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聚焦北美华语电影新势力
尚尔冬与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健林合影。
尚尔冬与著名导演李安合影。
好莱坞,世界文明的电影基地,其盛产的电影风靡全球,而每年的奥斯卡颁奖典礼更是让世界聚焦于此。由于缔造好莱坞帝国的美国电影工业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美国的电影专业学校自然成为了怀揣电影梦想的年轻电影人的不二之选。而这这批经过科班严格训练的年轻电影人,聚集在好莱坞一边工作一边学习,无意之下形成了一股北美华语电影新势力。
正如好莱坞不同的电影工会一样,北美也形成了不同的华人电影工会,其中“美中电影工作者联合会”自开办以来引起了北美华语电影界广泛的关注。
它的创立不同于一般的电影工会,维护会员的合法利益,扩大其在业界的影响力。而是一群具有好莱坞和中国,两国工作经验的年轻电影人,利用自己跨国的工作经验,经过两边的资源整合,合理分配电影人力资源,为中美之间的电影产业链输送优质的电影人才,实现最优化的资源配置。
而“美中电影工作联合会”的创始人,是一位北美著名电影学院(查普曼道奇电影学院),导演系在读学生尚尔冬。出生于中国大连的尚尔冬,自编、自导耗时近1 年时间拍摄的首部微电影《TheThirtyNineDays》连续斩获美国多个电影奖项,并入围了西雅图电影节、纽约电影节等多个电影节。因为剧本的关系,打动了奥斯卡获奖的摄影师,自降片酬为其拍摄。也正因为这部电影的拍摄,让尚尔冬不仅在北美收获不少奖项的同时,也在实践中学会的如何与人沟通,如何发掘团队协作的能力,从而萌生了创办“中美电影工作者联合会”的念头。这是是一个非常有想法的年轻电影人,创作风格多变,也非常有自己的坚持,希望通过不同的尝试,创造出自己的风格。
虽然中国电影业近几年飞速发展,但是与好莱坞的电影世界相比差距依然很大。除去编剧、演员、导演和制作之间的差距外,更大的差距是意识形态之间的差距。中美合拍也是近年来最热的电影领域内的关键词。拍摄电影是一个团队工作,是一个工作流水线,哪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全局的结果。
将中美电影的顶尖资源结合,是尚尔冬创办这个协会不变的理念。而他们这代电影专业的留学生也将承载着未来几十年中国电影的命运,也是未来中国电影的一笔巨大的财富。
在电影学院学习和电影创作的过程中,尚尔冬更加清楚的明确了自己的创作与职业规划方向。年轻的电影人在好莱坞这个极度“朋友圈”化的地方,没有人脉,竞争又极其残酷,如果不团结一切可团结的力量,那么华语电影在好莱坞的打压下,永远属于小众电影。尚尔冬结合自身科班导演专业的优势,建立一个资源共享的平台(美中电影工作联合会),加强美国顶尖电影学院学生(USC, NYU, Chapman, AFI, LMU)的互动交流,特别是华人学生圈的互动。
同时业内信息分享,建立与国内电影资本对接纽带。
尚尔冬带领的团队为国内及中美合拍的项目进行资源对接的同时, 可以联系到美国的一线工业团队(制片,摄影,配乐,剪辑,导演,编剧等等),为合拍项目提供优秀电影专业人才。而团队内部的指导多是美国一线电影学院的教授:如耶鲁大学电影学院编剧系主任为TarellAlvin McCraney(月光男孩原剧作者) Chapman 大学制片教授 Richard Gladstein(谍影重重,八恶人,低俗小说等制片人) 等。著名导演李安也是该团队的荣誉顾问。
北美华语电影新势力的崛起,绝非能靠一人之力。尚尔冬的“美中电影工作联合会”将会为华语电影的崛起贡献一份力量。