基点,至2.7805%,一度跌至11月9日以来低点2.765%。两年期美债收益率跌2.0个基点,至1.3432%。五年期美债收益率跌5.3个基点,至1.7268%。
美国股市:道指创收盘纪录新高,标普500指数收跌2.43点,跌幅0.10%,报2437.92点,其中银行业指数涨0.02%。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收涨46.09点,涨幅0.22%,报21374.56点。纳斯达克综合指数收跌25.48点,跌幅0.41%,报6194.89点。罗素2000指数收跌0.59%,报1417.57点。恐慌指数VIX收涨2.11%,报10.64。
现货黄金瞬间跳涨5美元,触及1280.00美元/盎司关口,随后冲高回落。
3)美元加息,人民币依然按兵不动
有经济学家分析认为:只要美元基本利率在2%之内,都不会对占有全球货币市场1.6%份额的人民币构成太大影响,加之人民币汇率篮子,已经大力消耗了美元的有效权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就不会大起大落。近一段时间中国已能够使用其他工具,预期的美联储加息早已透露给市场,此举不会有太大的市场影响。
如果美联储一如预期加息,中国央行这次估计会按兵不动,并在未来几个季度都维持利率稳定,因紧缩周期行将结束。中国央行最近的表态更强调维持流动性稳定,实际上,中国现在觉得即使美联储持续紧缩一段时间,中国也不会不其后尘的提高人民币市场利率、还要人民币对美元的全球局势稳定。
但对中国也有重大变化。这次美元加息,在之前已经充分被市场广泛预期。由于提前被市场充分预期、消化和对策,这次加息对美股走势影响不大,预计美股仍将延续强势走势。对黄金价格走势影响负面,对美元走势有一定提振。美联储加息对人民币汇率产生会一定压力,会加大了人民币与美元间的额汇率波动。在中间价形成机制中加入逆周期因子后,人民币汇率出现了一定的上升。考虑到中国经济增速依然较高,金融去杠杆不断推进,人民币汇率不存在长期贬值的基础。
美联储加息对中国股市影响不大,A股还是延续结构化行情,大、中、小盘先后依次见底回落,业绩为王的选股思路短期内不会改变。一些二线蓝筹股和优质成长股可能接过上涨接力棒。在全球股开启牛市模式背景下,中国A股市场怕难于上扬,中国的钱要去“一代一路”,股市将很有限度。
有评论认为,对美元加息,中国央行“自由度”提高,短期内部因素主导政策走向。5月以来人民币对美元迅速升值阶段性打压了“空头”,再加上美元指数走弱,中美利差仍大,人民币短期或趋于稳定。在这种情况下,央行面临汇率的压力也有所缓解,政策“自由度”有所提高。但金融去杠杆仍是中国国内政策主旋律,货币政策没有可能放松。
4)美元进入加息通道,人民币对内对外处于两难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如市场预期宣布加息,同时公布缩减资产负债表计划,释放出看好美国经济复苏的强力信号。观察家分析人士认为,全球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走向总体趋稳,中国货币政策预期管理能力不断增强,美联储加息对中国汇率、贸易及货币心理预期等方面产生的影响可控。
美元加息向全球市场传递了其对第一大经济体前景看好的信心。次贷危机至今,美国经济在复苏轨道上缓步前行,复苏已经持续9年。2017年一季度,美国经济增长率达1.2%。同时,当前美国借贷成本仍然处于低位,即使加息也不会对美国债收益率造成太大影响。因此,尽管指标显示美国经济并不过热,通胀压力也不大,但美联储仍坚持加息。这次美元加息不会引发强烈的“外溢效应”。美联储加息步伐“小而稳”,且与市场沟通充分,市场提前充分消化了加息溢价,对加息反应相对平静。同时,从欧洲到印度等新兴经济体,全球主要经济体央行对美联储加息审慎应对,不会进一步加大货币宽松的力度。
但全球第一次金融海啸至今十年,全球货币政策仍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欧元区依然见不到明显好转。美联储年底前会否再度升息、“缩表”靴子何时真正落地以及特朗普政府将提名哪些美联储高层人选,美国全球大减税等,都将影响美国货币政策未来的走向。市场预期欧洲央行将在下半年释放更明确的退出QE信号——宽松货币政策。而德国大选、英国“脱欧”,以及地缘政治风险,也是影响全球货币政策未来走向的变量。
整体而言,尽管美联储处于货币政策“正常化”轨道,但当前的全球货币政策环境仍处于宽松期。美联储升息和“缩表”会在汇率、贸易以及心理预期等方面对中国产生影响,但基本还在可控范围内。但中长期面临着重大改革的压力。
美元这次加息:一方面,美元升息会加大中国经济管理难度,比如增大人民币贬值压力和资本外流风险等。另一方面,当前的中国经济和中国央行已今非昔比,中国掌控本国经济的能力不断上升。国际观察人士认为,中国央行的货币政策预期管理已越来越老练,而且近一段时间来,中国已经能够使用更多的工具。中国采取“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根据经济的实际情况做好“预调微调”,做好市场的预期管理,这些都是中国经济稳健增长的有力保障。到3月末,人民币M2已经超过158万亿之巨,占全球货币发行总量近1/3。人民币基准利率是市场经济地位国家最高,则意味着中国经济运行的成本也是最高,中国经济所有的发展成本也长期处在居高不下。现在人民币基准利率是1,5左右(中国大小商业银行实施不同的双规制利率)人民币基准利率升,老百姓受不了;降,中国的银行业受不了。
(中国金融智库研究员 国家发改委《财经界》专家学术委员会常务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